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布與人口

第三節 博物館成立的原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第三節 博物館成立的原則

在前章已就博物館發展史作初步的爬梳,可看出傳統博物館學圍繞著博物館藏「物」

做展示、研究,奠定了博物館營運的基本專業性,而新博物館學則圍繞著「人」,著重博物 館與在地人群以及社會文化的聯繫與互動,著重焦點亦不同。本章前兩節則就泰雅族整體 及個案案例作文化、歷史發展概述,以下將就上述作三層面的準則擬定,以便對本研究案 例作檢視:

表 2-6 檢視案例準則 81

傳統博物館學 新博物館學 泰雅文化

藏品及設備 營運單位(主管機關) 自然環境

建築空間 教育推廣 民族文物(物質文化) 分類及展示 地方參與和互動 族語

研究 文化產業 歷史發展

人力與組織 志工 在地故事或時事

藏品及設備

文物有原件與複製品,無論何者,自進館之初,即應作登記編目,並確保有足夠妥善 保存的庫藏空間,無論編目或文物維護,應有一標準作業程序

且需有維護保養文物之規劃,甚至具備專業修護師。設備上,重要必備應屬控溫、控濕設 備,確保藏品維持理想狀況,理想控制在 16℃至 24℃,濕度在 40%至 60%之間。

建築空間

博物館建築直接影響到展示呈現,以及幕後的研究與行政空間是否足夠,庫存空間應 至少與展示空間面積等大,若將研究室、辦公室等空間納入,則約需比展示空間大五倍82。 館舍建築興建使否與設計規劃一致是另一重點,若否將導致展示遷就建築空間而影響應展 示項目以及後續展示更改。

分類及展示

分類法上,在傳統脈絡上,有幾種情況:

一、照規劃者或擁有者個人喜好做分類 二、照年代做分類

三、照物件功能做分類

而新博物館學脈絡則有幾點原則:

一、博物館的分類與展示需由當地族群主導或參與

81 此表分類為依時序疊加概念,如「分類展示」置於傳統博物館學代表它最早出現於此時期,且為此傳統博 物館學重點,但新博物館學也會有對分類展示的看法,並不置於此表,而是以後文敘述。

82 陳國寧,1978:p1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二、其分類、展示需體現出當地族群的觀點(如以史事作為不同主題分類)

因此依照新、舊博物館學脈絡,至少應有兩大展示分區,即在分類上可採取綜合性的 作法:在傳統博物館學展示,著重「物」,故應具民族文物(民族誌標本)的展示與說明。而 新博物館學著重「人」,應需有現代當地民族的資訊或故事。此外,還需一空間作為定期更 換的特展區,以應相應時事議題或外界合作。

研究

理想上在編制應具有研究團隊,然就地方博物館而言,人力、經費較為有限,因此至 少應有一人主職負責文化研究事務,而無須兼負其他行政業務。研究主題上,因以當地泰 雅族史事、現況及部落耆老的生命史等等,與烏來泰雅歷史、文化相關之議題為主。

人力與組織

本研究所涉個案除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為縣級博物館外,其餘皆為鄉級文物館,前者 為中型博物館,後者為小型博物館,據學者統計 83,台灣中型博物館平均約為三十人左右,

小型博物館平均約為三至五人。組織上,亦考量本研究案例,為常設編制二十人左右,介 於中型與小型博物館之間,故採較簡單的架構作檢視,應置一館長負責統籌,下轄研究、

行政、展示(教育)業務三者。

營運單位

傳統博物館學的營運單位大致有三種類型:公立公營、公立民營、私立民營。除公立 公營外,營運單位和主管機關不一定相同,新博物館學強調當地參與和下而上的發展,因 此營運單位多偏向地方法人、私人基金會或委員會,即看重民營模式。而在營運單位中,

有多少族人參與營運過程與決策,是檢視的重點。

教育推廣

教育推廣為新博物館學概念重點,其認為甚至要比研究還要優先,其次是應促進地方 參與與互動,因此在教育推廣上,設計上應當區分為觀光旅客與在地族人兩種設計或兼容 兩者。

地方參與和互動

地方參與是新博物館學的理念核心,反映在民族博物館,一方面是在地族人的參與,

包括是否直接參與營運或作為志工協助館方辦理部分業務;二為博物館是否主導或參與地 方活動。

文化產業(財源)

文化產業被運用在新博物館學,一大原因是國家財政惡化,致使國家文化政策對博物

83 陳國寧,1997:p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館的補助日趨減少,使得博物館須尋求財源自給自足,又因博物館的文化性、教育性,不 適合僅有營利性而與博物館主題毫不相干的附設事業,因此本研究將檢視其館內附設營利 事業的營運及其賣品是否符合博物館主題,即泰雅文化,其業者為在地族人仰或是外地業 主。

泰雅文化展示原則

在博物館學發展,人類學或民族主題博物館,一開始是民族誌博物館,著重在「物」, 即各式民族文物標本(民族誌物件),在 19 世紀受進化論影響加入了單線時間軸的概念,至 20 世紀受人類學歷史特殊論、功能論,開始注意民族歷史脈絡的特殊性及變動性,以及抽 象文化特質在其社會的具體功能。到了新博物館學之後,注意到主位(emic)/客位(etic)的差 異,著重當地人群的參與、經營,去達到民族我群詮釋自己歷史與文化(文化自主性)。

綜合前述,對於泰雅文化的具體內容應當加以介紹,如自然環境、烏來泰雅族的分布、

遷移,便可知其習慣選擇的環境條件為何;泰雅族物質文化有哪些極具辨識度(如紋面、狩 獵、編織),更進一步地,這些物質文化在泰雅族歷史與價值觀中,具有怎樣的意義;其精 神文化又有那些內涵(如祖靈概念、gaga 的規訓)。

因此在檢視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應當要具備四類展示:民族文物(民族誌物件)、文 化價值觀、民族歷史、當地泰雅族的相關史事與地方文化,而在以上四類的展示,應當由 族語來點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