• 沒有找到結果。

創作過程創作者與民眾參與的關係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創作過程創作者與民眾參與的關係

在創作過程創作者與民眾參與的關係面向上,總共八個問題,分設置前、設置過程 與設置完成三個階段,「設置前」階段設計三個問題,目的在瞭解創作者參與公共藝術案 設置前的背景因素,與不同甄選方式與民眾參與之間的影響之比較;「設置過程」階段設 計二個問題,主要瞭解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影響民眾參與的因素,與民眾參與結果的影 響;「設置完成」階段設計三個問題,目的在瞭解設置完成後,作品與民眾參與之間的關 係,創作過程中,民眾參與對公共藝術設置的影響,及哪一種民眾參與方式較易實踐。

本研究範疇分別對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的四位創作者進行深度訪談,將訪談所得的 資料運用紮根理論進行分析整理,並且參考文獻資料及研究目的,綜理分成三階段八個 副範疇如下,並詳細敘述概念與意義建構脈絡。

設置前:「參與設置案的考量因素」、「參與的甄選方式對民眾參與計畫的影響」、「如 何規劃設置計畫的民眾參與」等三個副範疇

設置過程:「落實民眾參與」、「民眾參與高低程度不同之優缺點」等二個副範疇 設置完成:「規劃民眾參與的階段」、「創作不被民眾接受時之因應」、「落實民眾參

與之檢視」等三個副範疇

表 4-3-1「創作過程創作者與民眾參與的關係」主軸譯碼表

範疇 副範疇 意義建構脈絡

創作過程創作者與民 眾參與的關係

設置前

參與設置案的考量因 素

參與的甄選方式對民眾 參與計畫的影響

「徵選方式」、「設置案型態與設置過程」、

「設置案件本身的挑戰性」、「設置基地屬性 與經費期程」

「創作者的能力、智慧與投入心態」、「面對 案例的需求判斷和評估」、「因地制宜」

一、設置前

(一)參與設置案的考量因素

為瞭解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與民眾參與的關係,對受訪者提問:在設置前,您參 與設置案的考量因素?在此一「參與設置案的考量因素」副範疇,建構出「徵選方式」、

設置過程

如何規劃設置計畫的 民眾參與

如何落實民眾參與

民眾參與高低程度不 同之優缺點

設置完成

規劃民眾參與的階段

創作不被民眾接受時 之因應

落實民眾參與之檢視

「切合基地環境人文精神與關心的課題」、「確 認核心價值與傳達主題的公共效益」、「規劃 程序:主題--概念軸--形式--內容」、「規劃期 程」、「行銷推廣」、「依經驗評估,執行過程修 正,以結果檢測有效性」、「興辦單位與執行單 位的合作關係」

「法規規定與興辦單位要求的計畫目的」、「創 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主題」、「依 SOP 流程 及期程自我檢視」、「藝術家自發性創作內容 可為案例」、「依設置單位屬性與服務性質與潛 力規劃目標與策略」、「結合教學活動的計畫構 想」

「條件強度影響照顧層面」、「人力的參與-瞭解與認同」、「自我評鑑-訪調民眾認知度」、

「總體性計畫的擬定」、「事先評估,包套規劃 高、中、低參與策略」、「評估設置案屬性規劃,

高低參與互有優劣」

「依屬性就不同階段規劃對應的民眾參與」、

「評估計劃調整不同階段的民眾參與」、「設 置過程的民眾參與多元有趣」、「設置完成後,

參與者易清楚計畫全貌置身其中」

「瞭解原因並以在地認知的溝通語言溝通解 決」、「面對問題、突破框架、解決事情」、

「事先溝通展現基地特色以避免錯誤」

「依計畫書履約執行檢視」、「客觀統計數據

」、「活動內容規劃背後的專業技術(know how)」、「拉長時間看有效性」、「值得被討 論並影響遊戲規則」、「透過數位平台延伸參與 效應」

「設置案型態與設置過程」、「設置案件本身的挑戰性」、「設置基地屬性與經費期 程」等四個概念,探討如下:

表 4-3-2「參與設置案的考量因素」主軸譯碼表

1. 徵選方式

臺灣現行〈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第 17 條規定,分公開徵選、邀請比件、委託創作、

指定價購等四種徵選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及限制。實施初期,鼓勵採用公開徵選,但因 公開徵選沒有特別性主張,徵件所得作品非大家所預期,過程耗時,社會成本大,知名 創作者通常不參與;近幾年漸以邀請比件居多,因為邀請比件可供選擇之作品較多,作 品之基地適切性高;委託創作供選擇之作品較少,指定價購作品通常並非特為基地所創 作,常淪為形式主義。

通常有四條,一般我未參與的...最常見的是公開徵選,很多縣市假民主之名,不擔 責任,讓大家都有參與,多數是沒有主張,...正常也沒問題,藝術家很厲害,的確 是 PK 的機會,但在國外如德國,...有 GUESS,邀請藝術家來做,如學校幼兒園,

就找對兒童課題瞭解的、有興趣的人,如果兒童特殊是聽障、視弱,找看看有沒有 長期關注聽障、視弱兒童的藝術家,...國外會找幾個藝術家 PK,國外最常遇到的不 是公開徵選,而是邀請比件,國內我遇到的執行小組也應盡量鼓勵邀請比件,邀請 有能力、有誠信的藝術家,但是,...有人喜歡勾聯關係,有好的利益,你找他,他 找你,邀來邀去,找自己的學生,臺灣人把法條搞壞了,這就很麻煩。...公開徵選 沒有特別主張性,...我會參加邀請比件,...PK 一下,...藉此練練腦子,贏過對手。...

歷練一下,但不參加公開選,委託創作、指定價購較少,提二件作品給委員評,特 殊情形下,錢很少或很多,二種極端性會用第三條,...硬要求送二件作品評比,...

通常另一件就亂搞,雖然提二個,實際上是提一個,就變成形式主義了。(顏 B1a-1-1)

2. 設置案型態與設置過程

臺灣公共藝術發展過程,由「設置藝術品」到「設置公共藝術」,再演化為「先 公共,後藝術」,溝通、對話、公共性與參與性成為推動核心概念,「計畫型」、「策

範疇 副範疇 意義建構脈絡

創作過程創作者與民 眾參與的關係

參與設置案的考量因 素

「徵選方式」、「設置案型態與設置過程」、

「設置案件本身的挑戰性」、「設置基地屬性 與經費期程」

展型」的新類型公共藝術獲得推展。

創作者參與公共藝術設置案,大多針對興辦單位的期待與訴求,將設置案的型態 與設置過程納入考量規劃,以符合興辦單位的期許。

設置前多半就是聆聽,辦公聽會或是社區協調會,聽聽大家講什麼,涉及程度問 題,你願意走多深,花多少時間去做,能辦的形態不多,...設置前到設置中,都有 設計一些東西,與創作直接連結;設置中...是核心,...納入更多民眾參與的元素,

這是一種,另外一種多針對教育推廣,...作品已經好了,...讓民眾認識、瞭解這個 問題。(江 B1a-2-1)

3. 設置案件本身的挑戰性

公共藝術設置案因時、因地制宜,多元又富挑戰性,藉此可展現創作者的創意思 維、藝術能量與運籌帷幄的掌控力,因此吸引創作力、執行力強的藝術創作者投身於 此行列。

設置案件本身的挑戰性,具創新思考創作形式的可能與提供觀者互動模式的機 會。(楊 B1a-3-1)

4. 設置基地屬性與經費期程

公共藝術設置案常依設置單位屬性、基地特性、經費多寡與期程長短,作適當性的 規劃,其中任一因素都會影響設置案的執行。

以本校這件公共藝術作品而言,考量因素:第一是學校特色,...第二是結合學校本 位課程­陶藝教學,第三是經費,第四是期程...。(吳B1a-4-1)

結語

臺灣現行公共藝術設置四種徵選方式:公開徵選、邀請比件、委託創作與指定價購,

各有其優缺點及限制。公開徵選沒有特別性主張,徵件所得作品常不如預期,過程耗時 且社會成本大,知名創作者通常不參與,因此從實施初期鼓勵採用公開徵選,發展至今,

因為邀請比件可供選擇之作品較多,作品之基地適切性高,以致漸成為現今公共藝術徵 選方式的大宗;另外二種徵選方式-委託創作可供選擇之作品較少,指定價購作品通常並 非特為基地所創作,每每淪為形式主義。

從四位訪談資料中,得知創作者參與公共藝術設置案,常以設置案的徵選方式、挑 戰性、設置案的型態與設置過程、設置基地屬性與經費期程為考量因素。再據以規劃因 時、因地制宜,符合興辦單位期待與訴求的公共藝術計畫,藉此展現創作者的創意思維、

藝術能量與運籌帷幄的掌控力。

(二)參與的甄選方式對民眾參與計畫的影響

為瞭解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與民眾參與的關係,對受訪者提出在設置前的第二個問 題,其於設置前參與的甄選方式,及其對民眾參與計畫的影響,在此一「參與的甄選方 式對民眾參與計畫的影響」副範疇,建構出「創作者的能力、智慧與投入心態」、「面 對案例的需求判斷和評估」、「因地制宜」等三個概念,探討如下:

表 4-3-3「參與的甄選方式對民眾參與計畫的影響」主軸譯碼表

1. 創作者的能力、智慧與投入心態

創作者參與公共藝術設置,常以適合自己創作型態的徵選方式為優先考量,至於 徵選方式對民眾參與計畫的影響不大,重要的是不同的創作方式與創作者的藝術專業 能力,以及用心投入的心態,是規劃執行民眾參與計畫形式的影響因素。

..看藝術家的能耐、智慧,...去想什麼是真正的民眾參與,...與藝術家的心態、

投入有關。(顏 B1b -1-1)

2. 面對案例的需求判斷和評估

公共藝術設置案因機關的期許、基地的特殊性、經費的多寡、設置時間的長短等 諸多條件,民眾參與計畫的形式與效應亦隨之有別,創作者面對公共藝術設置案的需 求評估判斷,選擇適切的民眾參與計畫,將會影響機關與民眾期待的民眾參與計畫執

公共藝術設置案因機關的期許、基地的特殊性、經費的多寡、設置時間的長短等 諸多條件,民眾參與計畫的形式與效應亦隨之有別,創作者面對公共藝術設置案的需 求評估判斷,選擇適切的民眾參與計畫,將會影響機關與民眾期待的民眾參與計畫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