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博物館

2.1.1 博物館的定義

博物館一詞最初在英語中本稱「儲存庫(Repository)」,而法語中則稱作「內閣 (Cabinet)」、「室(Chamber)」、或「畫廊(Galleries)」(包遵彭,1970)。而現今廣泛使用 的「Museum」是於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使用。此字源自於希臘文「Mouseion」, 意為希臘繆司女神的神殿。是由西元前三世紀希臘托勒密王朝的蘇托王( Ptolemy I Soter)所建立,主要是作為皇家的學術研究機構,亦是宗教、科技及藝術中心。在這 個機構中有著許多專業領域的學者,其中包含後世熟知的歐幾里德(Euclid)和阿基米 得(Archimedes)。因此「Mouseion」一字於後來便有著藝術與文化殿堂的意思 (呂理 政,1999)。

欲探討現代博物館的初步定義,可以追溯於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及十六世紀大 航海時代,當時的博物館可定義為皇室貴族象徵權位的媒介。隨著城市的興起及商業 的繁榮帶動著貴族富商收藏並陳列的風潮,而歐洲海上的強權也藉由殖民各地的同時 蒐羅劫掠各地的文物標本。在經歷二、三世紀後,歐洲各地為了彰顯自己國家的勢利,

紛紛將自己的藏品展示出來,建立出各個大型的國家博物館,如:英國的大英博物館、

德國的民族學博物館、荷蘭的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和法國的羅浮宮博物館。雖然當時已 有博物的出現,但卻與現代熟知的有所不同。當時的博物館僅提供給皇室貴族及社會 菁英參觀,因此博物館與人們關係並不密切。然而這樣的關係直到英國牛津大學於 1683 年 創建第一個開 放 給 人 們 的博 物 館後有 了 些許 的 改變 。阿 須摩林 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是世界上第一座開放給人們的博物館,館內的藏品是由一位英 國律師兼業餘收藏家阿須摩爾(Ashmole)所捐贈,此博物館的出現使人們意識到博物 館具備著文化教育的功能,也因為這樣人們便開始檢討博物館與人們的關係。在經歷 一百多年後,美國政府於 1846 年首要創建了一個國家所屬的博物館相關機構-史密桑 尼機構(Smithsonion Institution),此機構來自於一位英國科學家史密生(James Smithson, 1765-1829)的遺願。他捐出美金五十多萬給美國,希望美國能夠建立出一個能在社會

8

中增進並傳播知識的機構,因此這個機構在成立之後,便遵循史密生先生的理念,秉 持「增進及傳佈人類知識」的宗旨,重新定義博物館事業與人們的關係,為現代博物 館建立了新的開始(呂理政,2001)。

隨著二十世紀民主思潮的興起,博物館不再是皇室貴族與社會菁英的私有場域,

更不只是知識與文化的殿堂,而是人們的夢想基地。在透過休閒及學習的過程中承襲 知識,使其變成經營夢想的養分。當時在社會的發展下,人們逐漸意識到博物館與社 會文化的關係,如:1960 年美國建立的社區博物館(Neighborhood Museum),它的出 現使人開始重視社區與博物館的議題;1970 年法國興起的生態博物館(Ecomuseum),

其觀念也讓人們熱烈討論著博物館的本質、目的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社會各種新觀念 的出現,使博物館界於 1980 年激盪出新的博物館學(New Museology),其重點在於博 物館學家不應該只研究博物館的運作方法,還應該重視社會文化的相關議題(呂理政,

2001)。從上述可知博物館反映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因此對於博物館的定義也隨之不 斷的調整著。如英國博物館協會於 2000 年時便曾經重新修正博物館的定義,其說法 為:「博物館是使人們可以探索藏品,達成啟發、學習、樂趣的目的;博物館是在社 會的信任託管下,收藏、維護、推廣文物及標本的機構」。但若想將現有的博物館及 未來的博物館都納入一項確切的定義中,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博物館的定 義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改變,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博物館組織的定義歷程

單位/人 年代 論述

國際博物館協會 (Inlem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AAM)

1960

一棟永久建築,為公眾利益經營,用各種形式達到保 存、研究和提高精神價值之目的,更為獨特的是為公眾 娛樂和教育,而在展示中,它具有文化價值的物件或標 本(舉凡藝術、歷史、科學與工藝的收藏,而動植物園、

水族館等均屬之)。另外公立圖書館、文獻保存機構等,

只要是永久性者,都可以考慮以博物館之名稱之。

1970 一個透過物件作為主要溝通方式之設施。

1971

博物館是一個為社區服務的機構。它蒐集、保存,讓大 家瞭解;並且其基本的職能是展示關於人類和自己的物 質見證,以各種方式為研究、教育和生活滿足提供機會。

9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AAM)

1962

隨著不斷的進行歸納與研討後,目前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於 2007 年通過之定義為:「所謂博物館即是對外開放的非 營利永久服務機構。目的是教育、收藏、保存、傳播及展示」。

10

2.1.2 博物館的分類

博物館的分類主要依據收藏品而訂定。當時人們在進行收藏時大多著重於美麗及 新奇的事物,其中以藝術創作、歷史文物、自然科學標本及自然科學設備為主要收藏 品(Alexander, E. P. ,1979)。因此就知識範疇區分,便可將其分為藝術、歷史、科學 和特殊等四大類別(郭長江,2003)。詳述如下:

1. 藝術博物館

藝術博物館在分類上原本是以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實用藝術及工業藝術的博 物館為主,但有時候也會將原始的藝術、表演藝術、電影、戲劇、舞蹈和音樂等歸類 在其中。如:羅浮宮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奧賽美術館…等。

2. 歷史博物館

該類別主要包含國家歷史博物館及文化歷史博物館。除此之外,在考古遺跡、歷 史建築等修建起來的博物館也被歸類於此。如: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秘魯國立 人類考古學博物館…等。

3. 科學博物館

此分類重點在於傳達的知識內容,倘若內容涉及天體、動植物、礦物、自然科學、

實用科學和技術科學者,皆會被歸類於此類別。如: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自然 歷史博物館…等。

4. 特殊博物館

特殊博物館包含露天博物館、兒童博物館、鄉土博物館及地區性的主題博物館。

如: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斯坎森林露天博物館。

隨著民主思潮的興起、科技的蓬勃發展,至今博物館已因知識內容等因素產生出 更多的類別。根據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於 2007 的統計,目前臺灣博物館共有 580 筆,

其分類如表 2-2。而本研究因主要針對探討博物館詮釋知識之展示設計形式、原則,

所以在眾多博物館的類別中,選擇在展示設計形式變化較大且著重於知識傳達部分的 科學博物館作為研究對象。

11

表 2-2 2007 年臺灣地區博物館類別、數量、縣市分布統計資料

類別 數量 新增

藝術博物館 61

歷史博物館 16

人類學博物館 27

考古博物館 3

自然史博物館 73 +1

科學博物館 7

工藝博物館 50

產業博物館 58

學校博物館 15

專題博物館 22

人物紀念館 13

宗教博物館 10

戲劇博物館 7

影像博物館 5

音樂博物館 4

文物館 61

古蹟及歷史建築 13 +1

其他機構 128

其他類 7

總計 580 +2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整理(2007)。取自 http://www.cam.org.tw/download/museum2007_2.pdf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