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1 第一階段:博物館展示設計的案例分析及要素建構

3.1.1 案例分析對象

博物館依照性質的不同,大致可分為藝術、歷史、科學和特殊等四大類別 (郭長 江,2003)。由於藝術博物館及歷史博物館的展示設計較為單一,且特殊博物館在展 示主題的異質性又偏高不易進行比較,因此受限於博物館類別數量過多、時間、財力 以及主要受測者為臺灣人們之考量,本研究僅針對展示設計在形式變化較大、規模相 近的國立科學博物館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在研究場域的部分,為了可以獲得廣度較 高的研究資料,因此於臺灣北、中、南三區各選擇一所,並且為館內較為穩定、熱門 的常設展進行調查。分別為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科學廳;台中–國立自然 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學桂冠/科學開門。以下就 此三所博物館進行介紹。

40

1.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簡稱海科館)於 2013 年 12 月 30 日成立,是全球唯一結合 海洋科學、生態、科技、人文,及在地環境等內容的博物館。除此之外更是臺灣地區 唯一透過改建歷史建築「北部火力發電廠」的國家級博物館。海科館蘊含著得天獨厚 的太平洋美學,結合潮境工作站、潮境公園、潮境海洋中心、海洋劇場,區域探索館、

以及主題館,具體地將館內豐富的館藏資源及教育資源,引領觀賞者認識海洋(吳俊 仁等人,2014)。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是以學生團體和家庭團體為主要的目標觀眾群,其功能包含 著展示、教育、研究、蒐藏和休閒娛樂,透過上述方式激發參觀者「認識海洋、親近 海洋、善待海洋」的涵養,使海洋因而得到永續發展的效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2016)本館組織結構如圖 3-1 所示。

圖 3-1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組織結構

(資料來源: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016)。關於我們。取自 http://www.nmmst.gov.tw/chhtml/content/241)

海洋科學是海洋科技博物館主要核心概念中,「認識海洋」最重要的基礎。海洋 科學廳包含四大主題:(1)海洋面貌,分別利用七塊 LED 柱狀顯示板及 SOS 球形劇場 呈現海洋意象及海洋在地球的全球性面貌,如圖 3-2、3-3;(2)海洋探索,透過各種實 驗性的互動裝置呈現「海洋的特性」、「海洋的產力」、「海洋的運動」、「海洋的運動」、

「海洋遙測」,如圖 3-4、3-5;(3)海洋資源,主要展示海洋礦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

海洋能源等,如圖 3-6;(4)海洋資訊,主要介紹國際與臺灣地區最新的海洋科學研究,

41

如圖 3-7。整個展場以輕鬆活潑的海洋實驗室作為呈現概念。其空間造形簡單,且色 彩以呼應海洋的藍作為貫穿整體的顏色。

圖 3-2 海洋面貌-展示 (資料來源:官網)

圖 3-3 海洋面貌-展示 (資料來源:官網)

圖 3-4 海洋探索-展示 (資料來源:官網)

圖 3-5 海洋探索-展示 (資料來源:官網)

圖 3-6 海洋資源-展示 (資料來源:官網)

圖 3-7 海洋資訊-展示 (資料來源:官網)

42

2.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成立於民國 70 年,當時經行政院聘請國立中興大學理工學 院院長漢寶德先生,設立其兩項建館目標:其一為闡述自然科學中的科學原理和科學 現象,以啟發參觀者對科學的關注與好奇心,在協同教育機構達成其教育目標下,使 自然科學可以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建立穩固的基礎;其二網羅我國所有富有代表性的自 然物標本和資料,以提供博物館收藏、研究、展示,及教育之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 館,2015)。本館之主題展示著重於科技整合、人文中心、生活化、藝術化。博物館 的建設分做四期。每個期間的設施及展示分別為:第一期-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第 二期-生命科學廳;第三期-人類文化廳;第四期-地球環境廳(國立自然科學博物 館,2015)。針對展示設計的部分。在生命科學廳的展示部分,是委外英國設計師葛 登納(James Gardner)進行設計。另外人類文化廳的六項展示主題,及地球環境廳則是 委託美國、日本及英國...等國家著名的設計公司進行展示規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5)。

本館包含館長、諮詢委員會、副館長、主任秘書、下層設有動物學組、地質學組、

人類學組、科學教育組、展示組、營運典藏與資訊組、秘書室、及人事室、主計室、

政風室及自然科學教育園區管理中心...等 11 個組室,如圖 3-8 所示。。

43

圖 3-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組織結構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3)。 關於科博館 。取自 http://www.nmns.edu.tw/ch/intro/organization.htm)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內的生命科學廳透過 13 個展示區分別呈現大自然的現象及 演化。因本廳涵蓋內容甚廣不易進行後續比對,所以本研究將範圍縮小至此廳的前五 區。分別為:(1)眾妙之門,以大型模型呈現自然的精妙,如圖 3-9;(2)生命的起源,

主要探究生命是如何發展,如圖 3-10;(3)植物的演化,透過室內、室外的展示呈現 植物的演化過程,如圖 3-11、3-12;(4)生命登上陸地,引導參觀者經歷生命登上陸地 的過程,進而瞭解生命登陸前後的海陸環境及動物的適應方式,如圖 3-1 三所示;(5) 恐龍廳,透過等比模型的方式將各種類型的恐龍呈現於參觀者面前,如圖 3-14 所示。

44

圖 3-9 眾妙之門-展示 (圖片來源: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

LifeScience/ToTheLivingWorld.htm)

圖 3-10 生命的起源-展示 (資料來源: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

LifeScience/TheOriginOfLife.htm)

圖 3-11 植物的演化-室內展示 (資料來源: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

LifeScience/EvolutionOfPlants.htm)

圖 3-12 植物的演化-室外展示 (資料來源: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

LifeScience/EvolutionOfPlants.htm))

圖 3-13 生命登上陸地-展示 (資料來源: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

LifeScience/LifeTakesToTheLand.htm)

圖 3-14 恐龍廳-展示 (資料來源: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 /LifeScience/age_of_dinosaur/dino_02.htm)

45

3.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本館,簡稱科工館。於民國六十八年成立。以典藏、研究、展示、推動科技教育、

提供大眾娛樂與學習的場域(顏鴻森,2002)。常設展示廳的展示設計作業始於 75 年,

從擬訂展示主題開始即有臺灣地區專家學者數十人參與,在他們的把關之下,繁瑣不 堪的展示物件製作細節各項審查作業均圓滿完成。有鑒於當時臺灣地區公司缺乏籌建 大型博物館展示的經驗,因此評選出之設計公司來自於英、美、日,皆是當地知名且 經驗豐富的業者(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14)。本館展示設計空間除了預留 3 個特展 空間之外,總計規劃有 18 個常設展示廳,概分為四大類別:分別是科技的歷史與傳 承、生活中的科技、材料與機械、資訊'與能源(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14)。而陣容 為館長、副館長、下設主計室、人事室、秘書室、公共服務組、科技教育組、展示組、

蒐藏研究組與文創小組,如圖 3-15 所示。

圖 3-15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組織結構

(資料來源: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1)。關於我們。取自 http://www.nstm.gov.tw/About/Organization.htm)

46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內的展廳:科學桂冠及科學開門,其空間相互連通,且風格 相互呼應。兩區所述的內容為科學的基礎知識及脈絡,類別相當多元,其透過多樣的 色彩進行分區,如圖 3-16、3-17 所示。

圖 3-16 科學桂冠-展示

(資料來源:http://www3.nstm.gov.tw/science_laureates/)

圖 3-17 科學開門-展示

(資料來源:http://www3.nstm.gov.tw/opensesame/homepage/show.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