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統」的聲母系統

第四章 「十二統」的聲母

第一節 「十二統」的聲母系統

方以智在〈旋韻圖說〉中指出:

中土常用二十母,唱洪武韻足矣。若略外內中聲,開閉阿支之狀,而 渾叶之,曰翁從,曰于吾,曰逶支,曰隈開,曰溫清,曰阿摩,曰哇邪,

曰汪陽,曰爊蕭,曰謳侯,曰煙元,曰歡灣,十二韻耳。

此段文字中的「十二韻」與「十二統」的名稱雖有所差異,然而內涵則應該是一 致的(參見 第一章第二節)。方氏以此段文字說明中土常用二十母、十二韻。由 此可見在十二統的系統中,十二個韻部是跟二十個聲母相配的,而這個二十母的 聲母系統,應該即是方氏在《切韻聲原》中所列舉「二十母」。

(一)簡法二十字

方氏說:「中土常用二十母,唱洪武韻足矣。」據應裕康(1970)的擬定,《洪 武正韻》的聲母有三十個,其聲母系統的突出特點在於保存全濁聲母,雖然《洪 武正韻》對《廣韻》或宋代的三十六母已有所約併,但仍然保存十個濁聲母。陳 藎謨《皇極圖韻》則仍舊沿用三十六母。然而,在方以智所制訂的聲母系統中,

中古的濁聲母已經清化,而整併為二十個聲母了。方氏以簡法二十字,歸併了三 十六個字母。並且清楚地將三十六母歸併到二十母的分配情況一一列出來,整理 如下表:

幫 滂 明 見 溪 疑 曉 夫 微

影喻 非奉

端 透 泥 精 清 心 知 穿 審

徹澄牀

來 日

方氏將二十母分隸於「宮倡」、「商合」兩大類,何謂宮倡、商合?他解釋:

「凡音在唇顎中皆謂之宮,音穿齒外皆謂之商。」由此可知:方氏所謂的宮類包 含了唇音、牙音、喉音;商類則涵蓋了舌音與齒音的範圍。另外,由上表可以看 出方以智將全濁聲母都歸入送氣的清聲母下,如:「並」併入「滂」,「群」併入

「溪」…等,然而,這跟韻圖上所表現的具體歸併情況有所出入。在黃學堂(1989:

132)的研究中,探討了從中古四十一聲類到《切韻聲原》二十母的約併清況及 規律,整理簡述如下:

1. 中古全濁塞音及塞擦音,平聲變為送氣,仄聲變為不送氣:並、奉、群、定、

澄、從、神、牀等字母,平聲歸入發音部位相同的次清聲母之中;仄聲歸入 發音部位相同的清聲母仄聲中。例如:並母平聲變為滂母,仄聲變為幫母。

2. 中古全濁擦音邪、禪、匣等,歸入其相應的清音聲母心、審、曉之中。

3. 全濁上聲大部分已經清化為去聲。

然而,經過本文的研究,發現上述第一點的濁音清化規律,在《切韻聲原》

中其實存在例外。中古全濁塞音及塞擦音不全然是平聲變為送氣,仄聲變為不送 氣。此點將於本章第二節中再詳細討論。

方以智在《切韻聲原》中一再強調:「中土用二十母足矣。」並且表明他不 泥於古的觀念,指出:「悉曇金剛文殊問五十字母,華嚴大般若用四十二,舍利 用三十,珙、溫用三十六,以後獲取二十四,或取二十一,今酌二十,此中自有 不定而一定之妙,可顢頇乎?」可見方以智很有自信地認為這二十母,是最符合

「中土」語音實際的聲母系統。那麼,這個「中土」所用的聲母系統,到底是指

共同語還是某地方音系統呢?從全濁聲母清化的特點來看,《切韻聲原》的聲母 系統似乎比較接近《中原音韻》北方共同語的系統,而與有全濁聲母的《洪武正 韻》的差距較大。另外,從時代較為相近的音韻材料來看,代表明代後期官話音 系的《西儒耳目資》與《韻略匯通》(葉寶奎,2001:114)的聲母數量皆與《切 韻聲原》相近。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分出二十個同鳴字父(字母),加上零 聲母,共記二十一個;畢拱辰的《韻略匯通》仍襲用張洪陽「早梅詩」二十字。

由此看來,《切韻聲原》的二十母似乎較接近明代後期的官話系統。

以下將《切韻聲母》聲母系統與《中原音韻》、《洪武正韻》、《西儒耳目資》

作比較,觀察彼此的親疏關係。

(二)聲母系統的性質

下表中,《中原音韻》的聲母系統根據陳新雄(1981:23-24)擬音,《洪武 正韻》的聲母根據應裕康(1970a:30-31)的擬音,《西儒耳目資》的聲母音值 根據羅長培(1930:275-276)的擬定,《切韻聲原》的聲母系統則依據黃學堂

(1989:129)所構擬的音值。列表如下:(續下頁)

《切韻聲原》 《西儒耳目資》 《洪武正韻》 《中原音韻》

幫 p p p ; bH p 滂 pH pH pH ; bH pH 明 m m m m 夫 f f f ; v f 唇

微 v v M v

見 k k k ; gH k 溪 kH kH kH ; gH kH 疑 O g (N)1 N , O N , O 牙

、 喉

音 曉 x x x ; F x 端 t t t ; dH t 透 tH tH tH ; dH tH 泥 n n n n 舌

來 l l l l 精 ts ts ts ; dzH ts

清 tsH tsH tsH ; dzH tsH 心 s s s ; z s 知 tß tS tS ; dZH tS 穿 tßH tSH tSH ; dZH tSH 審 ß S S ; Z S 齒

日 } Ω  Z

由上表可見,《切韻聲原》的系統與《西儒耳目資》較為接近。惟疑母及舌 面音知、莊、照組有些差異。羅常培將《西儒耳目資》知、莊、照三組擬為尚未 捲舌的舌尖面音[tS-]、[tSH-]、[S-]。然而,謝雲飛(1974:70)則將它們擬為舌尖 後[tß-]、[tßH-]、[ß-]。王松木(2000:129)更進一步指出:莊組的三等的字除了 止攝合口和宕攝讀[tß-]組,其他全讀[ts-]組,其他知、莊、照組字除了梗攝二等

1 王松木(1994)將「額 g」擬為[N-]。

讀[ts-],其他全讀[tß-]。這樣一來,就與《切韻聲原》的系統更為接近了。歷來 研究皆指出,《西儒耳目資》所記錄的是明末通行範圍最廣的官話。2那麼《切韻 聲原》二十母所反映的很可能即是與《西儒耳目資》同質的明末的官話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