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博物館展示設計的形式越來越多元,面對大量可應用的資源,

甚麼樣的博物館展示設計原則可有效地詮釋知識,即是本研究欲探討的主旨。本研究 分為三大階段,分別為(1)博物館展示設計的案例分析及要素建構;(2)博物館展示設 計專家的深度訪談;(3)博物館參觀者對於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認同程度調查。透過文 獻探討、案例分析、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歸納,經彙整後提出設計原則,

以利爾後博物館展示設計者及後學於設計時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於各個階段的資料分析後,所獲得的結果分別為:(1)科學博物館的展示 設計形式在空間的部分,多為相鄰接之空間關係,透過相鄰且獨立的關係使參觀動線 明確又不受拘束;在造形的部分,以皮爾斯對符號的定義,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表現形 式及要素大多屬「肖像性」與「指示性」,而在索緒爾的理論中,博物館展示設計則 是利用貼近寫實的符號具,使符號義明確、簡單的進行傳達;色彩的部分,科學博物 館為了傳達正確的知識,大多採用貼近寫實的色彩;照明的部分,大多在昏暗的空間 中以直接照明法及半間接照明法強調動線及各項展示物件的位置;(2)專家在展示設 計的概念中強調整體的故事性、展示物件的尺度、色彩的寫實性、照明的氛圍和指標 性,以及動線的明確性;(3)在不同性別的參觀者對於博物館展示設計在表現形式的 認同程度,男女皆有對文字的部分產生不易理解的問題,而在空間及動線方面則是女 性認同程度較低。;(4) 探討不同年齡層的參觀者對於博物館展示設計在表現形式的 認同程度,在三所博物館中有顯著差異的為高中以上的學生,項目多落在文字不易理 解的問題上面;(5)參觀者的期望大多與專家所預期並執行的方向吻合,但其中文字 的表現及照明的效果仍有調整的空間。在文字部分,因數量太多而造成不易理解的問 題,而照明則是出現兩極化的看法,其一從問卷中得知,高中生以上的學生對於亮度 過於均勻的空間評價較低,仍期待看到具氛圍的照明效果;其二是年齡層較小的學生 面對過度昏暗的空間,會產生負面的觀感。從這部分可瞭解,雖然昏暗的空間較能營 造氛圍,但仍需考量主要客群的喜好,選擇合適的表現形式及要素才可吸引到參觀者,

進而讓參觀者產生興趣,達到更好的傳達效果。

111

本研究根據三個階段獲得的相關資料,經過分析及彙整後,提出科學博物館展示 設計的相關原則,具體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1. 空間原則:在空間的部份,首要設計原則為「安全考量」,科學博物館的主要客 群集中在親子觀眾群,因此在動線規劃時,適時的利用轉折點與停留點,可避免 參觀者於空間中奔跑,以致於發生危險。而在動線安排上,專家也建議結合「建 議動線」及「區域劃分」來使主題貫穿空間的同時,給予參觀者更為開放的參觀 模式,協助參觀者即使跳過其中一個展示物件,仍可以理解整體的展示內容。

2. 造形原則:善用與主題相關的元素,可使造形在詮釋知識時達到更好的傳達效益,

例如:在大自然的主題上,便可採用植物的意象設計造形,倘若寫實的呈現可能 導致參觀者產生負面感觀,可利用較為平易近人的方式,例如:以插畫的方式詮 釋知識。此外,利用富有故事性的造形,則有利於貫穿展示空間及展示主題。配 合參觀者視覺高度規劃造形的尺度及比例,也可更有效的將知識傳達給參觀者。

3. 色彩原則:善用與主題相關的色系,可使參觀者更快進入情境中。以海洋展示主 題為例,其色彩計畫可採用藍色作為主色調,搭配其他色彩營造符合主題的視覺 效果。當展示內容的議題較多且富有多類別的條件下,為了有效地進行分類,適 時運用不同的色彩作展示區域的劃分,可使參觀者在短時間分辨各個展示內容,

並增加空間的豐富性。

4. 照明原則:善用照明的三種應用方式,可提升氛圍與引導的效果。分別為:(1) 空間照明,如擴散式照明法、直接式照明法及半間接式照明法;(2)動線指示;

透過直接照明法應用在展示物件上,可於展示空間中一眼辨識各項展示物件的位 置,而半間接式照明法則可利用於壁面、地坪,產生引導方向的作用;(3)表現 展示物件的質感與特性,例如:該展示物件若須展現透明或發光的質感及特性,

則可採用背部打光的方式詮釋出來。在應用三種照明方式時,須考量參觀者的性 質,倘若是年齡層較小的學生,建議避免規劃過度昏暗的空間,適度的昏暗可營 造良好的氛圍,但使用不當容易使參觀者產生負面心理,影響參觀意願。

112

文獻參考

一、期刊、雜誌

Victor J. Danilov (1982/198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 王維梅(譯)。科學中心的永久展 示。博物館學季刊,2(1),37-49。

張崇山(1993)。博物館的展示規劃。博物館學季刊,7(03),55-64。

華家緯(2016)。博物館兒童形象識別物應用:談科教館吉祥物實踐經驗。2016 臺灣博物季刊,

35(3),28-35。

陸定邦(1989)。展示語言。博物館學季刊,3(4),21-28。

趙小菁(2013)。化語為境:博物館展示中故事造境探悉。臺灣博物季刊,33(1),92-103。

耿鳳英(2001)。博物館展示照明。博物館學季刊,15(4),41-50。

耿鳳英(2003)。身體、行為與博物館展示。博物館學季刊,17(4),35-45。

林崇宏(2003)。幾何形態應用在造形設計的探討。東海學報,44,89-96。

耿鳳英(2011)。誰的故事?-論博物館展示詮釋。博物館季刊,25(3),99-111。

吳俊仁、徐鳳儀、陳麗淑、何林泰、施彤煒、吳玲毅...邱依婷(2014)。海科啟航,永續海洋。

潮境,1,1。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 季刊,3(2),122-136。

許文凌(2012)。樣本選擇的方法。家庭教育雙月刊,38,88-95。

楊裕隆(2012)。符號理論與應用。科學發展,478,16-22。

曾小英(1996)。由博物館符號學看民族文物的詮釋。博物館季刊,10(2),57-64。

二、書籍

Alexander, E. P. (1979). Museums in Mo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 United Kingdom:AltaMira Press.

Burcaw, G. Ellis (1997/2000).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張譽謄(譯)。博物館這一行。台北 市:五觀藝術。

Irving Seidman (1991/2009). 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李政賢(譯)。訪談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市:南天。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市:正中。

113

郭長江(2003)。時空落子-博物館展示設計實務。台北市:史博館。

黃世輝、吳瑞楓(1992)。展示設計。台北市:三民。

包遵彭(1970)。博物館學。台北市:正忠。

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張譽騰(1987)。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文史哲。

符遠(2003)。展示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許亮(2004)。展示設計。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翁英惠(1980)。造形原理。台北市:中正。

楊進(1994)。造形基礎。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林崇宏(2009)。造形原理:造形與構成設計案例解析。台北縣: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遠、宋春艷(2007)。展示設計。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朱淳(2000)。展示設計。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張立(2006)。展示設計。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任仲全(2001)。展示設計。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朱介英(2004)。色彩學:色彩設計與配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姜立善、李遠(2008)。展示設計。濟南:黃河出版社。

王文永、李克強(2008)。問卷調查及數據資料分析。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趙毅衡(2012)。符號學。台北市:新銳文創出版。

三、論文

方素真(2016)。博物館展示概念的詮釋與展示設計實踐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博士班,高雄市。

黃于珊(2001)。博物館展示環境與參觀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 所碩士班,嘉義縣。

陳逸原(2005)。意象圖片應用於產品造形發想之研究-以運動意象圖片為例(碩士論文)。國立 交通大學,新竹市。

張建國(2003)。產品意象轉換造形設計語言之模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 究所碩士班,台北市。

蘇淑雯(2009)。博物館展示的文化詮釋-以國立臺灣文學館常設展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美學與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嘉義縣,

陳巧倫(2007)。從電子期刊使用探討圖書館期刊館藏發展-以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為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班,台北市。

114

四、研究報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8)。「博物館文化消費研究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國立政治 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五、網路資訊

Museum Definition (n.d.). Retrieved April 30, 2017, from http://icom.museum/the-vision/museum-definition/

呂理政(1999 年 05 月 26 日)。展望新世紀博物館--誕生知識、營造夢想。取自 http://www1.ntmofa.gov.tw/tmoavideo/html/05/05_22word.htm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07)。臺灣地區博物館類別、數量、縣市分布統計資料。取自 http://www.cam.org.tw/download/museum2007_2.pdf

林平(2001 年 03 月 03 日)。展覽與場域的對話—從觀眾的角度出發。取自 http://www1.ntmofa.gov.tw/tmoavideo/html/05/05_10word.htm

王嘉玲(2014 年 03 月 20)。展示臺灣文學得內在。取自

http://xdcm.nmtl.gov.tw/tlc/home02.aspx?ID=$9092&IDK=2&EXEC=D&DATA=974&AP=

$9092_HISTORY-0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016 年 11 月 18 日)。關於我們。取自 http://www.nmmst.gov.tw/chhtml/content/290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016 年 11 月 18 日)。關於我們。取自 http://www.nmmst.gov.tw/chhtml/content/241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016 年 11 月 18 日)。主題館-「海洋科學廳」簡介。取自 http://www.nmmst.gov.tw/chhtml/contenttab/220/1595/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5 年 10 月 23 日)。關於我們。取自 http://www.nmns.edu.tw/ch/intro/index.htm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4 年 02 月 10 日)。關於我們。取自 http://www.nmns.edu.tw/ch/intro/organization.htm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3 年 12 月 30 日)。生命科學廳。取自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LifeScience/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 年 05 月 05 日)。分層隨機取樣。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864/

115

附錄一、訪談邀請函內文 1

○○○您好:

我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室內設計組的研究生,目前正在進行個人的論 文研究,為了研究的需要,因此向您詢問是否有幸可與您進行訪談。本研究題目為

「探討博物館詮釋知識之展示設計原則-以臺灣地區科學博物館為例」,目的在於瞭 解面對如此多樣化的資源,甚麼樣的「原則」能夠協助設計師在透過展示設計詮釋 知識時適當的應用作為溝通的形式,使參觀者能對博物館展示設計產生認同進而激 發更大的興趣。欲請教您有關「博物館策展」的相關問題,希望藉由訪談整理出展 示設計的設計要素,進而提供臺灣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設計原則,而您的專業符合本 研究的條件,希望您願意提供豐富且寶貴的設計經驗,協助參與本研究。

訪談時間預計約 1 小時,時間及地點以您方便為主,為了後續資料的整理與分

訪談時間預計約 1 小時,時間及地點以您方便為主,為了後續資料的整理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