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柳琴在台灣國樂團中的發展概況

第三章 柳琴入傳台灣的發展

第二節 柳琴在台灣國樂團中的發展概況

臺灣後日據時期,引進了音樂的藝術課程之後,間接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

在光復後本土的國樂104及國樂團,在一九五○年代以後,如雨後春筍般的產生。

到八○年代以後,由於戒嚴的廢除及本土意識的覺醒,本土的傳統音樂,受到政 府及人民的重視,取得重要的發展。

一九四五年臺灣光復初期,國樂尚未形成風氣,而流傳於臺灣本地之傳統音 樂計有潮洲音樂、福州音樂及廣東音樂等三種,據《五十年來臺灣的國樂發展概 況105》論文指出,當時的「國樂」乃專指廣東音樂106。與保持傳統的潮州音樂、

福州音樂不同。現代國樂的演奏團體,是指由廣東音樂為主軸,慢慢演化而變成 適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及樂器聲響的團體,此為滿足現代人對音樂的需求。國樂在 台灣第一次播種,是在一九四八年中央廣播電台音樂國樂隊來台演出,此為國樂 與台灣第一次的接觸。而最早的音樂會,由國樂家鄭穎孫先生之子女鄭曾祐、鄭 慧兄妹拔得音樂會演奏頭籌,曾於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舉行 國樂聯合音樂會。以古琴、琵琶、二胡三樣國樂器為主,此場音樂會並由臺灣文 化協進會及臺灣廣播電台107主辦。二胡曲目計有劉天華創作《空山鳥語》、《病

104 國樂有不同稱呼法,在大陸稱「民樂」,在香港稱「中樂」,在新加坡稱「華樂」,在臺灣稱

「國樂」。

105 參照 師大黃文玲的《五十年來臺灣的國樂發展概況》論文。

106 大陸的鼓王李民雄看法。

107 中央廣播電台在臺灣成立分台,名為臺灣廣播電台。

中吟》及琵琶為傳統曲目《陽春古曲》、《十面埋伏》等十餘首名曲,此場音樂

指出目前大陸國樂團的編制與現況,可分為大型編制、中型編制、小型編制三種 形式:大型編制分為管樂器、拉弦、彈撥、打擊等四組,管樂器有梆笛、曲笛、

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高音嗩吶、次中音嗩吶、中音管、低音管等編制。中 型編制為四十人左右,小型編制為二十人至三十人之間。

目前台灣國樂團約有二十多個,可分為專業及業餘兩個面向來論述。

目前台灣國樂團的現況與編制:

台灣自一九四九年成立中廣國樂團後,其他的國樂團111也如雨後春筍般的成 立,這包括政府機構及民間的單位,茲分述各重要國樂團之現況如下:

一、早期非專業國樂團

中廣國樂團112(一九四九~一九八三)為早期非專業國樂團113,中廣國樂團 在一九八四年後為半專業國樂團。二○○二年國樂團解散,阮德君團長號召,另 組「中廣新國樂團」。自二○○四年四月份起,更以〝Power 15〞之名運用不同手 法,以展新的面貌與各界進行音樂文化交流,期與傳統國樂新的姿態,以不同的 聲響立志發揚新國樂之聲於各地!。

111 包括「第一商標國樂團」,1972 年指揮鄭思森回國,1973 年應第一商標公司周文勇之邀,

負責訓練第一商標樂團,成員為60 餘愛好國樂人士組成。

112 「中廣國樂團」自 1985 年起變動為專任編制。另中華國樂會 1985 年統計,台灣國樂社團 已達266 個。

113 其他非專業樂團為 1974 年創立的台灣省立台中圖書館所屬中興國樂團;1982 年成立的台 中國樂團,以及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國樂團都是中部地區最顯著聲名的非專業國樂團,成員多為老 師,據中華國樂會1985 年統計,國樂社團已達 266 個,為 1953 年該會成立時 14 個樂團的 19 倍。

一九四九年中廣國樂團成立114,其前身大陸的中廣國樂團於一九三五年在南

114 http://www.power15.org/index-about.htm,2005.10.01.

115 中央日報二版,1949.03.22。

116 據資料顯示,一共舉辦七期,中廣國樂團曾與救國團合作舉辦國樂的訓練課程,名稱為「大 專學生國樂研習會」。

117 魏金泉先生,1998 年,頁 54。

聲國樂隊」亦有「國家樂團118」名號,一九五九年國宴場合第一次使用國樂隊,

擔任政府重要外賓來訪之工作。

二、專業國樂團

臺北市立國樂團

臺北市立國樂團為臺灣第一個成立專業國樂團,具有悠久的歷史價值,也是 台灣最重要的樂團!一九七九年九月一日成立,隸屬於教育局的社教機構,除了 專業演奏之外,還負起育教娛樂及承先起後的功能。從此展開臺灣現代國樂的新 里程碑;一九八五年四月國樂團始納入柳琴編制,第一位彈奏為林靜慧女士,至 一九八九年四月。筆者於一九八九年七月在臺北市立國樂團任職專業柳琴演奏員 至今。

樂團自一九八一年起巡迴台灣地區十餘次,演出二百餘場,一九八四年陳澄 雄接團長後推動多項興革。一九八五年元月創刊《北市國樂》,並先後出版中國樂 器教學錄影帶三卷、樂譜廿一種、學術論著四種、錄音帶、唱片十四輯。一九八 五年三月成立《附設青少年國樂團》。一九八五年七月開始實施售票制度。自一九 八六年起,每年舉辦作曲比賽、成立合唱團,並每年推出大型傳統月舞劇一齣。

計有天女散花(一九八六)、蒙漢情(一九八七)、梁山伯與祝英台(一九八八), 詩經新樂舞(一九八九)等。一九八七年起開始舉辦「中國作曲家研討會」、「民

118 黃體培,1972 年,頁 183。

族器樂協奏大賽」,一九八八起每年開始舉辦「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等,臺北市立 國樂團除了專業演奏外,實際擔任復興中華文化等功能,且為台灣經費最充足樂 團、全面發展的文化機構。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六日改隸屬於文化局,希冀為國樂 團,注入新的生命、展開創新的局面。

二○○一年十二月樂團駐於中山堂,在文化交流方面活躍,曾出訪日本、美 國、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澳洲、新加坡、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

瑞士、荷蘭、比利時、捷克、中國、香港、澳門等地。

國家國樂團

國家國樂團119原名「國立藝專實驗國樂團」於一九八四年教育部成立,以國 家文化、民族音樂、理論與實務、教學及演奏等研究與發展為宗旨,二○○六年 更名為「國家國樂團」。一九九○年由行政院通過「實驗國樂團設置要點」,一九 九一年起逐年擴編,朝向九十三人編制之大型民族交響樂團成長。此團積極配合 國家藝文政策,因應社會發展脈動,凝聚團隊精神,自我提升為主。二○○三年 四月教育部協助推動轉型為「行政法人」營運模式。

一九八四年九月教育部輔導成立「國立藝專實驗國樂團」,由國立藝專校長張 志良兼團長,國樂科主任林昱廷兼任副團長及指揮,聘專任團員五名,(柳琴○

人)。

一九八五年八月擴編為團員十名,(柳琴○人)。一九八六年八月擴編為團員

119 http://192.192.14.59/staff.asp,2005.12.10.

十五名,(柳琴一人)。一九八八年擴編專任指揮一名,團員卅名(內含專任秘書、

幹事各一名)。

另依據中華民國八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出版之北市國樂月訊刊登,實驗國樂團 訂於八十年六月擴增三十名團員。「管樂組」:高笛、低音笙、次中音嗩吶、低音 嗩吶各一名。「彈撥組」:柳琴、揚琴、大阮、三絃各一名。琵琶、中阮各二名。「拉 絃組」高胡三名(其中一名兼板胡)、二胡六名、中胡二名、大提琴、低音提琴各 一名。「擊樂組」增加二名。一九九一年八月擴大編製為六十名,(柳琴二人)增 聘國樂科主任陳裕剛兼任技術副團長。二○○六年更名為「國家國樂團」。 高雄市實驗國樂團

高雄市實驗國樂團隸屬於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成立於一九八九年三月,以發 揚中華文化藝術,致力推廣傳統音樂為目標。一九九○年九月受邀赴北平參加第 十一屆亞運會藝術節演出,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應美國達拉斯交響樂團(Dallas Symphony Orchestra)之邀,赴美進行文化交流演出。一九九年二月參加高雄年會

「亞洲藝術季之夜」演出,一九九三年應白俄羅斯文化部長之邀,赴白俄羅斯、

莫斯科、拉脫維亞、波蘭、捷克等國訪演;同時參加「莫斯科台灣節」的表演。

一九九七年赴香港與北京演出「樂韻中國台灣情」音樂會。一九九七年六月赴美 國西雅圖參加第一屆「台灣藝術節」演出。一九九九年八月赴大陸等地舉辦「民 族樂韻兩岸情」巡迴音樂會。二○○一年赴黑龍江省哈爾濱及瀋陽音樂學院等地 演出「華夏樂韻兩岸情」巡迴音樂會。二○○四年十月赴韓國忠清南道參加「第

五十屆百濟文化祭」演出。二○○五年九月赴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演出「台灣樂音‧

琴牽紐約」音樂會。二○○六年八月赴澳洲雪梨歌劇院演出「當東方遇上西方」

音樂會。

高雄市實驗國樂團編制為高胡三人、南胡八人、中胡三人、革胡三人、倍革 胡二人、揚琴二人、古箏一人、柳琴二人、琵琶二人、中阮二人、大阮二人、笛 子三人、高音笙一人、中音笙一人、低音笙一人、高音嗩吶一人、中音嗩吶一人、

擊樂一人,柳琴與樂團比例為2∕39。

三、民間室內樂團

臺北彈撥樂團及臺北柳琴室內樂團

臺北彈撥樂團120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十月,臺北柳琴室內樂團成立於一九九三 年六月。由鄭翠蘋女士擔任團長。

樂團的宗旨是:探索以柳琴為主體的中國彈撥樂器室內樂形式。以傳統及具 現代感樂曲為大宗,實驗柳琴重奏形式的演奏。樂團使用阮仕春先生研製的雙供 鳴箱柳琴,以高音、中音、次中音排列組合並增加阮鹹這一樂器,期使音響更圓 融。臺北柳琴室內樂團為臺灣柳琴第一個室內業餘團體。

臺北柳琴室內樂團二○○七年三月音樂會編制,柳琴 1 有五人,柳琴 2 有六 人,中阮1 有六人,中阮 2 有六人,大阮 1 有二人,大阮 2 有三人,Cello 有二人,

120 http://liuqin-ycchang.myweb.hinet.net/,2006.01.10

Bass 有二人。

劉寶琇室內樂團

劉寶琇室內樂團121成立於二○○○年八月,由一群熱愛音樂的優秀青年所組

劉寶琇室內樂團121成立於二○○○年八月,由一群熱愛音樂的優秀青年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