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陸柳琴藝術的現狀

第二章 柳琴的源流與發展

第四節 大陸柳琴藝術的現狀

在傳統樂器發展史中,柳琴的歷程是較新的。五○年代由王惠然先生與徐州 樂器廠的師傅們共同研發,成為現今大家最常使用的樂器;七○年代高華信先生 將山東改革的柳琴引入上海;至一九七八年,上海音樂學院首次在附小、附中、

大學同時設置柳琴主課課程。上海地區的柳琴發展有一定的規模,學院化的柳琴 教學,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及引導性的專業柳琴教學系統59

改革成功的柳琴能在上海傳播與發展,主要是七○年代,濟南前衛歌舞團高 華信先生轉任至上海歌劇院擔任柳琴演奏。他在上海市少年宮招收第一批柳琴學 員,其中張鑫華、吳強、曹慧萍等皆是從這裏培育出來。高華信先生為上海地區 柳琴人材及樂器的推廣做出積極的貢獻。但高華信先生的六弦柳琴現在可說已經 無人使用。

在這之前,上海地區為柳琴耕耘十年多後,上海民族樂團的彈撥樂領奏、潘 妙興先生,他早期從事柳琴、晚期則往古箏方面研究。自一九五七年,他將安徽 的二弦六品的「土琵琶」進行改革,形成三弦二十四品的「柳葉琴」,改革後,被 上海民族樂團應用於樂隊中,並為自身所使用。後筆者亦訪問過瞿春泉60先生,他 指出當時在上海有三個樂團使用到柳琴,上海民族樂團、上海歌劇樂團、上海電

59 黃之琳,《綜述柳琴在上海地區的發展》(北京:中國民樂,2007.7),42。

60 瞿春泉國際知名指揮家、作曲家。曾任上海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中央民族樂團客席指揮、

新加坡華樂團副音樂總監兼指揮、上海指揮家副主席、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多次受邀擔 任香港中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客席指揮;並曾率新加坡華樂團赴上海及日本等地參加藝術節演 出。1999 年起應聘擔任國立實驗國樂團指揮,專責樂團音樂藝術事務。

影樂團。而直到文革期間,兩個樂團解散,只剩下上海歌劇樂團。他也提到,王 惠然先生因為其女王虹藝61的原因,一直從事柳琴方面的研究。其改良的四弦柳琴 為現今流傳最普遍的柳琴。

在上海,作曲家顧冠仁先生在一九六○年根據江南絲竹樂曲《三六》改編創 作彈撥樂合奏《三六》,而後以南疆《十二木卡姆》為素材創作《南疆舞曲》。至 此,上海民族樂團的彈撥樂形式才得以形成。

另一方面,王惠然自一九五八年對柳琴進行一系列改革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 歷史,改革的緣由,是因樂器的音域不夠寬廣。改革期間可分三弦柳琴和四弦柳 琴兩個階段。以一九六三年前民樂隊京匯報演出為標誌,通過演出柳琴獨奏和齊 奏及唱片的出版,吸引專業柳琴愛好者,到濟南學彈柳琴,成為第一次柳琴學習 高峰。一九七○年隨著四弦柳琴的改革成功,柳琴獨奏《幸福渠》、《春到沂河》(一 九七二)在大陸廣為流傳以後,柳琴開始往海內外逐漸普及,至今已頗具規模。

其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製作行家日益增多:除最早的徐州樂器廠外,上海、北京、蘇州等民族 樂器廠相繼生產,且數量越來越多,從銷售量即可看出柳琴在海內外的普及程度。

二、柳琴曲目創作數量豐碩:除王惠然創作的獨奏曲,包括《幸福渠》、《春 到沂河》、《陝北隨想曲》、《塔吉克舞曲》、《打虎上山》等;協奏曲包括《畢茲卡 歡想曲》、《江月琴聲》等及改編的外國樂曲《雲雀》、《野蜂飛舞》、《波浮的港》

61 王惠然之女兒自幼常獲獎,現為大陸著名柳琴演奏家,並教授天津音樂學院柳琴這一專科。

等五十多首樂曲外,近年來各地作曲家及演奏家陸續發表了一批高水準的作品,

例如中央音樂院徐昌俊的《劍器》,大連歌舞團林吉良的《草原抒懷》、廣州軍區 戰士歌舞團方天行的《盼》、上海音樂學院周仲康的《青山綠水》、頤錦梁改編的

《金色的爐台》、上海歌劇院高華信的《春綠江南》、《火把節戀歌》及原哈爾濵歌 舞劇院劉錫津的《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原為月琴曲)。在台灣則有王正平的《塞 北雁》、陳中申《車鼓姑娘》及蘇文慶與鄭翠蘋作曲的《雨後庭院》等。這些作品 風格各異且有特色,並呈現柳琴多方面的技巧與藝術氛圍。

表八:王惠然創作的重要柳琴曲目表

獨奏曲 協奏曲 改編外國樂曲

《幸福渠》 《畢茲卡歡慶曲》 《雲雀》

《春到沂河》 《江月琴聲》等 《野蜂飛舞》

《陝北隨想曲》 《波浮的港》等

《塔吉克舞曲》

《打虎上山》等

表九:各地作曲家及演奏家發表的作品

作曲家 曲目

中央音樂學院 徐俊昌 《劍器》

大連歌舞團 林吉良 《草原抒懷》

廣州軍區戰事歌舞團 方天行 《盼》

上海音樂學院 周仲康 《青山綠水》

明、田茂彬等,他們是當代柳琴藝術的主力軍。二十世紀五○年代末,濟南軍區 前衛歌舞團、上海民族樂團先使用柳琴編制,後有山東省歌舞團民族樂隊、浙江 省歌舞團民族樂隊納入編制中。

表十:大陸五○~八○年代演奏家 五○~七○年代 八○年代

一級演奏家

教授職稱 副教授職稱 及二級演奏家

王惠然 王虹藝 吳強 頤錦梁

潘妙興 花曉榮 周長花 王炳傑

高華信 張鑫華 蘇春敏 林玉潔

林吉良 王爾村

常文玉 魏玉茹

張大森 崔軍淼

程明 田茂彬

七○年代,一九七二年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一九七八年中央民族樂團等專業 樂團將柳琴納入常規編制,從此時期開始彈撥樂器始有高、中、低等不同音域的 音響出現,豐富中國民族國樂器的聲響。

前衛歌舞團與柳琴有關的器樂合奏及彈撥樂合奏作品有《旭日東升》、《王昭 君》、《沂蒙山》、《塔吉克舞曲》、《秋月》等。上海民族樂團與柳琴有關的彈撥樂

合奏作品有《三六》、《駝鈴響叮噹》等。上海音樂院胡登跳先生首創絲弦五重奏

《嘎達梅林》、《漠樓》等。這些作品將柳琴的藝術魅力充份發揮,得到廣大愛好 音樂者的熱愛,受到專家的讚譽,更擴大到福建民族樂團、江蘇民族樂團、黑龍 江民族樂團重視柳琴在樂團中的地位,首先接納音樂院校柳琴專業生,並對柳琴 的推廣帶起積極的作用。第三代的演奏人才,大多畢業於高等院校,受過良好的 系統教育,知識全面,功底紮實,是柳琴藝術發展的希望所在。

四、出版品的普及,推動了柳琴藝術的發展:王惠然於一九七七年版了全國 第一部《柳琴演奏法》(一九八五再版修訂本),這本書系統總結了柳琴的演奏常 識,各種技巧練習,匯集了大量練習曲、獨奏曲。它在海內外的出版發行,推動 了柳琴藝術的普及發展,特別是邊遠及海外地區,在無師資授課情況下,不少人 就是靠這本書自學,至今仍是重要的教材之一。由王惠然作曲兼指揮及王紅藝獨 奏的柳琴專輯,共出版了有《春到沂河》、《木棉花開》、《柳琴曲集》及《中國民 樂四大家》中的一部分。另有王紅藝柳琴獨奏CD 專輯《中國柳琴》、《江月琴聲》、

《柳琴與交響樂》等均已發行國內外。加上周長花、吳強、張鑫華、阮仕春錄制 的各種錄音帶及CD,匯集了豐富的音響資料,具有很高的教學欣賞價值。近年出 版的還有《王惠然柳琴作品集》,王惠然主編的《全國柳琴考級曲集》及配套的 VCD 光盤,吳強編的《中國柳琴考級曲集》及配套 VCD《中國柳琴考級練習曲》,

顧錦梁編的《青少年學柳琴》及VCD,推動柳琴藝術的創新與繁榮。

表十二:柳琴CD 及 DVD

王惠然及王虹藝柳琴專輯 CD DVD

1.《春到沂河》 王虹藝柳琴獨奏CD 專輯 2.《木棉花開》 1.《中國柳琴》

3.《柳琴曲集》 2.《江月琴聲》

4.《中國民樂四大賽》 《柳琴與交響樂》

《王惠然柳琴作品集》 周長發

王惠然主編的《全國柳琴考 級曲集》

吳強 《全國柳琴考級曲集》

吳強編《中國柳琴考級曲 集》

張鑫華 《中國柳琴考級練習曲》

顧錦梁編《青少年學柳琴》 阮仕春 《青少年學柳琴》

五、中國柳琴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柳琴藝術發展進入一個展新的階段。

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大力的支持下,於二○○四年初成立中國柳琴專業委員 會,十月份召開首屆《中國柳琴藝術研討會》,海內外一百多位專家、學者、演奏 家出席了會議,發表譯文廿多篇,舉辦三場交流音樂會,展示了老、中、青、少 四代的興旺局面,展望新世紀柳琴藝術的宏瞻前景。

四十多年來,隨著演出增多,廣播、電視、唱片、錄音帶、VCD、演奏法的 出版、發行,喜愛和從事柳琴藝術的人們越來越多,也獲得了眾多作曲家的青睞,

一批批新作正在湧現,一代代的新秀正在成長,柳琴藝術能有今天的局面是和海 內外同仁們的努力緊密相關。它是一代人、幾代人為之奮鬥的共同事業。願柳琴 這朵民族藝術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