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統」的特色

(一)韻母特色反映明代徽州方言

1. 陽聲韻部合併後,韻尾變為[-

N]

「十二統」韻部的主要特色在於中古臻、深、梗、曾四攝字的合併,以及中 古山、咸攝的合併。再加上方以智在〈旋韻圖說〉對十二韻系統的描述:「閉口 韻本與元灣相應,而天亦讀汀,故始閉之,侵亦應之,侵韻:湛沈僭簪婪鐔橝黔韽參

襳陰弇,古可通證。此所以移灣元做亥方之輪也。」更可說明中古陽聲韻部山、臻、

梗、曾、深、咸攝的界線確實已經模糊,這也表示鼻音韻尾[-n]、[-m]、 [-N]相

混合流後,在「十二統」的韻母系統中只剩下一個鼻音韻尾了。這項特色顯然與 北方官話的系統有差異,而較近南方方言的系統。究竟「十二統」所反映的音系 特色為何,是否與方氏酌定「十二統」所參考的《徽州傳朱子譜》有關呢?方以 智之子方中履在《古今釋疑》中所提到的一段話:「近世吳元滿音韻,凡瞞(目當 作言)皆言門,滿音猛,浸音悶,則新安人之鄉語。」這當中所描述的「新安人之 鄉語」,正與「十二統」的韻母特色相近,且新安即是徽州,由此可見「十二統」

的韻母系統所反映的很可能是明代的徽州方言。

那麼,合併後的鼻音韻尾的音值為何呢?本文針對《切韻聲原》中表示尾音 的「六餘聲」進行討論,將代表鼻音韻尾的○擬為[-N],並藉此證明「十二統」

的鼻音韻尾已經全部合併,變成舌根鼻音韻尾[-N]了。

2. 入聲保存喉塞音尾[-

/]

關於「十二統」的入聲問題,雖然單從十二統的韻目,無法看出入聲的分配 情況,但基於十六攝與十二統有對應關係的基礎上,可透過十六攝的兼配情況推 導出十二統的入聲分佈。

本文整理《切韻聲原》「入聲兼配陰聲韻、陽聲韻」的具體情況,發現中古 塞音韻尾[-p]、[-t]、[-k]已經相混,且《切韻聲原》十二統中的入聲韻尾[-k]大部 分已併入[-t],就入聲演變的過程來看,此時的入聲韻尾極可能已經變為喉塞音 尾[-/]了。最後,根據方氏對「六餘聲」的闡述,本文認為「○」所指的是發音 部位在喉根音,除了代表聲母[N-],也代表舌根鼻音尾[-/]以及入聲的喉塞音尾 [-/]。方氏說○可以與陰聲韻尾[-u]、[-i]、[-o]、[-e]、[-a]相配,若將○擬為[-/],

則相配的結果為:[-u/]、[-i/]、[-o/]、[-e/]、[-a/]。這不但可以合理解釋方氏的 文意,亦十分符合《切韻聲原》入聲兼配陰聲韻的系統。因此,本文認為《切韻 聲原》的入聲韻尾已無[-p]、[-t]、[-k]的對立,合併後仍保留喉塞音韻尾[-/]。

綜上所述,《切韻聲原》「十二統」的韻母系統,鼻音韻尾只剩下一個[-N],

入聲保存喉塞音尾[-/]。且「十二統」所反映的極可能是明代徽州方言的韻母特 色。

(二)聲母[ N-]與[v-]的存在,反映吳語特色

透過對《切韻聲原》聲母特色的討論,發現《切韻聲原》與《西儒耳目資》

的聲母特色十分接近,兩者的[N-]母與微母[v-]都還存在,尚未完全消失。可見《切 韻聲原》與《西儒耳目資》雜有南方方言的特色。

方以智說:「微字之用最少,惟萬、物、無、文、問、味等字。中原人多讀 深喉影母,吳人或切焚扶,又混夫矣。」既然微母讀作[v-]是吳音。那麼,為何 反映明代官話音的《西儒耳目資》中會雜有吳語的成分呢?本文透過《西儒耳目 資》基礎音系的討論,並藉由明初人口的遷移,進一步論述《切韻聲原》與《西 儒耳目資》的聲母系統皆反映出明代通行的口語音系,這個音系以南京方言為主 體,然而實際上亦摻雜了吳語的色彩。

《切韻聲原》的聲母系統,不同於吳語仍保留全濁聲母,而較接近「化濁入 清」的官話系統。然而,《切韻聲原》並不全然依循北京官話「中古全濁塞音及 塞擦音,平聲變為送氣,仄聲變為不送氣」的濁音清化規律;而在這個規律下出 現了不少例外現象。現代徽州方言有部分地區的濁聲母清化後,有的讀為送氣清 聲母,有的讀為不送氣清聲母,找不出分化的條件。因此,《切韻聲原》中的濁 音清化例外,似乎正近似徽州方言的「濁音清化」特色。

(三)「十二統」反映明末實際口語音系

「十六攝」與「十二統」在方氏的《切韻聲原》中看似兩個不同的系統,但 本文透過「十二統」音節表的建立,發現實際上「十六攝」與「十二統」兩者互 為表裡,聯繫緊密。方氏的「十六攝」表面上代表著符合《洪武正韻》的讀書音 系統,然而,細檢韻圖中的特殊歸字,就可發現方氏透過這些特殊歸字,將十二 統的音系嵌進了十六攝的圖之中,處處暗示著「約攝為統」的線索。之後,更在

〈旋韻圖〉標列「十二統」的韻目,並直接說明:十六攝約為十二統。而於〈旋 韻圖說〉中指出:中土用十二韻。由此可見,方氏如此用心安排,最終欲表現的 基礎音系是與讀書音系統有所差異的「十二統」音系。「十二統」的韻母就方以 智所言,乃是根據《徽州傳朱子譜》所酌定,根據本文的研究亦發現「十二統」

確實與徽州方言的特色相近,如:閉口韻的消失、中古山攝字與梗攝字合流,皆

是明末徽州方言的重要特色。

方以智所說的「中土常用二十母、十二韻」,是指通行於「中土」的實際口 語音系。此外,由於它具有複雜的歷史成因、移民所帶來的語言接觸,因此當中 摻雜了許多蘇浙吳語、徽州方言的成分。綜上所論,本文認為「十二統」所展現 的正是當時內涵複雜又具有時代特色的明代實際口語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