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受助者成為助人者的契機

「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自己不能或不願付出。」

Maslow(1945)所提出的需求層次論後,到了 1960 年代開始 感到這些架構不夠完整,他認為當時的最高層次需求—自我實現,

並不能成為人的終極目標。他甚至愈來愈意識到,一味強調「自我 實現」層次,會導向不健康的個人主義,甚至於「自我中心」的傾 向。人們需要超越自我實現、超越自我,因此 Maslow 在 1969 年發

31

表一篇文章,在文中他重新反省了需求層次論,並在原本最高層次 的自我實現之上,又加上「靈性需求」。那是一種以靈性以及超越 自我(不再以人本身為中心)的目標(李安德,1981)。

其實人們經由「給予」所獲得的快樂,會比「接受」他人協助 時得到更多。而 Brown 等人也指出,「助人」其實最直接的受益就 是自己,因為助人會讓自己更健康(Brown, Nesse, Vinokur &Smith,

2003)。

Piliavin(2003)指出有許多直接的證據顯示,幫助別人會有正 向情緒,因為幫助他人會有較好的情緒,而這樣的情緒本身就是最 好的酬賞,亦使得個人樂於持續參與這些利社會行為的潛在因素。

紀淑萍(2001)的研究發現:「感恩」教學促使學生樂於在生 活中主動表現善行;此外,感恩教學促使孩子們學習「角色取替」

的能力,更具有同理心。當一個人具有知足、感恩給予及自我修養 的智慧時,便會產生幸福感(Lu,2001)。

近年來以助人者為主題的相關研究中,多數集中討論負面影 響,對其正向特質的探討相對較少,多數研究結論雖然指出助人 者,雖有遭遇諸多負向心理特徵,對其助人工作影響有限,如無力、

倦怠感等情形;然為大多數助人者有此遭遇當下,卻仍願意持續於 助人工作,其中必有相關原因可為說明,如優勢、復原力觀點或是 對助人工作的承諾與投注等…(林俊德、連廷嘉,2012)。

在林俊德、連廷嘉(2012)的研究中提到遊戲治療師對助人工 作的價值形成,來自於個人過去受過協助的經驗,及自己很願意投 入個人心力於社會需要幫助的角落,尤其對相對弱勢的兒童,遊戲 治療師從個人過去遭逢貴人的心態,也願意獻身為兒童之貴人。

就像王行老師(2012)文獻中提到一位助人工作者只在其自己

32

世界,體會到助人實踐過程的美感,並不足以構成「助人工作是門 藝術」的條件;同樣的,助人工作專業只在自己的實踐領域中,了 解到助人工作的藝術性也是不夠的,而必須朝向社會使更多的人也 能共同感受到助人的美感,助人工作的藝術性才算發揮完全。

助人工作在實務經驗中的「藝術品」即是重要的精神符號,不 只是專業上的精神符號,而且更可能成為確認人類精神(特別是助 人精神)的一部分。引此,促使社會確認助人精神的時代價值、促 使大眾確認助人專業精神的時代意義,透過藝術創作的努力,該是 一條值得發展之路。

助人工作者的畫室就是貧病老弱的生活世界,所臨篆的即是被 現實命運壓迫的處境與求生存的姿態,而以其審美意識捕捉人與環 境衝撞、協調、辯證的感動,感動來自人性的開顯,也來自對社會 現實的反省,以及對生命理想的確認(王行,2013)。

綜上,在助人價值中所獲得的力量並不僅只侷限於他人受益,

連帶的自己也從中獲得酬賞,在身為一位社會工作者作為自己人生 中的職志,這樣的助人工作並不是閒暇之餘所做的額外公益行為,

更是將自己奉獻於這樣的助人價值中,而這樣工作上的價值,除了 自己本身了解亦是不足的,透過這樣的助人工作,使得更多社會大 眾感受到助人的意義,並從中把過去所獲得的正向經驗再次的傳遞 出去,重為過去那些曾經所幫助自己的助人者。

二、雙向復元

優勢觀點的復元作用是雙向的,因此稱為「雙向復元」。優點模 式不只過程是分享的,結果也是雙向的。當優勢的視野開啟時,自 然而然就接納了案主,也自然而然就讓案主參與,甚至讓案主主 導,而案主自然而然就展現了主體性,然後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自然

33

而然就得以彰顯(曾仁杰,2014)。

「雙向復元」,彼此都能夠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獲得成長,在這 樣的關係中獲得滋養。而既然力量已經出來了,接下來所要做的就 是讓這些好的力量能夠繼續延續(曾仁杰,2014)。

優勢觀點凸顯所有,展現存有,當個案掌握了自己的存有,他 會因為擁有而感恩。再加上,優點模式的特色是更加聚焦原本所擁 有的優點上,所以也會使得當事人擁有的感覺特別強烈,也就是當 事人所擁有的不只是問題獲得解決,他所擁有的是超越了問題的解 決,他找到他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再加上,專業關係互為主 體的特色,使得個案更能自主與自然地表現,諸如感謝的想法。施 與受其實是一體兩面的,當個體不只受到協助,若他還能夠進一步 協助他人時,也表示他所擁有的是更多的。感恩,就是能感謝所擁 有的,當個體能夠看見所擁有的,欣賞所擁有的,便能夠進一步感 謝所擁有的。緣起不滅,自然看待,自在隨緣,順其自然,很自然 地接受雙向復元的效果,珍惜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存有(曾仁杰,

2014)。

在曾仁杰(2014)研究指出專業關係從「相信有」開始,在成就 案主的存有後,讓「有」自在延續,讓存有的力量能夠持續延續。根 據物質不滅定律,能量產生不會平白無故消失,而是轉換成不同的 形式,關係也是如此,緣起不滅。在相惜階段,案主進入復元境界,

他關愛自己、相信自己、開放自己並能活出自己,對自己能夠有自 信,對他人也能自在隨緣,而社工與當事人的關係更是相互珍惜的 雙向復元,所以在相惜階段中的主要元素是感恩,因為擁有而感 恩,也因為感恩而知足、而擁有更加豐盛。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