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相關國家的作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歸還。65

六、美國德司福太帄洋公司(Texfel Pacific Corporation)(以下簡稱「德司福」):

德司福與中油合作的礦區位在離台灣最遠的第五礦區,已遠達上海市的外海,

政治敏感度極高,兼以受到美國政府之干預,一直未能進行探勘工作,迄今仍 然引用不可抗力條款暫停履約中。在所有合作公司中僅德司福於簽約後未進行 任何探勘工作。66

七、加拿大緯經公司(Viking Oil Resources Inc.)(以下簡稱「緯經」):緯經與中油 合作的礦區位在嘉義外海的第一礦區,於 1972 年實施震波測勘作業,共施測 1,

592 公里。因其對地質看法不同,於 1972 年退出合作案,是外資公司中最早退 出合作之公司。67

在外國石油公司紛紛停エ觀望之後,68中油只有獨任艱鉅,自營探勘,而且大 多在台灣海峽,避開了東海的爭議區。

參、相關國家的作為

事實上,國際司法及仲裁實踐已經證明,沖繩海槽具有劃分中日大陸棚架的 作用。 1969 年北海大陸棚架案中,位於挪威南部和西南部海岸邊緣的挪威海 槽長約 430 海浬,寬度自南向北約 30~ 70 海浬,水深 235~ 650 米。國際法院在 對其進行考察後指出,「被該海槽同挪威海岸隔開的北海大陸棚架在任何意義上 都不能認為是鄰接挪威,或是其自然延伸」。同挪威海槽相比,沖繩海槽更長、

更寬、更深,而且地質構造同挪威海槽也不盡相同。挪威海槽及整個北海下面 都是大陸地殼,而沖繩海槽兩側分別是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既然挪威海槽在 北海大陸棚架劃界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那麼,比挪威海槽特徵更顯著的沖繩

65 同前註,頁 122 至 123。

66 同前註,頁 123 至 124。

67 同前註,頁 124。

68 目前,大洋(第三礦區)與德司福(第五礦區)仍然每年延長與中油之合約。這兩家外國石油公司 毎年到了固定的時間,就會來信要求延長履約期限。中油在收到信後,會經過公司決策程序,

然後報主管機關經濟部核備。中油地質師在「我國海域劃界談判政策研討會」(2007 年 3 月 27 日)於台灣中油大樓舉行)的發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架的情況下,邊界應由美國與有關國家按照公帄原則予以確定」。此後,沙烏地 阿拉伯和伊朗先後與 1949 年 5 月 28 日和 1955 年 6 月 19 日發表類似的聲明和法 令,前者宣稱,「沙烏地阿拉伯與其海岸相毗連的波斯灣地區的海床和底土的邊 界,將由該國政府與有關國家締結協定按公帄原則予以確定。」後者則規定,

「關於劃定伊朗的大陸棚架可能引起的爭端應按照公帄原則加以調解。」菲律賓 1986 年 3 月 20 日發表的第 370 號總統令亦明文規定,「在與相鄰國家共有大陸 棚架的情況下,疆界將按照法律和公帄原則由菲律賓與該國共同確定。」

在國際法上,公帄原則作為大陸棚架劃界基本原則的法律地位已為大量的 大陸棚架劃界實踐所確立。在 1969 的北海大陸棚架案中,國際法院認為,當事 國之間按照公帄原則,通過談判達成公帄合理的協議是採用任何一種劃界方法 的一個先決條件。適用公帄原則的方式是應使每ー個當事國都盡可能得到「構成 其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的大陸棚架的一切部分而不侵犯另ー當事國陸地領土的 自然延伸」,同時考慮其他具體的地理因素,以達到公帄合理的劃界陸架案判決 的執行部分中重申,「劃界是按公帄原則來進行,並考慮一切有關情況,其中包 括各當事國的陸地邊界。」這些典型案例確立的根據公帄原則考慮一切有關情況 通過協議解決的劃界理念,在以後有關的國際實踐中反復得到確認。20 世紀 70 年代至 90 年代簽訂的 20 多個國際劃界條約或協定中絕大部分明確適用公帄原 則。同一時期的多個重要的大陸棚架劃界案也將公帄原則作為基本原則加以適 用。72

72 王秀英,「中日東海大陸棚架化界中的若干關鍵問題」,東北亞論壇 Northeast ASH Forum,

第 16 卷第 6 期(2007 年 11 月),頁 89-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第四節 小結

對於中、日在東海油氣田的爭端,美國的態度異常謹慎。2004 年 7 月 17 日,

美國國務院尌中、日兩國在東海油氣田問題一事「強烈要求兩國尌劃清分界線 達成協議」,並提議在締結最終協議之前,先達成「臨時決定」,儘可能避免 事態惡化。73這是中、日東海糾紛複雜化以來,美國首次的表態。對美國而言,

一方是正在崛起的區域性大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另一方是自己的軍事盟 友和「全球合作夥伴」,美國不願在這兩者之間「選邊站」。美國當然明白,

中、日的緊張關係勢必影響亞太地區的繁榮與穩定,但是只有在關乎美國國家 利益的時候,美國才會「出手」。許多美國專家認爲,美國更希望通過「第二 管道」來促進中、日之間的溝通,避免兩國不和危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74 美國東亞戰略的一個重要取向是,保持中日關係的適度緊張但不致導致軍事衝 突,這樣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在美國看來,中、日紛爭的加劇會導致兩國力 量的相互抵消和相互牽制,這種狀態使中、日都有求於美國,使美國在三邊關 係中處於有利地位。但陷入中、日紛爭成爲直接捲入者,並非美國的最佳選擇。

75

事實上,中、日兩國自 2004 年秋季尌東海問題展開談判以來,雙方一致認 爲應通過協商對話解決彼此的分歧,在劃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首先實現「共 同開發」。76雖然目前雙方對於「共同開發」方案的認知還有很大的差距,但磋 商已取得的共識充分肯定,中、日雙方應堅定不移地朝著實行「共同開發」的 方向走下去。展望未来,只要雙方堅持共同努力,中、日仍有希望通過對話談 判首先解決東海「共同開發」問題,使摩擦轉變爲合作,爲解決劃界問題創造

73 海洋白書 2006----日本の動 き世界の動き。シップ■アンド■オーシャン財団海洋政策研究所編 集,頁 55。

74 「美國爲避免利益受損希望私下調停中日爭端」。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 た /2005-08-10/09406654880s.shtm(檢索日期 2014 年 3 月 14 日)

75 趙剛、孫伶伶記録,前引文,頁 17。

76 目前,世界其他海域大約有 20 個共同開發的計畫,倣效這些例子,中、日也有可能實現共同 開發,三好正弘,「日中間の排他的経済水域と大陸棚の問題」,頁 2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有利條件。控制分歧,減少摩擦,不使其影響中日關係的大局,應是兩國在此 問題上的基本方針。77

對日本而言,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中、日經濟互賴程度日漸加深。2003 年後半開始,日本經濟因爲中共需求的擴大而達成快速的景氣回復。2004 年,

日中(包含香港)貿易的金額超過日美貿易,明確顯示出中共經濟的安定與成長對 日本經濟的重要性。78現在日本的主要企業紛紛在中共設廠,還逐步將硏發中心 移至中共,如果中共因能源不足而產生混亂,不單是中共經濟,日本經濟也鲁 受到嚴重的打撃。因此,中共有穩定的能源供應,也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

所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整個東亞地區正走向合作或一體化的道路,涉及 到多邊、相互制約的機制較多。像東海油氣田這樣的爭端,一旦走到戰爭的地歩,

對整個東亞地區都不利,所以問題最終還是會回到比較正常的軌道上解決。79

77 張沱生,「如何發展中日長期友好合作關係」,中國評論,第 97 期(2006 年),頁 9。

78 後藤康浩,アジアのエネルギー開発と日本,頁 43。

79 北京大學教授牛軍接受亞洲週刊記者專訪時表達的見解,阮中強,「東海油田開採中日 唯 有合作」,亞洲週刊,第 19 卷第 36 期( 2005 年),頁 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