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即時通訊軟體功能發展與中高齡者使用現況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即時通訊軟體功能發展與中高齡者使用現況分析

史上首個即時通訊軟體為ICQ,於 1996 年由 Mirabilis 公司的四位以色列籍 工程師─Yair Goldfinger、Arik Vardi、Sefi Vigiser 與 Amnon Amir 所推出,目的 是讓使用者可透過網路以點對點的連接技術與朋友做即時互動(邱顯貴,2008;

莊鎮嘉,2007),在 ICQ 的成功後,許多不同的即時通訊軟體也陸續推出,成為 網路上的熱門應用程式。

根據 2004 年之調查,美國有 5,300 萬 18 歲以上的成人使用 AOL Instant Messenger、MSN Messenger 與 Yahoo!即時通等的網路即時通訊軟體(Shiu &

Lenhart, 2004);在臺灣,12 歲以上的網路使用者中,約有 1,100 萬人使用即時 通訊軟體(行政院,2009),其中以 MSN Messenger、Yahoo!即時通與 Skype 等為主要使用軟體(創世紀市場研究顧問,2006)。即時通訊的使用人口在近年 來快速地成長,除了前述軟體外,還包括有國內研發的CICQ、華文網路即時通 訊軟體,以及占據中國八成即時通訊市場的騰訊QQ(Lu et al., 2009)。

- 14 -

貳、 即時通訊軟體的功能

Wireless Village 曾列舉即時通訊與線上狀態服務(Instant Messaging and Presence Service)的四項特徵:第一項為現況臨場感(Presence),意指根據使用 者意願來呈現其當下的狀態;第二項為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指使用者 能夠透過裝置來傳送與接收即時訊息;第三項為群組(Group),意謂使用者以團 體形式進行線上討論活動;第四項是內容分享(Shared Content),指使用者可於 通訊過程中分享圖文、影音等的多媒體檔案(The Wireless Village initiative, 2002)。

即時通訊軟體近年來發展蓬勃,除了核心功能外,資訊搜尋或是娛樂等的功 能也被整併入軟體中,提供使用者更多元完善的體驗。Chung 與 Nam(2007)

曾指出即時通訊軟體是種奠基於近乎同步的一對一溝通工具,綜合了電子郵件、

聊天室、傳呼機、電話、語音信箱、電子佈告欄等功能所創造的多方通話模式

(multiparty chat model)。魏碧梅(2004)將市面常見之即時通訊軟體的功能整 理為文字聊天、語音聊天、視訊聊天、結交網友、檔案傳輸、檔案共用、撥打電 話、郵件輔助、發送短訊、資訊頻道瀏覽、線上遊戲、造型精靈、遠端協助等十 項;莊鎮嘉(2007)則簡要地將即時通訊的功能劃分為文字交談、語音交談(包 括語音即視訊聊天)、資料傳輸與郵件輔助四項。

從前述看來,隨著各家業者不斷地推陳出新,即時通訊軟體的功能變得相當 繁複,但仍不脫Wireless Village 所提出的四項核心特徵,尤其是從 ICQ 發展以 來最重要的應用,也就是線上即時通訊,因此本研究將就包含了文字、影像與聲 音的線上即時通訊功能來進行相關討論。

參、 中高齡者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之現況

在人際互動的相關研究中可發現,除了親自拜訪外,父母親與成年子女間的

- 15 -

聯繫多是仰賴電話或是信件(Fokkema et al., 2008; Tomassini et al., 2005),隨著 資訊通訊科技的發達,中高齡者還能經由網際網路發掘新的溝通聯繫管道

(Adams et al., 2005; Connidis, 2010; Gatto & Tak, 2008)。美國調查顯示,通訊是 65 歲以上中高齡者上網最重要的因素,儘管電子郵件是最常被使用的管道,但 即時通訊或網路電話還是占有一席之地(Fox, 2004)。自臺灣歷年調查報告中得 知,41 歲以上網路族群使用即時通訊的比例逐年升高,就使用功能論,61 歲以 與親友的聯繫(Adams et al., 2005; Selwyn, 2004)或是來自家中晚輩的激勵

(Adams et al., 2005),皆是敦促其學習網際網路的重要因素。White 與 Weatherall

(2000)訪談 59 歲以上者資訊科技採用的過程中發現,資訊科技的社交通訊功 能對其別具意義,尤其是祖孫的代間聯繫。有鑑於通訊所帶來的情感支持對中高 齡者福祉的重要性,不應忽視科技對中高齡者正向助益的潛力,本研究將探討中 高齡者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之因素,藉此提出改善中高齡者採用即時通訊軟體的相 關措施,讓中高齡者能在網路時代溝通無礙。

- 16 -

- 17 -

(Taylor & Todd, 1995)。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是 Fishbein 與 Ajzen 於 1975 年為研究人類行為所提出之模式,採用社會心理學中信 念(belief)、態度(attitude)、意圖(intention)與行為(behavior)等概念,為 個人的行為決策提出合理的預測及解釋模型,其架構如圖2-2-1 所示。

資 料 來 源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MA: Addison-Wesley. p.16.

信念係指一個人對於目標所抱持的主觀認知資訊,代表個人認為目標具備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