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劇目與音樂結構

第二章 柳琴的源流與發展

第二節 柳琴與明清俗曲及傳統戲曲的關係

三、 劇目與音樂結構

(一)柳琴戲的劇目與音樂

據西元一九五七年山東省戲曲研究室調查如前面提及,柳琴戲共有傳統劇目 二百多種,有小戲也有大戲。大陸現在在徐州成立江蘇省柳琴劇團,在臨沂成立 山東省臨沂地區柳琴劇團等演出團體47。其劇目有二百餘種之多。內容有寫家庭倫 理、男女愛情的,如《小姑賢》、《梁祝》等;根據長篇章回小說改編的連臺本戲,

46 詳參 武俊達、張藝民、周大鳳、時白林,《中國大百科全書》,253。

47 Ibid.

如《金鐲玉環記》、《白玉樓》等;武戲,如《殺四門》、等。

柳琴戲的音樂是在流行於魯南一帶的《肘鼓子》、《花鼓》基礎上,吸收借鑒 柳子戲、梆子戲、鑼鼓銃子以及揚琴(琴書)、河南墜子等戲曲、曲藝的部分曲調,

逐漸發展形成的,而拉魂腔唱腔其重要特點,是女腔上行小七度大跳及男腔下行 大二度拖腔。其特點的形成,與魯南花鼓的曲調有著相當重要的關係48

(二)柳琴戲的結構與唱腔音樂探討:

柳琴戲具有結構形式、格式、板式、唱腔特點、藝術特色和樂隊伴奏等特點,

以下將分門別類說明之。

1、結構

其結構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由一個上句和一個下句組成的兩句體腔,藝人們 將這種結構形式叫做「一仰一哈」。另一種則是由四個腔句構成的四句體腔段。因 此,唱腔的結構基本上應歸於板腔體。而柳琴戲的身段,歩法多具有民間歌舞的 特點。

2、格式

柳琴戲的唱詞格式是以「二、二、三」的七字句和「三、三、四」的十字句 為主體的上下句對仗式。

3、板式

柳琴戲的板式屬板式變化體,節拍全用有板無眼的一拍子,亦即用節拍來改 變。柳琴戲的板式包括〔慢板〕、〔二板〕(〔二行板〕)、〔快板〕、〔散板〕等,各種

48 同註 18。

板式主要是依據其演唱速度快慢來劃分的。

(1)〔慢板〕,速度徐緩。旋律性強,腔多字少。

(2)〔二板〕,亦稱〔二行板〕,是柳琴戲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板式,演唱速度的不 同,又可分快、慢兩種。

(3)〔散板〕,無板無眼。它既可用於簡單敘事,又能表演豪放、蒼涼悲壯等感情。

多與其他板式結合使用,包括〔緊打慢唱〕和〔引腔〕兩種形式。在柳琴戲中還 有一些專用曲調,這些專用曲調能夠表達各種特定的人物感情,是柳琴戲唱腔中 富有光彩的部分。如宜於表現激動、興奮情緒的《疊句花腔》;曲調腕轉柔和,多 表現輕鬆愉快情緒的《四六長腔》;曲調高亢粗獷、奔放激昂的《揚腔》;表現人 物歡暢喜悅的《含腔》。還有《苦腔》、《塌腔》、《老公腔》、《平腔》、《連句子》、《停 腔》、《茂調長腔》、《四句調》、《葉裏藏花》、《嗯哎喲》、《呀哈嗨》、《哎咳喲》、《噫 喲調》、《拉呃呃》、《彈舌》、《立腔》、《射腔》等等。這些專用曲調大多短小精悍,

有的只有一個腔句,但卻各具特色,有極強的表現力。它們大都不能獨立構成唱 段,需與各種板式唱腔結合使用,是柳琴戲唱腔中重要組成部分。

4、唱腔特點

唱腔有慢板、二行板、緊板等板式變化外,唱腔的起、轉、收都有一定的程 式性板頭。演員起腔,行腔比較自由,伴奏可緊隨唱腔而靈活變化,這種方式藝 人稱做《弦包音》。其唱腔特點詳細分析如下:

(1)特殊的曲調結構及廣泛應用的大跳音程,曲調華彩及襯詞與虛詞相互應用,

七聲音階與五聲音階交互使用。

(2)口語話及生活化具有鄉土氣息的唱腔音調

(3)以特定節奏展現情緒

例如在《張郎與丁香》使用連續切分節奏,突出唱腔的不規則節奏,表達人 物的情感。

(4)隨心所欲的旋律發展

(5)自由轉調的應用:柳琴戲唱腔是自由組合的樂句織體,四、五度自由轉調。

綜合而言柳琴戲獨具特色的句尾拉腔是其特點,其唱腔多在二、四、六、八 句的句尾處拉腔。其拉腔各有特點,在男女人物的感情、節奏快慢的情況下,可 運用各種多樣不同形式的花調拉腔和平調拉腔。旦腔的拉腔,其旋律高亢而華麗,

音程跳躍性極大,腔彎的變化多,句尾多以2i 或 65 七度上行大跳,所以演唱時需 以大小嗓結合交互運用。男腔一般多為平落拉腔,句尾常以下行二度行進,並以

「哪哈咿」的襯字,質樸渾厚,別具特色。柳琴戲唱腔的拉腔尾句,非常優美動 人,且成為構成此劇種音樂的重要特點因素。

切分節奏的連續運用和富有華彩的旋律進行是柳琴戲唱腔的重要特點。柳琴 戲板式的唱腔,一般都是板後起,板上落。在行腔中運用一連串的切分節奏,使

「強聲轉位」。這種節奏的處理,有輕快、跳躍的感覺,使唱腔富有活力的感覺。

唱腔的旋律以綿延不斷華彩見長,有些唱腔一句可達五六十拍,無唱詞,主要是 是依靠旋律曲調來抒發人物內在深刻的情緒。跳躍的節奏和華彩的旋律互相結

合,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及爆發力。

頻繁而自如的宮調轉換,使柳琴戲唱腔的色彩更豐富。柳琴戲的各種唱腔,

大多採用 1=D或 1=G兩個調,稱為「正把」和「反把」。而其主音卻是相同,

即D宮調或D徵調。這樣就形成了兩個不同宮音系統中同音調的頻繁轉換。而是 在唱腔或間奏中進行。這種在唱腔中頻繁自如的宮調轉換,使唱腔的旋律豐富多 彩,富於變化,這是柳琴戲唱腔中的重要特點。

自由靈活的演唱或有《怡心調》之說,即演唱時可在唱腔骨幹音的基礎上以 靈活自由的發揮,使其變化較為自由。特別是富有特色的自由吟唱,在突出地方 語言和口語化特色的基礎上,使節奏自由,並以唱念交融,產生似說似唱感覺。

例如丑角的《數板》,《說唱》,不受句式及詞格的限制,節奏簡潔跳躍,腔調動人 心旋,聽起來詼諧有趣而流暢自然,俏皮靈活而巧妙自如。

豐富的加襯特點是在柳琴戲唱腔中,巧妙運用農村地方語言的虛詞襯字。如

「我那新娘來」、「媽媽來」、「哎嗨喲」、「哪哈嗨」、「一雷得」、「拉呃呃」、「安哪」、

「哈噫」、「得幾」、「噫喲」等等。這種虛詞襯字的運用特別廣泛及多樣,無論是 在男女唱腔中,幾乎常常每句都有使用。這些襯詞具有著濃鬱的鄉土氣息及情懷,

無論通俗及誇張,生動及風趣,常藉以繪景生情,烘托戲劇氣氛,表達人物的感 情。在柳琴戲的唱腔中,將這些虛詞襯字合為一體,使曲調多樣,具有清新親切 之感,這是柳琴戲唱腔風格的形成具有關鍵的作用。

柳琴戲除了原有的拉魂腔唱腔以外,在其他文獻中也提到了弦索腔。弦索腔

是明、清時期北方民間俗曲小令的基礎發展而成。當時,另有流行在河南、河北、

山東、山西的民間劇種。例如,北曲《耍孩兒》的曲子,在明、清時期長期流傳 各地。後來一些劇種如兩夾弦,四根弦、五音戲、柳琴戲、哈哈腔等,都吸收屬 於明、清俗曲的《耍孩兒》(俗稱多變為《娃娃》)。雁北農村至今流行《耍孩 兒戲》,其唱腔詞式與元曲《耍孩兒》曲牌有相仿49。分佈的地域廣泛,包羅的劇 種眾多,大部份都是北方民間的小劇種,並不類似崑、弋、秦腔等為流行於南北 的大劇種。

弦索腔多用弦索腔樂器伴奏,比較常見的有三弦、琵琶、箏、火不思等。其 樂器伴奏的弦索劇種為《弦索調》或《弦子腔50》。

廿世紀五○年代以前,以搭班子跑坡唱地攤的形式出現。五○年代初期有了 專業劇團,在唱腔方面延用原來的有板無眼的單一節奏,自由即興演唱,隨意性 強。

從六○年代起,唱腔方面也改變自由發揮、隨心所欲的演唱型式,逐步定腔 定譜,使整個音樂協調統一。柳琴戲的傳統唱腔,基本上都屬於有板無眼的1/4 拍 子,在某些唱腔中包含有2/4 拍子的因素。記譜也多習慣於用 1/4 拍子。六○年代 末期,柳琴戲移植現代京劇《沙家兵》、《紅雲崗》等劇目時,由單一節奏,創造 一眼板和三眼板的新板式,使柳琴戲的唱腔及板式更豐富。

5、藝術特色

49 史仲文主編,《中國藝術史‧戲曲卷》(河北人民出版社),844。

50 史仲文主編,《中國藝術史‧戲曲卷》(河北人民出版社),838。

柳琴戲唱腔具有儂鬱的鄉土氣息,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獨具特色的句尾拉腔。柳琴戲的唱腔多在二、四、六、八句的句尾處拉腔。

並且成為構成本劇種音樂特點的重要因素。

(2)切分節奏的連續運用和富有華彩的旋律進行是柳琴戲唱腔的一特點。在行腔 中運用一連串的切分節奏,使「強聲轉位」。這種節奏的處理,給人以輕快、跳躍 的感覺。

筆者認為加入與柳琴彈奏及編曲的關連為尾句七度的大跳是其重要的特色,

其音色變化之關係為高亢的音色常能拉住人們的心弦,這也是採用柳琴,故不採 用琵琶的原因,故又有拉魂腔之稱。

6、樂隊伴奏特點

(1)依不同時期可分為兩種形式。即柳葉琴單一伴奏和小型樂隊伴奏兩個階段。

單一原始的伴奏方式,一直延續到廿世紀四○年代前後。

(2)柳琴戲伴奏方面的重要特點為不規則音程的組合和支聲覆調進行。

(三)泗州戲的劇目與音樂

泗州戲的劇目大都與柳琴戲相同。

泗州戲的音樂則專用小調多為完整結構的曲牌,係從民歌、小調、姊妹劇種 中吸收而來,作為插曲用在特定場合。有〔冒調〕、〔和尚調〕、〔過河調〕、〔進花 園調〕、〔跌斷橋〕、〔銀紐絲〕等。

(四)泗州戲的結構與唱腔音樂探討:

泗州戲一樣具有結構形式、格式、板式、唱腔特點、藝術特色和樂隊伴奏等 特點,以下將分門別類說明之。

1、結構

基本結構為上下對句式,及三句式和四句式,形成二上一下,或一上二下的 三句結構,在〔娃子〕詞格中常見。四句式是將兩個對句連在一起,句間不用過 門,並使第二句落在不穩定音上,第四句才有終止感,敘述性唱腔多見。

唱腔結構與編曲的關係,基本上泗州戲唱腔的基本結構為上下對句式,及三

唱腔結構與編曲的關係,基本上泗州戲唱腔的基本結構為上下對句式,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