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中高齡者科技採用理論之探討

資 料 來 源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MA: Addison-Wesley. p.16.

信念係指一個人對於目標所抱持的主觀認知資訊,代表個人認為目標具備某

- 18 -

特定屬性的可能性,態度是個人對於目標所抱持之偏好或非偏好的情感性評價,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代表重要他人對實踐該目標行為的看法,行為意圖

(behavioral intention)則是個人對於實踐考慮中行為之機率高低(Fishbein &

Ajzen, 1975)。在理性行為理論中,個人實際行為(actual behavior)取決於其行 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行為意圖則分別受到個人對該定行為所持有之態度 與主觀規範影響。

透過定義特定行為的相關信念,理性行為理論可以應用在各種人類行為上,

其應用範圍十分地廣泛。若是要取用理性行為理論研究特定行為,就必須針對該 行為找出相關的顯著信念,依據理論架構來驗證信念、態度、主觀規範、行為意 圖與實際行為的關係(Davis, 1989)。

貳、 計畫行為理論簡介

儘管理性行為模式能夠有效預測人類行為,但當行為牽涉到機會、能力或是 資源等無法掌控的情形時,模式的應用上就有所限制,換言之,當落實特定行為 會包括非動機因素時,理性行為模式便缺少了足夠的解釋力(葉美春、阮明淑,

2007)。為此,Ajzen(1985,引自葉美春、阮明淑,2007)提出知覺行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PBC)之變項,又細分為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內 部因素係指資訊、技能、能力、遺忘、情感及強制力等,外部因素則指稱環境注 意或阻礙實踐該行為以及實踐該行為的機會等等,用以解釋非動機因素對個人行 為意圖之影響。

在計劃行為理論中,行為的實踐仍取決於個人對該行為意圖之高低,但行為 意圖受到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控制行為三者的影響,其中態度由個人的行為信 念(behavioral beliefs)與結果評價(outcome evaluations)所決定,主觀規範則 是取決於個人的規範信念(normative beliefs)與順從動機(motivation to comply),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由 個 人 的 控 制 信 念 (control beliefs) 及 知 覺 助 益 ( perceived

- 19 -

facilitation)所決定(葉美春、阮明淑,2007),其架構如圖 2-2-2 所示。

資料來源:“使用者採用知識管理系統之影響因素研究--理論模型的比較取向”,葉美春、

阮明淑,2007,圖書資訊學刊,5(1/2),73。

參、 科技接受模式簡介

人類行為所牽涉的範圍極廣,為了有效解釋組織內部資訊系統的採用情況,

Davis 於 1986 年針對資訊系統使用之行為,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架構提出科技 接受模式,將知覺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U)與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EOU)設定為影響個人行為決策最重要的內在信念。在前述概念下,Davis 等人(1989)提出如圖 2-2-3 所示之修正模式。

資料來源:“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Manage. Science, p.985.

知覺易用性

- 20 -

在科技接受模式中,知覺有用性近似於 Bandura(1982,引自 Davis, 1989)

在自我效能論中對於結果評斷(outcome judgment)變項的論述,強調行為結果 對於行為展現的回饋效果。知覺有用性在模式中被定義為「使用者認為使用特定 系統對增進自身表現的程度」(Davis et al., 1989, p.320),代表使用者對於使用特 定系統的預期結果越好,對於該系統的態度也會越佳。

知覺易用性是科技接受模式中另一個重要的信念變項,其定義為「使用者認 為使用特定系統的容易程度」(Davis et al., 1989, p.320),意即系統的操作方式越 是容易使用與熟練,使用者對此系統的態度會越佳,將會導向較高的使用意圖。

由於在能夠達成相同成效的兩系統中,使用者衡量付出心力與成果後,會傾向接 受較易使用的系統,因而知覺易用性對使用者的知覺有用性具有影響(Davis, 1986, 1989)。

在理性行為理論中,行為意圖除了受到使用態度影響外,尚受到主觀規範所 影響(Fishbein & Ajzen, 1975)。但 Davis 未將主觀規範納入模式中,原因在於個 人雖會因他人的要求或激勵進而採用特定科技,但此種主觀知覺的他人影響卻很 可能來自於錯誤共識(false consensus),Warshaw(1980,引自 Davis et al., 1989)

更指出透過測量並無法分辨此種順從是來自於個人內化結果或是源自與他人的 緊密連結。因著主觀規範在理論與測量上的不確定性,科技接受模式僅關注信念、

態度與行為意圖的關係。

小結

計畫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皆奠基於理性行為理論之上,Davis 等人(1989)

曾比較科技接受模式與理性行為理論,發現科技接受模式在預測科技採用上有較 佳的解釋力;Mathieson(1991)比較科技接受模式與計畫行為理論後發現,科 技接受模式的解釋力較佳;Taylor 與 Todd(1995)在比較計畫行為理論與科技 接受模式後發現,兩者對行為的解釋變異量皆為34%,而意圖的解釋變異量部分,

- 21 -

在加入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變項後,計畫行為理論的57%僅略高於科技接受 模式的52%,意謂科技接受模式在維持解釋力的同時也具備高度的簡潔性。

後續相關研究中,Venkatesh 與 Davis(2000)提出科技接受模式二,主張社 會影響過程(social influence process)與實質認知過程(cognitive instrumental process)將影響使用者的知覺有用性。Venkatesh 等人(2003)分析八個科技採 用行為的模式後,擷取出績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y)、努力期望(effort expectancy)、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與促進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四 個影響使用意圖的主要變項,各包括三至五個構面,並以性別、年齡、經驗與自 願性作為中介因素,提出整合性科技接受使用理論(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對使用意圖解釋變異量達 70%。Venkatesh 與 Bala(2008)則是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在科技接受模式二對知覺有用性的探 究外,綜合 Venkatesh(2000)對知覺易用性前導變項的研究,提出科技接受模 式三,詳盡地理出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之前導變項。

由於相關研究較少探討中高齡者對即時通訊軟體的使用決策模式,採用精簡 模式較能了解決定特定現象的重要因素(Whetten, 1989,引自 Venkatesh & Davis, 2000)。鑑於前述,本研究將採用科技接受模式做為基礎,進而探討中高齡者網 路即時通訊軟體之使用意圖與行為。

- 22 -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