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家長親師溝通的現況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原住民家長親師溝通的現況

ㄧ、親師溝通的方式

原住民家長與學校親師溝通的方式,大多是採電話聯絡,除非是學校有 文件要簽收。家中沒有電話的家長就只好靠聯絡簿、或老師親自到家拜訪。

PB:對,電話比較多,除非是真的有文件要我簽 S: 你會去學校?

PB:對(PB99630)

PA:就寫在聯絡簿上面,老師也會寫在上面

S: 家裡沒有電話?所以有急事老師就直接過來找你?

PA:對(PA99618)

趙聖秋(1997)研究顯示「家庭聯絡簿」、「電話溝通」、「經事先安排好的 面談或座談」三項是教師與家長最常使用的溝通方式,而且是教師與家長認 為最有效果的溝通方式。聯絡簿是教師習慣的資訊交流最基本方式(鍾美 英,2002;黃巧如,2008),電話是一種快速又有效的辦法,親師溝通管道 中,電話是最容易進行的雙向溝通且具有即時溝通的效果,遇到突發事件時 也容易聯絡的到家長(楊嫊薰,2007)。訪談的結果也以電話的聯繫最為普 及。

陳俊宏(2007)研究中提到原住民地區家長習慣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幾乎 都推給學校,親師互動頻率也不如預期,連教師寫在聯絡簿上需要通知家長 的事情,家長也都是簽個名。

訪談的家長中,由於生性內向,兩次訪談是在 大熱天,家長很拘謹穿著夾克外套,縮在椅子上接受訪談,回話簡短。在談 到孩子的問題時,只是擔心孩子說話不清楚,但是卻不主動詢問老師或輔導 老師要如何教導孩子。似乎一切順其自然,也順由孩子自己發展。

S: 你會跟他多說話嗎?

PA:他會一直跟我講話

S: 他會跟你講,你不會主動找他講?

S: 會,他跟妹妹都會

PA:他只要從學校回來,就是跟我們講學校的事情(PA99618)

S: 這樣子,是你去接他,還是?

PA:他自己回來

S: 他自己走回來?會不會擔心?

PA:嗯,放學自己回來

PA:不會吧,家裡的負擔就很大了

S: 是這樣子?反正他可以念哪裡就念哪裡,長大了再說?(PA99618)

T: PA 很少跟老師互動一下,我請他,你今天在家裡是要跟老師怎麼樣的協助,

這樣才會比較進步,今天特教老師你一直到這個家庭裡面去輔導小朋友,那爸 爸媽媽一點都沒有去關心這個小朋友,根本沒有什麼進步,他就是父母親…小 孩子照顧小孩子嘛

T: 他很少照顧他自己的小朋友,就是語言遲緩方面,也沒有去關心,你看如果 比方說我們有聯絡給他,就只是寫一下也沒有簽名也沒有反應…就是這樣子去 這樣子回來(空白的)

二、親師溝通的時間

家長因為須要工作,很少參加學校主辦的活動,大多利用接送孩子的時 間,但也因時間壓力,能和老師深入溝通互動的機會少。

賴婉甄(2009)研究調查發現:教師最常與原住民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做 親師溝通的時間的前三名為,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其次為下班後的私人時 間,再來則是下課時間。教師與一般兒童之家長作親師溝通的時間,也是最 多人利用孩子上下學時間與家長作短暫而簡要的親師溝通(黃美香,2004;

金慶怡,2008),訪談的結果也與研究文獻發現相同,只是原住民家長工作 與家務壓力,親師之間無法就孩子的學習進ㄧ步溝通,在成效上助益有限。

PB:像他們運動會我有參加過,母親節我沒參加 S: 太忙了,還是怎麼樣?

PB:母親節的時候,我就已經在山上了,其實老師都不管學校活動什麼,他都會 打給我,可是我很少參加,就是有很多早療辦理的活動,寄單子來,我也都不 會去,就有一個他們學校同學的媽媽就說你有沒有收到單子,他們不是說要入 學前要知道家長做什麼這樣,早療進來的他就是專門要跟入學的家長,他說這 個四月,然後他就問我要不要去,然後我說再看這樣,我也沒有去,那個媽媽 是有去,就問我說你怎麼沒有來,我沒有時間,我很少參加小孩子活動

(PB99630)

四、親師溝通的內容

PC:就少跟老師互動,該跟老師互動也是會..就..需要簽一些表的..(PC9983)

PB:其實每天去接他,老師就會跟你講這學期今天在校園狀況怎麼樣,這些他都 會講…

PB:除非是 BC 怪怪的話我會問,譬如說回來會一直哭鬧的話,我會問老師,問他

為什麼一直哭這樣,我會跟他講說早上去都還好好這樣,除非是這種情形,不 然我不會主動問老師說 BC 怎麼樣,因為其實老師也是很盡責,老師都會說今 天 BC 在學校很棒喔!(PB9979)

五、對於親師溝通的配合度

原住民保育老師認為家長配合度還好,年輕的父母較關心子女學習狀 況,但太年輕的家長則疏於孩子的照顧。

S:你覺得家長的配合度呢?

T:有的會配合,有的就可能重視教育的話

S:那他們會不會有什麼要求,說要你們做些什麼?

T:他沒有什麼事要求,他只是說我們稍微幫他看一下學習怎麼樣的話,有的家長 就會講,可是孩子在家裡就不會,只會講,在家裡可能沒有時間教導。

T:有的會關心,有的不會,比較年輕的他們比較會;但像 PA 則太年輕了…就…

比較難,(99813)

大部分原住民家長對於親師溝通過程中的感受是正向與肯定,感謝老師 給予的協助及對孩子的指導。

S: 老師給你的協助,你覺得如何,會不會常常跟你們聊?

PB:會,老師會呀,像那個女老師,他都好幾個月沒讀書,他也是時常都會打給 我,問 BC 狀況

S: 你覺得有去學校有進步?

PB:對,我覺得有去學有差,因為他以前沒有進步那麼迅速,去讀書之後,就大

小便去學校學的,我自己教就不會,看他哭會捨不得、講話都很好,就是比較 清楚

PB:我們現在是農忙,夏天都是在忙,冬天的話是比較有空,老師會說媽媽妳真 的很辛苦,要帶小孩子都沒有辦法,有空可以帶他去復健(PB99630)

原住民的家長很尊重老師,然後他什麼需求也會坦白跟你講,他做不到的,

他也會坦白跟你講。只是他們真的在經濟上是一個比較弱勢的族群,因此原住民 家長會覺得就是賺錢供家人生活比較重要,所以沒有太多的時間再去參與學校的 一些活動,但是對孩子是很愛的,對於老師教導方面沒有意見,老師你能夠教到 哪裡,原住民家長都接受,只要能夠這樣平平安安就好,老師願意接納孩子就心 存感激了(99803)!

PB為了這個最小的女兒,全家就搬到南投的一個小鎮來,離孩子就學比較近 的地方租屋,孩子能夠去讀附設的托幼班,然後她覺得BC在學校的學習進步非常 非常的大,溝通過程當中也覺得老師已經提供很多協助跟幫忙了,她覺得非常感 謝,所以她覺得沒有什麼困擾,就只是自己比較不好意思要工作,要養家裡,須 要負擔家裡的經濟,所以她沒有時間去參與學校的一些活動。在過程當中,可以 看到她真的非常的愛孩子,對BC真的是蠻呵護的,和孩子的互動親暱,她覺得好 像對孩子有點抱歉,讓他變成這個樣子,雖然有一些族人是跟她講說這個是醫院 的疏忽,可是她是覺得事實已經造成了就去接受孩子這樣子,真的是看到原住民 那種樂天知命的特性(99709)。

即使是在山上,巡迴輔導工作,一個月只有上去一次,他們也覺得「哇!他 們辛苦大老遠上山幫忙,要感謝啦!」這樣的價值觀不同,一再的去衝擊著我,

研究者自我思考著:我以原住民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為對象,探討親師溝通的相關 問題,在提研究計畫時,教授提到的:原住民他們認為沒有親師溝通問題,反而 是我們老師認為有問題(99709)。

六、對於親師溝通的需求

除了孩子學習上的幫助,老師精神上的支持也會讓家長在溝通時放鬆。

PC:「對呀,老師幫忙我很大,我真的很謝謝他們,是我自己,為了生活、為了 家庭的經濟,我必須要去賺錢,所以我沒有時間去學校,跟老師做一些談話,

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我相信老師會好好的教孩子,而且我去接孩子的時候,

老師也都會跟我說一些狀況,我真的已經很謝謝了,是我自己做不好」(PC9983)

在孩子學習方面家長以老師意見為主,對發展遲緩兒要求不高,希望能生 活自理。

S:早療協會會到家裡幫 CC 上課,就是…拿書本認知啦!那你會在旁邊看嗎?

PC:有時候我會,有時候不會,因為我在的話,小朋友會在旁邊撒嬌,有時候我 不陪小孩子上課,有時候會。(PC99803)

S: 你會不會因為孩子這樣的狀況,你會覺得說好像要教導都蠻難的,或要跟別 人講這樣的問題都蠻難開口?

PB:可是我覺得也還好,因為我要帶孩子出去玩也還是會帶,因為每一年我姐都 會想說暑假寒假我們都要帶孩子出去玩,可能是我現在還年輕吧,覺得還有那 個體力,可以帶三個孩子這樣出去玩,可能在老一點以後等差不多三十五歲以 後可能就沒辦法了,可是等到我三十五歲以後小孩子也變很大了阿,那個老大 老二就不會粘我們了,我就只要照顧這個小的就可以了阿

S: 那你會不會擔心他的未來

PB:一定是會擔心,因為畢竟他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因為我是覺得自己的命要 自己去面對

PB:像妹妹的話,我是比較注重日常生活這樣,她容易跌倒,她會做這些我就很 滿足了(PB99709)

PA態度雖然不積極主動,心中對老師的教導是肯定的,只是因為對於發

展遲緩沒有認知,相關處置也不清楚,相對的,會希望老師主動給予完全的 協助,尤其是在各項行政鑑定、申請方面。

PA:也是有啦,只是沒有幫很多,語言上面有進步 PA:是會幫忙,只是…幫一點而已吧

S: 這樣子,所以你覺得附幼的老師應該會幫你比較多的忙?

PA:應該吧,因為附幼一個小朋友也是啊,那個老師有去幫他們(指補助及鑑定 方面的申請)(PA99718)

七、家長面對身心障礙孩子未來生活的處置方式茫然

家裡有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的孩子,對家長來說,都是極沉重的負擔。

對經濟弱勢的原住民家庭更是莫大壓力。許多原住民的家長,處置方式是讓 孩子到學校受教育。但隨著孩子長大成人,政府社政單位後續的轉銜工作若 沒有銜接好,通常這些身心障礙者還是回到部落生活,由族人照顧其基本生

對經濟弱勢的原住民家庭更是莫大壓力。許多原住民的家長,處置方式是讓 孩子到學校受教育。但隨著孩子長大成人,政府社政單位後續的轉銜工作若 沒有銜接好,通常這些身心障礙者還是回到部落生活,由族人照顧其基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