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反思

第二節 反思與啟發

研究者透過研究過程,藉由前述研究發現與研究結論,對於失智 長者家庭照顧者照顧因應發展歷程有所反思並從中獲得啟發,茲分述 如下:

一、因親屬關係之不同,會有不同的角度來提供照顧

本研究之前導試驗性訪談與正式訪談中,其家庭照顧者與長者之 親屬關係多為「媳婦對公婆」,其次是「子女對父母」,也因此而有不 同的照顧因應角度,如:

 媳婦對公婆-訪談文本中,呈現出受訪者之家庭多數將媳婦 歸納為「應該」提供照顧服務的人選,自然而然地便由「家 庭系統默認」為主要照顧者,但於照顧模式與因應方式的選 擇上,卻不一定擁有其決策權。

 子女對父母-由於部分身為子女之受訪者並無與失智長者同 住,故可能影響互動狀況(無論是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或是家 庭照顧者與失智長者的互動),進而影響到其照顧如何分工。

因此,當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欲提供協助時,可先了解失智長者與家 庭照顧者之親屬關係,甚至是透過家系圖瞭解其家庭概況。

二、照顧迷思仍舊存在

本研究於文獻探討對照顧原則曾提及:「…於早期社會中將長者 送至機構就代表『不孝』,而因科技與資訊發達以及各單位的宣導下,

於現今社會中,照顧不再是專由女性負責,且對於照顧有了新的認 知。」,但於本研究受訪者照顧因應歷程中,率真女士與端莊女士之 夫家仍舊對養護機構有迷思,且受訪者皆多為女性,而相關養護機構 可參酌恬靜女士之照顧因應發展歷程,試圖提升家屬探望之頻率與時 數(如:探望次數或時數最多者享優惠),並邀請其家屬們主動向有

156

意願(或至機構參觀)的其他失智長者家庭照顧者分享對於機構的正 向看法,以破除迷思。

三、家庭經濟狀況與資源豐富度影響其資源運用狀況

透過四位受訪者之訪談,得知:「照顧費用雖對恬靜女士、端莊 女士、率真女士有些許負擔,但亦多有親戚們提供經濟協助,共同負 擔照顧責任;而娉婷女士之家庭經濟狀況較為富裕,雖使用過復康巴 士,但後來因有家人接送,以及認為搭捷運或計程車即可,並以盡量 添購輔助器材的方式提供完善照顧,且時常帶父親到國內外自助旅 遊」,由上述可知,家庭經濟狀況影響了其資源運用狀況,而其資源 豐富度亦對資源運用狀況有所影響,其包括家庭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 之多寡,以及因地區其資源分布不相同,如:恬靜女士與率真女士居 住於村落,娉婷女士與端莊女士居住於市區,其福利服務資源分布不 均,影響了家庭照顧者對於各資源的運用。

故相關專業人員於提供協助時,需瞭解其家庭經濟狀況與資源分 布與運用情形,適時發掘潛在資源以協助失智長者家庭照顧者提供照 顧服務。

四、消極地向專業人員求助,但仍建議主動求助

由訪談文本中可得知,四位受訪者比較少主動向醫師、護理師、

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求助,其原因為:娉婷女士因自己是社會工作 相關領域人員,所以不用向他人請教;恬靜女士則因不會用醫療器材 而透過醫師獲得資訊,並送至養護機構;而端莊女士是三不五時積極 主動詢問與找尋資料,但因身為媳婦而對於婆婆之照顧模式沒有決策 權;率真女士則是因車禍且家中無照顧替手才詢問醫師,並申請了外 籍看護。

此外,由於恬靜女士、率真女士較為年長,不像娉婷女士和端莊

157

女士能使用網際網路查詢相關資訊,故當相關單位專業人員在宣導資 訊給予方面,要盡可能將其發送給主要照顧者或有決策權的家庭照顧 者,且透過醫療體系進行較有成效,而當宣導時遇上自相矛盾的專業 人員,還是要向他進行宣導(如:娉婷女士雖曾於訪談中表示因自身 即為社工相關領域人員,但請她針對其他家庭照顧者給予建議時,仍 表示要積極主動地詢問相關單位專業人員)。

五、內疚經驗不明顯,反而樂觀面對

在訪談文本的呈現中,四位受訪者皆對於內疚經驗無詳細表述,

反而擁有其他家人的支持(包含:提供照顧開銷、將照顧進行分工 等),每當產生照顧困境時,四位受訪者仍竭盡所能運用社會資源,

以失智長者能獲得最佳照顧為主要目標,且家庭照顧者透過照顧失智 長者之經驗影響,讓家庭照顧者在面臨自我老化、死亡的議題時,能 更加坦然面對,同時思索自我面對老化時的態度與想法,使其積極的 面對生命,不僅珍惜所擁有,亦重視身體養生。

158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毛慧芬、王宜雯、王寶英、周麗華、徐雪華、張天民、…嚴宣繐(2011)‧失智 症整合照顧‧臺北市:華騰文化。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2013)。居家式照顧。http://www.oldpeople.org.tw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2013)。照顧 E 點通。http://www.familycare.org.tw

/index.php

王駿濠、蔡佳良。(2009)。以運動與身體活動預防失智症:文獻回顧。台灣公共 衛生雜誌,28,268-277。

世界衛生組織(2013)。痴呆症。http://www.who.int/topics/dementia/zh/

台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2013)。失智症資訊。http://www.zda.org.tw/ap/index.aspx 失蹤老人協尋中心(2013)。預防走失:愛的手鍊。http://www.missingoldman. org.tw

/ugC_Bracelet.asp

伍碧濤(2006)。愛的樂章---以一個失智老人家庭個案家屬長期照顧角色之探討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4NTU052 01004)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3)。老人福利法。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 .aspx?pcode=D0050037

朱育瑩(2005)。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於照顧過程中角色衝擊與變化之初探(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3CGU00563029)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家庭外籍看護工政策及申請資格之 Q&A。行政院勞 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http://www.cla.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 ol?mode=viewnews&ts=4f951cdd:2cca

李正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原作者:Catherine Marshall & Gretchen B. Rossman)‧臺北市:五南。

李伊珊(2009)。失智老人家屬因應、照顧與福利服務使用狀況之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8NTNU5201020)

李光延(2004)。失智症老人照顧模式與日本機構照護革命,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159

5,119-172。

李夢義、江蕙娟、胡月娟(2008)。長期照顧機構品質監測指標之變革。長期照 顧雜誌,12,頁 32-41。

奇美醫院(2013)。102 年家屬支持團體活動。http://www.chimei.org.tw

林欣緯(2001)。失智老人家庭福利服務使用情況影響照顧負荷之探討(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89CCU00206013)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2013)。認識失智症。http://www.tada2002.org.tw/tada _know_02.html

邱逸榛、李怡濃、徐文俊、陳獻宗、李佳琳、王鵬智(2010)。失智症家庭照顧 者睡眠障礙及其相關因素。護理雜誌,57,29-39。

邱銘章、湯麗玉(2009)。失智症照顧指南。臺北市:原水文化。

施麗紅(2003)。台灣地區老人安養及養護機構照顧失智老人之現況調查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1THU00201011)

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

巨流。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2013a)。照護新知。http://www. cfad .org.tw/attantion.php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2013b)。服務項目。http://www.cfad.org .tw/service.php

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2013)。失智症家屬互助聯誼會。http://

humaneco.usc.edu.tw/files/archive/228_0d22519d.pdf

高淑清(2008a)‧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高淑清(2008b)‧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麗文。

張慈君、徐亞瑛、陳明岐、邱逸榛、黃惠玲(2012)。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問題處 理能力預測因子之探討。護理雜誌,59,25-35。

梅陳玉嬋、楊培珊(2005)。台灣老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

莊秀美(2005)『團體家屋』模式運用於失智症老人照顧服務推動之探討,東吳 社會工作學報,12,頁 75-11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昱名(2004)。社會福利資源與需求的落差:以老年失智症病患家庭照顧者之照

160

顧負荷,需求與困難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系統編號 092TMC00534019)

曾孆瑾(2004)。由家庭結構與功能變遷之影響論老年社區照顧問題。社區發展 季刊,106。

黃秀梨、翁麗雀、張媚(2011)。失智症者之緩和照護。護理雜誌,58,91-96。

黃慧敏(2011 年 11 月 12 日)。昨日的記憶 演員擔憂淚崩。中央社。取自 http://

www.cna.com.tw。

黃盈達、李皓綸、成和正(2012)。運動對失智症的預防及對生理與心理的影響。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397-403。

黃惠玳(2010)。失智症家人陪伴經驗之心路歷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 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8NKUT7836016)

楊培珊(2000)。機構式失智症照顧中社會工作的執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 刊,4,199-236。

楊曼華(2003)。如何改善失智症患者的居家照顧。護理雜誌,50,79-83。

董姿妤(2013)。找出生命成長能量—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心路歷程之初探(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101PCCU0206013)

臺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2011)。社會工作研究倫理守則建議版。http://www.

tasw.org.tw/eweb/uploadfile/20111116170126173.pdf

劉慧玉(2009)。失智症患者病情嚴重度對家庭照顧者生活負荷、健康狀況的影 響性探討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7PCCU1115024)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佳容、蔡榮順、李佩怡(2012)。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內疚經驗。亞洲高齡健 康休閒及教育學刊,1,59-79。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13)。重大傷病範圍。http://www.nhi.gov.tw/webdata /webdata.aspx?menu=18&menu_id=683&webdata_id=3471&WD_ID=760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3a)。各縣市失智服務資源。http://www.sfaa.gov.tw

/downloadold/745.jhtml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3b)。身心障礙服務入口網:身心障礙鑑定需求評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3b)。身心障礙服務入口網:身心障礙鑑定需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