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柳琴藝術的現狀

第三章 柳琴入傳台灣的發展

第一節 台灣柳琴藝術的現狀

台灣自有文獻記載以來84,歷經荷西、明鄭、清領、日據、國民政府等時期,

將近四百年的歷史發展。由於歷史的時代背景及地理環境分佈的關係,產生不同 語言的多元文化特色。例如原住民分佈在高山地區、客家語系北部以桃竹苗為大 本營;南部以屏東六堆及高雄美濃為主,其餘地區為福佬系及新住民85,他們有各 自的文化傳統及音樂特色。在臺灣本土音樂中涵蓋「民歌」、「說唱」、「器樂86」、「戲 曲87」、「儀式」、「舞蹈88」等音樂,這些不同類型的音樂活動,是早期臺灣農業社 會重要的廟會文化活動之一。早期的樂器有月琴、殼仔琴、大廣弦等,柳琴雖然 不是臺灣本土的樂器,但輾轉從中國大陸(一九七一年)經由香港傳入臺灣。目 前柳琴音樂的演出,在臺灣愈形蓬勃發展。筆者以此樂器為命題,並將其在臺發 展的脈絡,作一詳盡論述。

84 1624 年荷蘭佔領台灣,當時北荷蘭南西班牙人,此時方有文獻記錄台灣之史鑒。

85 新住民就是 1949 年民國 38 年以後,蔣介石總統所帶領過來的軍民,是以講國語為主。

86 根據許常惠教授在「民族音樂音樂學導論」一書將民間音樂分「民歌」、「說唱」、「器樂」、

「戲曲」、「儀式」、「舞蹈」6 大類。

87 在曾永義寫的「臺灣的傳統音樂」裏面有提到,南管的系統音樂可分為南管音樂及南管戲 曲,南管戲曲又稱為梨園戲,梨園戲又稱為大梨園、小梨園、七子班。北管系統的音樂分為北管音 樂,包括鼓吹、唱腔、幼曲等,北管戲曲就是亂彈戲。

88 包括大多原住民族的「豐年祭舞蹈」、賽夏族的「矮靈祭」舞蹈、雅美族的「頭髮舞」,福 佬戲有「車鼓陣」、「牛犁陣」等小戲的舞蹈音樂。

圖九:一六二五年荷蘭人所繪置的台灣全島圖,圖形類似番薯形狀,在這之前臺 灣島的圖形是三個島嶼,這是世界上第一張比較正確的地圖89

圖十:一六五○年聖經「馬太福音」,以古荷蘭語(左)和新港語並列呈現90

89 http://www. google.com,2006.12.10.

90 Ibid.

柳琴音樂的種子入傳臺灣,最早是許輪乾91先生到香港結婚,在香港的樂器行

1968 年首次舉行「國樂作品發表會」,並獲頒「中山文藝獎」,1969 年成立「中華國樂團」,1971 年創立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國樂科,受聘為副教授兼首任科主任,將傳統樂藝正式納入正規音樂 教育體系。

93 指在臺灣早期推動的狀況。

琴組合音響上的變化貢獻卓著。台灣在柳琴的發展,重視柳琴及中阮等不同樂器 的組合,並將重奏及聲響提昇到不止是獨奏的功能。反觀大陸的柳琴則著重柳琴 的獨奏性,突出其精緻的技巧,重視旋律線條,使柳琴的個性更加鮮明。兩岸各 地的學者及柳琴演奏者,為柳琴在不同面向默默地耕耘,期使能將此樂器帶往更 成熟之路。

一九六二年左右,台灣並沒有柳琴這項樂器,演奏者都使用月琴、秦琴等樂 器。當時的國樂是以江南絲竹的形式為架構,當時的彈撥高音樂器是以廣東音樂 的月琴,蛇皮秦琴、木板秦琴為使用主角。而且使用的彈撥樂器有琵琶(採用尼 龍絲弦)、秦琴、月琴和三弦等94。筆者對於國樂團形成的原因,翻閱文獻記錄顯 示,在《清朝續文獻通考》中,是由當時的朝廷下的命令。

一九七一年許輪乾老師將柳琴帶入台灣,而在臺灣國樂團第一位彈奏柳琴者 是曾昭玲95女士。目前在台灣的彈奏人數也越來越多,甚至超越大陸的學習人口,

學習柳琴的愛好者並居全球之冠,相對的也比大陸來得重視。不管是在柳琴比賽、

考級活動的密集,均為全球最重要之地96,其伴演角色由原本只是伴奏地位,躍升 為獨奏的地位,其專業程度也相對提高97

筆者於二○○五年開始,訪談台灣的柳琴教育者、演奏者及其他樂器學者等

94 筆者訪問林昱廷教授,他指出當時的情況。

95 當時職務為青年日報記者。

96 筆者 2004 年去北京參與柳琴專業首屆研討會,與會的山東教授如是看法。

97 筆者赴北京參加「首屆柳琴專業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看法。

內容,彙集整理為四個柳琴發展時期,第一期為一九七○年代以前;第二期一九 七○─八○年代;第三期一九八○─九○年代;第四期一九九○年至現今。

台灣地區國樂的發展,自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年代,先有「中廣國樂團」

演出活動,繼之「中華國樂學會」成立。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年期間,「女王國 樂」唱片98開始流行為止。這是柳琴入傳及相關單位的發展情況的第一期。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八年期間「國立藝專國樂科」成立,《中國樂刊》的創刊 及《中華樂訊》開始發行。一九七九年台灣第一個專業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

成立。一九八四年「實驗國樂團」成立。

以下為筆者專訪的訪談記錄99

根據林昱廷教授指出,在光仁小學國樂團中有使用月琴,當時金華女中國樂團也 有使用這種樂器,一九六二年林昱廷教授彈奏月琴,(當時約小學六年級)。一九 七○年代參與中華國樂團的董榕森老師也會彈奏柳琴,當時是三條弦的柳琴,這 樂器是向許輪乾老師借來使用的。(林昱廷教授在國立藝專是一九七六年兼任,民 國一九七七年專任。)這是柳琴入傳及相關單位的發展情況的第二期。

在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北市國樂》第一版,記載「協奏曲之夜」

臺港菁英同臺聯演,由文建會策劃主辦之民國七十七年文藝季「民族樂展」國樂 創作發表會,訂於十二月四日,假臺北國家音樂廳及五日假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

98 女王國樂唱片發行年代,約在 1963 年到 1970 年間,共發行 90 片左右,其曲源應來自香港 藝聲唱片。大致都是50、60 年代樂曲,諸如三門峽暢想曲、琴腔隨想曲、東海漁歌等。

99 此外筆者訪問臺北市立國樂團林江山老師陳純賢老師,指出最早在樂團中彈柳琴的是中華 國樂團曾昭玲女士。

德堂」各演出一場。柳琴協奏曲《青山綠水樂逍遙》(陳裕剛曲)國樂器演奏菁英,

有湯良德、陳中申、劉治、鄭濟民、陳淑芬、李志羣、王世英、阮仕春、閻學敏,

其中陳中申與鄭濟民將合作雙笛協奏曲《草螟弄雞公》。這是柳琴入傳及相關單位 的發展情況的第三期。

關於柳琴的獨奏會,在台灣最早是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十九日由工商時報在 時報廣場100舉辦弦外之音─「陳婉妤柳琴演奏會101」,隔日中國時報刊登半版版面

「柳琴之美」柳琴音樂會專題報導備受推崇。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陳婉 妤柳琴演奏會」,由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陳中申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伴奏,在國 家演奏廳演出,備受好評。曲目為王惠然改編的柳琴戲牌子曲、悠悠故鄉情、冬 梅、漁歌、故土隨想、六月茉莉、車鼓姑娘、塞北雁。筆者於一九九四年於國家 音樂廳擔任柳琴世界首演「冬梅」協奏曲102首演,由臺北市立國樂團伴奏,深獲好 評。一九九六年十月於臺北市立民生圖書館之邀,簡介「中國彈撥音樂之旅」,一 九九七年應行政院新聞局之邀於「心靈饗宴」中擔任柳琴獨奏。二○○四年筆者 為台灣第一位應邀與會103,在北京參與首屆專業柳琴研討會,發表《近十年來柳 琴在台灣的發展》這是柳琴入傳及相關單位的發展情況的第四期。

近幾年獨奏會情形敘述如下,一九九六年四月江信權與臺北柳琴室內樂團─

100 時報廣場地點為臺北市民權東路 6 段 25 號,音樂會開演時間為 19:45 分。

101 筆者原名為「陳淑娟」,於民國 93 年 11 月 22 日更名為「陳婉妤」。

102 由作曲家張式功親自指揮、樂曲詮釋更貼近原意。

103 以往都是大陸人士來台與會,此次正式為台灣第一次赴北京,進行交流、互相觀摩。

電子與柳琴藝術的結合。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十九日時報廣場舉辦「陳婉妤柳琴 獨奏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於國家演奏廳舉辦「陳婉妤柳琴獨奏會」。 一九九八年六月七日林靜慧琵琶、柳琴獨奏會。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八日陳婉妤 柳琴第三次獨奏會。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陳雅慧柳琴獨奏會。一九九九年劉 寶琇與國立實驗國樂團柳琴獨奏會。二○○一年臺北柳琴室內樂團於國家音樂廳 演出。二○○一年四月七日實驗國樂團青少年音樂會。二○○三年四月二十日陳 崇青柳琴獨奏會。二○○三年陳怡蒨柳琴獨奏會。二○○六年十月八日陳雅慧柳 琴演奏會。

表十四:一九九六年國家演奏廳演奏場次及柳琴獨奏會比例 演奏廳 柳琴音樂會比例

1、2 月 40 場 0

3 月 16 場 0

4 月 26 場 0

5 月 29 場 0

6 月 28 場 0

7 月 9 場 0

8 月 27 場 0

9 月 26 場 0

10 月 23 場 0

11 月 27 場 1

12 月 28 場 0

239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