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第伍章 結論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中日兩國在冷戰後,針對東海區域的資源衝突、權力平 衡及戰略規劃與現況,在前面的章節裡,分別探討了中日雙方在冷戰後對於釣魚 台主權主張與大陸棚架劃界分界線及油氣田爭議等爭議,以及防空識別區所引發 的白熱化衝突,並以「權力平衡」說明美國居間扮演制衡角色,現階段互動情形 與未來發展,筆者在本章將總結先前研究分析結果提出研究回顧與心得。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展望 壹、研究發現

在二次大戰爆發前,日本即對東海有所構想,不過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構想 並非完全針對東海,也擴展到整理環太平洋地區與印度洋。依據國際海洋法公 約,島嶼可享有領海、鄰接區、專屬經濟海域,以及大陸礁層等權利,因此釣魚 台列嶼雖然是彈丸之地,但對於有關東海對我、中共、日本在海域劃界範圍,卻 有非常大的影響。1

從釣魚台周邊海域豐富的油氣能源與海洋資源是造成爭端國各方爭執的根 本原因。由於前述「艾默利報告」的結論所引起了東海周邊沿海國家的窺視,及 臨海各國的競相投入東海海域探勘活動。自 1974 年開始,中共在東海海域展開 了以石油、天然氣爲主的海洋地質普查勘探。自 1988 至 1989 年,中共在平湖四 井鑽探成功,成爲當時中國海域測試産量最高的一口井。中共又陸續再開發了春 曉等油氣田,使東海成爲中共最重要的海域油氣生產基地之一。2

2004 年 5 月,日本主要媒體對中共在東海開採油氣田的情形作大篇幅的報 導,並抗議中共開採油氣田會像吸管ー樣吸走原屬日本的油氣資源,日本媒體並 且要求日本政府必須採取斷然措施,捍衛日本在東海海域此區域的相關權益。對 於中共開發東海油氣田,日本政府在感到事態嚴重後,開始採取一系列對於東海

1 呂建良,「東海油氣田爭端的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 51 卷第 2 期(2013 年 6 月),頁 102。

2 江新風,「日:東海油氣田怎樣開發」,世界知識-中國周邊,2008 年 14 期(2008 年),頁 27-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及釣魚台群島所作的相關作爲,使的東亞地緣政治與美國全球戰略產生非常重大 的改變,也讓中共從習近平改變了中共對周邊區域國家與佈局態度趨於強硬。

而日本的東海政策發展至目前的情況總體來講,可以歸納爲國際因素與國內 因素:在國際因素方面,首先是新海洋法的生效:前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制定 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重大的成就。3它不僅賦予世界各國在海洋上的權利與義 務,亦規範了人類在海洋上的各項活動。然而,由於公約允許沿海國向海洋作相 當的權利擴張,致使日本與周邊國家的海域主張出現重疊,使的海域劃界的爭執 一再發生並成為未來國際爭端種下種種不利的因素。

其次是來自中國的威脅論的發展:自上世紀 90 年代冷戰結束以來,中共將 自己的國家定位與戰略調整爲走向遠海大國,就其整體國家戰略規劃上其地緣戰 略勢必由陸地大國朝向海洋發展,這必然會與原本就是海洋國家的日本產生摩 擦,就兩國所面臨的東海就是首當其衝的狀況。而中共在經濟高度發展後,也想 掌藉由海權發展走向遠洋成為海陸的區域大國,中共不但要在東海上開發與利用 海洋資源,也在南海主權上不斷強化其控制東南海,這些作為在在顯示中共未來 國力發展與戰略思想已經不是侷限於東亞地區,再者中共近來的海洋戰略與發展 航母及強化東海的掌控,從東海防空識別區與南海主權的伸張,企圖以強大的經 濟力量及軍事戰力的提升,將勢力擴張到太平洋上甚至到印度洋上。4因此,如 果中共若能控制東海此一海域,勢必將在東北亞地區據戰略上的優勢地位,對維 護中共在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利益,與擴大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都有其重要意義與目 的。

中共多次聲明,根據大陸礁層是大陸領土自然延伸的原則,中國對整個東海 大陸礁層擁有不容侵犯的主權權利。1992 年 2 月,中共的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 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5首次以法律條文明示對釣魚台列 嶼擁有主權。

3 海洋法相關公約(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年),第 29 頁。

4 周美伍,中國海權發展演進與影響(臺北:台灣大學發展研究所講義,2010 年),頁 38。

5 季國興,「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頁 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對中共而言,東海是其經略海洋的重點之ー,近年來中國的海洋探勘船已在 這個海域開發許多油井,且企圖朝向日本劃定的兩國中線右側移動。日本方面針 對中國的立場與活動都認爲是越界侵權行爲,不斷向中國提出抗議。

第三、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調整:美國出於控制歐亞大陸、確立全球霸權的 戰略考慮,持續保持她在東海海域的控制力道的存在,並不斷加強以美日同盟爲 核心的雙邊軍事同盟體系。近年來,隨著中共國カ的增強,美國更加大了對中共 的遏制,透過不斷強化與日本之間的同盟關係來牽制中國的發展,防止中共勢力 進入西太平洋,6以威脅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

過去,美國一直堅持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不包括釣魚台。但是,自美國 總統小布希上台後,副國務卿阿米塔卲曾暗示,美國爲了防衛釣魚台列嶼可能與 日本合作。國務院副發言人厄立更進一歩表示,1972 年美國將琉球交還給日本 時,就把釣魚台置於日本的行政管理下,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是日本施政下的 所有領域,當然包括釣魚台。顯然,美國有意利用中、日在釣魚台領有權的爭議,

擺出牽制中共的態勢。7由於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調整,加上美日安保同盟「周 邊事態」的概念,從而增加了東海爭端的複雜性。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每年需要進ロ的物資超過 6 億噸,其中 99.5%

依靠海運。而且,日本所需要的石油 99%倚賴進ロ,天然氣的進ロ量佔 96%,

這些進口石油和天然氣,至少有 75%是從中東裝運進ロ,而這中間之運送過程須 經過麻六甲海峽、南海、台灣海峽與東海,這是日本海上運輸生命線8。一旦這 條航線被切斷,東北亞各國,特別是日本將受到致命威脅。因此,東海海域平時 影響到日本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戰時關係到國家的勝敗和安危。正是基於這ー 點,日本政府十分重視此ー海域的暢通和安全。

東海海域還擁有豐富的生物、礦產,和海洋空間資源,是其周邊各國的資源

6 馬克.甲丁,當中國統治世界(臺北:聯經出版社, 2011 年),頁 17。

7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安常容、成忠勤譯(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 年),頁 65。

8 呂建良,「東海油氣田爭端的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 51 卷第 2 期(2012 年 6 月),頁 1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寶庫。豐富的資源引起了周邊國家的高度關注,日本出於自身國家利益的需要,

亦加強對此一海域的開發和利用。

自釣魚台爭端升溫以來,「防空識別區」(ADIZ)一詞一直是周邊國家的熱 門詞彙,然而,國際間並未制定劃設規範,因此,所謂防空識別區僅具「象徵」

與「宣示」意涵。9從本質來看,防空識別區完全是一國的單方面行為,其目的 是為最大限度保護國家安全而設立的。中共「東海防空識別區」劃設後,部分區 域與我中華民國、南韓及日本等國之防空識別區有所重疊。儘管中共「國防部」

對外宣稱「這是有效行使自衛權的必要措施,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究 其真正目的學界眾說紛紜,就現階段亞太的政軍發展情勢觀之,應從多邊面向思 考,包括北京新一代領導人因應東亞區域安全形勢,10以及中共對外發展戰略思 維的調整。

先看「劃設」目的,依據我國防部分析研判,中共劃設此一空域的目的如下:

一、將釣魚台劃入,對外宣示擁有釣魚台之「主權」,及確保其東海之海洋經濟 利益;二、藉此挑戰美國長年主導之區域安全機制,展現實質作為,進而掌握東 海空域;三、奠定爾後東海主權爭議,訴諸國際社會仲裁之法源依據;四、使對 進入此區域之美、日偵蒐機、艦,執行反制作為更具正當性與法理依據;五、藉 此反應對美、日等國,長期對其實施空中電偵之不滿;六、展現其向外擴張之前 推戰略,戰術預警及反應縱深。11

至於「劃設」後的可能發展,眾所皆知,中共此一舉動針對日本的目的性明 顯。我國安局認為,釣魚台海域擦槍走火的機率雖然升高,但中共意在掌握主動 權,應不至輕啟戰端。的確,依中共的條件,目前共軍整體實力尚無法與美日同 盟相抗衡,因此應不至於引發由中共主動挑起的軍事戰爭;另對美日同盟來說,

休說全面戰爭,縱使局部衝突的條件也不足。12

其次,美國擔心東亞地區局勢失控,故不會支持日本對外輕舉妄動,這才是

9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前引書,頁 65。。

10 吳思慧,東海和平倡議是解決爭端的唯一途徑,青年日報,2013 年 12 月 10 日,A5 版。

11 同前註,A5 版。

12 同前註,A5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最重要的因素。美國當然十分在意中共的「崛起」,歐巴馬政府對亞洲的「再平 衡」政策就是一個針對性的明例,然而此一政策已不是傳統的零和競賽,而是針 對彼此共同利益,找出擴大合作的各種途徑,並且限制雙方的競爭部分,將可能 的矛盾限制在雙方可以管控的範圍之內,當前「新型大國關係」可窺其究,美國

最重要的因素。美國當然十分在意中共的「崛起」,歐巴馬政府對亞洲的「再平 衡」政策就是一個針對性的明例,然而此一政策已不是傳統的零和競賽,而是針 對彼此共同利益,找出擴大合作的各種途徑,並且限制雙方的競爭部分,將可能 的矛盾限制在雙方可以管控的範圍之內,當前「新型大國關係」可窺其究,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