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永續實小的生活傳承經驗

壹、 學校概述

永續實小為一所位於台灣中部鄰近山區的小型學校,校齡迄今 約四十年左右,於2015 年轉型成為公辦公營實驗教育。

貳、實驗教育主軸

永續實小主要採用「耶拿計畫」及「做中學」為主要核心實驗 課程。P. Petersen 認為,學生所處的社會是混齡的,在家庭生活也 是混齡的,因此學校依照教育觀點所建構的社會性教室生活情境也 要能反映這種真實的生活樣貌(D-L-R-20170817)。Petersen 的教育理 念「耶拿計畫」具有四個基本學習型態:對話、遊戲、工作與歡 慶,以不同發展階段的孩童進行混齡編組,引導童趣的活動、獨立 作業、好玩又有探索性的協作學習(D-L-R-20170802)。

教育學家 Dewey 認為教育歷程應從「做中學」開始,教育要 教學生如何有效的思考,如何有效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兒童的心 理天生即有好奇的自然傾向,對身旁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想 要去瞭解周遭的人、事、物,並且去探索它,在課程的設計上可以 結合生活中的相關問題,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去解決一些問題,

學童藉由親自參與及實際體驗的學習,深化其生活經驗,在實作中 結合反省思考的運用,是一種主動學習的歷程。永續實小即以耶拿 教育及做中學的概念,作為學校實驗教育的核心。

參、實驗教育轉型歷程及其運作模式

本節共計訪問校長及主任各一位,共計兩位。以下針對相關 訪談相關資料、報導及學校資料,敘述如下。

一、 起始向度:

(一) 需求發現:

永續實小本地居民本就不多,全校學生數一度少到只有三十多

人,面臨了併校危機。在2014 年時,在籍戶籍學生甚至是「0」,

面臨了無學生就學的窘境(D-L-M-20171025)。在生源缺乏的情況之 下,學校歷年來皆不斷運用群力吸引家長帶學生入學。

「非教學本職工作的負擔,影響課程的發展」是讓永續實小教師 團隊思考轉型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同許多山區國小共同的困境,永 續實小的地理位置雖不能算是偏鄉,但既有的人口結構已不足以支撐 起學校,一班人數平均只有五、六人,還年年下降(D-L-M-20171025)。

為了留住學校,全體老師們達成共識,一定得解構現有的不利框架,

勇敢嘗試各種可能性。

因為永續實小地處山區,每一個來到永續實小的校長或老師,

在之前都必須擔負一個接送學生的壓力

D-I-P-20191225-0003)」 在之前的永續實小,教師除了要擔負教學的責任之外,在行政部

分,每學期都要積極的參訪社區招生,但面對學區內根本沒學生可 以招生的窘況,行政端轉而向其他鄰近學區進行招生的工作,試圖 讓其他學區的家長看到永續實小的好。在老師部分,在教學之外仍 要進負擔接送學生的工作,這對教師而言是很大且額外的責任負擔。

在永續實小的老師,早上要起得早協助接小孩,下班後常常還 得陪小孩回家,這造成上班時數拉長以及間接影響教學工作,其實對 老師而言,是一個無形但是卻又不得已的負擔

D-I-P-20191225-0004)」 也因為學生數的不足而需花費額外時間進行非教學相關工作的

原因,間接激起教師願意推動轉型嘗試的原因。如果生源能夠穩定,

相對的老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在課程上有更多的著墨。於是,

逐步走向改變的路。

在校內教師擁有轉型的意念之時,實值實驗教育的萌起階段,永 續實小遂「配合教育部轉型政策,主動配合轉型」,踏上轉型。在生 源缺少的情況下,永續實小面臨一個年級不到三人的窘況。但是在轉 型之後不會有這樣問題。實驗教育打破很多傳統教育的框架,比如說 可以轉型成為自由學區,這對學生會生源來說,就不會有問題。

主要是 2015 年剛好是有政大的實驗教育專案,剛好有這個契 機我們就一起參與這個專案( D-I-D-20191225-0003

學生人數並不是主要考量的點,但是剛好就有這個機會( D-I-D-20191225-0039)」

永續實小的轉型原本本來要轉型為國中小實驗學校,但後來全體 的共識是一起先把國小的部份做好,有更精緻的課程。是以,在教育 部轉型政策的契機下,永續實小踏上轉型之路。

(二) 共識凝聚

轉型是大多數教師的共識,而不可諱言的,校長提及每個學校有 一兩個老師持相反意見都是正常的。但當我們是正向的,許多老師都 會協助跟著一直往前走。永續實小凝聚共識的歷程有二。

改變需要很大動能,也需要找到方向並擁有好的策略引導。「運 用雁行理論,找出專長教師彰顯價值」是永續實小由下而上進行轉變 的方式。永續實小首先找出專長教師,由專長教師的出現引領學校進 行轉變的契機。

一個人走的必較快,但是一群人的話可以走得比較遠,所以我 們希望讓老師可以一群人一起討論出我們的困難點,這樣才可以有更 深化的進展(

D-I-D-20191225-0024)」

「每個老師都有機會當頭,看專長讓每個老師有機會引領大家

成長( D-I-D-20191225-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