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柳琴在台灣學校教育中的發展概況

第三章 柳琴入傳台灣的發展

第三節 柳琴在台灣學校教育中的發展概況

在政府教育的體制下,於一九九七年「藝術教育法」公佈教育方針,明確劃 分「藝術教育法」實施的三大體系,將藝術教育明確分別為學校一般藝術教育、

學校專業藝術教育、社會藝術教育三種。而在立法院方面,則於一九八四年通過

「特殊教育法」,將音樂資優教育列入「資賦優異教育」法中實施,其中柳琴在當 時還未盛行,但政府機構改「音樂實驗班」為「音樂班」,正式將「音樂班」納為 教育體制的一部份,並依國民中學音樂資賦優異學生輔導升學要點,開辦中學音 樂資優保送升學甄試127,為有音樂天賦的中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與升學管道。一 九六三年私立光仁小學音樂班成立,隆超任班主任,私立光仁小學為臺灣第一個 國小音樂班,當時正值民國五十二年,柳琴還未傳入臺灣。

柳琴從戲曲伴奏樂器改革成為獨奏樂器,繼而柳琴彈奏者,在教育程度及演 奏技巧上的大幅提高下,柳琴成為樂團中更重要角色。早期柳琴演奏者都為民間 藝人,由於教育體系的普及,使得柳琴演奏者受到正規的專業訓練,無論在技巧 及詮釋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現今在柳琴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認為 教育者必須嚴肅面對及思考改進之路。《柳琴教育目的與價值》、《柳琴教育課程與 內容》及《柳琴教育態度與方法》,都是未來從事柳琴教育工作者繼續努力即完成 的目標。

127 http://www.cyberstage.com.tw/Search.asp,2006.02.21.

在音樂教育體系中,除音樂的教學外,國樂及相關課程,最早可追溯目前國

育為中心。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之理念,達到傳承與創新人才的目 標。

國樂科系前身為「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國樂科」,於民國六十年創立,先有 夜間部,而後成立日間部。民國八十三年改制為學院、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先有夜 間部中國音樂學系轉型成正規學制。後有八十六學年度日間部中國音樂學系設立 並開始招生。教學理念是以中西治學雙向並進,期以理論與技術並重,培育專業 藝術人才。柳琴使用教材為王惠然柳琴演奏法、柳琴考級及吳強基礎訓練等教材 為主。

私立文化大學

文化大學於民國五十八年七月設立舞蹈音樂專修科國樂組,修業五年。民國 六十四年在大學部音樂系設立國樂組及西樂組,民國八十五學年度改制為中國音 樂學系,並以傳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為教學宗旨。其藝術研究所教學目標 為培養具有時代性及跨領域的藝術人才,是臺灣最早成立的藝術研究所,唯一將 其分為美術、戲劇、音樂三組。「藝術學門」成立於民國五十一年秋季,是臺灣成 立最早的「藝術研究所」。當時稱「藝術學門」為「藝術研究所」,主任由張隆延 博士出任。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張隆延博士奉命赴巴黎出任聯合國文教組織副 代表,其職務乃由前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尚嚴教授兼任,民國五十六年「藝術 學門」改名為「藝術研究所所」。九十六學年度全部國樂人口為二○六人,柳琴主 修學生為七人,柳琴教師為兩人,目前柳琴人數比為 7∕206,使用教材為以王惠

然柳琴演奏法、吳強柳琴考級及音階訓練為主軸。

私立南華大學的南華民族音樂學系

私立南華大學的南華民族音樂學系成立於民國九○年,以學習民族音樂學理 論為主學系,旨在訓練、培養學生具備宏觀的音樂視野及思維方向。學生可自由 的在中西領域中,選擇四年一貫的學習。發展方向在培育優秀的民族音樂研究人 員。並以下三點為方針:(1)發展多母音樂環境。發行《民族音樂學報」。擬定 召開世界原住民音樂國際學術會議。(2)成立研究世界鼓樂中心,曾教授:「絳 州大鼓、烏玆別克手鼓、陜北花鼓、韓國杖鼓」。(3)並與韓國國樂院交流。此 外設有柳琴教師一名,於民國九十年招收柳琴主修學生。使用教材為:以王惠然 柳琴演奏法、吳強柳琴考級及音階訓練課程等柳琴教材為主。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為一貫制國樂系成立於民國八十七年,在臺灣第一個採用 七年一貫制中國音樂系所,招收樂器專長的學生,期使學生接觸更多歷史與地方 上的風格。第一屆招收學生十六人,無主修柳琴學生。柳琴民國八十八學年度開 始招收柳琴學生,柳琴教學從八十八開始。其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成立於九十一學 年度。九十二年成立碩士在職進修班。九十六學年度大學部一年級至七年級國樂 學生人數為一九一人,全部主修柳琴人數為九人。任課教師一名並須兼任中阮之 教學,其使用教材以王惠然柳琴演奏法及吳強柳琴考級等柳琴教材為主。

對柳琴教育發展來說,現在是剛起步的階段。如何啟發柳琴學習者的本能,

使他們能夠在先天潛能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發揮,是柳琴教育者的責任及義務。

因此,培養怎樣的柳琴人材是柳琴教育者所要探討的首要議題。

不論是柳琴技巧、彈奏方法、文學詩詞及柳琴作品的學習,都是為了要增強 及加深個人的藝術層面。對柳琴教育者而言,或許不是以技巧為教育中心,但技 巧依然是重要的教育課程。教學是一種漸進的過程,而良好的記憶則是學習的根 基。因此,學習傳統的作品,並從實踐中獲得智慧是相當重要的。音樂具有舒緩 和洗滌心靈的作用,可以養成中庸平和的性情。柳琴的音樂也具有此項功能,筆 者認為柳琴音樂教育應重視個別差異及循序漸進的學習,以達成專業及漸次普及 的目標,在教學方法上,筆者根據教學經驗,就當前柳琴教育存在的某些問題,

進行探究和分析,提出幾點思考方針和建議。首先柳琴專業教學方面存在的主要 問題(1)教學不統一:各校教師憑藉個人技巧與經驗從事教學,尚未取得一致性 的教學目標。(2)如何提昇柳琴藝術為大家喜愛,讓更多人認識此項樂器,已達 成它的普遍性。

其次,柳琴專業教學方面的建議:

1、讓柳琴藝術走向大眾:普及柳琴教育是柳琴這一專業發展的一項首要任務,要 讓人們知道柳琴這種樂器的基本構造和原理,瞭解柳琴的晶瑩剔透、飽滿圓潤 的音色,濃淡疏密錯落有致的音響效果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全國柳琴專業現 在已有了自己的專業委員會,要充分利用這一陣地,發揮委員會的職能,定期 或不定期地舉行一些為普及柳琴專業教育和對本專業發展有利的活動。例如:

在不同的城市舉辦柳琴專場系列獨奏、重奏音樂會;各大院校之間教師與學生的 交流演出活動;專業委員會的教師為普及柳琴教育的業餘教師作定期的講座,進 行示範與培訓;以委員會的名義舉辦各種級別大小不同的比賽活動;還可以借助 各界媒體的力量,使柳琴專業的發展在全國乃至國際上能迅速打開局面,讓人 們能夠認識和瞭解柳琴這件中國民族彈撥樂器的價值和魅力。

2、成立柳琴學會加強柳琴各地方的團結,先有互相觀摩及交流的機會。

3、提昇柳琴教師的綜合素質:柳琴專業教師和其他專業教師的素質要求是一致 的,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柳琴演奏技巧,具有良好的示範演奏能力之外,作為一 名教師還要在文化知識方面、音樂理論、音樂結構分析知識等方面,以及相關 專業知識方面,甚至是音樂心理學方面和音樂語言表述方面都要不斷地成長和 完善。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深造,才能豐富自己的閱歷,開闊自己的視野。

4、往下紮根,培育幼苗:敏銳的覺察力是身為教師的首要條件,教師本身的音樂 素養和內涵愈高愈能夠引領學生的素質。音樂的能力越早建立,對音樂的形成 幫助越大。未來的主人翁是國家的棟樑,對於復興中華文化培育幼苗是首要之 務。柳琴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樂曲,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想像力,培養理解音樂的 能力,體會柳琴豐富的表現力,感受不同調式造成的氣氛及引領出的情緒變化。

筆者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私立文化大學」、「私立南華藝術學院」、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等大學之柳琴師資,柳琴主修學生,全部國樂人口,從七 十年代的台灣藝術大學到台南藝術大學作一歸納整理如下表。

表十八:九十六學年台灣四所公私立大學柳琴師資比例表

第四節 柳琴在臺灣重要比賽中的發展概況

131 http://www.cyberstage.com.tw/knowledge/events/events.asp?DClass=1,2006.10.02.

132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北市國樂刊載指出臺灣區音樂比賽七十五學年度音樂比 賽,無柳琴這一項目,其前身為月琴。臺灣區決賽已於二月廿三日至三月二十一日分別在臺北、臺 中、臺南三地比賽完畢。月琴─兒童組─何連壁。入選:李佩儀、莊雅竹。少年組─陳雅慧。入選:

邱惠琴、吳美瑩、劉孟如、洪孟甄。青少年組─許靜宜。入選:蔡紋妃、劉世榮、連秀霞。成人組

─曾淑惠。

臺北市立國樂團一九八七年起舉辦「民族器樂協奏大賽」,第一屆設有琵琶、

二胡及笛子三項樂器之協奏曲大賽,於同年三月二十二日(初賽)、三月二十九日

(決賽)舉行,無柳琴這一樂器。第二屆開始設有柳琴這樣樂器133

二、私人舉辦比賽

(一)金琴獎及器樂大賽

於國樂學會民國四十二年四月呈奉內政部核准成立,四月十九日在臺北台灣 廣播電台舉行成立大會,推舉高子銘先生為首屆理事長,逾今已屆滿四十年頭,

於國樂學會民國四十二年四月呈奉內政部核准成立,四月十九日在臺北台灣 廣播電台舉行成立大會,推舉高子銘先生為首屆理事長,逾今已屆滿四十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