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207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2070"

Copied!
2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碩士論文. 臺中市公共藝術民眾參與活動實施 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Art in Taichung City. 研究生:賴惠英 指導教授:黃嘉勝博士. 中華民國一○四年八月.

(2)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A Study 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Art in Taichung City 臺中市公共藝術民眾參與活動實施 之研究. Student:Lai, Hui-Ying Advisor:Professor Chia-Sen Huang, Ph.D.. August 2015.

(3) 臺中市公共藝術民眾參與活動實施 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Art in Taichung City. by Lai, Hui-Ying.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美 術 學 系 在 職 進 修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of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The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ugust 2015. Thesis Supervisor: Professor Chia-Sen Huang, Ph.D.. 中華民國一○四年八月.

(4)

(5) 臺中市公共藝術民眾參與活動實施之探研究 研究生:賴惠英. 指導教授:黃嘉勝 博士.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摘. 要. 「公共藝術」(Public Art)源於 1930 年美國羅斯福總統為扶持 藝術家渡過經濟危機,率先將其納入「新政」成為國家政策,發展至 1950 年後期出現百分比計畫(Percent-for-art Program),世界各國 遂起而效尤,形成一股公共藝術風潮。 臺灣公共藝術觀念則緣於 1986 年雄獅美術雜誌第 188 期專題報 導,將百分比藝術基金之公共藝術觀念與操作技術引進臺灣,經過多 年討論,政府於 1992 年完成立法通令全國執行。 臺中市公共藝術依相關法令實施迄今,含縣市合併前之臺中縣, 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本文透過分析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過程中之民 眾參與活動之實施,蒐集具特色之民眾參與計畫文獻資料,如國家資 訊圖書館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之「讀〃樂公共藝術節」,以節慶式藝術 計畫連結永久性與暫時性藝術作品,展現多元的公共性;臺中市大墩 國中校舍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則結合學校課程由師生集體彩 繪圍牆完成公共藝術作品「看見大墩」;臺中市益民小學風雨操場新 建工程教育推廣計畫,以少數經費結合師生共同創作之作品陳置於校 園成為公共藝術作品等,探討其類型、方式、特色及面臨的問題,再 以既有之文獻資料為基礎,就民眾參與之相關問題訪談藝術家(團 隊)、興辦單位等,歸納分析所得結論,因臺灣公共藝術之民眾參與 定義不明,在實務運作中受限於興辦單位、經費規模、設置期程、置 身場域特性、徵選方式、參與藝術家之專長及代辦單位的經驗與素 質,甚至基地所在之民眾內涵等因素,影響民眾參與計畫之內容與層 面,導致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計畫公共性不足,常淪為受 限於規定之應付形式,而有漸成僵化之危機,有待建置因地制宜之執 i.

(6) 行方式,進而未雨綢繆,避免因缺乏地區民眾之場所感與文化認同感 之公共性,而引發在地居民抗爭與衝突事件問題發生,這是當前主政 者及公共藝術設置機關應該省思與重視之重要議題,並依研究結果提 出後續作為之建議。. 關鍵字:公共藝術、民眾參與、百分比藝術. ii.

(7) A Study 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Art in Taichung City Abstract In 1930,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 -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dopted the polity of public art into the New Deal to supported artists through the economic crisis. The policy developed Percent-for-art program after 1950s, and then many country of the world started to adopt the policy, and public art unmistakable trended. Taiwan’s concept of public came from a report in Lion Art Magazine in 1986; it brought the concepts of public art and operating techniques in percent for art fund to Taiwan. After the discussion in few years, the government finally decided to legislate and execute law of public art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law, public art in Taichung City (concluded Taichung County before merging) sprang up like mushrooms. For example, JOY Reading Public Art Festival of National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used art program of festivals connected with temporally artistic works to show multi publicity. Taichung Municipal Da-Dun Junior High School’s public art program combined new building project and school curriculum to finish the public art – Seeing Da-Dun which was painted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new building constructing program in Taichung Yumin Elementary School also used few funds to mak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t work become public art in school. According to those works of public art in Taichung City, researcher discussed the types, techniques,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public art, then summed up and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by interviewing artists and organizers question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Sinc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art’s definitions were not clear, the execution also limited by the factors of organizers, funds, set up schedu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tion, the way of competition, the specialty of the artists, experience and quality of the organization, even the residents’ culture affected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art. Those factors cause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gram of public art headed toward a deadlock, and waited for the execution which designed for different places to avoiding the conflict caused by the residents. It’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our government should take it seriously and pay much attention on it. The implication and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vided. Keywords: public art, public participation, percent for art. iii.

(8) iv.

(9) 目錄 摘要..........................................................................................................................................ⅰ 目錄..........................................................................................................................................ⅴ 表目錄.....................................................................................................................................ⅶ 圖目錄.....................................................................................................................................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公共藝術的意涵與發展.................................................................................7 第二節 臺灣公共藝術發展現況.................................................................................9 第三節 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 ..........................................................................11 第四節 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 .............................................................13 第五節 相關研究.................................................................................................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四章. 研究對象 ........................................................................................................43 研究方法與步驟 ...........................................................................................44 研究工具 ........................................................................................................49 資料處理 ........................................................................................................56. 研究結果與討論.............................................................................................61. 第一節. 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案例..........................................................................61. 第二節 創作者對民眾參與的理解.........................................................................67 第三節 創作過程創作者與民眾參與的關係........................................................80 第四節 創作者對於民眾參與機制的建議...........................................................10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9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建議..............................................................................................................12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33 二、英文部分................................................................................................................134. v.

(10)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公共藝術創作者訪談大綱...................................................................................135 公共藝術創作者訪談逐字稿.............................................................................. 136 開放性譯碼.............................................................................................................176 主軸譯碼.................................................................................................................209. vi.

(11) 表目錄 表 2-4-1 文化部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書「民眾參與計畫」表格範本.....................14 表 2-4-2 本研究計畫使用之「民眾參與計畫」項目...............................................15 表 2-4-3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臺中市完成之公共藝術設置案統計表.....17 表 2-4-4 臺中市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完成之公共藝術設置案民眾參與方 式統計表...........................................................................................................22 表 2-5-1 公共藝術相關研究一覽表............................................................................ 24 表 3-3-1. 研究工具與使用對象...............................................................................49. 表 3-3-2. 臺中市具代表性之公共藝術設置案之創作藝術家資料表....................50. 表 3-3-3 訪談資料整理架構表.....................................................................................52 表 3-3-4 訪談紀錄表(個人).....................................................................................53 表 3-3-5 訪談紀錄表(綜合).....................................................................................54 表 3-3-6 訪談紀錄表(綜合設置前)........................................................................54 表 3-3-7 訪談紀錄表(綜合設置過程)....................................................................55 表 3-3-8 訪談紀錄表(綜合設置完成)....................................................................55 表 3-3-9 訪談紀錄表(綜合).....................................................................................55 表 3-3-10 觀察者的反思紀錄表.....................................................................................56 表 3-4-1 資料處理及編碼方式.....................................................................................57 表 3-4-2 開放性、主軸譯碼資料處理及編碼方式................................................57 表4-2-1 「創作者對民眾參與的理解」主軸譯碼表................................................67 表 4-2-2 「民眾參與程度」主軸譯碼表......................................................................68 表 4-2-3 「公共藝術計畫內容」主軸譯碼表..............................................................73 表 4-3-1 「創作過程創作者與民眾參與的關係」主軸譯碼表................................80 表 4-3-2 「參與設置案的考量因素」主軸譯碼表.....................................................82 表 4-3-3 「參與的甄選方式對民眾參與計畫的影響」主軸譯碼表........................84 表 4-3-4 「如何規劃設置計畫的民眾參與」主軸譯碼表.........................................86 表 4-3-5 「如何規劃設置計畫的民眾參與」主軸譯碼表........................... .............89 vii.

(12) 表 4-3-6 「民眾參與高低程度不同之優缺點」主軸譯碼表....................................92 表 4-3-7 「規劃民眾參與的階段」主軸譯碼表.........................................................95 表 4-3-8 「創作不被民眾接受時之因應」主軸譯碼表............................................97 表 4-3-9 「落實民眾參與之檢視」主軸譯碼表.........................................................99 表 4-4-1 「創作者對民眾參與機制的建議」主軸譯碼表......................................106 表 4-4-2 「民眾參與機制的優劣」主軸譯碼表.......................................................107 表 4-4-3 「對公共藝術與民眾參與機制的建議」主軸譯碼表.............................110 表 4-4-4 「對臺中市民眾參與作法的看法與建議」主軸譯碼表.........................112 表 5-1-1 臺中市 2010~2013 年公共藝術設置案概況表.........................................120. viii.

(13) 圖目錄 圖 2-3-1 國立臺灣博物館「好時光公共藝術節」民眾參與計畫...........................13 圖 2-4-1 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案民眾參與方式前後期比較圖...............................22 圖 3-2-1 研究步驟圖........................................................................................................47 圖 3-2-2 研究流程圖........................................................................................................48 圖 4-1-1 國家公共資訊圖書館永久性公共藝術作品《讀樂˙無限˙大未來》...63 圖 4-1-2 國家公共資訊圖書館永久性公共藝術作品《觸˙CONTACT》............63 圖 4-1-3 國家公共資訊圖書館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句子販賣機》..................63 圖 4-1-4 國家公共資訊圖書館公共藝術設置民眾參與計畫《做自己的書》......63 圖 4-1-5 臺中市大墩國中校舍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民眾參與計畫《圍籬彩繪》 ............................................................................................................................64 圖 4-1-6 臺中市大墩國中校舍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民眾參與計畫《圍牆彩繪》 ............................................................................................................................65 圖 4-1-7 臺中市大墩國中校舍新建工程公共藝術作品《看見大墩》局部...........65 圖 4-1-8 臺中市大墩國中校舍新建工程公共藝術作品《看見大墩》...................65 圖 4-1-9 臺中市益民小學風雨操場新建工程公共藝術作品《展翅翱翔》...........66 圖 4-1-10 臺中市益民小學風雨操場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民眾參與計畫《展翅 翱翔》師生陶版製作.........................................................................................66 圖 5-1-1 臺中市 2010~2013 年公共藝術設置案徵選方式結構圖..........................121 圖 5-1-2 臺中市 2010~2013 年公共藝術設置案徵選方式比較圖..........................122 圖 5-1-3 臺中市 2010~2013 年公共藝術設置案辦理方式比較圖...........................122. ix.

(14) iv.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 1992 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1998 年「公共藝術設置辦 法」制定後,臺中市據以實施公共藝術後之民眾參與計畫之內容、類形、特色及 面臨問題。本章分為四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 與限制、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政府透過各項都市更新進行民眾生活環境改造,如社區總體營造、城鄉 新風貌、公共藝術、藝術介入空間計畫等等美學運動,強調藝術與人文的結合, 重視在地特色及民眾參與的設計,賦予當地民眾參與社區發展活動的權利,藉此 將以往在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中,少數專家學者扮演的主導性角色還諸於民。 臺灣公共藝術政策的發展,自文建會訂頒「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公共藝術 設置辦法」迄今已二十多年,從過去重視藝術品的藝術性之議題,發展到強調社 會性、公共性的民眾參與對話與擾動,亦即從藝術至上的藝術創作者設置藝術品 演變為設置公共藝術,由具象的藝術品轉向公共性的民眾參與實踐場域,再衍展 到現代的設置公共藝術計畫,於是參與、互動的公共性、對話性創作的新類型公 共藝術獲得推展。 臺灣的公共藝術發展過程,近年特別強調「民眾參與」,在法令上,「民眾 參與」於「文化藝術獎助條例」與「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中明定為設置案操作過 程的執行內容之一,為興辦機關於設置公共藝術作品時之應辦事項,而其執行可 由機關自辦或交由藝術家辦理。然而綜合實際執行結果及根據相關研究與公共藝 術年鑑資料探究得知,公共藝術設置乃是由相對少數的專家學者(公部門、視覺藝 術專業、空間專業及其他專業)扮演著主導性角色,在公共藝術活動的決策過程 中,「代議式」的決策模式,往往取代了公眾族群的自決權與藝術價值觀,於是 所謂之「民眾參與」機制,仍多以未盡成熟的操作模式來達其政策性目的(林志 1.

(16) 銘,2004)。因而民眾參與在實務運作過程中,往往流於形式,民眾的意見未必能 真正受到重視,進而影響該決策(林宜燕,2008)。 臺中市依公共藝術相關法令實施迄今,含縣市合併前之臺中縣,總計完成一 百七十幾件公共藝術興辦案,綜觀其實務運作中之民眾參與,受限於興辦單位、 經費規模、置身場域之特性等因素,經常流於囿限規定之應付形式,使得公共藝 術的公共性不能落實。是以,本文透過分析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過程中之民眾參 與活動之實施,瞭解在法令行政化、機制化的「民眾參與」操作,是否達成扶持 藝術家、美化環境、重建公民審美意識與文化資源均衡分享的政策理念,或僅是 被動的完成法令規定與興辦單位執行上的需求,卻未能真正落實民眾參與,導致 缺乏地區民眾之場所感與文化認同感,因缺乏公共性而引發在地居民抗爭與衝突 事件問題發生,這是當前公共藝術設置機關應該省思與重視之重要議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具體目的如下: 一、探討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活動實施現況。 二、歸納分析影響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活動之因素。 三、探討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活動面臨的問題與解決之 道。.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於 1998 年頒布之後,臺中市依法完成 176 件公共藝術 作品設置。而自 2010 年臺中縣市合併後,臺中市依法設置完成之公共藝術作品 2.

(17) 亦達 68 件之多,其中 25 件為政府機關興辦、43 件為學校興辦。如以 2010 年迄 2013 年已設置完成之設置案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其「民眾參與」活動之規劃執 行作研究探討,以歸納分析出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中「民眾參與」活動執行現況 與操作模式,探討其類形、方式、特色與面臨的問題。 另,輔以臺中市自 2010 年迄 2013 年已完成之較具代表性之公共藝術設置案 為範圍,針對「民眾參與計畫」規模,標舉大、中、小型三個案例之負責執行之 藝術家進行深度訪談,內容包含興辦單位公共藝術設置中民眾參與計畫之基本 資料、執行中及執行後對地方與民眾生活的擾動成果與影響,以及於執行過程 中遭遇之困難等問題。 綜合文獻分析、深度訪談等各項資料,彙整歸納分析出臺中市公共藝術設 置之民眾參與狀況,並提出結論與建議事項以利於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健全 發展,落實民眾參與活動計畫,容納多元差異的公眾觀點,創造新的公共藝術 價值觀與美學觀,並形塑公共論述的藝術創作,達到我國公共藝術政策理念與 目的。. 二、研究限制 公共藝術在當代藝術思潮中仍處於論證形成階段, 「公共藝術」之名稱本質上 就存在矛盾衝突, 「公共」有公開性、社會性與參與性,不同於私領域,而「藝術」 往往是創作者內在省思與想像力個人化的傳達,主觀與自我的成分濃厚。興起於 西方的公共藝術,則是兼具公共性與藝術性的新類型藝術。臺灣公共藝術政策源 於西方,其內涵與運作過程廣泛而繁雜,公共論述與集體認同尚未形成,因此, 本文僅針對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活動實施之現況作探討,無法全面性 廣泛析論,且研究結果無法推估至其他縣市。. 3.

(1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係針對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活動實施作探討,所涉及之重 要名詞:公共藝術、民眾參與、百分比藝術,加以說明如下:. 一、公共藝術 顧名思義,「公共藝術」兼具有「藝術性」與「公共性」的特質。它具有屬 於設置空間及其時代的獨特性,且是藉由「藝術家」(藝術創作)、「公共空間」以 及「民眾參與」三者,在「政府及專業者」提供適當的支援下,共同開展的「藝 術」、「生活」與「文化」之「社會運動」(陳其南、陳琳,2004)。 狹義的公共藝術是指依法運用公有建築物的百分之一或重大公共工程的部分 經費,在公共空間設置藝術品;廣義的公共藝術則指凡是發生在公共空間且能與 周遭環境互相配合的各式各樣藝術創作,都可稱為公共藝術(文建會,1998)。本 研究中的公共藝術,是指廣義的公共藝術定義,以「公共性」為訴求的公共空間 藝術,並以臺中市在文獎條例及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等相關法令規範下,自 2010 年 迄 2013 年已設置完成之公共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 二、民眾參與 1960 年代中期起,無論在社區發展、環境規劃、交通政策或是犯罪防治等 公共事務議題上,民眾參與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民眾參與」為民眾基於主權的認知與實踐,透過公民意識的覺醒,以追求 公共利益為導向,對政府的作為及政策可以得到充分的資訊,同時也有健全的 參與管道,付出自己的感情、知識、意識與行動,以影響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務 的一種自發性的公民行動。」(Arnstein, S. R. ,1969)而學者 Glass 則認為「民 眾參與是提供一民眾參與公共的機會,讓民眾可以參與政府決策或規劃的過 程。」(Glass, J.J.,1979) 綜上,以公共藝術設置的觀點論民眾參與,政策法令下設置之公共藝術不 只是興辦機關(公部門)與創作者(藝術家)兩者之間的事,而應「賦權」 (empowerment)給當地民眾去行使參與的權利,民眾有權參與當地社區的發展活 4.

(19) 動(Wells 與 Brandon,1993,進一步定義地區性民眾參與(local participation), 是指「賦權(empowerment)」給當地民眾去行使參與的權利,民眾有權參與當 地社區的發展活動,民眾並非只是被動的受支配者,而是可以主動參與社區環 境資源的經營管理、制訂政策及監控任何會影響其生存的活動。)因此公共藝 術的「民眾參與」可說是社區民眾基於對「文化公民權」的認知與實踐,對公 共藝術的概念及政策亦能獲得充分的資訊,與健全的參與管道,於參與公共藝 術設置過程之前、中、後,透過各種可能的民眾參與技術與操作方法,共同進 行討論、學習或創作,而非被動的觀賞者與接收者,進而達到文化資源的公平 分配,讓原先被排除在菁英藝術外的民眾能享有平等的文化進用權,達到公民 審美意識的覺醒(林宜燕,2008)。 臺灣公共藝術發展過程,1998 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與 2008 年「文化藝 術獎助條例」規定「設置公共藝術」,溝通、對話、公共性與參與性成為推動 核心概念,贊助藝術退位,甚至標舉先公共後藝術,全面取代「設置藝術品」, 而 2008 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修訂的「計畫」概念代表過去「公共性」與「藝 術性」不是矛盾的,是整合的必要趨勢,在「計畫」前導下,鼓勵新類型公共 藝術的推展(周雅菁‧陳琳,2008 年)。 一般而言,「民眾參與」可以輔助公共藝術作品中公共性的擴張、增加藝 術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並提升作品與在地人、地、事、物之間的溝通、對話, 甚至可能將「民眾參與」的成果直接轉化為作品本身。 本研究所謂的「民眾參與」是指「該公有建築物或重大公共工程的使用者, 也可以是基地所在的居民。」 (文建會,2002)。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中所指的 「民眾參與」,目的是透過機制保障民眾溝通的管道及表達意見的權益。. 三、百分比藝術 公共藝術又稱為「百分比藝術」,此名稱源自於公共藝術設置經費取 自 工 程費用之百分之一。 受到前述國際間公共藝術美學思潮的影響,臺灣亦引進百分比藝 術 基 金 的 作 法 , 以 及 公 共 藝 術 的 觀 念 與 操 作 技 術 。 1992 年 立 法 院 通 過 「 文 化 藝 術 獎 助 條 例 」 , 開 啟 公 共 藝 術 設 置 的 新 紀 元 ; 1998 年 文 建 會 訂定發布「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明確規範公共藝術的範疇以 及相關 5.

(20) 執行方式。根據該項法令,我國所有公共工程建設需撥出不得少於該 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的經費於公共藝術之上,以美化環境與空間。此 一法令的公布使我國公共藝術的設置有專屬的法令支持,開展了國內 各地設置公共藝術的風潮,藝術得以跨越美術館殿堂,展示於戶外公 共空間,形成一座無牆美術館,提供民眾有更多接觸藝術的機會,也 使當代臺灣生活環境增添了一項極具重要意義與審美價值的視覺元素 ( 吳 美 慧 ‧ 趙 慧 玲 , 2009) 。 本 研 究 所 指 「百分比藝術」,是指我國於 1992 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 頒布後,第九條規定:「公有建築物應設置公共藝術,且其價值不得少於該建 造物造價百分之一。」規範興建公有建築物機關依法設置公共藝術,公共藝術 百分比法條遂成為國內公共藝術設置之依據。. 6.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就「公共藝術的意涵與發展」、「臺灣公共藝術發展現況」、「公 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等四個部分加以 探討,期能瞭解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中「民眾參與」活動執行現況與操作模式, 探討其類形、方式、特色與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以利於臺中市公共藝術 設置之健全發展,落實民眾參與活動計畫,達到我國公共藝術政策理念與目 的。. 第一節. 公共藝術的意涵與發展. 「公共藝術」(Public Art)源於 1930 年美國羅斯福總統回應 1929 年經濟大 蕭條後的經濟解放政策,率先將公共藝術納入「新政」成為國家政策,是為扶 持藝術家渡過經濟危機而提倡的創新作法,發展至 1950 年後期出現百分比計畫 (Percent-for-art Program),世界各國遂起而效尤,形成一股公共藝術風潮。 在美國各大城市中,將公共藝術整合於都市更新過程的首推費城,費城也 是壁畫成功發展的先趨。自 1955 年起,費城第一個採用了「百分比公共藝術計 畫」(One Percent for Fine Arts),將公共藝術作品納入都市更新的過程中,凡私 人開發者透過費城都市再開發局整合或標購取得土地,必須將開發土地上的建 造經費預算 1%用來設置公共藝術,這項措施不僅在都市再開發的過程中,成 功地整合並設置為數可觀的公共藝術作品,更大幅提昇城市的環境品質。因 此,費城都市再開發局設立公共藝術計畫室(Fine Arts Program)推動這項公共 藝術工作,迄今已有超過 350 件公共藝術作品設置於費城的各個角落(張剛維, 2008)。 其他如洛杉磯都市再開發局要求私人開發案必須將開發經費的 1%用在設 置公共藝術;聖地牙哥市除規定公共工程經費的 2%須用於公共藝術外,也規定 7.

(22) 私人的商業開發案經費的 2%須用於設置公共藝術工作。 另外,美國推動公共藝術機構,除第一部門/公部門(public sector)與第二 部門/私部門(private sector)之外,呈現朝非政府單位又非一般民營企業的事 業單位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又稱志願部門【voluntary sector】或公民部門 【civic sector】)發展。例如成立於 1974 年的紐約非營利組織「創意時代(Creative Time)」 ,致力於以藝術探究公共場域及公共議題的推動,進入社區與民眾互動, 迄今完成超過 300 件富強烈實驗性與社會意識的臨時性公共藝術計畫,如 2008 年 舉 辦為期一年的複合式計 畫「美國的民主:全國性運動( Democracy in America:The National Campaign )」。推出包含定點巡迴的表演公共藝術計畫 (performative public artworks)、進駐布魯克林與皇后區公園的行動計畫(mobile projects) 、發行出版品為藝術家建立發聲平臺,並在計畫最後舉辦上述活動之紀 錄展、演講及公民論壇,展現美國式民主的喧鬧。 又如紐約市「公共藝術基金會」於 1977 年創立,延攬知名藝術家委託製作 案、裝置藝術與展覽等,績效斐然。近年更發行簡訊「進行式」 (Inprocess) 、辦 理「公共藝術基金講堂」 (Public Art Fund Talk)並出版專輯,分享公共藝術推廣 的理念與經驗。如今偏重規劃策展,如與國際盛名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在紐約中央公園共同策辦名聞遐邇的惠特. 尼雙年戶外展(Whitney Biennial Outdoors),舉辦一系列戶外藝術展覽活動;之 後,策辦「瀑布」計畫(New City Waterfalls ),藉以喚起忙於生活的紐約人重 視水資源,並結合學校課程,引發學習興趣,關懷生物及環境永續等議題,這 類型的戶外臨時性藝術展覽計畫,直接間接為紐約市創造上千萬美元的經濟效 益,成功地以公共藝術行銷城市。紐約市公共藝術基金會利用公共藝術的形式, 不僅讓當代藝術品跳脫純藝術之形態,跨出傳統的美術館展示空間,也讓藝術 創作者走出自我工作室,對外拓展展現自我的舞台,並拉近一般民眾與當代藝 術品與藝術創作者的距離,因此,該會於 2005 年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獲得卡 內基企業(Carnegie Corporation)高達 2000 萬美元的基金挹注,同時獲頒「公共 藝術網路(Award for Network)」年度最高榮譽「藝術成就獎(Award for Art Achievements)」,實至名歸(謝佩霓,2008)。 綜觀美國各大城市公共藝術的發展,所謂公共藝術,是一門專業運作的領 域,不只是指任何存在或設置於公共空間創作,更重視其產生的流程與結合公 8.

(23) 共空間的過程,基於民主的原則,將發言權與決策權給予民眾,由社區居民參 與執行,也就是在設置藝術品初期,透過專業系統的行政程序進行,讓社區成 員有參與完成當地公共藝術品的權利。. 第二節. 臺灣公共藝術發展現況. 臺灣公共藝術觀念起源於 1986 年雄獅美術雜誌第 188 期專題報導,將百分比 藝術基金之公共藝術觀念與操作技術引進臺灣,經過多年討論,政府於 1992 年完 成立法通令全國執行。 時任文建會處長並參與起草法案的黃才郎指出「有感於國內藝術工作者人口 眾多,一直缺乏創作發表的機會。許多人爭逐於一個狹小的空間,但求發展因而 牽引諸多推擠踐踏事端,深深為人所詬病。若藉立法之力擠入此一條款,建立公 共藝術法源,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給藝術工作者。」整體而言,就是「提昇生活 環境品質,同時提供藝術工作者的工作與發表機會。」(黃才郎,1994)可見八○ 年代政府「推動現代文化政策」,公共藝術的推出旨在提供藝術工作者的工作與 發表機會,並藉以美化環境,提升民眾生活空間品質及重建公民審美意識。 1992 年完成「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制定、2002 年修訂;1998 年完成「公共藝 術設置辦法」制定、2002 年、2003 年修訂;2008 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的修正 是密集會議檢討、研商與座談交流的成果,也是各階段立法與執行經驗的集大 成,在溫和內省文字的背後,代表著社會關注此議題的重心與具體成果(周雅 菁‧陳琳,2008 年)。 「文藝條例」立法之前,1991 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文化事業獎助 條例草案」以獎助與補助方式促進臺灣的文化藝術發展,草案中並無公有建築設 置藝術品之規劃。當年陳癸淼等立委同時提出含有此概念的「文化藝術發展條例 草案」,同樣以獎助與補助臺灣文化發展為主要目的,經過折衝協調之後,兩草 案合一為全文 7 章 38 條的「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於 1992 年 6 月 16 日立法院 89 會期第 34 次會議通過,1992 年 7 月 1 日總統華總義〈一〉第 3172 號令公布,此 乃政府推動公共藝術之濫觴(周雅菁‧陳琳,2008 年)。 9.

(24) 1992 年「文化藝術獎助條例」頒布後,第九條規定:「公有建築物應設置公 共藝術,且其價值不得少於該建造物造價百分之一。」規範興建公有建築物機關 依法設置公共藝術,公共藝術百分比法條遂成為國內公共藝術設置之依據,而公 共藝術設置辦法之頒布實施,更使國內公共藝術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但是,臺 灣推動公共藝術之初,多數民眾慣性認為是指存在公共空間中的偉人雕像或各類 雕塑品。然而,推行公共藝術政策至今已 20 餘年,其型態從早期以戶外雕塑作品 為主,漸次發展到現在愈來愈多元的型態,如計畫型形式,已擺脫當年「照顧藝 術家生活」、「美化建築物或環境」的單純意旨,亦不再只是建築物的裝飾品而 已(周雅菁,2011)。 現代公共藝術的議題從過去重視藝術品的藝術性,發展到民眾參與的公共性 對話與擾動,亦即臺灣公共藝術政策的發展,從藝術至上的設置藝術品改為設置 公共藝術,由藝術品化轉向公共性的民眾參與實踐場域,再衍生發展到時下的設 置公共藝術計畫,在計畫的前導下,新類型公共藝術的對話性創作於是獲得推 展。 新類型公共藝術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涉及藝術、空間、設計、地方文 化、社會正義、環境保護等領域,也就是除了作品具「藝術性」外,更需注重它 的「公共性」,而「民眾參與」則是重要的指標之一,其方式有很多種,如展覽、 說明會、問卷訪談、票選藝術家及作品、作品設置完成揭幕典禮、作品導覽、印 製作品簡介、周邊研討座談、競賽活動等,甚至實際參與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等 等。所謂「公共性」除了意味著藝術品置身的地點是一個與在地民眾生活有密切 關係的場域外,其藝術的表現手法亦需被大眾理解與接受。「公共性」包含許多 層次,從公共藝術的設置討論是否經過公共的程序,到藝術品的產生是否該讓社 區居民參與創作,都有公共性的議題存在(陳姿香,2011);而「藝術性」則被界 定為其製作歷程必須是由藝術家創作而得,且作品與觀者的審美經驗與美學感知 產生共鳴(張啟文,2010)。 源起於美國文化藝術政策的臺灣公共藝術機制,由起初的「照顧藝術家」、 「公共場域裡的藝術品」等觀點,發展至多元面向的公眾「參與」、「互動」創 意與訴求,型態上由靜態的雕塑、裝置等視覺藝術,擴大到更多樣性的數位科技 多媒體藝術;在藝術與人的關係,則從一種「共有」的觀賞性,到強調接觸的「互 動性」;在思維與概念上,更由「物件設置」擴張為總合著軟硬體的「整體規劃」。 10.

(25) 在越來越廣域的論述與日益多樣的藝術型態之中,不同的計畫目標與價值,引導 著臺灣的公共藝術,不斷地激發出更為寬廣的思考模式(林志銘,2011)。. 第三節. 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 臺灣的公共藝術發展過程,近年特別強調「民眾參與」,但倪再沁(2005)指 出,我們的公共藝術大多是由公部門和藝術家所賦予的,即使也有些互動式的作 品,仍然是創作者規範下的產物,老百姓少有主動積極的投入,所以也難見經由 公共論述與集體認同所創造出的公共藝術。 依據「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第九條及「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之規定,公有建 築物及政府重大公共工程之興辦機關應設置公共藝術。興辦機關應先成立「執行 小組」,依基地條件的適切性、經費規模及對作品的需求,決定採用何種徵選方 式(公開徵選、邀請比件、委託創作、指定價購),並成立甄選小組負責評審作 品,俟完成設置計畫書等程序後,提送該基地所在地負責審議之公共藝術審議會 審議。 設置公共藝術過程中,除了相關藝術、建築、空間景觀設計、文史等專業學 者進行計畫的執行、甄選與審議之外,最應受重視的就是在地居民的意見與參 與。我國之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中,第二條、第七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 六條及第二十四條等條文皆出現「民眾參與」等字,主要的精神即是透過民眾參 與的方式凝聚共識,實踐美化環境,重建公民審美意識與文化資源均衡分享的社 會運動。 公共藝術設置第一階段,擬具辦理藝術創作、策展、民眾參與、教育推廣、 管理維護及其他相關事宜之方案,撰擬設置計畫書,其內容須包含事先擬定之民 眾參與計畫。經送基地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公共藝術審議會審議,執 行小組依審議通過之設置計畫書,執行公共藝術之甄選、民眾參與等作業,擬具 徵選結果報告書送審議機關核定,待公共藝術設置完成後,再將含有民眾參與紀 錄之完成報告書送審議機關備查,完成公共藝術設置。 在法令上,「民眾參與」於「文化藝術獎助條例」與「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11.

(26) 中明定為設置案操作過程的執行內容之一,為興辦機關於設置公共藝術作品時之 應辦事項,而其執行可由機關自辦或交由藝術家辦理。然而綜合實際執行結果及 根據相關研究與公共藝術年鑑資料探究得知,公共藝術設置乃是由相對少數的專 家學者(公部門、視覺藝術專業、空間專業及其他專業)扮演著主導性角色,在公 共藝術活動的決策過程中,「代議式」的決策模式,往往取代了公眾族群的自決 權與藝術價值觀,於是所謂之「民眾參與」機制,仍多以未盡成熟的操作模式, 來達其政策性目的(林志銘,2004)。因而民眾參與在實務運作過程中,往往流於 形式,民眾的意見未必能真正受到重視,進而影響該決策(林宜燕,2008)。 我國之「公共藝術設置辦法」雖然明訂公共藝術之執行者須辦理民眾參與活 動,但未條列民眾參與之類型、執行方式等實際操作模式,故執行小組得以因地 制宜的設計適當的民眾參與活動,從歷年民眾參與的執行成果來看,不難發現執 行者對於民眾參與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可以操作出很精采的民眾參與案例,如內 湖污水處理廠公共藝術案由專業藝術公司依據基地條件,發展設置理念並策劃整 體活動。該件設置案並同時辦理「2002 台北公共藝術節」,首次將節慶式民眾參 與(表演藝術及暫時性藝術)引入公共藝術計畫中,吸引了約有 15 萬人次參與(楊 宣勤、王玉齡總編,2004)。 另,如盧建銘組織的「台灣田野工廠」已展現成果,吳瑪悧參與的「玩布工 作坊」亦廣受好評,葉蕾蕾的北費城社區改造計畫也一再被引介,而洛杉磯以公 共藝術書寫碧蒂.梅森(Biddy Mason)的案例則成為新的指標……,這些早已展 現但卻適時受到關注的作為,隱然為台灣公共藝術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倪再 沁,2005)。 近年來,因公共藝術設置中「公共性」議題的強調,許多縣市機關在辦理公 共藝術設置時,靈活運用各種型態的民眾參與方式,規劃出各具特色的計畫,進 行公共藝術對於在地的擾動,企圖藉由公共藝術的介入,引發在地的質變,如第 三屆公共藝術獎入圍「最佳民眾參與獎」的國立臺灣博物館興辦之「臺博系統古 蹟修復工程暨第二典藏大樓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此案在規劃執行上以 「2010 好時光公共藝術節」為活動標題,包含永久性及臨時性藝術設置兩部分, 希由藝術節的辦理,多元的擾動設置基地與周邊環境,而在民眾參與計畫上,則 規劃了 120 場有關古蹟、博物館、公共藝術作品的導覽活動;18 場古蹟與藝術創 作工作坊;14 場藝術家座談;在博物館廣場為期兩天的創意市集;3 場大型的藝 12.

(27) 術行動;為避免以往僵化、單向與固定的網頁瀏覽經驗,而以Facebook為主的網 頁頁面,增加訊息的傳播及民眾主動表達機會的高度互動參與性,從實體到虛 擬,再從虛擬產生實體行動,生產出許多不可預期的空間效益(陳碧琳,2010)。 而「好時光公共藝術節」在整體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上,主要是希望能透過現地創 作、新作、過程性作品及論述空間生產等不同方式呈現新型態公共藝術,並逐步 軟化公共空間與常民生活的距離感。. 圖 2-3-1 國立臺灣博物館「好時光公共藝術節」民眾參與計畫-古蹟塗鴉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網站). 第四節. 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之民眾參與.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於 1998 年頒布之後,臺中市依法完成 176 件公共藝術作品 設置。而自 2010 年臺中縣市合併後,臺中市依法設置完成之公共藝術作品亦達 68 件之多,其中 25 件為政府機關興辦、43 件為學校興辦。如以 2010 年迄 2013 年已 設置完成之設置案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其「民眾參與」活動之規劃執行作研究 探討,以歸納分析出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中「民眾參與」活動執行現況與操作模 13.

(28) 式。 公共藝術設置過程中民眾參與的方式種類多樣化,以文化部公布之「公共藝 術設置計畫書」範本明列「民眾參與計畫」選項為例,可供興辦機關勾選辦理的 公共藝術設置規劃前到設置完成後有就有十數個不同的民眾參與形式,但是在實 際案例中,限於個案規模之差異,各興辦機關辦理之民眾參與活動選項也有所不 同。因此,爲便於研究,將臺中市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完成之公共藝術設 置案的民眾參與選項依實際情形分規劃前、徵選時、徵選後、設置中、設置後五 階段 15 項目如下,俾利統計。 第一階段 規劃前邀請民眾、使用單位參與公共藝術討論會、邀請比件或委託之 藝術家、使用單位及民眾舉辦公共藝術座談會或說明會 第二階段 徵選時舉辦徵件說明會、意見調查(問卷/訪談/票選)、参選作品公 開展覽和意見調查 第三階段 徵選後舉辦入選作品公開展覽和說明會 第四階段 設置中舉辦民眾參與公共藝術創作、藝術家舉辦創作工作坊課程(和藝 術家學習創作技巧) 第五階段 設置後舉辦活動或比賽、製成教案或與課程結合、作品導覽、舉辦公 共藝術課程或講座、出版印刷、網站(頁)、出版紀錄影片、新聞媒 體宣導、揭幕/落成典禮. 表 2-4-1 文化部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書「民眾參與計畫」表格範本 時程 一、公共藝 術設置規劃 前 提供民眾與 興辦機關、 藝術家溝通 交流的機 會。 二、徵選時 以廣納民眾 意見,亦可 作為徵審委 員評分參 考。 三、徵選後 讓民眾瞭解. 參與方式. 勾選欄. 執行小組開會前,邀請民眾、 使用單位參與公共藝術討論會 邀集比件或委託之藝術家、使 用單位及民眾,舉辦公共藝術 座談會或說明會 其他. 舉辦徵件說明會 舉辦意見調查 (問卷/訪談/票選) 其他. 徵選作品公開展覽 作品說明會 14. 辦理時間. 辦理者 興辦機關 藝術家.

(29) 參選及獲選 作品內容及 樣貌。 四、設置過 程中 讓民眾參與 或學習作品 製作過程 五、設置完 成後 呈現公共藝 術作品設置 完成後之具 體成效。. 六、其他. 其他. 民眾參與藝術創作 觀摩藝術家創作,學習創作技 巧 舉辦創作工作坊或課程 拍攝紀錄影片 其他(由藝術家提案) 出版印刷(製作專刊、導覽摺 頁) 出版紀錄影片 網站(頁)建置 揭幕/落成典禮 舉辦作品導覽,請藝術家現場 解說 與表演活動結合 新聞媒體宣導 製作成教案 其他 舉辦公共藝術課程或講座 (資料來源:文化部,2012,頁 10). 從表 2-4-1 得知「民眾參與」之方式多樣,可供興辦機關勾選辦理,然於實際 案例中,限於個案規模之差異,各興辦機關辦理之民眾參與活動選項不一而足。 爲便於研究運算,本研究將臺中市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完成之公共藝術設 置案的民眾參與選項,依實際情形修改並簡併成下表 2-4-2 的項目,俾利統計。. 表 2-4-2 本研究計畫使用之「民眾參與計畫」項目 時程 民眾參與活動項目 規劃前. 1. 前置討論座談會. 說明. 結合「表 2-4-1」中,「執行小組開會前, 邀請民眾、使用單位參與公共藝術討論 會」和「邀集比件或委託之藝術家、使 用單位及民眾,舉辦公共藝術座談會或 說明會」等選項。. 徵選時. 2. 徵件說明會. 同(表 2-4-1). 3. 参選作品公開展覽和意見調查. 結合「表 2-4-1」中「舉辦意見調查(問卷 /訪談/票選)和「參選作品公開展. 15.

(30) 覽」。 徵選後. 4. 入選作品公開展覽和說明會. 結合「表 2-4-1」之「徵選作品公開展覽」 和「作品說明會」選項。. 設置中. 5. 民眾參與公共藝術創作. 同「表 2-4-1」。 定義: 民眾參與的成果結合到公共藝術 設置的成品中。. 6. 藝術家舉辦創作工作坊或課程 (和藝術家學習創作技巧). 結合「表 2-4-1」之「觀摩藝術家創作, 學習創作技巧」和「舉辦創作工作坊或 課程」選項。. 設置後. 7. 舉辦活動或比賽. 除「表 2-4-1」之「與表演活動結合」選 項外,亦包括其他舉辦活動或比賽的民 眾參與規劃。. 8. 製成教案或與課程結合. 即「表 2-4-1」之「製作成教案」選項。 (定義:公共藝術和課程的實地結 合。). 9. 作品導覽. 即「表 2-4-1」中「舉辦作品導覽,請藝 術家現場解說」選項。 (定義:由藝術家現場口說導覽。). 10. 舉辦公共藝術課程或講座. 同「表 2-4-1」。 定義 : 具演講形式,無手做或實作活 動等規劃。. 11. 出版印刷. 同「表 2-4-1」。 製作專刊、導覽摺頁. 12. 網站(頁). 同「表 2-4-1」。. 13. 出版紀錄影片. 同「表 2-4-1」。. 14. 新聞媒體宣導. 同「表 2-4-1」。. 15. 揭幕/落成典禮. 同「表 2-4-1」。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臺中市自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止,完成之公共藝術設置案可查證總計 有 68 件(如表 2-4-3),若以相等時間區塊作為前後時期區分基準,則可分為「2010 16.

(31)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前期)」及「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後期)」兩區間。. 表 2-4-3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臺中市完成之公共藝術設置案統計表 區間 編號. 1. 前. 完成備查. 興辦機關. 作品名稱. 日期. 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沙鹿稽徵所新建辦 公廳舍. 2010.1. 方正圓滿. 2. 國立臺中啟明學校學生宿舍興建工程. 2010.2. 與天使對話. 3. 臺中市立崇倫國民中學崇義樓整建工程. 2010.3. 知識的漣漪. 2010.4. We are family. 2010.4. 童樂. 4. 5. 臺中市災害應變中心暨消防局辦公大樓新建 工程公共藝術設置 臺中縣潭子鄉頭家國民小學第三期校舍新建 工程. 6. 臺中縣龍井鄉龍井國民小學新建教室工程. 2010.5. 孕育. 7.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弘藝樓興建工程. 2010.7. 紫荊花下的記憶. 2010.7. 風調雨順. 2010.11. 數位觀景. 2010.11. 穿越歷史的藤蔓. 11 臺中縣烏日鄉僑仁國民小學體育館新建工程. 2010.11. 邁向世界、迎向未來. 12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圖書資訊大樓新建工程. 2010.12. 鬥陣、醞釀、蛹現. 13 臺中市政府臺中市籃球運動中心. 2010.12. 三分球. 8. 9 期 10.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中區分署臺中稻米低溫 倉庫新建工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 算中心新建工程 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圖書資訊暨教學大樓 興建工程. 17.

(32) 14. 15. 16. 臺中市大墩國小南屯區文中小 1(文小)校舍及 活動中心新建工程 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急重症暨外傷中心大 樓及污水廠新建工程. 19. 20. 21. 22. 23. 24. 大墩之樂­天籟樂語、 快樂學棋趣、愛的飛翔 樂活城市系列 : 快樂. 2011.1. 之城、關懷、安全信 任. 台中市南屯區文中小 1 文中(文中 38)學校用 地新設國中校舍新建工程. 17 臺中市南屯區鎮平國小老舊校舍整建工程. 18. 2011.1. 臺中市南屯區黎明國小學生綜合活動中心新 建工程 臺中市立中平國民中學活動中心兼體育館工 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 算中心 法務部調查局航業調查處暨臺中調查站辦公 大樓新建工程 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水 湳營區新建工程 臺中市霧峰區四德國小 98 年老舊校舍整建工 程 國立豐原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學生活動中心增 建工程. 2011.6. Smooth Smooth、希望 森林、看見大墩. 2011.8. 變形蟲. 2011.8. 蛹生化蝶. 2011.9. 中平榮耀、淵遠流長. 2011、11. 飛璇雲端. 2011.12. 孔明鎖. 2012.1. 神采飛揚的英雄. 2012.1. 攜手同心. 2012.1. 球心球變. 2012.2. 警察心‧古堡情. 臺中市警察局和平分局本部廳舍、豐原分局 後. 25 頭家派出所及烏日分局瑞井派出所等三案新 建工程. 26. 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豐原分局辦公廳舍 新建工程. 生命樹系列:生命 2012.2. 樹、沙漏寶瓶、樹與果 實. 27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惠來立體停車場新建工程. 18. 2012.2. 驛、夢奇地.

(33) 28 台中市北屯國小老舊校舍拆建工程. 2012.4. 源. 2012.4. 荷顏葉色. 2012.5. 學海無涯. 2012.5. 歇腳石-旱溪印象. 2012.5. 犁頭躍進. 2012.6. 歡樂活力滿園香. 2012.8. 春風吹拂. 2012.8. 基本功. 2012.11. 北勢好棒 棒棒相傳. 37 臺中市西屯區聯合辦公廳舍新建工程. 2012.11. 一馬當先、熱忱. 38 臺中市立屯區藝文中心興建工程. 2012.11. 六根清靜、太極合和. 29. 臺中市大里區大元國民小學新建綜合教學大 樓工程. 30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圖書資訊中心」. 31. 32. 臺中市成功國小東區文小九綜合活動中心新 建工程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南屯國小地下停車場新建 工程 臺中市太平區公所太平托兒所新建工程公. 33. 34. 臺中市立北新國民中學第二期老舊校舍整建 工程. 期 35 國立臺中特殊教育學校多功能活動中心. 36. 臺中市沙鹿區北勢國民小學教育部 99 年度國 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整建計畫硬體工程. 讀樂城市公共藝術節39 國立臺中圖書館遷建工程. 2012.12. 城市好讀‧樂活無 限:讀樂‧無限‧大 未來、觸、璀璨知書.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頂街派出所與豐 40 洲派出所等 2 案新建工程. 41. 臺中市潭子區新興國民小學老舊校舍整建工 程. 19. 2012.12. 守護. 2013.1. 新興文學步道.

(34) 42. 臺中市神岡區豐洲國民小學至真樓校舍整建 工程. 2013.1. 威震豐洲. 2013.1. 樂聲相談. 2013.1. 駕駛艙、想飛. 2013.4. 夢想學堂. 2013.4. 夢想起飛. 2013.5. 博浪揚風. 2013.5. 祈福門、犁頭采風. 教 育 部 補 助 臺 中 市 立 清 水國 民 中 學 ( 育 英 43 樓)99 年度國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整建計畫硬 體工程 44. 臺中市北區省三國民小學第二期老舊校舍整 建工程. 45 臺中縣豐原市瑞穗國民小學新大樓興建工程. 46. 47. 48. 49. 50. 臺中市立東山高級中學增建專科教室暨圖書 館新建工程 臺中市梧棲區公所梧棲鎮公共造產游泳池整 建工程、梧棲鎮藝術表演廣場塑造工程 臺中市南屯區聯合辦公大樓新建工程及南屯 區黎明里活動中心新建工程 臺中市神岡區圳堵國民小學明德樓校舍整建 工程 臺中市惠來國民小學第 3 期校舍增建活動中. 2013.6. 跟著大魚悠遊去、當 我們同在一起. 2013.6. 尋找桃花源. 2013.6. 感恩 惜福. 2013.7. 紡沙之光. 2013.7. HAKKA 好學‧好客. 2013.9. 青青校樹. 55 臺中市春安國小老舊校舍第二期整建工程. 2013.9. 大鼓迎新春. 56 衛生福利部中區兒童之家新建工程. 2013.10. 綻放春天. 心(含普通教室). 51 國立臺中啟明學校綜合大樓興建工程. 52. 53. 54. 國立沙鹿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實習大樓新建工 程 臺中市立東新國中辦理教育部補助 99 年度國 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整建計畫硬體工程 臺中市大甲區順天國民小學教學大樓興建工 程. 20.

(35) 57. 58. 臺中市后里國民小學 B 棟及 A 棟老舊校舍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植物種苗. 63. 2013.10. 生生不息. 2013.11. 紋聲. 2013.11. 無限∞學習. 2013.11. 心‧鎖、轉‧生. 2013.11. 寶. 中心大樓興建工程. 臺中市福科國民中學專科教室及活動中心新 建工程. 61 法務部矯正署臺中女子監獄擴建房舍工程. 62. 音韻. 建計畫工程. 59 臺中市北屯區大坑國民小學新建工程. 60. 2013.10. 臺中市潭子區東寶國民小學老舊校舍整建工 程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教學大樓暨技擊館新. 2013.12. 建工程. 流動的身影、起舞的獎 盃、堅持的榮耀. 64 臺中市長億高級中學體育場興建工程. 2013.12. 真善美新­快樂天堂. 65 陸軍第十軍團指揮部中戰鋼棚新建工程. 2013.12. 訊息橋梁、無限脈動. 2013.12. 乘書飛翔. 66. 67. 臺中市神岡區神岡國民中學老舊校舍改建工 程 臺中市神岡區神岡國民小學南棟教室新建工. 2013.12. 程. 那一年‧我們‧種的 那一棵樹. 68 臺中市立沙鹿國民中學教學大樓興建工程. 2013.12. 沙鹿之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將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臺中市完成之公共藝術設置案,「表 2-4-2:本 研究計畫使用之民眾參與計畫表格」,根據設置完成時間進行前、後期之統計與 比較,結果如下表 2-4-4:. 21.

(36) 表 2-4-4 臺中市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完成之公共藝術設置案民眾參與方式統計表 民眾參與活動項目. 統. 時. 計. 程. 件. 方. 區. 數. 式. 間. 參. 2010.1-. 與. 2011.12. 件. 2012.1-. 數. 2013.12. 比. 2010.1-. 例. 2011.12. *1. 201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前 置 討 論 座 談 會. 徵 件 說 明 會. 参 選 作 品 展 覽 和 意 見 調 查. 入 選 作 品 展 覽 和 說 明 會. 民 眾 參 與 藝 術 創 作. 藝 術 家 辦 創 作 工 坊 或 課 程. 舉 辦 活 動 或 比 賽. 製 成 教 案 或 和 課 程 結 合. 作 品 導 覽. 公 共 藝 術 課 程 或 講 座. 出 版 印 刷. 網 站 ( 頁 ). 出 版 紀 錄 影 片. 新 聞 媒 體 宣 導. 揭 幕 / 落 成 典 禮. 21. 1. 3. 7. 13. 2. 3. 4. 0. 10. 13. 7. 3. 0. 3. 7. 47. 23. 28. 15. 26. 12. 17. 23. 4. 28. 8. 22. 9. 6. 6. 7. 0.05. 0.14. 0.33. 0.62. 0.1. 0.14. 0.19. 0. 0.48. 0.62. 0.33. 0.14. 0. 0.14. 0.33. 0.49. 0.6. 0.32. 0.55. 0.26. 0.36. 0.49. 0.09. 0.6. 0.17. 0.47. 0.19. 0.13. 0.13. 0.15. 2013.12 * 1 施行比例. : 比例的算法為在此時間區間內,施行此項民眾參與活動項目的設置案數量除以此時間區間內的. 總設置案數量。例如 : 在 2010.1-2011.12 月間公共藝術設置案完成數量是 21 件,而其中有辦「前置討論座談會」 民眾參與項目的是 1 件,故其施行比例是 0.05。.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 圖 2-4-1 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案民眾參與方式前後期比較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2.

(37) 由上圖看出,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因前期(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適值 臺中縣市合併(2010 年 12 月 25 日合併為臺中市) ,興辦機關仍在等待臺中市公共 藝術相關辦法完成立法程序,故前期完成設置之公共藝術案有 21 件,較之後期 (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之 47 件則顯然少很多,從中也可以看出興辦機關 辦理「民眾參與計畫」之轉變: 一、設置前,辦理「公開展覽和說明會」活動比例差不多 總體來說,在公共藝術設置前之徵選過程前後,辦理徵選作品公開展覽、說 明會等民眾參與項目的比例在前、後期間並沒有顯著的變化。 二、公共藝術設置過程中,民眾參與比例與深度提高 從 2010 年 1 月到 2013 年 12 月的公共藝術設置案中,較為深入的民眾參與方 式施行比例與深度提高,如:「民眾參與公共藝術創作」、「藝術家辦創作工坊或 課程」、「舉辦活動或比賽」、「作品導覽」等,尤其還出現「製成教案或與課 程結合」之民眾參與活動,由此可見興辦機關對於公共藝術的公共性的理解已較 前期增強。 三、民眾參與計畫中,媒體宣傳的規劃應用日益提升 公共藝術設置完成後,「出版印刷(做專刊、導覽摺頁)」、「製作紀錄片」、 「網站(頁)」等項目辦理的比例近年來日益增加,且在媒體宣傳方式的規劃上亦較 為活潑、多元化。. 綜上,觀察臺中市公共藝術的設置經驗,依百分比法令執行的公共藝術作品 中,其「民眾參與」活動之實施,多以強調美學教育宣導為主,而這其中又以學 校型的公共藝術為主軸,或者是以公開辦理的設置說明會、藝術家講座等,使得 公共藝術設置理念中所強調的「民眾參與機制」常落於片面形式化,導致民眾在 活動結束後,對於該空間、設施的關注度與參與度日益消減,未對民眾的日常生 活造成有效、長久性的擾動,而在美學基礎教育上,則不易看出成效。由興辦機 關與藝術家主動地以藝術介入的方式進行地方文化、藝術擾動,雖在量化的數據 上有顯著的成長,但在質化方面,由「民眾參與機制」對民眾的影響卻仍不顯見。 因此,綜觀臺中市公共藝術設置中「民眾參與機制」的執行模式,仍有待興 辦機關深入了解其理念與重視,使民眾得以藉由公共藝術設置的參與而產生關注 與討論、因公共設施而走入公共空間,開始認同自己生活的場域,讓它可以成為 一個地標、建立共同的生活記憶、美化空間、潛移默化公民的美學素養,並漸進 23.

(38) 式地提升生活品質。. 第五節. 相關研究. 我國於 1992 年完成「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制定(2002 年修訂),1993 年制定 「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施行細則」 (1998、2005 年修訂),1998 年完成「公共藝術設 置辦法」制定(2002 年、2003 年、2008 年修訂),公共藝術之設置正式法治化, 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展下,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投注研究並提出論述, 近年來方興未艾,在 90 年代後成為現代臺灣藝術的顯學之一。 公共藝術的相關研究,依據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迄今計有213篇碩 博士論文,參見表2-5-1。 表 2-5-1 公共藝術相關研究一覽表 項 次. 論文名稱. 曾慕嫻. 黃庭超. 嶺東科技大學視覺 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2015. 1. 公共藝術教學對國小學 生美感能力提升之個案 研究 —以五光國小高 年級為例. 蕭如婷. 段莉芬. 大葉大學設計暨藝 術學院碩士在職專 班. 2015. 2. 國小教師公共藝術美感 教育認知與學生美感素 養之研究. 蘇麗思. 郭彰仁. 3. 公共藝術支應性感知與 使用者互動行為傾向關 係之研究. 虎尾科技大學休閒 2014 遊憩研究所(碩士). 公共藝術策展作為都市 設計的取徑:台灣公共 藝術策展案例之研究. 朱百鏡. 黃瑞茂. 淡江大學土木工程 學系博士班. 高雄市高中職設計群暨 美術科系學生對高捷公 共藝術美學內涵覺知之 研究. 余姈臻. 陳芳慶. 高雄師範大學工業 2014 科技教育學系(碩 士). 公共藝術設置過程中民. 黃奕緯. 王本壯. 國立聯合大學建築. 4. 指導 教授. 研究生. 學校院所. 出版年. 2014. (2002~2012). 5. 6. 眾參與之研究- 以國立 聯合大學八甲校區為例. 學系碩士班. 24. 2014.

(39) 7. 9. 國民小學校園公共藝術 設置之研究—以臺中市 烏日區國小為例. 黃碧雲. 楊錫麒. 中華大學營建管理 學系碩士班. 2013. 藝術家參與公共藝術創. 蔡映芝. 蘇振明.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2013. 作之理念與實踐策略研 究-以王秀杞雕塑家為. 視覺藝術學系視覺 藝術教學碩士學位. 例. 班 朱克旻. 翁玉慧. 大葉大學設計暨藝 術學院碩士在職專 班. 2012. 9. 校園公共藝術之美學教 育效益. 林佩萱. 吳淵洵.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 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2013. 10. 公共藝術作品建立綠色 環保標章之可行性研究. 11. 台北捷運公共藝術之色 彩傳播效果研究. 翁嘉妤. 郭瓊瑩.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 傳播學系. 2013. 黃滄銘. 郭錦津. 逢甲大學建築學系 (碩士). 2013. 12. 社區營造民眾參與藝術 創作之探討 —以台中 市京華特區公寓大廈為 例. 許美芳. 曹文琥. 中華科技大學土木 防災工程研究所在 職專班. 2013. 13. 公共藝術設置對民眾觀 感互動影響之探討-以 某車站為例. 彭嘉玲. 黃海鳴 蘇憲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在職進修 碩士班. 2012. 14. 公共藝術對城市意象塑 造之探討──以台北市 為例. 廖政凱. 何武璋. 國立宜蘭大學建築 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碩士班. 2013. 15. 公共藝術退場機制之研 究. 徐瑩珍. 呂燕卿.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藝術教育與創作碩 士班. 2012. 16. 公共藝術教學對國中學 生環境美學的影響. 姜懿容. 羅清吉. 屏東科技大學景觀 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碩士). 2012. 17. 公共藝術在都市街道傢 俱景觀應用之研究. 曾怡婷. 盧明德. 高雄師範大學跨領 域藝術研究所(碩 士). 2012. 18. 藝術介入當代都市發展 的可能 -以高雄市鹽 埕區 「大五金藝術造 街」為例. 19. 老樹、泥土、大象、遊 樂園—以臺南市善化國. 黃啟軒. 曾旭正.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建築藝術研究所. 2012. 25.

(40) 小藝術介入課程之經驗.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碩士). 場所中公共藝術的自然 度、情緒反應與景觀偏 好之關係. 許雁婷. 侯錦雄.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碩士). 2012. 藝術專業與民眾參與的. 林宜燕. 陳其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11. 辯證—「台北捷運中山 站公共藝術設置案」的 探討. 藝術與人文教育研 究所碩士班. 文化創意產業-以高雄 捷運車站公共藝術美學 為例. 簡珮君. 鄭文英. 屏東科技大學企業 管理系所(碩士). 2010. 結合網路參與創作的互 動公共藝術初探. 黃賢文. 曹筱玥.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互動媒體設計研究 所(碩士). 2011. 台灣公共藝術設置原則 建構之研究. 謝椀如. 歐聖榮. 中興大學園藝學系 (碩士). 2011. 解析藝術社群在社區的. 林鈺相. 陳國華. 淡江大學美洲研究. 2011. 發展與實踐-美國北費 城社區探討社區經營的 個案比較分析. 所碩士班. 你聽見「它」說的了嗎? 陳立凡 公共藝術之互動探討. 李俐慧.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工業設計學系(碩 士). 2011. 公共藝術之公共性探討. 王嵩山.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2010. 林怡如.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修正條文研究 公共藝術設置評估架構 之研究-以捷運內湖線. 工業設計美術學系 (碩士) 鍾芷方. 楊錫麒. 中華大學營建管理 研究所(碩士). 2010. 林惠雯. 宋立垚.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09. 為例 以公共藝術營造探討社 29. 區意識認同之研究-以 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為 例.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 究所(碩士) 林靜芬. 陳齡慧. 南華大學美學與視 覺藝術學系研究所 碩士班. 2010. 30. 探討醫療機構設置公共 藝術的認知研究-以中 部地區醫療機構為例. 宋立垚.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 究所(碩士). 2008. 31. 城市中公共藝術的介入 王筱文 所造成影響層面之研究 -以「粉樂町Ⅱ-台北東 26.

(41) 區當代藝術展」為例. 32. 33. 臺鐵新左營站公共藝術 與建築工程結合的個案 研究. 洪毓霑. 陳啟仁 蘇志徹.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 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碩士). 2009. 就使用者角度探討醫療. 劉士瑋. 翁玉慧. 大葉大學設計研究. 2009. 空間中公共藝術設置之 成效. 所(碩士) 吳立偉. 簡福串.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 研究所(碩士). 2009. 34. 評選方式對公共藝術作 品與場域融合影響之探 討-以台北市大專校園 為例. 黃昱樂. 許文馨.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 暨都市計畫研究所 (碩士). 2009. 35. 從公共藝術視覺效應之 研究來探討其與都市環 境之關聯性-以台北市 敦化南北路兩側之公共 藝術為例 臺灣公共藝術經費執行. 謝憲雄. 楊樹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9. 36. 分析(1999~2006 年) 莊瑩琦. 劉豐榮. 37. 國小高年級公共藝術鑑 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 高雄捷運公共藝術為教 材.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 2009 藝術研究所(碩士). 「在地性」於公共藝術. 沈慈珍. 黃位政.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 38. 39. 40. 41. 美術學系在職進修 碩士班. 創作發展之探討─以新 竹縣史料館公共藝術創 作為例. 2008. 研究所(碩士). 臺灣北區公共藝術從創 作者角度探討民眾參與. 簡巧紋. 張婉真.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美勞教育研究所 (碩士). 2007. 彰化縣國民小學校園公 共藝術表現方式分析研 究. 徐王衍. 吳振岳.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 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2008. 公共藝術與街道家具在 街道景觀之研究—以台 北市松山、大安及信義. 林依潔. 羅清吉. 屏東科技大學景觀 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碩士). 2008. 洪致美. 黃秉德. 臺北藝術大學藝術 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2007. 區為例 42. 公共藝術獎助政策對視 覺藝術生態之影響. 27.

(42) 碩士班 簡苑禎. 倪再沁.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 (碩士). 2007. 43. 公共藝術的評選機制與 運作問題初探-兼談東 海大學「校園放牧」的 執行案例. 蔡榕娣. 倪再沁.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 (碩士). 2007. 44. 台灣公共藝術中民眾參 與之研究-以東海大學 「校園放牧」公共藝術 計畫為例 公共藝術設計手法被接 受程度研究. 蕭玉娟. 陳啟仁.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 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2007. 45. (碩士) 46. 47. 公共藝術作品地緣性因 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為 例. 張廖美齡. 簡福串 施弘晉. 中國技術學院建築 研究所(碩士). 2007. 學校師生對校園公共藝 術的美覺態度之個案研. 王佩雅. 李堅萍.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碩士. 2007. 究. 班. 公共藝術與公共工程結 合之研究. 洪韻筑. 高燦榮.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 研究所(碩士). 2006. 48 49. 台北縣中等學校校園公 共藝術之研究. 王伯魁. 熊宜中. 華梵大學工業設計 系碩士班. 2006. 從空間角度檢視桃園縣. 黃拓仁. 王德育. 元智大學藝術管理. 2006. 50. 51. 52. 53. 54. 市戶外公共藝術之設置. 研究所(碩士). 公共藝術創作者理念與 民眾解讀關係之研究─ 以新竹地區公共藝術為 例. 吳仁潔. 林麗真.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美勞教育研究所 (碩士). 2006. 公共藝術與城市空間關. 吳思賢. 黃瑞茂.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2004. 係之研究. 碩士班. 應用公共藝術共同參與 及學校認同之研究─以 台東縣豐里國小畢業班 為例. 陳東宏. 熊同鑫.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 2006. 教育活動置入公共藝術 設置案之研究:台北市. 張婉怡. 李靜芳.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教育研究. 2005. 立建成國中校園公共藝 術案例分析. 所(碩士). 28.

(43) 55. 56. 國小五年級公共藝術導 賞教學之行動研究. 蔡雅芬. 蘇振明.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研究所 (碩士). 2004. 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 王曼如. 陳朝興.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 2005. 賴瓊琦. 學系碩士班. 陳箐繡.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 設置之研究 澎湖縣居民與專家對當. 57. 58. 59. 60. 徐舒眉. 地公共藝術之意見調查 研究. 2005. 藝術研究所(碩士). 宜蘭公共藝術之理念與 實踐. 周佳雄. 倪再沁.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藝術學研究所(碩 士). 2005. 公共藝術形塑特定街區. 余素慧. 林平.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 2004. 之探討---台北市敦化通 廊公共藝術與北京市王 府井街、長安街城市雕 塑之案例研究 從台灣公共藝術與社區 總體營造探討意識認同. (碩士). 張靜玉. 楊樹煌 周義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系在職進修碩. 2004. 士學位班 公共藝術運用在國小藝 術教育課程模式之研究. 古宴榕. 張全成.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美勞教育學系碩士 班. 2003. 社區取向藝術教育統整 課程設計研究--以台北 市北投地區公共藝術為. 陳榮瑞. 郭禎祥.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在職進修 專班(碩士). 2002. 學校公共藝術設置之研 究:以台北市福星國小 公共藝術設置為例. 郭木蒼. 黃光男 陳秋瑾 黃位政.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研究所 (碩士). 2003. 從公共藝術形式探討 人、作品、環境之互動. 葉依菁. 陳明石. 東海大學工業設計 學系(碩士). 2003. 林素霞. 林鍾沂.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 行政暨政策學系碩 士在職專班. 2003. 65. 台灣公共藝術政策執行 力之分析. 黃致萍. 蔡厚南.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研究所. 2002. 66. 公共藝術作為都市空間 再發展策略之批判論述. 61. 62. 例 63. 64. 關係-以台北地區為例. 實踐 67. 公共藝術管理及其美學. (碩士) 郭文昌. 蔡瑞霖 29. 南華大學美學與藝. 2001.

(44) 之研究. 術管理研究所(碩 士). 68. 以創作生成與大眾解讀 來看當代的公共藝術. 朱曉芳. 楊裕富. 雲林科技大學空間 設計系碩士班. 2001. 69. 以都市設計觀點探討公 共藝術制度改善之芻議. 邱琬琦. 吳玉成.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 學系(碩士). 2000. 70. 公共藝術在都市環境中 運用之探討. 劉俊毅. 王濟昌.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 1995 學系研究所(碩士). 71. 從公共性及其效應看艾 未未藝術. 林學敏. 蔡瑞霖. 國立中山大學劇場 藝術學系碩士班. 2014. 高中職校園公共藝術對 學生美育之作用-南. 卓秋伶. 呂清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系在職進修碩. 2014. 72. 73. 74. 湖、大安學生對校園公 共藝術反應之研究. 士班. 在地行動-藝術系統內 與外的對話性創作. 陳冠穎. 李錦明.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 學系(碩士). 2014. 趣味化公共藝術之幽默 美學. 戴雄祺. 林大維.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碩士. 2013. 班 陳政宏. 楊錫麒. 75. 校園公共藝術與學童互 動之研究-以臺中市國 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中華大學營建管理 學系碩士班. 76. 藝術介入社區之新類型 藝術行動. 姚佩青. 陳泓易. 南華大學視覺與媒 2013 體藝術學系(碩士). 海安街道美術館-尋求. 林昭賢. 盧明德. 高雄師範大學跨領. 77. 78. 79. 80. 81. 藝術介入都市空間的一 種想像. 2013. 2012. 域藝術研究所(碩 士). 公共藝術導入不動產市 場之研究 – 以台中建 案為例. 許盛鑫. 黃俊熹. 大葉大學設計暨藝 術學院碩士在職專 班. 2012. 誰的校園?誰的藝術?. 林曉青. 吳瑪悧. 高雄師範大學跨領. 2012. -探討臺北市私立達人 女中校園公共藝術. 域藝術研究所(碩 士). 亞波冠世界-創造失智 症發聲管道. 林煜堯. 吳瑪悧. 高雄師範大學跨領 域藝術研究所(碩 士). 2011. 台灣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陳鳳瑜. 楊永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0. 施行之研究(1999-2009). 美術系在職進修碩 士班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We investigate how the surface acoustic wav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Singapore

• Each student might start from a somewhat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and experience the encounters with works of art and ideas in a different way... Postmodern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 Tactics: the art of organizing an army, and using weapons or military units in combination against the enemy in military encounters.. • Operational art: a component of military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Reston, Virgini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The foundations of aesthetics, art and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