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半導體產業演化

4.3 演化觀點

4.3.2 台灣半導體產業演化

原始森林,藉由不定期的自然大火,調整生態;每一棵大樹的倒下,

意謂著諸多小樹,脫穎而出的機會。全球半導體產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1985 年那一波,造成諸多美國業者退出動態記憶體市場,日本業者登上全 球佔有率冠軍寶座,同時埋下韓國廠商茁壯的生機;1990 年那一波則反 之,美國業者重登冠軍寶座,韓商在動態記憶體的實力直逼日本業者,三 星於 1993 年起,一舉奪下冠軍寶座,而台灣業者亦漸展露頭角,台積電 和聯電,於專業晶圓代工市場上獨領風騷。1996~1998 年,也可看到一些 企業倒下,如:TI 退出動態記憶體市場、Rockwell 將半導體部門獨立出去、

新日鐵的半導體 56%的股權以 15 億日圓便宜地賣給聯電等,也看到一些 新進者躍躍欲試,其中以中國大陸最為積極。

全球半導體產業系統以生態系統視之,系統本身並沒有目標,而各個 參與者,至少包括多國籍企業、各國政府、下游應用業者、設備和材料供 應商、產業協會等,卻各有目標。後進國發展初期,政府著力甚深,大都 藉由支助技術研發、低利或免息貸款、關稅保護、非關稅障礙等,協助本 土業者發展。早期日本、韓國、台灣如是,近期大陸也不例外。但俟產業 發展到一定程度,本土廠商終究要躍上國際舞台,畢竟半導體產業乃全球 性競爭的產業。此時以演化的觀點看本土民間企業的發展,成功的關鍵在 於如何有效和大環境互動,以累積人才、資金、技術、產能等資源。

- 61 -

台灣半導體產業進入 1990 年代,深次微米計畫能量移轉民間後,政府 的角色遂逐漸淡化,本土民間企業實力已逐漸養成,設計、光罩、製造、

封裝、測試,專業分工模式,已證實具有獨特競爭力。產業發展,端視本 土民間企業如何有效和大環境互動,於不同階段累積經驗與能量,以進入 下一階段。

進入 1990 年代,於 80 年代由政府促成的半導體業者,如聯電(1980)、

台積電(1987)等已逐漸站穩腳步,而大量民間業者,例如:旺宏(1989)、

凌陽(1990)、揚智(1993)、南科(1994)、力晶(1994)、義隆(1994)、茂德(1996)、

聯發(1997)、聯詠(1997) 陸續出現,則更令產業欣欣向榮。和國際大廠合 作方式亦由早期技術引進,轉為策略聯盟、共同開發,例如: 1992 年旺 宏與日本鋼鐵公司(NKK)共同開發 Mask ROM 與 EPROM 產品。1995 年聯電與美國著名的設計公司,像 S3,Trident,OPTi,Alliance 等 11 家 IC 設計公司合資成立聯誠,聯嘉以及聯瑞三家專業代工公司。

在產業實力逐漸穩固進入 1990 年代後半,公開市場資金的挹注,提供 產業發展更大的助力。例如:1995 年華邦、旺宏、茂矽上市。1996 年華 邦發行 2 億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旺宏則藉由存託憑証在美 NASDAQ 上市。1997 年華邦再發行 1 億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茂矽赴日本發行 125 億日幣的債券,上櫃則有偉詮和凌陽。1998 年華邦轉至國內發行 60 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旺宏則赴歐洲發行 1.5 億美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另 有力晶和世界先進陸續上櫃成功。1999 年力晶第一次發行海外存託憑證 2.9 億美元,揚智和茂德則於此時上櫃。

大量資金的挹注,促使產業發展更具動力。例如:1997 年聯電宣佈將 在十年內投資五千億元台幣,在南科興建一座 8 吋和 5 座 12 吋廠。華邦 宣佈將在十年內投資 1,600 億元,在南科興建一座 8 吋廠和 2 座 12 吋廠。

旺宏宣佈未來十年內將投資二千億台幣在南科興建二至三座12 吋廠。1998 年聯電併購新日鐵半導體。1999 年聯電宣佈與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合資 建立 12 吋晶圓廠。

進入 2000 年,全球 3C 產品的生產逐漸朝大陸移動,使得大陸儼然成 為全球的代工基地,衍生出對上游 IC 的龐大需求。國內相關業者亦陸續 赴對岸設立公司,以開拓市場。例如:揚智 2000 年設公司於上海,隔年 則有華邦、盛群跟進,接著 2002 年南科、凌陽、聯詠、義隆等亦都分別 在大陸各地設下據點。此時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複雜度,與大陸產業發

- 62 -

展的關聯,較以往更甚。兩岸人力資源、技術、產能、價值鍊、市場的互 動關係,對產業的發展,已具舉足輕重的角色。例如:2003 年台灣 IC 設 計業產值 1,902 億中,香港/大陸貢獻了 33.5%,較前一年增加了 2.7 個百 分點,逐步接近台灣本土市場的 45.4%(較前一年減少 4.0%)。

大陸的興起和異業對資源的競爭,促使台灣半導體產業,朝進一步複 雜演化。眾多業者南下到南部科學園區發展,進入 12 吋晶圓,朝奈米級 尺寸發展。產業系統中各參與者角色和政策目標,因而有所調整,其互動 勢必引起產業朝更複雜方向演化。

例如:台灣半導體進入 1990 年代,本土民間企業實力逐漸茁壯,和國 際大廠合作,已由早期技術引進,轉為策略聯合、共同開發,甚至技術輸 出。1990 年代後半公開市場資金的挹注,提供大量產業成長動力;而此同 時也面臨液晶顯示器產業大舉發展,對人才、資金、土地等資源產生競食 現象。2000 年開始,大陸市場吸引力大增,台灣主要業者陸續前往設立據 點,本土產業發展進一步朝更複雜演化。

- 63 -

五、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