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陸柳琴作品創作技法之探討

第四章 柳琴經典曲目分析與探討

第一節 大陸柳琴作品創作技法之探討

柳琴這項樂器自一九五八年被研發改革以來,不但成為獨奏樂器,在六○年 代後,柳琴更是民間樂團不可或缺之彈撥樂器,很多的大陸作曲家為其創作大量 的作品,據筆者統計約有上百首之多,其中以王惠然、徐昌俊、張式業146創作作 品較為傑出。筆者僅就王惠然創作之《春到沂河》、《塔吉克舞曲》及徐昌俊創作 的《劍器》等三首經典作品做一探討研究。

一、柳琴始祖王惠然147之代表作─《春到沂河》

這是一九六○年代創作的一首優秀的柳琴代表作,它的誕生真正表現柳琴從 一件戲曲伴奏樂器,蛻變為獨奏樂器的角色,此作品流傳三十多年,歷久彌新,

許多愛好透過此曲的聆聽,由陌生到瞭解,並進而熱愛柳琴藝術。這首作品伴隨 著不同年代的柳琴人成長,因而被音樂界譽為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春到沂河》,是採用傳統作曲技法之柳琴曲,在大陸音樂界均將此曲視為柳 琴作品之一。琵琶獨奏家李光華於一九七五年將此曲改編為琵琶之版本。《春到沂 河》樂曲結構為散板、快板、慢板及快板四個部份,其中散板細膩婉約、優美流 暢的樂段,表達歡樂氣氛的快板及慢板旋律以山東琴書及柳琴戲的曲調為基礎,

146 張式業之作品其實也極為傑出傑出,樂曲「雷波月琴調」是以阮仕春共同創作。經筆者聯 絡,由於阮仕春不同意,雖然張式業同意,筆者只能放棄,此首作品之分析。張式業在音樂上極為 傑出,在大陸曾獲周恩來接見。

147 王惠然簡介,參看第二章。

所採用的推、拉、吟、揉等技法,最後在快板樂段中作一高潮結束,均能充分表 現出中國樂曲特有之風格。本曲創作者曾在其創作理念中,謂其受到山東民歌《沂 蒙小調》之 影響,擷取片段素材作為創作之基調。

茲就其曲式、旋律與調式、調性及架構分析如下:

1.曲式架構:樂曲分為四段,每段速度、曲風各異,試圖表達對比之色彩。

導奏段 散板 mm.1─11(引子,曲風遼闊、明亮地。)

A 段 快板 mm.12─73( 、歡快地。)

B 段 慢板 mm.74─113( 、激情地。)

A’段 快板 mm.114─174(熱烈地。)

本曲為ABA 三段體之形式。

2.旋律與調式:本首樂曲主旋律之結構為五聲音階所構成。整首樂曲為 G 音 始之宮調式,GAB(C)DEG,C 較類似經過裝飾音之功能。

導奏段,散板(mm.1─ 11)以悠閒的腳步漫步在沂河兩岸。

A 段,快板(mm.12─ 73)以四小節為一個樂句,運用 4 小節重覆音型及 樂句為主軸進行,並以流暢的曲調來表達風光明媚的山東沂河兩岸的風光明 媚的景象。速度上以一分鐘114 個四分音符為主,歡快地表達歡欣鼓舞的情 緒。

B 段,慢板(mm.74─113)用激動的旋律來傳達人們歌頌沂河孕育大地的 美妙及感激之心情。通過調式調性的變化,使用推、拉等技巧潤飾曲調,使

音樂有著濃鬱山東韻味。速度分別以一分鐘63、44、46 個四分音符做變化,

表現樂曲中激動的心境。以8 小節重覆,快板段的主旋律,再帶進後面 40 中纏綿的樂段,運用16 分音符及 32 分音符,刻劃內心細微的變化,利用八 度音的巧妙安排,表達內心反差的細膩感情。三和弦的琶音及輪奏,深刻奏 出豐富的感情。

A’段,快板(mm.114─ 174)重覆 A 段快板的曲調,用越來越火熱的手法 及型式,以催奏的音符加快氣氛,引導至速度144 中熱烈的快板樂段,重覆 A 段快板的樂句,mm.132 時重音的使用,後面快速連續十六分音型節奏,

將樂句推向高潮,使整個音樂在歡快旋律中結束。

本首樂曲主旋律之結構為五聲音階,G 音始之(宮調式)五聲音階,C 音為裝 飾音GAB(C)DEG。筆者進一步探析作曲者創作動機與音樂形象,歸納如下:

一、引子(散板段),雖然以自由的散板為主,但其節奏運用了3∕4,4∕4,2∕4 等不同拍號,並且速度由慢到快,並採用節奏的減值手法(譜例一),此段最 後歷音在轉為漸慢的速度。此段樂曲著重遼闊明朗的樂風。小節1 到 11 為 G 音始之宮調式。若細分其樂句,可分為

a:mm.1─ 4 這是樂句的主題,以明亮遼闊的句子點出春天到來。

譜例1-1:

b:mm.5─ 9 由中國特有的緊拉慢唱手法,將情緒慢慢帶入,輔以柳琴中弦雙弦 輪指的技法,將音樂的幅度更擴展寬廣。

譜例1-2:

c:mm.9─ 11,為一樂句之收尾音。

譜例1-3:

二、快板段,G 音始之宮調式,mm.12─ 73。大部分為八小節一句,其樂句為:

d:mm.12─ 19,為 8 小節輕快的樂句,彈奏時要輕巧,並注意節奏的穩定性。

譜例1-4:

e:mm.20─ 27,為前一主題之擴充句。

譜例1-5:

f:mm.28─ 35,同一主題 4 小節重覆,以中弦、老弦及第四弦用過弦及彈挑的指 法來展現水鄉跳躍的喜悅心情。

譜例1-6:

g:mm.36─ 43,以 4 連音的快速彈挑,來表現柳琴的技巧。

譜例1-7:

h:mm.44─ 51,有固定的節奏形式及豐富的和絃音,奏出明快的主題。

譜例1-8:

i:mm.52─ 59,以輕快的音符奏出幸福感。

譜例1-9:

j:mm.60─ 70,用 16 分音符表達行雲流水的美感。

譜例1-10:

k:mm.70─ 73。

譜例1-11:

三、慢板段:74 小節到 81 小節類似過門性質。主要部分為 82 到 113 小節。

l:mm.74─ 81,主題再一次呈現,用激情的情感展現。

譜例1-12:

M:mm.82─ 85,細膩的情感用 32 分音符呈現。

譜例1-13:

n:mm.86─ 88,濃厚的山東家鄉味,用長輪指法表現。

譜例1-14:

o:mm.89─ 92,用附點音符表達欲言又止的氣氛。

譜例1-15:

p:mm.93─ 96,

譜例1-16:

q:mm.97─ 104,

譜例1-17:

r:mm.104─ 113。

譜例1-18:

四、快板段:114 到 174 小節,運用最初快板段的素材加以發揮。

s:mm.114─ 117,

譜例1-19:

t:mm.118─125,

譜例1-20:

u:mm.126─ 133,

譜例1-21:

v:mm.134─ 141,

譜例1-22:

w:mm.142─ 149,

譜例1-23:

x:mm.150─ 156,

譜例1-24:

y:mm.157─164,

譜例1-25:

z:mm.165─ 174。

譜例1-26:

表二十六:春到沂河樂曲結構表

曲式段落 樂曲架構 調 式 樂句劃分 一 散 板 C 調,第 1 至 11 小節。 a:1─4

b:5─9 c:9─11 A 二 快 板 G 調,第 12 至 73 小節。 d:12─19

段 p:97─105 q:106─113

A’

四 快 板 C 調,第 114 至 174 小節。 r:114─117 s:118─125 t:126─133 u:134─141 v:142─149 w:150─157

x:158─164 y:165─174 塔吉克舞曲

本曲曲式為ABA’三段體形式,F 音始之 F、(G)、A、BbC#D、E、F 音,據 作者描述其運用兩個塔吉克音調,結合而成之音階148。A 段為(mm.1─49)、B 段 為(mm.50─130)、A’段(mm.131─199)以及尾奏(mm.200─210)。其中,本曲

較為特殊的是A’段以變奏 A 段的形式共變奏了六次,之後尾奏部份以 B 段開頭的 樂句接尾奏做結束。現分段敘述如下:

A 段(mm.1─49):

由五小段所構成:第一段類似導引(mm.1─12),第二段為主要的樂段(mm.13

─24),第三段類似過門效果(mm.25─36),第四段是主要樂段的變奏(mm.37─

44),最後的第五樂段(mm.45─49)則有尾奏及過門的效果。

第一小段(mm.1─12):

樂句a(mm.1─2):第一小節為四分音符,第二小節第一拍為本曲重要的節奏素 材,旋律採用F 音始之七聲音階,但主幹音為 F 音、A 音、E 音…..這個旋律作曲 表達運用半音關係(E、F、C、D)為其特色。

148 原載《人民音樂》No. 8(1994)。此為王惠然先生提供資料。

譜例2-1:

樂句b(mm.3─4):素材與 a 幾乎相同,兩樂句為模進的關係。

譜例2-2:

樂句c(mm.5─6):由四分音符所構成的樂句。

譜例2-3:

樂句d(mm.7─8):此特色為表現強烈的節奏並以切分的音符呈現。

譜例2-4:

樂句c 的再次出現(mm.9─12):後兩小節的休息有導入主要樂段效果。

譜例2-5:

第二小段(mm.13─24):

樂句a’(mm.13─16):跟 a 幾乎完全類似,不過節奏有少許變化。

譜例2-6:

樂句b’(mm.17─20):跟 b 幾乎完全類似,不過節奏有少許變化。

譜例2-7:

樂句e(mm.21─24):與a’、b’以模進的形式連續進行,基本上 b’與 e 都是 a’的延 伸。

譜例2-8:

第三小段(mm.25─36):

樂句f(mm.25─28)

譜例2-9:

樂句f’(mm.29─32)

譜例2-10:

以及f’’(mm.33─36):以本曲重要的節奏素材(a 的第四拍)做三個樂句的發展,

有類似小過門的效果。

譜例2-11:

第四小段(mm.37─44):

樂句g(mm.37─40):

譜例2-12:

樂句g’(mm.41─44):將A 段最主要的幾個樂句做減值再合併在這兩個樂句之中。

譜例2-13:

第五小段(mm.45─49):

樂句h(mm.45─49):將樂句 d 的特色(切分的節奏)融入在此樂句之中,做 A 段的結尾。

譜例2-14:

B 段(mm.50─130):

本段又分為兩個小樂段,第一小段主要較為輕鬆、悠閒地(mm.50─93),第二小 段(mm.94─130)則是較為激烈、活潑的樂段。

第一小段(mm.50─93):

樂句i(mm.50─57):旋律性的樂句,流暢的鋪敘。

譜例2-15:

樂句j(mm.58─65):前面有部分類似樂句 i,後半則不同。

譜例2-16:

樂句i’(mm.66─73):樂句 i 的高八度。

譜例2-17:

樂句j’(mm.74─81):樂句 j 的高兩個八度。

譜例2-18:

過門(mm.82─93):有樂句 d 的強烈切分節奏類型,做為銜接到第二小段(快速 樂段)的過門。

譜例2-19:

第二小段(mm.94─130):為稍快的活潑樂段。

樂句f’(mm.94─101):與 A 段 mm.29─mm.36 的樂句 f’相同,B 段的快速樂段 將以此為基礎發展。

譜例2-20:

樂句k(mm.102─106):類似樂句 g 的減值手法,將 A 段最熟悉的樂句拿來這邊 做類似過門的效果。

譜例2-21:

樂句f’’(mm.107─122):在這邊反覆了四次,每次有少許的變化。

譜例2-22:

樂句l(mm.123─130):反覆了兩次,由 f’’加上了 g 的減值手法而來。

譜例2-23:

A’段(mm.131─210):

共分為兩樂段。第一段(mm.131─199)為 A 段主要樂段的不斷變奏,共出現了 有六次變奏之多;第二段為樂句i 及最後樂句所構成的尾奏。

第一小段(mm.131─199):為 A’段的主要樂段。

第一次變奏(mm.131─138):悠閒的奏出最初的樂段。

譜例2-24:

第二次變奏(mm.139─149):出現切分的節奏型。

譜例2-25:

小過門1(mm.150─151):

譜例2-26:

第三次變奏(mm.152─159):十六分音符出現變得較為頻繁。

譜例2-27:

小過門2(mm.160─167)

譜例2-28:

第四次變奏(mm.168─179):樂句在長度上做了擴張的變化。

譜例2-29:

小過門3(mm.180─183)

譜例2-30:

第五次變奏(mm.184─195):插入了樂句 c 與前面做呼應,樂句 d 有類似過門的 效果。

譜例2-31:

第六次變奏(mm.196─199):做了減值使樂句變得極短,有緊湊的效果。

譜例2-32:

第二小段(mm.200─210):由前面的樂句 i 以及最後的尾奏構成。

樂句i(mm.200─205):B 段開頭的樂句,與前面比較,唯結束有一點不同。

譜例2-33:

尾奏(mm.206─210):強烈穩重的結束。

譜例2-34:

劍器

唐代的舞蹈,除了大型的樂舞外,亦有小型的樂舞編制,這種小型的樂舞包 括《健舞》與《軟舞》兩種形式。劍器亦稱劍器舞,為流行於唐代末年的一種民 間舞蹈,樂舞風格剛健有力,舞姿灑脫,因此《劍器》在唐代屬於小型樂舞之《健 舞》類,相較於《軟舞》它是剛健矯捷有力之舞蹈。《軟舞》是優美柔軟、溫柔婉 約的一種舞蹈,像綠腰及春鶯轉就亦屬於《軟舞》類。相傳劍器舞為唐代民間藝 人公孫大娘以善舞劍器而聞名於世,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描 繪《劍器舞》內容為「優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隆翔,來如雷霆收震恕,罷 如江海凝清光。」可見此舞風格有剛猛雷霆之力,也有矯健之身影。

唐代的舞蹈,除了大型的樂舞外,亦有小型的樂舞編制,這種小型的樂舞包 括《健舞》與《軟舞》兩種形式。劍器亦稱劍器舞,為流行於唐代末年的一種民 間舞蹈,樂舞風格剛健有力,舞姿灑脫,因此《劍器》在唐代屬於小型樂舞之《健 舞》類,相較於《軟舞》它是剛健矯捷有力之舞蹈。《軟舞》是優美柔軟、溫柔婉 約的一種舞蹈,像綠腰及春鶯轉就亦屬於《軟舞》類。相傳劍器舞為唐代民間藝 人公孫大娘以善舞劍器而聞名於世,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中描 繪《劍器舞》內容為「優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隆翔,來如雷霆收震恕,罷 如江海凝清光。」可見此舞風格有剛猛雷霆之力,也有矯健之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