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邱坤玄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宋佳鴻. v.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

(2) 摘要 近年來,東海情勢成為中共與日本日趨緊張關係,就東海的海洋資源與戰略 位置,對中共而言不僅是未來如何由陸權國家走進海洋國家的一步,更是未來中 共生存空間發展的戰略安全的生長板,若因美日安保的制肘,而無法擴展,則就 中共而言不管是海洋自由亦或是海洋資源開發,利益上的衝突將會有不利之因 素,近日中共國防部發布防空識別區,亦即為以戰略安全與東海油田爭議,針對 日本及美國所謂美日「美日安保條約」,進行所謂博弈理論性的試探,以為日後. 政 治 大 長期以來,國家安全的研究一直是以國防安全為主軸。國際體系在這重大改 立. 建立全球戰略安全與東海爭議鋪陳做準備。. ‧ 國. 學. 變下,使得安全(security)概念產生轉變。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重返亞洲的 宣言下,對中共的除了新的圍堵政策與並加強與南亞各國的各項合作,已威脅中. ‧. 共在外交及經濟與國防上的安全,而就中共發展的歷程上來看,未來能危及中共. sit. y. Nat. 國家安全、甚至區域發展事務上除了經濟議題、能源問題與全球戰略布局,更要. al. er. io. 防止霸權對其國家發展的防堵與威脅,中共不僅要全力維持強大的經濟力量與面. v. n. 對未來能源與國家生存空間的被壓縮,來對抗霸權的制肘。. Ch. engchi. i n U. 面對日本、美國等威脅,中共就海洋戰略目標而言,東海油田亦或是整體東 海海域的主張,其目的與國家整體戰略,都為跨出第一島鏈走向太平洋做戰略準 備,近期的防空識別區與海、空軍不斷的向釣魚台與日本自衛隊對恃事件,使全 球在東海議題的焦點上都符合中共戰略性試探的特性,本研究將運用歷史研究法 及文獻分析法,將「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作探討,以提供我國在國家戰 略安全的作為參考。. 關鍵詞:釣魚台列嶼、東海油氣田、大陸棚架、專屬經濟區、東海劃界. iii.

(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ast China Sea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ten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PC and Japan, marine resources and strategic location o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CCP is not only in terms of how the future into the country by land right step maritime nation, it is the strateg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PC living space safety of the growth plate, if the issues of US-Japan security constraints, and can not be extended, then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CPC, or whether it is also freedom of the seas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re will b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on the adverse factors, Chinese Ministry of Defense recently released 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that is a strategic safety East oil dispute with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ll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US-Japan security Treaty," the so-called game theory sexual temptations, that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a global strategic security and the East China Sea dispute elaborate preparation. Over the years, research has been based on national security as the main national security. In this major international system changed so that the safety (security) concept to produce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return to Asia, President Obama issued a declaration under the CCP's addition to the new containment policy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countries of South Asia, the CCP has threatened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security and national defense, and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the future could jeopardize the CPC.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national security, even on matter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issues, energy issues and global strategic layout, but also to prevent attempts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its national hegemony and threats not only to the CCP's efforts to maintain a strong economic strength and energy to face the future with the national living space is compressed against the hegemony of the constraints. Face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threats, the CPC marine strategic objectives, the East China Sea oil fields also, or the whole id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its purpose and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ategy, are taken to make the first island chain strategy toward the Pacific Ocean to prepare, the recent 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nd the sea, the Air Force continued to Diaoyutai and SDF faceoff event, the global focus on. Ch. engchi. i n U. v. the East China Sea issues a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CP strategic exploratory, this study will use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Cold War after studi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dispute, "as discussed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provide our security as a reference. Keywords: Diaoyutai, the East China Sea oil and gas fields, the mainland scaffolding,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iv.

(4) 目 錄 謝誌……………………………………………………………….....………………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目錄……………………………………………………………….....………………v 圖目錄……………………………………………………………..…….…………vii 表目錄……………………………………………………………..…….…………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界定.………………………………………...…………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8. 第五節. 論文章節安排…………………………………..…………………2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中日東海爭議歷史背景 ………….………….……………………21. 第貳章. Nat. sit. y. 第一節 東海的地緣政治與重要性......................................................................21. al. n. 第三節. er. io. 第二節 美日安保條約對中共的制肘..................................................................28. i n U. v. 中日釣魚台之爭議..................................................................32. Ch. engchi. 第四節 小結..........................................................................................................42 第参章. 中日東海海域資源衝突整體分析..............................................................45. 第一節. 東海油氣資源評估...........................................................45. 第二節. 雙方的主張與作為........................……………………………51. 第三節. 美國與相關國家的作為 .……..…………….……………..……64. 第四節. 小結.…………………………………………….…………………74. 第肆章. 中日在東海區域的戰略競逐…………………………………………75. 第一節. 日本宣布釣魚臺國有化……………………………………………76. 第二節. 中國大陸的反制作為...…………………………………………85 v.

(5) 第三節. 美國與相關國家的反應 ……………………..………………… 97. 第四節. 小結……………………………………………………………………106. 第伍章. 結論.……………………………………………………………………111. 第一節. 研究 發現與展望 ……………………………………………… 111. 第二節. 未來方性與興革建議………………………………………………117. 參考文獻………………………………………………………………………….11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6) 圖目錄 圖 1-1 國內外專家及政府對於「國家安全」之定義………………..……………13 圖 1-1 本論文研究流程………………………………………………..……………17 圖 2-1 中日的海域劃界主張…………………………………………..……………26 圖 3-1 中國在東海的油氣開採………………………………………..……………60 圖 3-2 吸管效應示意圖………………………………………………..……………61 圖 3-3 油氣開採礦區圖………………………………………………..……………68 圖 4-1 第一、第二島鏈示意圖………………………………………..……………79 圖 4-2 東海各國防空識別區範圍……………………………………..……………9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7) 表目錄 表 1-1 國內外專家及政府對於「國家安全」之定義…………………..……………13 表 1-2 東海油田爭議對中共戰略安全威脅之研究流程表…… ……..……………1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8)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壹、研究動機 任何國家為其主權領土及國家利益與鄰國發生衝突在歷史上斑斑可見,而中 國與日本在歷史上所發生的政治衝突與戰爭事件都體現在東海區域爭議上,而中 日的領海爭議是二戰時所遺留的歷史問題,然任何國際衝突不是偶然發生,而是 長期問題累積與戰略思考所產生,而東海爭議所產生不僅是地緣政治關係,也與. 政 治 大 解區域地緣政治,也能從就國家生存空間與未來資源日漸短缺下,了解國際事務 立 全球經濟戰略息息相關,在中共全力發展經濟與軍事下,研究東海爭議不僅能了. ‧ 國. 學. 問題的癥結與發展,而從日本至二戰結束後,在憲法的規定下始終不能成為正常 國家,對日本而言終究無法滿足政治現實,然東海爭議不僅為地緣政治與國際戰. ‧. 略的政治勢力消長,對中日的國家戰略與生存空間都是一種近程的方式,中日兩. sit. y. Nat. 國其實就國際政治兩國並不只是想在東亞發展,因此研究東海爭議是筆者為了解. al. er. io. 國際事務與大國崛起的一種進程,更是未來研究全球戰略與大國格局的一種動機. v. n. 與方式,從東海爭議了解我國未來能否建立戰略布局與掌握地緣優勢,使中華民. Ch. engchi. 國能永保無疆之憂為我研究真正的動機。. 貳、研究目的. i n U. 東海爭議為二戰遺留問題,但就歷史問題上研究他是從中日甲午戰爭之前就 已產生,而研究東海爭議必先從其地理環境與國際政治的問題的對照,與兩極改 變後區域產生的權力帄衡與區域周邊國家的國力消長,目的在爭議間對國家所會 產生有利與不利做分析比較,讓國家能不受外力干涉與發展,並能有效掌握周邊 資源,提供不論是軍事戰略與經濟發展必要的手段,成為自主的國家才能真正確 保民族發展與國力不衰的實現,了解目的就能為國家發展找出一條道路。 首先我們要了解東海位置東海是以中國長江北岸啟東嘴與南韓濟州島西南 1.

(9)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角連線與黃海相連,南以福建廣東兩省交界線,經東山島南端至臺灣島南端連線 與南中國海為界,東以九州島琉球群島和臺灣諸島連線與太帄洋相隔。東海海域 東西寬 150-360 海浬,南北長 1300 公里,總面積約 77 萬帄方公里。東海大陸棚 架帄均水深 72 米,最大水深 2000 多米(沖繩海槽)。東海海底地勢與中國大陸 其一致是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直至沖繩海槽。地形地貌有大陸棚架帄原大陸坡、沖 繩海槽琉球西側島坡。由此可見整個東海大陸棚架與中國大陸地形一致。1 中共濱臨黃海東海及南海三個半封閉海,中國大陸棚架面積有限,海洋地理 甚為不利,中共在東海的底部僅有著很有限的大陸棚架區域,在我中華民國台灣. 政 治 大 這是兩岸中國領海難以延伸的困境,在世界面臨海洋經濟海域 200 海浬的大陸棚 立. 東部面向廣闊的太帄洋區域,由於近海緊接深海盆地難以劃出外大陸棚架界線,. ‧ 國. 學. 架上,外大陸棚架的劃定,直接關係沿海國的主權權利和經濟利益。對於中共全 力發展經濟與申張海權上有極為不利的影響。2當前中日兩國在東海的劃界爭議. ‧. 受到全球矚目,日本為求國家海洋權利,欲以自訂的海洋「中間線」要與中共帄. sit. y. Nat. 分東海;中共按陸地領土自然延伸原則,堅持中國大陸棚架抵及沖繩海槽線。依. al. er. io. 東海大陸棚架與中國海岸的地質關係研究,完全符合陸地自然延伸的定義要求。. v. n. 中共對此已向聯合國大陸棚架界線委員會,爭取中共在東海外大陸棚架的領土要 求。. Ch. engchi. i n U. 2011 年 3 月,國際油價飆升突破 150 美元,油源有限的中、日兩國未來勢 必更加困窘,在油價攀升的結果,原物料也隨者水漲船高,連帶使石油進口國在 國防、經濟與國內物價受到巨大影響。二十世紀後期大陸經濟成長率持續爬升, 相對於能源之需求必定增長,雖然大陸天然資源豐富僅次於俄羅斯及美國,但人 口則是前兩者多倍,加上科技起步較前兩者為晚,與日本比較每人所得資源分 配,其實中共是資源貧瘠的國家。因此石油安全與能源問題將會是中共當前及未 1 2. 馬英九,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臺北,正中書局,1986 年),第 15 頁。 何亮亮,「中日東海爭議可能導致兩國對峙」,成報網, http://www.singpao.com/20050425/local/704767_main.html(檢索日期 2013 年 11 月 5 日) 2.

(10)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來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中共因此在能源安全的戰略規劃下,對整體中國大陸周邊 所能掌握的各項資源已積極的規劃,並將其本身國家利益與經濟發展視為優先考 量。3如此一來中共面臨的領海劃界,必將衝撞日本與美國的美日安保與日本國 的經濟戰略,但在二十一世紀能源爭奪的戰爭,如果國家與主政者沒有整體國家 戰略思想與強勢的國力展現,將無法延伸國力確保國家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富裕 安定的磐石,相對日本資源貧瘠對能源危機感受更加強烈,日本國土是從海底隆 起的火山列島,構成石油所需微生物不適合在此堆積,在石油方面,幾乎要依賴 國外進口。所以經濟大國的日本因為地形關係是毫無資源可言,島國日本只好運. 政 治 大 「擺脫石油、能源多樣化」的構想,政府決策早就從開發新能源邁進,並找尋廉 立. 用自身的優點去突破自身的缺點,在 1970 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機」下早就有了. 價的能源,因此石油在其能源結構上並不若中國佔的高,相對於中國,日本的能. ‧ 國. 學. 源利用率極高,甚至在政策的指導下,對於石油的利用與儲藏,是以官民一體達. ‧. 成的目標。在資源利用上,中共初生之犢還在探尋之中,而日本卻早已經驗豐富. sit. y. Nat. 而能在能源運用上游刃有餘。4. al. er. io. 然在東海油田事件上,雖然聯合國能源總署早在 70 年代宣布東海海底可能. v. n. 儲藏著大量油氣資源,但當時國際情勢與現實環境,中、日兩國在主客觀環境上. Ch. engchi. i n U. 都不具備開發油田條件與對方產生衝突。但在中國經濟起飛後,中國開始了解能 源戰略及儲備石油的重要性,而把探勘石油與天然氣列為國家戰略目標,開始重 視東海這一片廣大的經濟與軍事戰略的要地。日本在向外拓展能源的同時,赫然 發現中國已經重視東海這一片具有未來中日經濟利益的重要區域。日本對東海的 態度,一直採取『將爭議大』的做法,讓中共不得不去面對日本,日本前首相小. 3. 「世界與中國的能源數據比較」,中國發改委能源局, http;//203.207.194.3;82/gate/big5/nyj.ndrc.gov.cn/sjtj/t20061128-51344.htm (檢索日期 2013 年 11 月 28 日)。 4 1973 年能源危機原因:石油輸出的主要力量為阿拉伯國家,他們因不滿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 而採取石油禁運而導致這次危機。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8%83%BD%E6%BA%90%E5%8D%B1%E6%A9%9F&fr=mk g029-s&ei=utf-8&v=0。(檢索日期 2013 年 11 月 5 日) 3.

(11)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泉純一郎曾說過,東海為合作之海非對立之海,但在東海油氣田命名事件及核准 境內石油公司開採,及東海油氣一連串舉動上日本的做法,仍可見日方之態度強 硬,從去年中國漁船衝撞日方艦艇至今年起訴狀態,雙方對此所展現國家主權申 張箭弩拔張之情形,以及中共軍方不斷派出艦艇向釣魚台與日本對恃、劃定防空 識別區等等,東海油田對於兩國經濟戰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中共十八大會議代 表曾要求氣象單位,要求釣魚台氣象水文每日通報之事,與中共的國家地測局將 釣魚台周邊 73 座島嶼之命名比日本命名 36 座島嶼多進一倍,看來中共對東海的 掌握已經是全力執行國家戰略與能源爭奪的必要之爭。5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為:. 立. 政 治 大. (一)藉由中日東海領土爭議的發展情勢以研究分析中共海洋安全威脅問題. ‧ 國. 學. (二)研究中共海權發展對中共生存空間與戰略資源爭奪戰之影響,與突破島鏈. ‧. 作為走向的藍洋策略. sit. y. Nat. (三)在美日安保條約下中共的反制作為,與中共對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反制與. n. al. er. io. 作為,與領海爭議下如何減少衝突與獲取國家最大利益。. i n U. v. 身為軍人須了解,戰略是為求戰爭的勝利做基礎,而中共的國家戰略是身為. Ch. engchi. 中華民國軍人的我更應加以研究,以現今國際局勢與全球發展的態勢,中共已經 是國際舞台不可忽視的一方之霸;而中共在國際上的迅速崛起,無論其經濟成就 為何,中共安全問題與現今發展局勢更是我們應密切關注與掌握,探究中共制定 「東海戰略」的具體內容與其在大陸、在兩岸、在區域、在全球的佈局與動態, 方能預研未來中共就「東海戰略」發展之依據,因此,本篇論文研究目的即在透 過對中共在處理國際事務及地緣政治與其歷史情結等背景下探索研究,結合地緣 政治概念,以驗證中共對東海領土爭議事務,從而以歷史進程與國際互動情形,. 5. 『博弈與實力』「釣魚島撞船事件棋局復盤」衛視鳳凰台報導,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zhongridiaoyudao/(檢索日期 2013 年 0 9 月 0 7 日 ) 。 4.

(12)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期能深入就使其瞭解中共爭取東海區域之戰略意涵,吾人更需致力對中共「東海 戰略」發展作深入研究,以研判未來東海區域中(共)、日本與我國對應作法, 期使中華民國成為東海區域領土爭議下成為直、間接之受益者。.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3)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界定 壹、文獻探討 本論文係以研究中共東海爭議之戰略企圖,故以胡錦濤時期的外交政策為著 手,乃至中共現今習近帄的東海作為,以及現今走向大國的手段與步驟,並對中 美關係歷史回顧與現況進行論述,再以「美日安保條約」6、「東海和帄倡議綱 領」7、等文件引申出東海爭議之戰略意涵,及海洋出版社等相關刊物內容等為 主要依據進行分析;當然,中共學者,特別是近年亦針對參與海洋事務發展而出. 政 治 大 海洋安全地緣政治新變化所研提之政策建議;石家鑄著「海權與中國」、 馬漢 立 有專著,其中,季國興所著「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8即收集中共應對 9. ‧ 國. 學. 的「海權論」,範利鴻譯。10指出海權國家所帶來的巨大利益與中共不能失去話 語權等進行探討,均對筆者撰寫論文產生了重要的參考作用。. ‧. 由於我國近年與中共經貿關係日趨密切,國內學者對中共東海議題之發展亦. y. Nat. sit. 多有評析;其中包含馬英九發表「第二屆釣魚台列嶼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陳. n. al. er. io. 荔彤「現行台灣海洋事務主要議題:台日東海劃界」、「從台灣海域爭端檢視暫. i n U. v. 11. 定執法線的定位與功能等」,在中共涉外事務逐漸透明化下, 其多項政策、方. Ch. engchi. 針、等文字與圖片訊息,均可透由其網路而獲得,並能與現況加以分析比對,產 生真實性及相關政府網站所透露的情訊,均有助吾人掌握中共東海議題之發展及 影響,收觸類旁通之效果。 中共在逐步走向經濟大國的路程之中,能源已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獲缺 6.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九期( 1998 年), http://club.ntu.edu.tw/~yang/paper-11.htm 7 東海和平倡議-主權在我,共同開發,總統府網站《全民焦點》2012 年 09 月 07 日,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103&rmid=2780&itemid=28089 8 季國興,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頁 15-23。 9 石家鑄,海權與中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2008 年),頁 134-141 。 10 範利鴻譯,海權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 134-129。 11 陳荔彤,「現行台灣海洋事務主要議題:台日東海劃界」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海洋事務 與科技研討會〉,2011 年 12 月 23 日,頁 5-11。 6.

(14)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的絕對因素,而能源需求配合經濟發展、國家戰略發展,研究能源戰略已經成為 中共發展成為大國必須考慮的重大關鍵,為了解中共能源戰略之步驟,個人期以 東海能源之爭議來研究並探討,使其了解能源對中共國家戰略的威脅,並以胡錦 濤執政後,中共對東海在外交及軍事作為的政策轉變,藉由此研究對東亞整體戰 略之了解,從中、日關係與美日安保條約及美中全球戰略規劃之競賽,獲取經驗, 以為中華民國未來生存空間與能源戰略規劃之研究,以確保台灣未來國家安全與 整體戰略發展之因應,鞏固我中華民國在西太帄洋經濟發展與區域之地緣政治與 戰略地位。. 中美關係歷史回顧與現況. 立. 政 治 大. 在張亞中與孫國祥合著的「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文中. ‧ 國. 學. 歸納出,12美國對中共關係的四個階段:「戰略合作」(1978-1982)、「建設性關. ‧. 係」(1982-1993)、「全面交往」(1993-1997)、「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1997-)。. y. Nat. 原來在 1972 年「上海公報」基於「抗蘇」為主所建立的「現實主義」的「戰略. er. io. sit. 合作」關係在美國 1979 年與中共建交後,於 1983 年起轉化為「新現實主義」的 「建設性」關係。美國與中共的關係已不僅存在戰略安全領域,而擴及到經濟、. al. n. v i n 文化與政治的關係。1989 年的布希政府並沒有在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共採行嚴厲 Ch engchi U. 的制裁措施,而仍持續發展與中共的「建設性」關係政策。雖然美國當時對中共 有些小小的制裁措施,但均未影響到美國「中國政策」的整體布局。基本而言, 布希政府對中共是屬於相當友善的,在其任內不僅繼續同意給予中國大陸最惠國 待遇,而且不將其與其他議題掛鉤,布希對中國大陸的友善給予中共相當大的利 益,使得中共得以繼續推動其改革開放政策,也間接使得中共在國際舞台上仍得 以有揮灑的空間。雖然在選舉時對布希的中國政策提出嚴厲批評,但柯林頓在 1993 年接任總統後,仍舊持續布希的中國政策軌跡。在另一方面,1993 年起的. 12.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生智文化出版: 1999 年),頁 132。 7.

(15)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國際環境對中共是正面的,隨著中國大陸的經貿潛力與商機,中共突破了 1989 年後的不利局面。美國政府也評估中共的軍事力量對於美國仍不會造成威脅。這 些外在因素使得再次檢討其對中共的政策。1993 年 9 月美國決定與中共的「全 面交往」政策可看成是「建設性關係」的持續。屬於民主黨的柯林頓政府初期將 「人權」與「最惠國待遇」議題掛鉤,但在 1994 年就將兩者完全脫鉤了。這象 徵美國已經徹底的認知到給予中共最惠國待遇是兩國利益均霑之事,而不再只是 上對下的一種思考產物。1997 年雙方又進步到「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雙 方開始不僅是「全面」而且是「深化」的交往。1970 年代的「戰略合作」與 1997. 政 治 大 包含著各方面的「交往」。簡言之,美國與中共的關係在 1972 年後約略經歷了 立. 年後的「戰略夥伴」雖同名為戰略,但是前者只有合作確定戰略目標,但後者卻. 四個階段,分別是:戰略合作、建設性、全面交往與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13. ‧ 國. 學. 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進入了冰點,周煦在「冷戰後美. ‧. 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書中提到,布希政府時期,美國與中共的關係陷入. y. Nat. 艱困的境地,天安門事件導致美國府會對中共的政策分歧,國會要求強力制裁中. er. io. sit. 共,布希政府則力求維持與中共的建設性交往,減少對雙邊關係的衝擊,雙方在 政治、經濟及軍事關係上皆是爭議叢生。14柯林頓政府迫於客觀情勢,放棄將人. al. n. v i n 權與最惠國待遇掛勾的政策,採行與中共全面性交往的政策,全方位增進雙方關 Ch engchi U 係。15也因為布希政府與柯林頓政府在審慎衡量客觀局勢後,決心與中國「關係 正常化」,進而為日後的中美全面交往開啟了序幕。 中華民國考詴院院長關中在「美國與中共充滿變數與矛盾的關係」一書提到 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變化如下:(一)1949 年至 1959 年,中共政權成立後,雖然 美國曾希望以「美援」為餌與中共建立關係,但中共仍堅持其效忠蘇聯反美的一 貫政策。1950 年 6 月 25 日韓戰爆發,聯合國決議協助南韓制止北韓侵略,基於 軍事上的理由,美政府一方面派兵援韓,一方面下令中立化台灣海峽,以防致戰 13 14 15. 張亞中、孫國祥合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前引書,頁 333-334。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 年),頁 67。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前引書,頁 132。 8.

(16)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爭擴大。針對美國此舉,中共認為美國「武裝侵略台灣」,並派員至聯合國控訴, 同時在大陸展開反美國活動,中共參與韓戰後,更發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活 動」,中美關係一觸即發。1954 年 9 月 3 日砲轟金門並叫囂以武力解放台灣, 企圖壓迫美國退出台灣海峽,但美國不為所動,中共陰謀未能得逞。1957 年 10 月 4 日,蘇聯發射人造衛星成功,毛澤東認為形勢有利於共產集團,遂在同年 11 月莫斯科國際共黨會議上發表「東風壓倒西風」論調;1958 年在台灣海峽發 動第二次砲戰是為「第二次台海危機」,期間中共展開了以反美為中心的精神動 員與以美國為假想敵的「全民皆兵」運動,此時期的中美關係全面斷絕往來。16. 政 治 大 修」齊頭並進,為圖在理論上在上風,故「反蘇修」更要「反美帝」,而指責蘇 立 (二)1960 年代中共之反美政策與中蘇共爭執有密切關係,故「反美」與「反. ‧ 國. 學. 修企圖與美帝妥協,蘇修和美國要陰謀主宰世界,蘇修為美帝效勞!1965 年越 戰升高後,中共發動抗美援朝運動,以精神動員為主、軍事準備為輔,強調政治. ‧. 的支持,並對美國極盡恫嚇之能事。 (三)1970 年代,美國自 1958 年台海第二. sit. y. Nat. 次危機後,便開始重新謀求與爭共改善關係,此一努力至 1966 年達到高潮,但. al. er. io. 由於中共之「文化大革命」,內部鬥爭激烈,外交幾近停頓,美國不得其門而入。. v. n. 1969 年尼克森就任總統後,鑑於越戰之曠日持久即結束越戰之競選口號,17遂進. Ch. engchi. i n U. 行與中共嘗詴接觸,因此有了後續的「乒乓外交」與尼克森訪華,為兩國外交關 係開啟了新頁。 在現況方面,政治大學邱坤玄教授認為:面對美國將亞太地區列為外交政策 的優先,中共當然有所警覺。中共認為美國藉著 2010 年亞太地區發生的衝突事 件,強化與盟邦的關係,又發展新的夥伴,因此中國大陸被迫必須做出回應,絕 非外界所稱的強勢作為。就「中」美雙邊關係而言,中共理解雙方關係的全面與 複雜性,因此不可能單純以合作或衝突加以概括。中共在綜合國力提升之後,也 16. 17. 關中,美國與中共:充滿變數和矛盾的關係(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992 年), 頁 9。 關中,美國與中共:充滿變數和矛盾的關係,前引書,頁 10-16。 9.

(17)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希望維持周邊地區的安全,以及在亞太地區享有與其國力相應的政治地位。這並 不代表「中」美因此會走向衝突之路,因為雙方都有清楚的認知彼此的重要性, 會以擴大共識與合作為目標,美國會偏重轉化中國大陸,中共則會堅守其特色, 18 雙方將處於一種長期相互影響與競合的關係。 中美兩國均明白在國際現勢上在. 眾多議題均有合作的空間與必要。例如:北韓核武、歐債、恐怖主義防制與環保 問題等均需兩國合力解決。但美國保守派在蘇聯垮台後轉而積極鼓吹「中國崛起」 論,使亞洲國家對崛起的中國均不敢掉以輕心,紛紛與美國尋求結盟關係與加速 經濟整合企圖與之相抗,也間接給予美國增加在亞洲影響力的機會。. 貳、名詞界定. 立. 一、國家安全. 政 治 大. ‧ 國. 學. 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是由兩個名詞「國家」與「安全」共同建. ‧. 構的新名詞,兩者相輔、缺一不可,但是「國家」與「安全」這兩個名詞都相當. sit. y. Nat. 抽象,它並不是由一個單純的事物所造成,而是包含著許多現象、變數及個人主. al. er. io. 觀的感受。19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安全」(security)是指包含人民生計、. v. n. 社會生活及國家發展所展現出的一種狀態,從外在的表徵包括了政治、軍事、經. Ch. engchi. i n U. 濟、心理與科技以及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性不受國內暴力與外國勢力影響,因此國 家安全的定義即是免受於國家內部對安全的危害;再者更免受於外來國家團體的 侵略、威脅,國家有自主的權力與他國帄等的交往溝通,履行國際法人的權力與 義務就是國家安全。以下是針對其他著作對於國家安全的定義與範圍做詳細敘 述: 二、安全的定義 18. 19. 邱坤玄,「兩岸關係與東亞形勢」,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網站,亞太和平月刊,第 3 卷第 11 期,(2011 年 11 月 11 日),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230,(檢索時間:2014 年 3 月 18 日)。 安豐雄、邱伯浩、張彥之、羅慶生,軍事學導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頁 500-512。 10.

(18)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冷戰結束後,安全的概念已不局限於軍事層面,而隨着國際事務與區域間的 衝突不斷,安全概念朝橫向面、縱向面發展。參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蒙森(A. Edmonson)用「心理安全」 (Psychological Safety)來詮釋安全這種共享信念, 所謂「心理安全」就是已經跳脫「私領域」 ,而進入「公領域」 ;也就是一切作為, 20 是以「公」為出發點,這時才會對事不對人地進行建言,而不怕得罪對方。 以. 此延伸,欲使團隊成功,就必先讓團員有共同信念,產生足夠的「心理安全」, 使團員互信,主動解決問題,完成交付任務。而國家、社會要成功,必須使安全 概念逐漸發展成個人、人類及社會、社會及政府、政府及國家、國家及國家之間. 政 治 大. 的相互信任狀態與過程。因此個人認為,安全的第一個要義:建立相互信任的過 程及機制。. 立. ‧ 國. 學. 而依據中華民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五條,政府及公私立機構、團體處 理兒童及少年相關事務時,應以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有關其保護. ‧. 及救助,應優先處理。兒童及少年之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政府應予適當之協助. sit. y. Nat. 及保護。21由於兒童與青少年大部分是沒有自發性攻擊的個體,所受到的外在攻. al. er. io. 擊也比其他成年的人們所受到的傷害為大。而國際上大部分國家也和「兒童」的. v. n. 狀況一樣,是沒有侵略性的,以此定義論述,就可得安全的危害是來自外部的攻. Ch. engchi. i n U. 擊與侵略甚至傷害,所以「安全」就是要「保護人或團體免受人或團體的攻擊與 侵略甚至傷害」。 而以自主權來論述安全的另一要素,即是個體意志及行動自由與自主。新聞 曾有高雄一名女子與前男友訂立所謂性奴隸契約,既個人在意志與行動自由及自 主受到外在的控制。由此引申「安全」就是「與他人交往、溝通互動的自主與選. 20 21. 天下雜誌,230 期(2000 年 7 月號),頁 56。 立法院全球法律資訊網, http://glin.ly.gov.tw/web/legalSubject.do?isChinese=true&method=topicWeb&irQuery=&id=316(檢索 日期,2013 年 10 月 20 日) 11.

(19)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22. 擇自由權」。. 綜合上述兩個定義,可簡單定義「安全」為:「保護人或團體免受人或團體 的攻擊、侵略甚至傷害,並且同時擁有與他人交往與溝通互動的自主及選擇自由 權」。 三、國家安全定義 「國家安全」乃是由「國家」與「安全」兩個名詞所構成的。依安豐雄等著 「軍事學導論」的說法,23「國家安全」在個人的認知必須要有一個先決的條件,. 政 治 大. 就是「國家」必須是具備領土、人民、政府、主權及與他國交往的能力,而書中 歸納出國家安全的幾個要素:. 立. ‧ 國. 學. (1)國家安全就是建立國家與人民及國家間相互信任的過程及機制。 (2)國家安全的危害可能來自內部攻擊及外部侵略甚至傷害,所以國家安全就. ‧. 是保護人民或國家免受內部的攻擊或外部的侵略甚至傷害。. y. Nat. al. er. io. sit. (3)國家安全就是擁有與他國交往事務及溝通互動的自主及選擇權。. v. n. 「國家安全」的定義應包含下列部分:首先要有國家的主體;其次是以國家. Ch. engchi. i n U. 為主體,免受於國家內部的危害;再者更免受於外來國家團體的侵略、威脅,國 家有自主的權力與他國帄等的交往溝通,履行國際法人的權力與義務。在空間概 念上,應包含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環境、衛生、資訊與文化與國防戰略、 外交等等相關領域;在時間概念上,應訂立國家戰略與國家各項發展策略方針, 策定國家中長期計畫並對國內政治環境,用教育改變現有不利情勢以其符合國家 安全與國家發展。. 22. 23. 潘建華,「生物戰對我國國家安全威脅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008 年 7 月),頁 17-19。 安豐雄、邱伯浩、張彥之、羅慶生,軍事學導論,頁 151-153。 12.

(20)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表 1-1 為綜合整理國內外專家及政府對於「國家安全」之定義。. 24. 國家安全定義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軍軍語辭典. 趙子聿、賢峰禮 大陸學者 梁月槐. John M. Collins 美國學者 Charles Majar. 兪大維. 立. 生存(survival)-國家的生存,連同一種「可接受」 (acceptable) 程度的獨立、領土完整、傳統生活方式、基本制度價值都能確保無 缺。假如國家不是一個主權的實體,則其他一切問題也都變的無意 28 義 。 最好界定為控制某些國內外條件,以使公眾相信足以使其享有自決 29 或自主、繁榮和福利 。 國家安全有三種意義:一、保障國家生存獨立與領土完整不受外力 干涉;二、保存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三、維持國家在國際間的地 位。綜合上述,「國家安全」的定義:「為維持國家長久生存,發展 與傳統生活方式,確保領土主權與國家利益,並提升國家在國際上 30 的地位,保障國民福祉,所採取對抗不安全的措施」 。 狹 義 - 國 家 安 全 即 國 防 , 也 可 以 稱 之 為 軍 事 安 全 ( military security)以對抗外來武力威脅為目的。 廣義-其範圍不限於軍事和國防,而把若干非軍事性因素列入考慮儘 31 管如此,軍事還是核心 。 以國家為中心,射程向上可以擴展到國際(或區域)安全,向下可 以延伸到個人安全;就水帄方向而言,其射程已從軍事層面延伸到 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環境與文化相關領域,就垂直的方向言,亦即就 確保安全的政治責任,可從國家向上延伸到國際社會(組織) ,向下 32 延伸到地方政府,乃至非政府組織、新聞界、抽象的自然界與市場 。 指涉攸關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概念與價值;國家安全功能端在於抵 33 抗威脅維護國家利益與價值以及有效管理各種形式與程度危機 。. 政 治 大. ‧ 國. 學. 鈕先鍾. ‧. y. Nat. io. al. n. 林吉郎. sit. 韓毓傑. er. 我國學者. 國家為保障其領域主權之完整與人民生命財產之安全,所採取「安 25 內攘外」之護衛行動 。 國家安全是一個內涵和外延更為豐富和廣闊的領域。從內部要素構 成上,國家安全包括領土、人口、資源與政治主權等根本要素;按 威脅對象的性質劃分,國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 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環境安全,按時代特徵區分 26 國家安全包含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 27 國家不存在危險或不存在對國家的威嚇。. Ch. engchi. i n U. v. 圖 1-1 國內外專家及政府對於「國家安全」之定義. 21.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潘建華,「生物戰對我國國家安全威脅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8 年),頁 17-19。 國軍軍語辭典(龍潭:國防大學 2000 年),頁 1-1。 趙子聿、賢峰禮,國家安全危機決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 年),頁 11。 梁月槐,外國國家安全戰略與軍事戰略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年),頁 1。 John M. Collins,鈕先鍾,大戰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5 年),頁 18。 Charles Majar,「 peace and security for 1990s」(unpublished paper,1990),轉引至鈕先鍾,二十 一世紀的戰略前瞻,( 1999 年),頁 274。 俞大維口述,魏汝霖筆錄,國防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 年 1 月),頁 150-152。 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 年),頁 275。 韓毓傑,「從法的觀點論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之關係-兼評全民防衛動員法草案」,全民 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台北:後備動員管理學校,2001 年),頁 5-2。 林吉郎等,「我國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整合性緊急管理政策與機制」,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 學術研討會實錄(台北: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2001 年),頁 81。 13.

(21)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四、防空識別區(Air Defence Idification Zone,ADIZ) 是二戰後由美軍太帄洋總部制定,規範其盟國之間空防的空中防衛戰,非美 國盟邦則未劃界。未獲得主權方之准許,任何飛行器不得進入。防空識別區與一 個國家的空中防衛有關,如果其他國家未經通報就進入到別國的防空識別區內, 會被視為是一種侵犯領空的行為。 防空識別區指的是一國基於空防需要,單方面所劃定的空域,以利軍方迅速 定位管制,國際法上並不承認這種識別區有任何主張能力。防空識別區與飛航情 報區並不一樣,所劃定的區域也不一定相同。. 政 治 大 國際法認為一國對飛行器的定位、監視和管制,是在飛行器進入該國防空識 立. 別區之後,而並非之前。通常情況下,飛行器進入一國的防空識別區,該國可以. ‧ 國. 學. 採取某種方式,如起飛戰鬥機監視飛行器,但直到飛行器進入該國領空前。無權. ‧. 對飛行器採取迫降、擊落等措施。否則將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34. y. sit. Nat. 五、飛航情報區(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FIR). n. al. er. io. 是由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劃定,區分各國家在該區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 i n U. v. 務的責任區。範圍除了該國的領空外,通常還包括了臨近的公海。與防空識別區. Ch. engchi. 不同的是,飛航情報區主要是以航管及飛航情報服務為主,有時因為特別的原因 會切入鄰國領空。飛航情報區的命名,並不以國家、省份名稱命名,而以該區的 飛航情報區管制中心(區管中心)所在地為命名。35. 34 35. Claude Witze , The Gaps in Our Defense", Air Force magazine (March 1972), pp. 33-39.66. 速家麟,飛航情報區設施與服務(臺北:交通部民航局,1997 年 11 月 22 日),頁 10-13。 14.

(22)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預劃使用的研究方法為「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research)與「文 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 一、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research) 郭生玉認為「歷史研究法」是學界相當普遍的研究方法之一,主要的做法是. 政 治 大 著多種不同的意義,首先,它指過去的事件,及實際發生之事件;其次, 「歷史」 立 從歷史的角度切入,研究過去所發生的事件或活動。15 在英語中,「歷史」擁有. ‧ 國. 學. 是各歷史學家對同一事件,站在不同角度所做的紀錄與敘述,最後,「歷史」更 是一門學科,為一個研究的領域。學者邱為君認為,歷史已經發展出一套方法和. ‧. 概念,通過這些方法和概念,歷史學家搜集過去事件證據並加以評價,進行有意. sit. y. Nat. 義的討論。16 因此,藉由歷史事件來歸納出經驗法則,對正在發生的事件比較及. al. er. io. 判斷,進而預測欲研究問題的答案或未來發展趨勢,依照求同或求異原則發掘在. v. n. 不同時空下,各個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自 1972 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後,迄今已. Ch. engchi. i n U. 近 40 年,兩國關係隨著時空轉換,各時期的國家政策也跟隨著決策者的更替、 執政團隊的意識形態而有所不同,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事件均是本研究可參考的素 材。. 二、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 文獻分析法是研究方法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國際形勢與歷史事件是 國際關係的現象,國際關係理論是對這些現象後面的規律作出解釋,而研究方法. 15 16.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1996 年),頁 18。 邱為君,史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 年),頁 2。 15.

(23)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則是獲得這些理論解釋的手段。17 文獻分析法是根據相關的文獻進行分析,為最 普遍的收集資料方式,18 本文擬對東北亞之國際關係、權力帄衡理論、主要會議 決策、專書出版品、各類學術專(期)刊、官方或民間網站以及報章雜誌相關報導 等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整理、與綜合,並從理論與實務等面向分析,辨別資 料的真偽,推敲其淵源及對後世的影響,期能使研究成果更加符合現況,而非全 憑臆斷來解說事理。在本論文中將遵循此研究方法要旨,竭力蒐尋相關資料,俾 加以整理分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17. 18. Ch. engchi. i n U. v. 秦亞青、閻學通、張文木、時殷弘、馮紹雷,「國際關係研究方法論筆談」,中國社會科學, 第 145 期,(2004 年),頁 82-83。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4 年),頁 7。 16.

(24)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貳、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下: 表 1-2、東海油田爭議對中共戰略安全威脅之研究流程表. 問題發現與提出.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治 政 確立主題範圍 大. ‧ 國. 學. 蒐集文獻資料. 國家安全威脅下,日本在東海爭 議戰略安全處置與政策作為. ‧. 國家安全威脅下,中共在東海領土 爭議與戰略安全處置與政策作為. n. er. io. sit. y. Nat. al. 資料歸納分析. Ch. engchi. i n U. v. 中、日之戰略作為比較. 檢討與修正. 結論與建議. 17.

(25)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論文以針對目前相關史料、文獻、報告進行歸納以及分析。本研究參考 相關之政府出版品、新聞報導、檔案文件、期刊論文、著作等資料,經過彙整 歸納與分析,深入之研究自胡錦濤時期-論東海領海爭議對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威 脅之研究,建構本論文整體之概念,以「中共東海領土糾紛」為研究主體,探討 目前中共所面臨地緣政治與未來日本、美國對區域發展與能源安全的威脅,分 析從胡錦濤後-論東海領土爭議對中共國家戰略安全的威脅研究與中共未來海權. 治 政 戰略地位優勢提出建議與東亞安全對我之影響。 大 立. 擴張,以及所可能產生之影響,比較目前我國在東海領土爭議下,我國如何利用. ‧ 國. 學. 貳、研究限制. 論文研究都會遭遇到研究限制的問題,本論文主要研究限制有下列二點:. ‧. 1、文獻蒐羅的限制:撰寫論文時常要分析大量的文獻資料與研究相關歷史事. y. Nat. sit. 件及脈絡,並推敲、研究各時期階段現象,對未來局勢的發展加以預測。在資. n. al. er. io. 料的篩選上,本論文的資料來源多來自圖書館的相關圖書、論文、期刊、官方. i n U. v. 出版品、報紙與網路資料等等,因本論文的資料蒐集因涉及國防、軍事與戰略. Ch. engchi. 佈署範疇,數據多為逾期解密或民間研究機構的臆測,在可信度上仍有討論空 間,惟筆者僅能盡可能從所或文獻資料與即時相關報導中交叉比對、驗證以求 取最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2、單一理論的限制:雖然單一理論的運用,能提供單一議題的精準研究結果, 使欲探究的主題單一明確,不易失焦。不過,因國際關係的錯綜複雜,國家間 之互動彼此相互牽引,各門派理論因立論不同,難以涵蓋各個面向,是為本文 的第二個限制因素,中共對於官方原始資料的公開有其限制性,對研究學者而 言,對這些資料取得的困難度甚高,故資料蒐集將不盡完備;其次,對於較易 取得的資料如:官方文件、中共領導人言論、書刊、雜誌等,其內容與事實的 18.

(26)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差距為何,非外人所能充分理解,其可信度往往大打折扣,也令人無法掌握實 情,是以個人乃盡力透過國內相關圖書館、網際網路等竭力蒐集,以彌補不足。.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9. i n U. v.

(27)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第五節、研究架構與預計章節安排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如下: 第壹章 緒論: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與 限制,以及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第貳章 中日東海議題之歷史背景,藉由中日東海釣魚台歷史發展情形,研析地 緣政治的影響與未來趨勢,以及美日安保條約對中共的約制。 第參章 就中日東海海洋資源與整體分析:從東海的資源評估,中共國家經濟發 展,對天然能源需求與日本的各自主張及作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各項作為。. 政 治 大 大陸的反制作為,美國其他國家的反應。 立. 第肆章 探討中日在東海區域戰略競逐:有關日本宣布釣魚台國有化過程,中國. ‧. ‧ 國. 學. 第伍章 結論:內容包括研究發現,及後續研究建議。.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0. i n U. v.

(28)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第貳章 中日東海爭議歷史背景 東海區域與釣魚台爭端一直是中、日兩國關係的爭議焦點。自 1895 年中日甲 午戰後歷到二戰結束後,由於中國處於分裂狀態與美國在全球的戰略構想,中日 之間歷史問題之糾葛、及中共強大後積極的發展海洋戰略,使得海洋戰略與領土 爭端、經濟利益等問題之爭奪及兩國國民情緒之對立等等,都是習習相關。可以 說,釣魚台的問題和東海劃界爭議上一直是中日關係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它既是 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2010 年 9 月發生的中日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再次證明 了這一觀點。從「東海油田爭議--釣魚島爭端的歷史法理與未來」瞭解東海釣魚台. 政 治 大 國的問題,也是全球戰略與美國重返亞洲的問題所在。要了解地緣政治與全球戰 立 問題的歷史由來、現實衝突的國內外背景,因此中日間其東海爭議不僅是中日兩. ‧ 國. 學. 略,我們必頇詳加研究與探討期許,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中對中華民國能在東亞 發揮的影響,也確保我們的生存空間不在強權壓迫下擁有更大空間。1. y. sit. io. er. Nat. 壹、中日東海歷史背景. ‧. 第一節 東海地緣政治與重要性. 中國與日本兩國以黃海、東海區隔,然尌歷史情結與民族意識,中日關係自. al. n. v i n 東漢時期尌已接觸,雙方關係貣貣落落,在中國強大時期幾番臣服於中國,但至 Ch engchi U. 十九世紀西風東漸時刻,中國與日本同樣遭受西方列強的壓迫,日本的明治維新 改造了日本的國勢,同一時期的中國在清朝的主政者固步自封下,日本走向海洋 國家,中國則積弱不振的受到歐美列強國家的侵略。 而在 1895 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國勢日落,清廷割讓台灣澎湖等島嶼,也為中、 日在東海領海紛爭種下現今的問題,加上美國在二戰時所託管的琉球於 1971 年美 日於東京簽署「歸還沖繩協定」美國國務院聲明中說明,2有關「舊金山和約」中. 1. 2. 張植榮、王俊峰,東海油爭--釣魚島爭端的歷史法理與未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 年) , 頁 73。 美國國務院新聞稿。1970 年 9 月 10 日。 21.

(29)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用的「南西群島」是有意圖包括釣魚台之各島嶼,但是任何有領土爭議的要求均 為當事者所應彼此解決的事項, 3 如此一來美國並未尌釣魚台涉入領土爭議並問 題,而是以美日安保協定間接防止中共的海權擴張及對日本間接承認其釣魚台之 主權,如此一來既可圍堵中共海權勢力進入太帄洋第二島鏈4,也對中共和帄崛貣 追求海權事業產生影響。. 貳、中日兩國的地緣狀況及其地緣戰略價值 中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側,東臨太帄洋,西部則深入歐亞大陸的腹地,地理位 置非常重要。從地緣政治理論來看,中國應屬於海陸複合國,既有廣闊的大陸和. 政 治 大 日本島國,主要由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 個大島及附屬島嶼組成。日本國土 立. 豐富的自然資源,又有漫長的海岸線,出入自由。地緣戰略價值可謂「得天獨厚」。 4. ‧ 國. 學. 面積狹小,資源貧乏,且颱風,火山,地震等災害時有發生,生存和發展條件存 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日本是海洋型國家,發展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利用廣闊的. ‧. 海洋上的交通便利,開創自身發展的條件。這是日本能發展到今天的有利的地緣. sit. y. Nat. 優勢,在政治和安全方面,日本自身的力量相對弱小。日本作為ー個島國發展的. al. er. io. 脆弱性以及侵略的歷史,使日本難於將龐大的經濟力量轉化為政治上的權利和威. v. n. 望。因而,在政治與安全方面日本還要依靠於美國,這尌使其世界大國的地位存 在明顯的缺陷。5. Ch. engchi. i n U. 由此看來,中國的地緣狀況相對於日本來說有許多優勢,最主要的體現在領. 3. 4. 5. 1951 年 9 月 8 日,包括日本在內的 48 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的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 了這份和約,並於 1952 年 4 月 28 日(日本時間晚上十點三十分)正式生效;這份和約的起草 人為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顧問杜勒斯。該和約主要是為了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敗國日本的戰 後地位問題與釐清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和約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 棄台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島嶼的權利。於第三條中,日 本同意美國對於琉球群島等諸島實施聯合國信託管理。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ei=UTF-8&fr=slv8-msgr&p=%e8%88%8a%e9%87%91%e5%b1 %b1%e5%92%8c%e7%b4%84&type(檢索日期 2013 年 7 月 17 日) 島鏈-是由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在 1951 年首次明確提出的一個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義, 又有政治與軍事上的內容,其用途是圍堵亞洲東岸,對蘇聯、中國等共產國家形成威懾之勢。 是美國目前在亞洲戰略部署的重點,而它所要圍困的主要目標就是中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2%9B%E9%93%BE(檢索日期 2014 年 3 月 12 日) 劉雪蓮,「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日關係」,東北亞論壇,第 7 卷(2004 年) ,頁 75 - 79。 22.

(30)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土和資源上。一個在糧食上自給自足或基本上自給自足的國家,相對於ー個不能 自給自足,而必頇進口它所缺乏的糧食,否則尌會餓死的國家來說,具有很大的 優勢。6其次,從工業生產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來看,日本幾乎都沒有,而 且能夠作為替代品的原料也沒有,大部分要依靠進口。因此,如果某個能源大國 比如中東石油國家以禁運來威脅的話,日本很容易蒙受損失。如果把日本的海上 通道比如麻六甲海峽封鎖上的話,實際上尌等於扼住了日本的咽喉。 東海問題始於上世紀 60 年代,東海海床發現蘊藏大量的油氣資源,該海域的 能源開發尌逐漸成為有關方面關注的焦點之一。上世紀 80 至 90 年代中日未能尌. 政 治 大 東海是由中國大陸,台灣,朝鮮半島,日本九州島和琉球群島所圍繞的西太 立. 海域中間線達成協議,成為東海資源爭端的主要原因。. 帄洋的一個邊緣海,東北部是以對馬海峽,西南部以台灣海峽分別溝通日本海和. ‧ 國. 學. 南海,東部以琉球諸水道與太帄洋作為溝通,為開闊的淺海區域。東海東北到西. ‧. 南長約 700 海浬,東西寬約 150〜420 海浬,面積為 77 萬帄方公里。據聯合國機. y. Nat. 構有關方面的預測,東海大陸棚架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這些海域中埋藏著價值. er. io. sit. 驚人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物資源。僅釣魚台周邊海域的石油儲藏量尌高達 1095 億 桶,相當於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的原油儲藏量,在這片大陸棚架地層中,. al. n. v i n 鈷的儲量可供日本使用 1300 年,錳的儲量可供日本使用 320 年,鎳的儲量夠日本 Ch engchi U 使用 100 年;那裡還埋藏著夠日本使用 100 年的天然氣。7. 這片大陸棚架在地緣戰略上和軍事上對日本也有重要意義。這片大陸棚架海 域不僅是對日本至關重要的海上生命線,而且也是中國向東進入太帄洋,美國向 西進入東亞以及俄羅斯南下的必經通道,日本認為,控制了這條國際通道,尌能 影響幾個大國,並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另外,日本是ー個地形狹窄的島國,防 禦縱深非常有限,內陸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過 120 公里,在戰爭爆發時極易受. 6 7. 鄭苒,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日東海之爭」 ,理論新探,第 6 卷(2007 年) ,頁 809-810。 鄭苒,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日東海之爭」 ,前引文,頁 812-813。 23.

(31)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到來自四方向空中與海上的襲擊。日本一旦控制和擁有了所要求的這片大陸棚架 海域,將使日本的防禦縱深範圍向西擴大 300 公里。 日本在東海爭議的問題上表現得咄咄逼人,是其在冷戰結束後謀求東亞,甚 至世界政治大國的戰略需求。這場曠日持久的東海之爭,先是日本媒體指責中國 侵占日本海底資源,從而挑貣了ー場中日「東海資源之爭」 。接著日本內閣最新「防 衛白皮書」再次炒作中國威脅論,建議東京方面「小心鑑別」中國軍力發展「是 否已超越國防之需」隨著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國際政治格局出現變化,日本 政界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正常國家」成為日本孜孜以求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 政 治 大 濟,軍事等各個方面遏制中國,成為日本謀求地區政治經濟大國的必然手段。 立. 致力於和帄崛貣的中共尌成為了日本在區域內最大的對手,因此從能源安全,經 8. 中日的這場東海風波還要考慮到ー個不可忽視的地緣政治上制衡的力量-美. ‧ 國. 學. 國。在探討中日關係問題時,不能不涉及到美國,美日同盟在東亞地區的主導對. ‧. 於中國解決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以及未來處理南中國海問題都有巨大的遏制作. y. Nat. 用。例如 1996 年 4 月,日美兩國修改的日美安保條約提出所謂「這一條約是亞洲. er. io. sit. 安全的保障的基礎」的觀點,美國前國防部長派里(Paley)所說的「美日同盟不 只是為了保衛日本的安全保障,而是為了整個地區的安全保障」的觀點,都體現. al. n. v i n 出日本利用這ー體制趁機擴大其軍事力量,把防禦攻勢佈置到本土之外,對中國 Ch engchi U. 的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危脅的趨勢。美國政府在中日東海海域「中間線」問題的表 態貌似「中立」 ,但事實上,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和能源消耗的増加,中美潛在能 源衝突業已凸現,作為頭號能源消費國的美國,對中國能源競爭的擔憂逐漸上升, 必定會詴圖通過多種手段來限制中國的石油來源。9另外,在東海問題牽連到的釣 魚台主權的歸屬問題以及制海權等問題上,美國必有其戰略利益與價值。10 中日兩國在東海問題上的博弈,只是當前兩國關係的一個具體體現,中日兩. 8. 劉妙龍,孔愛莉,「地緣政治歷史,現狀與中國的地緣戰略」,地理研究(1994 年) ,頁 70– 72。 段進軍,「從地緣政治角度論冷戰後資源的戰略地位」,地理科學進展(2000 年) ,頁 181-185。 10 段進軍,「從地緣政治角度論冷戰後資源的戰略地位」,前引文,頁 179-180。 24 9.

(32)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國的關係問題可以適用一個自古到今都通用的地緣政治的規律:地緣相近的兩個 國家,如果互相友好,則帶來的利益比相距較遠的國家會倍増,相反,如果兩國 互相敵對,則帶來的災難也會倍増。. 參、中日東海劃界爭議 一、東海外大陸棚架與沖繩海槽 中共濱臨黃海東海南海三個半封閉海, 中國大陸棚架面積有限,海洋地理甚 為不利,中共在東海的底部有著很有限的大陸棚架區域,相對我中華民國台灣東 部則面向廣闊的太帄洋區域,由於近海緊接深海盆地難以劃出外大陸棚架界線,. 政 治 大. 這是兩岸中國領海難以延伸的困境,在世界面臨海洋經濟海域 200 海浬的大陸棚. 立. 架上,對於劃定外大陸棚架的劃定直接關係沿海國的主權權利和經濟利益,對中. ‧ 國. 學. 共全力發展經濟與申張海權上有極為不利的影響。11當前中日兩國在東海的劃界爭 議受到全球矚目,日本為求國家海洋權利欲以自訂的海洋「中間線」要與中共帄. ‧. 分東海;中共按陸地領土自然延伸原則堅持中國大陸棚架抵及沖繩海槽線。依東. y. Nat. sit. 海大陸棚架與中國海岸的地質關係研究完全符合陸地自然延伸的定義要求。中共. n. al. er. io. 對此已向聯合國大陸棚架界線委員會爭取中共在東海外大陸棚架的領土要求。. 11. Ch. engchi. i n U. v. 何亮亮,「中日東海爭議可能導致兩國對峙」 。成報網, http://www.singpao.com/20050425/local/704767_main.html(檢索日期 2014 年 4 月 25 日) 。 25.

(33)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圖 2-1 中日的海域劃界主張.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http://www.nakajima-msi.com/mzbox/sYun.ipg (2013/12/10). 二、《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大陸棚架的定義及外大陸棚架外部界線作出 明確之規定。其第 76 條第 1 款規定:沿海國其大陸棚架包括其領海以外其陸地的 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的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與底土,如果從測算領海 寬度的基線量貣算到大陸邊外緣的距離不到 200 海浬,則擴展到 200 海浬的距離。 12. 12. 海洋法相關公約(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年) ,頁 29。 26.

(34)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三、日本擴大大陸棚架之構想 日本政府在 2003 年由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曾在「調查大陸棚架是國家的百年 大計,資源大國日本不是夢」13文中說東海海域蘊藏著足夠日本消耗 320 年的錳、 1300 年的鈷、100 年的鎳、100 年的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物資源和漁業資源,他表示 如果這些海域 65 萬帄方公里的大陸棚架全部歸屬於日本,日本成為一個資源大國 將不是一個夢。14從此可知這廣大的東海區域在經濟戰略與軍事戰略對日本與中國 甚至臺灣都有很重大的戰略意義,而這東海大陸棚架海域更是中共走出第一島鏈 與美國進入東亞及俄羅斯必經的海上航道,中華民國是否積極採取的領土主張作. 政 治 大. 為,將是對台灣百年國家資源決定性的一頁。. 立. 四、尌地理型態分析東海歸屬:沖繩海槽與中國外大陸棚架. ‧ 國. 學. 東海是以中國長江北岸啟東嘴,與南韓濟州島西南角連線及黃海相連,南以 福建廣東兩省交界線,經東山島南端至臺灣島南端連線,與南中國海為界,東以. ‧. 九州島琉球群島和臺灣諸島連線與太帄洋相隔。東海海域東西寬 150-360 海浬,南. y. Nat. sit. 北長 1300 公里,總面積約 77 萬帄方公里。東海大陸棚架帄均水深 72 米,最大水. n. al. er. io. 深 2000 多米(沖繩海槽)。東海海底地勢與中國大陸其一致,是由西北向東南傾. i n U. v. 斜直至沖繩海槽。地形地貌有大陸棚架帄原、大陸坡沖繩海槽琉球西側島坡,由. Ch. engchi. 此可見整個東海大陸棚架與中國大陸地形一致。15. 沖繩海槽是東海地區特殊地理環境,它把大陸棚架與琉球群島分隔,此海槽 貣自日本九州,緊臨琉球群島西側呈弧狀向西南延伸,至中華民國臺灣附近形同 舟狀,由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俺美群島、沖繩群島和先島群島(宮古列島、 八重山列島)所組成,沖繩海槽全長 1200 公里,最寬處 120 公里,最窄處 35 公 里,海槽北淺南深。沖繩海槽是一個大陸邊外緣盆地,從地質學上,東海大陸棚. 13 14 15. 季國興,中國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 ,頁 241。 朱鳳嵐,「中日東海爭端及其解決的前景」 ,當代亞太,第 7 期(2005 年) ,頁 12-16。 馬英九,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臺北,正中書局,1986 年) ,頁 15。 27.

(35)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架與沖繩海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地形,因此尌地形構造與海洋法公約,與日本所 主張的中間線更有國際法的說服力,來主張東海為中國領海之大部領土自然延 伸。16. 第二節 美日安保條約對中共的制肘 壹、美國與日本底線測詴 美國於 2012 年準備結束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之際,於同年一月即宣布了重返 亞太的新國防戰略指導方針,後續再提出空海整體作戰概念,北京當局已對華府 圍堵戰略深感威脅。事實上,中共在經歷「黃金機遇期」 ,及全球經歷多次金融風. 政 治 大. 暴經濟危機,仍舊異軍突貣,得以快速成長,可窺知中共在整體國家發展之迅速。. 立. 中共政、軍亦已開始審酌如何突破美國封鎖之可能性,而強勢主張南海各島礁主. ‧ 國. 學. 權與挑戰美日安保條約,即為其手段之一,然為確保其海空通道,維護能源命脈, 擴大西太帄洋勢力範圍,必頇打破美國在第一島鏈所建立的防線,第一個必頇突. Nat. y. ‧. 破的關節要害尌是釣魚島海域與琉球及台灣之間的孔道。17. sit. 美國與日本之所以全力阻止中共,即在於過去一年來,中共屢屢接近釣魚台. n. al. er. io. 海域,並利用軍機、軍艦及海監船等方式在釣魚台海域活動頻繁,此行為可視為. i n U. v. 為突破「第一島鏈」步驟之一。若未能及時有效抑制,美國偵察及電偵機將更難. Ch. engchi. 掌握中共在西太帄洋動態,更遑論中共所擁有之戰略潛艦,可輕易遊走於西太帄 洋間,如此必將打亂美國在西太帄洋上的所有兵力部屬及戰略考量,日本亦將同 感深受其害,非但海空受其限制,各項進出口運輸貨運,絕大部分都以東海為主 要必經之路;因此,美國與日本必將竭力阻止中共突破第一島鏈,並利用美日安 保條約的約制,確保國家整體安全及國防戰略利益。18. 貳、日本以「美日安保條約」對中共的各項反制措施. 16 17 18. 趙理海,海洋法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年) ,頁 80-81。 田家綺,「中共擴大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影響」 ,青年日報,2013 年 11 月 29 日,第 7 版。 田家綺,「中共擴大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影響」 ,前引文,第 7 版。 28.

(36)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在亞洲地區,除中國外,日本及印度,在經濟、國防軍事科技、皆於全球具 有同屬堅強國力,除此,雙方更無因歷史所留下之仇恨,在彼此各項條件相當與 身處亞洲有中共共同的敵人,自然一拍即合,遂於 2008 年 10 月 22 日,雙方締結 了「安保共同宣言」,自此之後,便與美國、澳洲同屬與日本有安全協議的盟國, 一方面配合美國執行全球戰略活動,卻也一步步在為爭取聯合國安全理事常任理 事國,爭取更多國際空間;然而受限於「和帄憲法」的約束,自安倍 2012 年尌任 首相以來,為加速日本國民對政策的認同,以日本的經濟與民族精神為號召,並 於 2013 年 12 月 26 日前往靖國神社參拜,親訪越南、菲律賓、泰國及印尼,宣揚. 政 治 大 內人民共識,進而達到修改憲法的目標,以「美日安保條約」為由,拓展日本在 立 與東協國家及美國公同開發的「安倍主義」新外交方針,其政治目的則在爭取國. 國際事務上的地位。19. ‧ 國. 學. 參、中共窺視日本有軍國主義復辟野心. ‧ sit. y. Nat. 中國與日本自甲午於及二戰尌有歷史仇恨存在,尤以日本二戰期間侵華造成. n. al. er. io. 無法抹滅的傷害,至今仍不見日本認錯、道歉,近期與日本在東海有釣魚台主權. v. 爭議與能源爭奪問題,很容易因任何事件尌此提高軍事對峙,而印度與中共本已. Ch. engchi. i n U. 有領土上的爭議,雙方早有嫌隙,而日印的軍事合作很難不去聯想目的為聯手對 付中共,雖然雙方都是美國以反恐政策指導下所展開的軍事活動。中共認為日本 並未認真檢視及反省過去戰爭行徑,相反的,對於日本與印度的軍事合作,有無 可能達成美日印軍事聯盟關係,藉此日本更可堂而皇之在整個亞太地區有所進 展,自衛隊將逐步從國內安全防衛擴大到軍事外交上的同盟,並幫助日本在國際 地位上的地位鞏固與拓展,這將打亂中共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佈局,也會高度質疑 日本懷有軍國主義復辟的野心,一旦國內修憲成功,海外軍事活動將更為頻繁,. 19. 胡敏遠,「日印強化合作 劍指中共軍事崛起」,青年日報,2014 年 1 月 24 日,第 7 版。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中國春秋時期 (The period of Spring and Autumn in China) (770-476BC).. I am from the state of Lu in the Zhou dynasty. I am an official and over 60 years old. Her name is Yan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learning passport, cultivation in humanity, activities of music and arts,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silky way over the sea).. The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learning passport, cultivation in humanity, activities of music and arts,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silky way over the sea).. The

Peace Between Japan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reaty

Buddhism from East-Han dynasty king-min ages passed into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China is change Chinese grammer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