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不得利用職權謀取不當的利益,包括避免圖利自己與圖利他人。

9. 信守契約與承諾,直至履行完畢或解除為止。

10. 不斷從事專業進修與發展,以提升專業知能與專業精神。

11. 公平對待所有的成員與學生,不得因其政經文化及人口因素等背景之 不同而有所歧視。

12. 不得偽報專業資格以獲取職務,也不得做偽證以圖利或傷害同仁或他 人。

13. 對不合理的事應勇於批判與反應,並參與改進,力求臻於至善。

14. 隨時自我反省改善,以持續 提升工作的效果與效率。

由前述各項規範與信條的內容可以發現,道德實踐的必要性在教育 領域中受到普遍的肯定,並呼籲教育與學校行政人員在決策時應以學生 的福祉為第一考量,且應本持著公平、正義與善的倫理價值從事教育工 作。而校長扮演學校領航者與楷模的角色,如欲落實各項規範與信條,

必須透過道德領導的體現,才能使全校學生、教師及行政人員都能具備 道德良知、展現道德善行,因此,道德領導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參、道德領導之理論基礎

道德領導之理論基礎包括兩部分,一為倫理學理論基礎,一為領導 理論基礎,林純雯(2001)指出道德領導的哲學基礎方面,含有倫理學 論述的觀點;而在道德領導的實施方面,則涉及領導理論。分別說明如 下:

一、倫理學理論基礎

倫理學的研究一般可以區分為兩類,即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和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規範倫理學是對道德觀念和道德判 斷進行系統性的瞭解,並對道德原則的合理性加以探討;至於後設倫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則發展於二十世紀初,深受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理論的影 響,其中的內涵包括有情緒論(emotivism)、規約論(prescriptivism)和 非自然主義(nonnaturalism)(林火旺,1999);而倫理學的相關理論當 中,又以 Kant 義務論、MacIntyre 德行倫理學與 Noddings 關懷倫理學與 道德領導較為密切(Sergiovanni,1990),分述如下:

(一)Kant 的義務論

Kant 是首位將「責任」概念作為道德核心概念的哲學家,其認為唯 有當行為的目的係為了履行責任時,才能稱之為「有道德價值」的行為

(林火旺,1999)。換言之,正如同 Kant 的「無上命令說」之觀點,只要 動機是善,領導者憑藉著責任感及義務心而行動,其行為的結果好壞,

並不影響其道德價值。

(二)MacIntyre 的德行倫理學

MacIntyre 在審視西方各時代的德行理論後,將德行歸納為:1.德行 是一種品質,可使人執行社會角色;2.德行可使人完成特殊的人生目的;

3.德行是實現成功的手段(何懷宏,2002)。

MacIntyre 認為可基於上述三種不同的主張發現一個統合性的核心概 念。德性的應用必先透過道德或社會生活目的來解釋與定義德行(林火 旺,1999)。換言之,領導者應引導組織成員訂定必須共同遵守的德行規 準,並在日常生活中能予以實踐,使組織成員皆能為善而行,如此才能 養成組織成員的德行。

(三)Noddings 的關懷倫理學

關懷倫理學從女性觀點,提出不同的道德推理態度,透過對於關懷 關係的討論,提出關懷不僅是一種道德,更是一種行動。Noddings

(1984)認為在道德上驅動我們的動力,不是理性,而是「關懷之情」。

其認為人的存在核心是「關係」,關係的兩方分別為「關懷者」與「受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懷發生時,關懷者全神貫注,接受對方,不以一己之意志或私欲宰制受 關懷者,而受關懷者則在關懷者的關懷下,努力求得自我實現和成長。

因此道德領導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間的關係,正如同關懷倫理學中關懷 者與受關懷者間的關係,在道德領導的關懷、關愛中使組織成員自我實 現與成長。

二、領導理論基礎

領導理論方面,傳統上分為特質論、行為論、權變論等不同的研究 時期,其中又以「特質論」,則對於領導者之人格、素養多所著墨,因此 對於道德領導之論述頗具影響性,對於道德領導有以下的啟示(顏童 文,2002):

(一)先天人格特質奠定道德領導的基礎

領導特質論所歸納成功領導者特質,部分乃是與生俱來,比如善 良、主動、有活力、智力、創造力、魅力等特質,對於是否能成功地實 施道德領導,具有一定程度之影響,是奠定道德領導的重要基礎。

(二)後天道德修為推動道德領導的實施

特質論者發現大部分成功領導者之特質可自後天習得,例如正義 感、關懷、堅毅等,因此道德領導者應隨時充實自身的道德修為,更新 道德觀念,檢測自身行為表現,並以道德權威喚醒被領導者的道德感與 義務心,培具成員必要的道德素養。

綜上所述,吾人可以發現倫理領導的理論基礎在倫理學上帶有 Kant 義務論中「無上命令說」的色彩,並涉及 MacIntyre 的德行倫理學與 Noddings 的關懷倫理學,因此其哲學論述之基礎紮實;另一方面,在領 導理論的基礎上,相較於其他強調領導行為與技術的領導理論,道德領 導則較傾向特質論的觀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