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族經濟產業發展計畫概述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分析

第一節 原住民族經濟產業發展計畫概述

計畫緣起

台灣整體發展「地方產業」政策表 (4-4),早在 1989 年開始,即以經濟部為首開始 協助地方產業保存在地文化特色並擴展經濟,並持續在2008 年 8 月 22 日行政院核准設 立「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秉持「一鄉一品」(One Town One Product, OTOP )的精神協助 縣市,促進社會安定與地區經濟繁榮;其中為達到「活絡地方經濟發展,創造在地就業 機會」總體目標,政策仍以中央作為政策引導(top-down)與地方提產業需求(bottom-up)(蘇 文玲,2014)。

表4-4:政府相關單位與地方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措施

政府部會 相關措施

經濟部 中小企業 處

地方產業發展基金、地方特色產業國際化與亮點輔導、OTOP 地方特色產品通路 布建與行銷推廣、地方產業服務團、地方休憩服務產業發展

商業司 商圈發展

工業局 創意生活產業發展 技術處 地方型 SBIR 計畫 文化部 文化創意產業建構與創新

農業委員會 農特產品品牌形象及包裝設計輔導、行銷推廣、科技農企業輔導、地區休閒農 業

原住民委員會 原住民族部落永續發展、部落特色產業、部落工藝產業

客家委員會 客家區域產業聚落輔導、客家特色產業發展、客家美食推廣與餐廳認證

57 交通部 觀光局 國際光點計畫

各區域風 景區管理 處

地方/區域特色旅遊觀光

內政部(營建署) 城鎮風貌形塑整體計畫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中程計畫: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

資料來源:蘇文玲(2014)。

而原住民族經濟產業發展4 年計畫31,係由原民會為鼓勵原住民族運用傳統經驗與 智慧,作為原住民族產業發展基礎,使原住民族部落在文化與產業相互積累與轉化之過 程中,以建構「為部落找到文化傳承之經濟基礎,在從事經濟活動中達成文化傳承及環 境永續之使命」為目標,甄選原住民族產業發展示範區,促進原住民族產業發展。

然如同社區總體營造相似與相異之處,學者朱鎮明(2010)指出競爭型計畫表(4-5)

示,不論是國民黨或者是民進黨執政時期,在各部會新舊方案,常以社區營造、公民美 學的標籤繼續執行「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或「健康社區六星計畫」,而經費則遵循著 補助後審查的機制,但晚近則是改變以提案與其他社區或縣市競爭、比案,以獲取專款 專用的競爭型經費預算,避免直接補助缺點如挪用經費辦理跨年晚會、人事酬庸等問 題。

表4-5:競爭型計畫是社區總體營造的一種執行方法

社區總體營造 施政藍圖的包裝 新故鄉社區營造、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施政理念 從軟硬體著手,落實公民美學與文化公民權

具體計畫範例 商店街開發、生活環境改造、福利、形象商圈、城鄉新風貌、地方 永續發展。

政策工具或補助方式 部分行政審核

(預算主要由部會控制與撥付)

競爭型計畫

資料來源:朱鎮明(2010)

31 資料來源:原民族委員會(行政院 104 年 10 月 19 日院臺原字第 1040055436 號函核定)。其依據憲法增 修條文第10 條第 12 項、「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14 條,及行政院「經濟推動提升方案」-「產業結構優化」

與「傳統產業維新方案及推推動計畫」辦理。

58

延續競爭型計畫的概念,基層行政機關再也不單純扮演政策傳遞的附屬單位,取而 代之的是在計畫內機關必須是有心落實營造地方共同生活體的自主性機關,並積極當村 里與社區間的諮商平台以確保施政的正當性(朱鎮明,2010);也可以藉此擴散各地方行 政機關間的政策學習及結合地方行政機關施政藍圖與上級政策相互配合的效益(表 4-6)。

因此為推產業發展,原民會也效法上述理念,對於相關經費是以競爭型計畫的方式,

以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或相關跨域合作部會如交通部觀光局、經濟部及文化部,為 族人產業給予成長驅力,並以原住民族傳統知識的文化基石,藉由產業群聚效應,及串 連產業鏈策略,以達到穩固產業發展根基,為原住民族部落產業注入創新活力的目標。

表4-6:各部會既定實施計畫(跨域資源整合)

政策目標 負責機關 負責項目

建立生態圈 內政部 城鎮新風貌

文化部 社區營造

交通部 遊憩設備整建

創意研發 品牌價值

經濟部 地方產業輔導

文化部 文化創意產業

農委會 產學合作研發

智慧產財局 保護智慧創作

人才培力 勞動部 培力就業

農委會 農村再生

原民會 創業育成

青年返鄉 勞動部 多元就業

財政部 公彩回饋金

教育部 大專生工讀

資料來源:原住民族經濟產業發展 4 年(103-106 年)計畫

59

作為原鄉的主管機關,原民會特研擬「原住民族知識發展創意經濟計畫」,其推動 架構及策略內容為該計畫依申請計畫階段分為「產業示範區先期規劃」(下稱先期規劃)

及「產業示範區推動計畫」(下稱推動計畫),申請單位須先執行為期1 年之先期規劃,

規劃內容經審查通過後始得申請為期3 年之推動計畫。惟 103 年度同時受理先期規劃及 推動計畫之申請,但申請推動計畫者,其計畫內容應具相關規劃或發展基礎。本計畫扶 植的產業範疇,可區分為文化創意產業、特色農業、生態旅遊產業三大類別並以表(4-7) 規劃的階段與願景,從提案單位當地最具發展潛力產業為導向,利用產業群聚發揮集客 效益,帶動地區產業發展力,集中資源投入,以提高計畫效益,產業示範區推動策略。

表4-7 : 「原住民族知識發展創意經濟計畫」推動時程及願景

產業別 三年三階段

第一年起飛期 第二年發展期 第三年成熟期

發展 願景

市場力 品質力 品牌力

確認市場端需求、專業 團隊投入、確認商業模 式。

以生產、包裝、設計 等 方 向 提 升 產 品 品 質。

透過品牌拓展、異業 結盟與國內外活動等 曝光行為。

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網頁

原住民經濟產業發展整體概況

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多元發展,國人對於原住民文化體認有別於以往,是以常聚焦 在人類學或民族學的領域上,現今社會已漸漸習慣將原住民族文化與創意經濟兩相結合。

尤其是,當臺灣原住民族自我認同與自我意識,因隨著聯合國大會於 2007 年通過「原 住民族權利宣言」,逐漸以原住民族法律權利落實思考(蔡志偉,2008) ,也連帶讓原住 民族回頭重新思考要如何在自由競爭的資本市場中,要如何先以恢復祖先傳統智慧與生 活方式的同時,又要以產業的型態恢復振興部落逐漸凋零的經濟,尤其是原住民產業多 為資本額低的微型產業,較無法參與市場量產度高、價格低的競爭,故要如何要基於原 住民傳統下創新傳統產業的價值,便開始興起。

60

依據原民會調查,傳統上原住民從事的產業大致上可區分為觀光、農業與工藝等三 大類,而這也是原民會在經濟發展政策上協助地方轉型的政策,但在拓展特色農業、文 化創意產業、生態旅遊產業的同時,也揭示著原住民產業共同面臨的相似的困境,如:

一、 產業轉型瓶頸

以往,不可否認的原住民部落的產品在市場競爭力中,總會因價格而淪為滯銷品,

觀察背後主要原因是在缺乏資本下,原住民大多只能以抵押保留地,以獲取貸款,此管 道也讓原住民因擔憂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相對以借貸創業的風險評估是保守的,遑論 後續在商品開發、技術創新、通路行銷及人力運用的投入。其次,一旦開發原創商品之 後,卻因無法得到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因仿製造成傷害商品獨特性。最後,若可以將「文 化認同」元素轉化到原住民「知識經濟」,並體認將一般消費模式「購買與使用」,轉化

「共同參與與分享經驗」的消費過程。

二、產業經營模式

若以原住民族部落與社會制度來說,是以互助合作為重要價值。故若能建構符合原 住民族社會的價值與生活態度經營體制,將傳統部落永續的目的,又能發揮社會安全功 能,收入所得提撥用於幼托與老人照護,合理分配利益增進部落福祉,讓經濟產業發展 得納入公共事務運作,加以共通經營型態維持部落生計,創造就業機會,作為經營模式 的概念。

三、產業空間區位與發展模式

除了務農外,原住民鄉多半從事工藝及觀光相關產業,依據原民會的區位規劃,是 以「原住民族知識完整性」、「地方資源依賴性」、「產業群聚性」之區位,如:地產地銷型:

透過導入遊客促進部落其他產業的發展,以發展深度旅遊的經濟模式;或外地通路依賴 型 32

32 指部落因交通不加、無住宿條件或部落居民不具經營住宿意願等,產品需倚靠「外導向」的發展模式。

61

上述三點的發展困境,最明顯的案例就在訪談受訪者 L3,早期社區因為中科院尚 未設置而沒有管制的時候,居民都各自購買私轎車,當作接駁遊客到草原的代步工具,

初期的狀況都可以遵守業者自己的規約,然而當接駁業者越來越多,產生削價競爭的問 題,以及公部門未重視的情形,讓草原的生意到後期出現不斷出現糾紛,進而到中科院 的設置,讓草原「公共財」的產業,就此沒落。再者,牡丹鄉的產業結構,早期以農作 為主,後期以軍、公、教為主,鮮少有商業,其中的因素即是原住民實在無法以個人資 本,參與整體資本市場規模經濟的競爭。以至於牡丹鄉若單靠社區居民,確實難以有資 本競爭的能力;也因此,在公部門自己先站穩腳步後,將發展的觸角,在發掘社區相關 問題後,逐一的透過公部門的力量,帶領社區發展。最顯著成長的案例,就是公所透過

「原住民經濟產業發展計畫」,提報的「Mudan 心旅行」。

叁【 Mudan 心旅行】內容分析

正當牡丹鄉公所向屏東縣政府所提報「莫拉克風災後產業重建計劃」--- 「屏東縣

正當牡丹鄉公所向屏東縣政府所提報「莫拉克風災後產業重建計劃」--- 「屏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