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創新實小的山野體驗探索

壹、學校概述

創新實小為一所位於台灣北部的小型學校,創校至今約50 年,

於2016 年 8 月轉型成為公辦公營實驗教育學校。學校主要在運用生 活應用融入各科教學,並加強英語學習。其在部分課程以混齡教育 為主,並強調從做中學,結合山野教育與生活探索課程,以全校童 軍團活動運作方式統整課程,並輔以特色課程(包括工藝、書法、

科學探索、家政等)的引入,強化學生在學科與實際操作的技能(B-L-R-20170811)。

貳、 實驗教育主軸

創新實小以「生活探險」課程為實驗教育主軸,希望培養學生 走出教室的能力。其主要的核心理念為以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 即社會」及「做中學」的觀點作為主體哲學基礎,並強調在「探索 教育」 及「山野教育」的實際體驗(B-L-M-20180915)。探索教育即 是強調活動體驗,以體驗學習與情境塑造為特色的系列性團體的活 動,這些活動旨在透過團體歷程,發現個別差異,促進相互學習,

並加深人我互信,促進團體發展(B-L-R-20170811)。而在山野教育層 面,則因學校位置恰於平原山岳交接處之緩坡地帶,與山區比鄰,

為推展山野教育一大優勢。所規劃之課程除露營、野外求生、登山 技能與定向運動外,另一特色即是「獨木舟運動」,期待經由獨木 舟的體驗,培養學童勇於冒險、親近自然,與愛護環境的良好態度 (B-L-M-20180915)。

參、 實驗教育轉型歷程及其運作模式

本節就創新實小校長及主任兩人的訪談資料,及相關創新實小 報導與轉型歷程文件分析其於起始、實施及制度化向度之歷程,茲 分述於下。

一、 起始向度:

(一) 需求發現:

在2012 年左右,學生人數已經縮減到不到 50 位學生,因為學生 來源面臨危機,所以教師其實都擁有危機感。在老師擔憂,且社區 也擔心學校消失而失去學生學習的環境的雙重情況下,創新實小逐 步踏上轉型的歷程。

「發現學校危機,行政端負起轉型責任」為創新實小面對學校 經營困境的轉型契機。在轉型之前,創新實小面臨每年在社區在籍 學生只有1-2 個學生的窘境,時任校長甚至要和其他鄰近的學校詢 問是否有機會把學生轉到創新實小就讀,以避免人數過少面臨裁併 校的危機。學校老師也發現了這樣急迫的問題,於是,在校長奔走 主導下,由行政端擔負起申請轉型的契機。

在一開始的轉型文件,幾乎都是由校長扛起這個責任,再結合 行政主管和老師的想法最修正。( B-I-P-20190716-0004

我們學校附近有其他的民營實驗學校,在過去那幾年一直有該 校的學生轉學過來我們學校,也讓我們看到轉型的可能( B-I-P-20191219-0010

之前的校長在童軍這部分有專長,所以就帶領行政和科任一 起來做,導師就是把領域顧好,分層負責。

(B-I-D-20191219-0056

當時由校長帶領下,行政主管開始進行學校現有課程與資源的盤 點,在一個年級一班的小校,要如何找到出路?行政主管的洞見和 執行力,成了扭轉學校邁向轉型的關鍵。

創新實小在推動轉型的當下,剛好是實驗教育的聲浪最旺盛的時 刻。「匯集家長意見,掌握轉型契機」是創新實小透過外在氛圍塑 立內在動能的作法。在報章雜誌和新聞都不斷有關於實驗教育的報 導。再加上創新實小附近也擁有其他實驗教育型態的機構團體,更 是加速了家長對於實驗教育的期待。

學校在轉型實驗教育之前,其實本質上已經有一些和傳統學校 不一樣的課程,只是當時實驗教育的新聞一直出來,家長也有在詢 問,那既然如此,是不是學校就轉型為實驗教育?」( B-I-D-20191219-0006

創新實小在轉型之前,就已經擁有部分與現在相同的課程設 置,這些異於傳統課程的特色課程,在當時尚未成熟,但是也讓家 長看到,學校已然具有轉型實驗教育的潛力。也因此,學校掌握這 個轉型的契機,一鼓作氣推動學校邁向轉型。

(二) 共識凝聚:

推動實驗教育的轉型和學校特色課程有本質上的差異,創新實 小在推動轉型的共識凝聚上,也面臨傳統和創新的拉扯。

轉型不可能一觸可幾,需要長時間的醞釀規劃。「在和諧的組 織氛圍下,逐步調整共識」是創新實小推動轉型的步調方針。如同 主任提及:「

一開始大家都比較害怕學校存廢,所以大家就想說試

試看進行嘗試( B-I-D-20191219-0009

」,但實際的嘗試下,會出 現很多的執行問題。面對活動連結領域的困難、師資的困難,校長 認為:

組織的和諧比強推政策重要,在老師還沒完全準備好的情況 下,應該作權衡取捨,腳步踏穩比較重要。( B-I-P-20191219-0033

一個學校走向的轉變,會影響到整個學校的運作方式與思維。

每個學校都有他的組織文化和特色,強調在和諧共榮才是讓學校 可以穩定前進的方法( B-I-P-20191219-0088

」,此外,「

只要目 標正確,我們寧願牛步向前,但不能裹足不前

B-I-P-20190716-0091 ),因為對學校的責任與期待,行政端在和諧的大前提下,進 行各自需求的了解,企圖找出改變學校的機會。

會前的準備很重要,許多的議題都是在會前就各自和老師談 好了 (B-I-D-20191219-0053

「在共識的凝聚上,不能直接上會議桌談,而是有具體想法 後,跟老師一個一個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再做修正( B-I-P-20190716-0104

行政端藉由學校未來整體的規劃,分頭進行教師意見的凝聚,

逐步凝聚全校老師的共識,據以進行改變的第一步。

再者,轉型的未知數與課程的不確定性,會形成教師反抗或擔憂 的因素。永續實小透過「結合在地環境特色,降低教師憂慮感」的方 式,進行課程巧妙融入與推動。學校行政藉由學校在地的環境特色,

以及從舊有的課程架構出發,有效降低老師的憂慮感。「

最主要是把 學生學習的內容,融入到生活經驗裡面。( B-I-P-20190716-0008

」,

透過學習內容和生活經驗的連結,以及時任校長的專長,創新實小運 用在地文化的特色連結,逐步建構出屬於創新實小的實驗課程,也慢 慢形塑彼此的共同價值。

因為學校的地理環境,我們是以生活探索為主軸,結合山野教 育與童軍教育建構出課程的基本模式。( B-I-P-20190716-0007

」 環境是在地教師最熟悉的教材,運用教師最熟悉的環境進行課 程的設計引入,讓老師不僅擁有歸屬感,也不至於因為轉變的課程 形成徬徨無助的心態。

(三)願景型塑:

創新實小的主任與校長不諱言學校的實驗課程仍在謀和階段,

主要的共同價值在「生活教育」,但生活教育畢竟向度太大,如何 統整仍是一大學問。其在願景形塑上,主要有以下做法:

首先,由「行政主導透過現有課程進行統整融合」,藉由課程 脈絡的搭建,逐步進行願景的形塑。創新實小的課程發展多元,然 而在規劃上仍在進行相關磨合。

我認為老師協同的密度還是不夠,因為老師還是比較著重在 領域課程的教學( B-I-P-20191219-0025

在創新實小課程主要分成兩軌,一為「領域課程」,一為「實 驗課程」。在實驗的特色課程上,主要借重外聘教師的主導與校內 教師的協同,然而目前的情況是校內教師主責領域課程而外聘教師 主導實驗的狀況。反思其中的問題,行政端認為是學校的實驗分軌 太過分歧,故嘗試使用一軌的方式來處理。

在實驗課程上,學校的分軌太複雜,我花了一年的時間想把 山野課程、探索課程和童軍課程等,融合成為一軌來發展( B-I-P-20190716-0021

我們使用漸進式的方式,由行政進行願景的發想和整合,然

後在校務會議的時候提出進行討論修正( B-I-P20190716-0027

改變需要不斷的聚焦與形塑,校長認為,改變不需要一次到 位,但一定要做,利用漸進式的方式,可以讓老師不斷在每一次的 討論和改變中成長,逐漸形塑相同的願景。

在初步建立起願景圖像後,創新實小「進行個別討論,達成領 域和實驗的合作共識」。並進而了解每個老師的專長,並一對一進 行訪談了解老師的特色以及可以著墨的區塊。校長就提及:「

了解 老師的專長,進行分工的安排,聚沙成塔(

B-I-P-20190716-0107

」,每個老師都受過專業的師資培訓,在領域內也都有各自 的專長,如何整合老師的力量一起為學校付出是學校行政責無旁貸 的責任。

如何把主軸的教育和領域教育整合,才能讓整個實驗教育更 加緊實( B-I-P-20190716-0109

行政必須很清楚我們學校未來的走向,然後一一和老師討論 有哪些部分是老師可以協助的?我們需要老師做哪些改變。尤其是 領域和實驗部分的連結,我們希望彼此的互動可以慢慢增加 (B-I-D-20191219-0077

在創新實小,由行政端對學校實驗願景的形塑開始,再透過領 域與實驗兩端的發展,分進合擊,逐步整合構築出屬於創新實小的 運作模式與願景。

二、實施向度:

(一) 資源盤點:

創新實小結合鄰近的地區特色,善用社區資源與環境優勢,延 伸學習場域。其資源盤點的做法主要有下:

「引入在地資源,進行課程活化挹注」是創新實小盤點鄰近資 源的初始思維。創新實小結合在地社區發展協會、休閒農業區發展 協會,挖掘熟悉在地生活智慧及具特定專長之人才,配合學校課程 特色,適時合作導入(B-L-M-20181210)。此外,進行家長職業及教 育背景調查,建置人力資料庫,視學校課程及一般事務需求,鼓勵 參與教學活動及學校維管工作,並依條件狀況逐步導入。

學校社區的資源我們都會把他引入,因為校內老師主要在領 域內的部分做處理,而比較特色的部分,我們主要是運用外部的資 源來撐起特色 (B-I-D20191219-0010

創新實小社區營造發展甚早,累積一定基礎能量,加以學校與 社區組織互動良好,相互支援,讓學校得以運用社區豐沛資源拓展 教學領域,不論是昆蟲館、特色農場、水生生態園區及木藝創作館

等,都提供師生作為課程學習及戶外教學的最佳場域(B-L-M-20181210)。

創新實小引入社區的環境特色,讓整個環境成為學生的大教 材,也讓社區的人力形成一個動態的師資系統,教師負責內部領域 的精進,外部資源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然而,為求資源的永續與品質,創新實小嘗試「建立使用者付 費概念,優質化引入資源」。因為創新實小教師在整個實驗教育中 的定位屬於支持者以及協助者的角色,亦即相關的實驗課程要依賴 外部師資的引入,但外部的既有資源卻是有限的。

「學校在外聘教師的部分,大概一年使用實驗教育的經費二十 萬進行外聘師資的鐘點處理,若不足還可以跟實驗教育處申請。

B-I-P-20191219-0053 )」

單靠實驗教育一年20 萬的鐘點費,其實在外部師資的部分仍有 捉襟見肘的情況,在以往,外部師資的引入多是靠校長、主任與社

區團體的合作進行引入,然而,這樣的合作方式並無法讓整個課程 永續。

「一開始學校的文化是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之下,校長必須想辦 法運用人脈籌措經費,但在我來了之後,我逐漸建立起使用者付費 的概念,唯有這樣才能讓整個課程和活動永續下去(

B-I-P-20191219-0059 )」

在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成形後,創新實小逐漸建構起較為穩定及 系統的外部師資來源與品質。此外,藉由協辦局處活動,與中心駐 點團隊進行課程教學的合作,提升整體品質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二) 教師增能:

實驗教育不僅是體制的改變,教師的增能與概念的轉化更是整個 實驗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教師增能部分,創新實小有以下做法:

首先,藉由「外部教師的帶領,進行典範學習」。雖然創新實 小在實驗教育的推動上採用雙軌併行的方式,亦即由校內教師主導 領域課程,由外部教師進行實驗課程,然在課程的實際推行後,仍 得見彼此交流後的增能動能。

以往的師資培育歷程或許太過緊繃,所以老師們對於領域教 學非常有專長,但是在實驗教育這部分的彈性,則還需要一些努力 與成長( B-I-P-20190716-0077

在會議結束之後,一群老師告訴我,校長,我們真的沒有時 間,是不是可以幫忙我們找外面的老師來進行實驗課程的教學,我 們願意在旁邊跟著一起學!( B-I-P-20190716-0030

行政端發現教師在協同的過程當中,亦自主性的發現了自我增 能的需求,開啟兩造課程融合的契機,故接續進行一連串的增能規 劃。「

我帶老師去進行三天兩夜的參訪,去了解實驗教育辦理的現

況( B-I-P-20190716-0090

」,在了解後,行政更是透過專家教授 的引入,讓老師積極進營課程的研討。

「政府有簽實驗教育的合作案,由專家的教授進來跟教師帶一 整個學年的課程研討。」( B-I-P-20190716-0111

改變是一點一滴累積的歷程,藉由沈浸式的投入,教師逐漸走 向自我成長的道路,創新實小漸漸開啟了課程融合迎向改變的機 會。

再者,「藉由活動的共備,形塑跨領域合作的工作坊」。在教 師慢慢理解到學校實驗教育現況的同時,慢慢的有一群老師因為理 解而願意改變,當然,也有教師因為教育政策的轉變不得不進行增 能。創新實小的行政規劃,妥善運用十二年國教「公開觀課」的政 策要求,將學校童軍的大團體活動,巧妙與公開觀課結合,意外地

再者,「藉由活動的共備,形塑跨領域合作的工作坊」。在教 師慢慢理解到學校實驗教育現況的同時,慢慢的有一群老師因為理 解而願意改變,當然,也有教師因為教育政策的轉變不得不進行增 能。創新實小的行政規劃,妥善運用十二年國教「公開觀課」的政 策要求,將學校童軍的大團體活動,巧妙與公開觀課結合,意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