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統」的內容

第二章 《切韻聲原》「十二統」的來源及內容

第二節 「十二統」的內容

本節先探討從十六攝約併為十二統的內容,觀察當中韻部合併的現象。接著 再介紹與「十二統」關係密切的兩項材料。以求對「十二統」的內容及性質能有 初步的認識。

(一)「約攝為統」的內容

《切韻聲原》的主體由十六個韻攝構成,分列十六圖。其後,又有一個旋韻 圖。十二統的韻目即條列於旋韻圖旁。方氏並在十二統下註曰:「不論開閉撮穿,

但以韻叶柴氏所傳朱子譜而酌訂者。」由此可見,方以智「約十六攝為十二統」

的依據是《朱子譜》。試將十二統與方氏所錄之《徽州傳朱子譜》之十二個韻目 作一對照,再對照十六攝,以呈現「約攝為統」的內容,列表如下:

18 參見附錄音節表「一翁逢統附註」,頁 113。

19 參見附錄音節表「七耶哇統」,頁 156。

《切韻聲原》十二統 《徽傳朱子譜》 《切韻聲原》十六攝

翁逢 綳 翁雍

余吾 逋 烏于

為支 陂 噫支

懷開 牌 隈挨

昷恩 亨青

真青 賓崩

音唵

歌阿 波 呵阿

耶哇 巴 呀揶

陽光 邦 央汪

蕭豪 包 爊夭

謳幽 豪 謳幽

淵煙

煙元 鞭

淹咸

寒灣 班 歡安

灣閑

據上表比對的結果,發現十二統的統目排列次序與《朱子譜》的韻目次序完 全相應,正可確定十二統誠如方氏所說:是以朱子譜為酌準而訂定的。另外,上 表也清晰地呈現了從十六攝到十二統中陽聲韻部的合併情況:

1. 真青統:昷恩、亨青、音唵三攝合併。

2. 煙元統:淵煙、淹咸二攝合併。

3. 寒灣統:歡安、灣咸、部分淹咸三攝合併。

以上的情況反映了中古曾、梗、臻、深四攝的混同,以及中古山咸二攝的合 流。至於詳細的合併內容將於第三章「十二統的韻母特色」中再行討論。

(二)十二統的相關材料

在《切韻聲原》中所提到與十二統有關的材料有:《徽州傳朱子譜》及《郝 京山譜》。以下分別簡介這兩項材料的內容及問題:

1. 《徽州傳朱子譜》

由上述可知《徽州傳朱子譜》是十二統的重要依據,但在《切韻聲原》中只 列其十二個韻目並說它是趙撝謙門人柴廣進所傳之本,此書詳細內容究竟為何?

據耿振生(1992:256)研究此書於今日無法得見全貌,僅其書名及韻目見於《切 韻聲原》、林本裕《聲位》、李鄴《切韻考》,或稱作《朱子譜》。然而,關於《徽 州傳朱子譜》的來歷還另有一說,羅常培(1930:295)提到:「梅膺祚的韻法直 圖〈序說〉:『壬子春從新安得是圖』。…後人由『新安』而聯想到朱熹,於是牽 強附會的認為這是『徽州所傳朱子譜』。」此後,黃學堂(1989:13)根據羅氏 之說認為《徽州傳朱子譜》即是《韻法直圖》,並以《韻法直圖》與《切韻聲原》

作比較研究。

然而,就現有材料來看,《韻法直圖》共分四十四韻,而《徽州傳朱子譜》

僅有十二韻;且從韻目名稱上也無法看出兩者的關連性。僅從地名上的線索將「新 安」與「朱子」聯繫,似乎值得懷疑。在本文亦未發現可證明《韻法直圖》即《徽 傳朱子譜》的證據下,仍從耿氏之說,僅就今日能見的現有材料作討論。

另外,《徽州傳朱子譜》所反映的音系為何,是否就是書名所提示的徽州方 音呢?這個問題與「十二統」音系的確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平田昌司(1998:

1)推測:「徽州方言」的獨特性,早在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就已經引起人們的注 意,方以智《通雅》所引《徽州傳朱子譜》很可能是明人記錄徽州某地音系的資 料。那麼,十二統所反映的音系是否即是徽州方言呢?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2. 《郝京山譜》

《郝京山譜》與《徽州傳朱子譜》同屬於佚書,今日未得見全書,只能在古 今著錄中得知它的存在。在《切韻聲原》及是奎《太古元音》中皆曾提及《郝京 山譜》。(耿振生,1992:256)

《切韻聲原》不只一處提及《郝京山譜》。〈韻攷〉中,列有《郝京山譜》十 二韻:同、遲、危、虞、孩、真、田、調、摩、邪、強、求。〈旋韻圖說〉論述 中土常用二十母、十二韻之文末亦提到:「郝京山亦分十二,而都尤則鄉言也,

鄉言亦古言也。」可見郝京山的十二韻亦與方氏酌定的十二統有所關連。

另外,《郝京山譜》之名在《太古元音》中亦有紀錄。《太古元音》約成於清 康熙年間。作者是奎,字玉霞,晉陵(江蘇武進)人。竺家寧(1991:155)認 為《太古元音》的聲母二十八類中保存濁聲母,且[-´n]和[-´N]兩韻母有相混的傾 向,顯然是當時吳語的一種變化。今天的吳語,兩者也是不分的。不過,《郝京 山譜》是否與《太古元音》有直接的關係,因為今日無法得知《郝京山譜》的內 容,所以不能確定。然而,《郝京山譜》分十二韻,山、咸兩攝合併為「田」,梗、

曾、臻、深四攝合流為「真」20,似乎亦接近吳語的系統。然而實際上的音系如 何,在未見全書的情況下,實在難以斷言。

20 參見第二章第一節「韻部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