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南海岸――「台灣⽔没」的⾒證問題

攝影家楊順發的「台灣⽔没」系列是廢墟攝影的另⼀種美學類型之展現。在這 裡,我指涉的除了是楊順發影像作品的質感與風格,所謂的廢墟攝影做為⼀種 美學類型,更是關於他深入拍攝地點,經過長時間的凝視與⼤量拍攝之後,在 後續的影像處理⼯作中創造出⼀個個並不存在的廢墟風景;或者說,⼀個由

「成問題的攝影⾒證」的廢墟影像啟動的環境反思敘事。

對於關注環境與⼟地的創作思考,陳泓易的評論指出楊順發的海岸踏查計畫與 藝術家李俊賢之間的連繫,同時也點出了台灣⻄南沿海與⾼雄的相似與差異:

「(…)楊順發還是加入李俊賢的《海島計畫》,在 2014 開始進⾏海岸踏 查,從台南開始, 七股海岸⼀直到嘉義、雲林,整個⻄南沿海事實上都有與⾼

雄相似的問題,然⽽神奇的台灣海岸,儘管同樣飽受破壞汙染、國⼟流失、地 層下陷,光是台南、嘉義海邊的風景, 就與⾼雄⼤不相同。 」陳泓易認為楊 順發的拍攝⾏動和影像處理⼿法,「擺脫了模仿『本⼟⼈⽂主義』時的過度明 暗的強烈劇場性,⽽發展出⼀種近乎法蘭德斯般、多重細⼯的潔癖所產⽣清新 風格。 」並且,陳泓易也認為,楊順發的攝影將是李俊賢、陳⽔財、蘇志徹、

倪再沁等⼈⾃當年啟動《海島計畫》後,那些關於勞動與⿊⼿、海港與⼯業、

到近年的台灣壁畫隊與⿂刺客等,這可視為⼀脈發展的南⽅風格之路走出新的 類型,在時代的前進中發展建構出另⼀種語⾔。 (註8)

我認為楊順發的攝影⾏動採取的主題與⼿法,訴說的不但是對台灣沿海環境的 關注,更是關於對廢墟攝影⾃⾝的影像抗辯。⼀⽅⾯,他關切彰化⾄屏東沿海 的環境傷害議題,以拍攝⾏動留下極⼤量因地層下陷導致海⽔淹漫⽽廢棄的房 舍、⼯寮與廟宇的影像,另⼀⽅⾯,他⼜在每⼀幅作品中創造攝影影像之新⽣

命,不斷將⼤量長時間攝得的影像凝縮成「獨⼀的風景」、「不存在的風景」

或「不可能的風景」。但這並不能很快地說那是假造的風景;毋寧說,這並不 適⽤真與假的⼆元問題框架。透過「台灣⽔没」系列,攝影家從按快⾨者,進 入⼀種由時間堆積的、動員繁複⼿⼯的、經過選取與汰除的、多層次的畫⾯細 緻處置過程。同時,作品的呈現形式採橢圓形外框輪廓,⽽不是攝影作品慣常 的⽅形,這總令我忍不住聯想到中國古典繪畫鏡⾯裝裱的典雅形式。此外,像 是取景採3分之2或2分之1的地平線構圖、以拍攝地點與經緯度為作品標題如

〈嘉義新塭鹽場槍樓〉、〈雲林⼝湖鄉北港溪⼝⿂塭〉等,都是楊順發對於廢 墟攝影形式的意⾒之展現。我所謂的意⾒之展現,在梅耶洛維茲那裡就是選擇 將廢墟美學崇⾼化、⽽理查.彼得的德勒斯登廢墟城市在天使凝視下充滿神性 之憐憫、以標本式的記錄⼿法體現在安格斯.波頓的布蘭登堡冷戰遺跡攝影 中、⽽沈昭良則將攝影做為空間書寫類型,關注物件與空間的多重寓意。

楊順發的「台灣⽔没」系列作品所呈現的,⼤多是無⼈的場景、(註9)是⼈

類活動的建築遺跡、是遭受海⽔鹽蝕衰敗中的廢墟、是荒原般的沙洲⽔鄉、是 環境災害形成的惡⽔濕地。若接續著前述對畫⾯處置⼿法的討論,楊順發的攝 影⾏動確實是扛著相機去⽬擊、捕捉,然⽽其作品中的攝影影像不全是「決定 性的瞬間」或「世界的某個時空切片」,⽽是在接合、重疊⼤量前述的攝影影 像狀態的過程中,將畫⾯組織成充滿持續性時間暗⽰的「看」與「回憶」的過 程。是以,這裡有著從「看」到形成「印象」的這件事所具有的歷時效果與時 間厚度,即體現「觀看的經驗」。也就是說,楊順發的創作問題感某⽅⾯來⾃

環境批判,也許還有某種⼟地關懷和南⽅意識,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楊順發 在風景攝影的美學凝視、影像風格營造的種種企圖,那看似溫馴地接受風景攝 影的視覺傳統,卻在不斷試圖撐出影像⼒度的創作嘗試中,已將廢墟攝影的⾒

證性功能看作是⼀種必須抗辯的影像⾔說,藉以尋思廢墟攝影的美學格局與批 判路徑在當代還有哪些可能性的問題。

最後,投入廢墟攝影的台灣攝影家、藝術家眾多,其中有幾位以計畫型創作長 期投入者,我將在另⼀部分以不同的問題脈絡展開探索。

註釋

1 Eduardo Cadava, 2001, Lapsus Imaginis: The Image in Ruins, October, Vol.

96, 35.

2 Ibid., 36.

3 Donna West Brett, 2016, Photography and place: seeing and not seeing Germany after 1945. New York: Routledge, 19.

4 沈昭良,2020,〈不義遺址:安康接待室〉,台北:台灣光華雜誌。(https://

www.taiwan- 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a3775060-cbb7-4f87-8d0d-f1ac56cda6d1&CatId=12 瀏覽 ⽇期:2020.11.10.) 5 Liam Kennedy, 2003, Remembering September 11: Photography as cultural diplomacy,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79: 2, 321.

6 Sally Miller, 2020,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and theory: concepts and debates, New York: Bloomsbury, 69-70.

7 Ibid., 71.

8 陳泓易,2018,〈楊順發的藝術之路—從望⾓到紅⽑城〉,台北:非畫廊。

(https:// www.loranger.com.tw/beyond-gallery/wp-content/uploads/2018/07/

楊順發的藝術之路-⽂_陳泓 易.pdf 瀏覽時間:2020.7.15.)

9 「台灣⽔没」系列多為無⼈風景,僅少數作品出現⼈或動物;⽽以狗的活動與 姿態為主⾓,結合台 灣各地沙灘地景的「台灣⼟狗」系列則屬楊順發近年另⼀

創作系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