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與觀察資料的分析與詮釋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詮釋

第二節 參與觀察資料的分析與詮釋

為了展現觀察資料包含了豐富的社會互動細節,筆者對六次會議 做厚實的描述,詳見附錄三。此小節一開始先提供瞭解會議描述的基 本背景資料,包括與會人員、會議地點、會議空間與座位以及會議主 要討論的課程活動架構,以輔助讀者快速進入研究場域,最後再進入 主題式分析。

壹、 六次會議的基本背景資料

一、與會人員

六次會議的參與人員可以分成五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就是召開會 議的行政人員,主要就是校長(與敘說所提校長是同一個)與主任,

之後文中敘述將直接以此稱呼。這類型的人員主要負責課程發展與相 關活動的領導與運作。雖然開會通知單上都是寫明主持人是校長,但 實際上是由主任進行所有的會議。

第二種類型是「我愛大自然」課程小組成員,之後文中敘述將以 大寫英文字母代稱,A、C、D 與 F 老師(即芳芳老師),他們是研討 課程計畫與實施的主角。論在校職務,前三人是級任老師,而 F 老師 是五年級自然科任老師,同時也是自然領域的召集人。論年資,A、C 與 F 老師都屬資深老師(會議#4,P3,編碼 3)。論工作分配,A 老師 甚少在會議裡提供研討的意見,今年他修改「逛逛植物園」活動的有 獎徵答題目;C 老師主要協助電腦、網路方面的文書處理;D 老師則 熱衷於活動的拍攝工作;F 老師經常是會議裡與行政人員或者其他老 師進行研討的主要角色,也時常會提供活動的新點子。

第三種類型是六年級自然科任老師,之後文中敘述將以地支7

7 原本筆者將所有與會人員,除行政人員主任與校長外,皆以大寫英文字母代稱。

88

稱,上學期為子與丑老師,子老師為代課老師;下學期則為寅老師與 丑老師。寅老師因為上學期請產假,所以才由子老師代課。寅老師帶 5 個班,丑老師則帶 2 個班。其中丑老師相當資淺,今年是來學校的 第二年。這類型老師的登場是因為六年級新增活動與他們的課程相 關,且必須由他們來執行。

第四種類型就是各學年的訓輔代表,之後文中敘述將以國字大寫 數字代稱,按年級先後分別是壹、貳、參、肆、伍與陸六位老師。他 們的工作在於執行各年級的活動,並將活動成果彙編成檔案。

第五種類型則是非前四種類型的其他人員,之後文中敘述將以貨 幣符號代稱。€老師,他是社會領域的召集人,在會議二,因應優質 學校評選討論學校特色課程的成果彙編時,代表「我愛家鄉」的課程 設計人員。₩老師,學年主任,在會議一代表所有級任老師的立場討 論六年級的新增活動。

大致而言,如果會議屬課程發展的研討層面,討論與修改課程活 動的實施計畫,會議成員主要是由第一與第二種類型的人員參與;但 因今年度要新增六年級的活動,故也會邀請第三種類型以及第五種類 型的成員加入,以徵詢意見。而會議如果屬執行層面,確認學習成果 彙編方式或溝通活動的聯繫事項,則會議主要由第一種類型、第三種 類型與第四種類型的成員參加,另外邀請第二種類型的 F 老師以及第 五種類型的€老師以設計者代表的身份出席。其中子老師的參與最為 特殊,六年級自然科任代課老師的身份讓他出席第三類型人員的會 議,但在上學期的會議二、會議三也見到他以協助電腦操作的身份出 席。

二、會議地點

但在 2012.3.24 的團體論文討論會中,與會成員表示過多的代號使得閱讀無法有效 辨識人物,故改採將不同類型的成員以不同類型的代號表示,可以幫助掌握人物在 會議中所代表的角色位置。故第三類型成員用地支子、丑、寅代稱,第四類型成員 以國字大寫數字壹、貳、參等代稱,第五類型成員則以貨幣符號€與₩代稱。

89

地點都在同一個地方,校長室旁的會議室,此處應該是學校行政 召開會議的主要場所。不過因為鄰近校長室,老師們有些討論如果涉 及到校長,就會顯的較為謹慎,開玩笑地用隱喻或者降低音量。

三、會議室空間與座位

下圖是會議一的會議室空間圖,可供參考,瞭解會議室的空間配 置。門口緊鄰走廊,所以有幾場會議進行期間遇到學生下課或放學的 時間,學生在走廊嘻笑的聲音容易干擾到會議的進行。

圖 4-2-1 會議一的會議室空間圖

至於座位並沒有特別的安排,會議桌由兩張大桌子拼成,一張大 桌子較長的那面可以坐兩到三個人,寬那面則為一到兩人。老師習慣 選擇進門的大桌子坐,位置沒有固定;反觀於此,行政人員顯的較為 固定,主任與校長固定坐離門較遠的大桌子,校長的位置最為固定。

四、課程活動架構圖

下圖是六場會議的討論焦點,「我愛大自然」課程的全校性成果 展活動「自然成果展」的活動架構圖。去年就分成靜態的「各年級海 報展示」與動態的「逛逛植物園」,今年度新增六年級的活動,以去 年就有的「各年級海報展示」之六年級海報展示活動為基礎,增加解 說活動,變成全校性,但尚處於小規模試驗階段的六年級海報解說活 動。故會議主要討論的活動為「各年級海報展示」、六年級新增海報 解說活動以及「逛逛植物園」。

90

圖 4-2-2 「自然成果展」的活動架構圖

貳、觀察資料的主題分析

透過六場會議的描寫,無數語言、情緒與互動事件構成筆者所要 觀察的教師經驗與校本課程的發展脈絡,其內涵包含了被研究者的經 驗故事以及被研究者所共享的社會文化。筆者進一步詢問「是什麼構 成了經驗」,試圖問題化以拉提出更大的主題,藉以統整分析筆者所 欲研究的教師經驗。

一、增加六年級成果海報展示之解說活動

「我愛大自然」課程在 96 年度已經是正式實施的第二年,所以 課程小組主要是根據去年老師們給的回饋,調整或修正課程的實施。

不過比較多的討論與調整是在課程實施後的成果展活動「自然成果 展」,像 96 年度一開始就有針對六年級成果展活動,提出在原有的成 果海報展示中新增解說活動的構想。

筆者認為新活動的增加可以拉提出來做一個完整的主題分析。因 為已發展完成的課程就好比平靜的水面,而新的活動就好比一顆水 珠,當它滴落在原本穩定的環境裡,勢必會引起一個又一個的漣漪,

學校現行課程

(各領域、彈性)

學校本位課程

「我愛大自然」

全校性成果活動

「自然成果展」

各年級 海報展示

六年級新增 解說活動

五年級

「逛逛植物園」

融 入

91

而這些水紋可以讓筆者觀察「我愛大自然」課程是在一個怎樣的個體 互動與社會文化裡,看老師們如何在集思廣益當中讓活動從無到有,

而新活動如何擠入舊活動的架構中,以及存在或超越於學校裡更大的 社會文化如何吞吐吸納的過程。

在六場會議裡或多或少都有討論六年級新增活動,主要集中在會 議一、三、四、五裡,筆者將新增活動的發展歷程予以脈絡化,分析 形塑課程發展的關鍵因素,藉此可以觀察教師的經驗與文化。

(一)既存活動的經驗是新活動的構思起點

六年級新增活動是以原先六年級成果海報展示為基礎,加上解說 活動的構想來發展,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活動運作模式,在跨會議的持 續討論下,可以看到模式不斷地改變或調整,好比藝術家在雕塑作品 一般。有趣的是,筆者在會議一老師們最初的討論裡發現新活動的「原 石」,也就是預設在老師們的課程發展經驗裡,他們所認為活動運作 模式的原型。

會議一裡,F 老師是最先提出活動的運作模式,但是當他講完自 己的作法時,語末用不確定的口吻詢問「……還是要跑?」(會議#1,

P5,編碼 8),這裡的「跑」指的是跑站或換站,是一種常見的活動方 式,而「逛逛植物園」活動就是使用這種方式。這讓沒有先備經驗的 筆者覺得有些突兀,狐疑為什麼要特地問跑站與否。後來₩老師在提 出自己的想法時,,明白指出參照既存活動「逛逛植物園」,而他所 聯想到的人員訓練問題,也是因為「逛逛植物園」裡有特別訓練「植 物小精靈」的規劃(會議#1,P6,編碼 8、10)。

由此可見課程中其他活動的經驗會內化到老師們的思考,當構思 新活動時就自然而然成為老師們的共識。所以在後續一部份的討論 裡,老師們即便知道跑站方式會拉長活動時間、造成龐大的的負擔,

但是他們寧可縮減活動的其他層面,也將此一共識納入活動的實施模 式。

(二)校長的意見是決定課程的關鍵因素

92

筆者發現,校長的意見在活動形塑的過程中,往往發揮關鍵的影 響力。而其影響力的發揮,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特質:

1. 不管校長在不在,他的意見總是在

筆者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管校長有沒有參加會議,他的意 見是如影隨形地「存在」於會議中,而且影響力仍然十足。忍不住進 一步觀察:是誰在轉述校長的意見?為什麼那時候需要校長的意見?

詮釋的過程有沒有落差?

以會議一與會議三為例,前者校長沒有參與,後者則有,這兩場 會議後,六年級新增活動的模式就大致底定。會議一校長沒有參與,

主任與₩老師數度轉述或者詮釋校長對活動的意見,歸納有「(六年 級)全部參與」、活動目的是「讓六年級學生有表述的機會」以及「提 高六年級參與課程的程度」、「不要視訊式的活動模式」,其重要性是

主任與₩老師數度轉述或者詮釋校長對活動的意見,歸納有「(六年 級)全部參與」、活動目的是「讓六年級學生有表述的機會」以及「提 高六年級參與課程的程度」、「不要視訊式的活動模式」,其重要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