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台灣畜牧業者之經營困境與策略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啟發時期(1960-1970):肉品養殖業者之規模逐漸變大,飼料需求加大,各地小 型飼料廠紛紛成立,隨市場需求之增加,規模越來越大,這時期的經營策略主要為機 械化策略與技術合作策略兩個類型。

4.成熟時期(1970-1980):飼料產業在市場的需求下,出現高利潤高需求的現況,

也吸引更多的競爭者相繼投入此產業。此時業者強調設備更新與效率及技術追求。

此一階段致勝之策略重點在於技術,故也培養出很多台灣獨有的製造技術及一流技 術人員。

5.戰國時期(1980-2000):在產業快速與競爭加劇的發展下,市場漸趨飽和,競爭 也日趨白熱化,台灣飼料業進入優勝劣敗的競爭與整合時期。

飼料業與畜牧及養殖業景氣好壞有著密切關連性,即飼料業的興衰與畜牧及養殖 業發展呈正面關係。1997 年我國發生豬隻口蹄疫事件,雖然疫情在很短時間獲得控 制,但已經嚴重衝擊台灣養豬產業,一夕間外銷幾乎完全中斷,豬價大幅滑落,使得 豬農遭受空前損失,而我國加入 WTO 也對農業政策產生不利影響,更對上游相關產 業如飼料產業、營養劑業、酵素業等造成嚴重的打擊,對畜牧下游相關產業如大宗物 資業、屠宰加工業及冷凍食品業等亦受到波及(林得水,2002),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國 內飼料產業。因此,林得水(2002)研究指出,飼料業者為因應整體大環境的變革,除 加強研發高附加價值及低污染產品外,更應積極朝向大型集團化、多角化、垂直整合 的經營型態發展,以及赴海外投資設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並順應潮流,

整合成完整供應鏈體系。積極發展電子商務(B2B),爭取大中華經濟圈的市場商機,

增進營運績效。此亦符合本研究個案企業之策略作為。

第四節 台灣畜牧業者之經營困境與策略

台灣從過去民國五十年代以農為主的經濟體,逐漸轉變為以商業服務業為主的現 代社會,雖然農業佔國民生產毛額(GDP)的比重逐年降低,但畜牧產業一直以來仍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是我國農業中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對台灣的經濟發達,人口的就業安定,畜牧產 業有著不可抹滅的功勞及意義,然而隨著時代的轉變,組織的彈性與調適力是生存競 爭的利器,創新的推動更是產生競爭優勢的關鍵,因此畜牧業的經營也必須與時俱進,

以提高產業附加價值。

根據過往的研究與中華民國養豬協會(2012)的調查指出,台灣的畜牧業面臨的困 境如下:

1.經營優勢不再,成本逐年升高

畜牧業為土地、勞力密集的產業,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台灣畜牧業以往賴以發展 廉價土地及勞力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勞工方面因工資上漲、農村人口流失、勞動力老 化等問題日趨嚴重;而土地方面,因地價高漲、新市鎮開發,水源保護區的設立,導 致畜牧用地取得成本大增,牧場要進行擴場或遷場均困難重重。另一方面,近年來,

國民對環保意識抬頭,使得污染防治的要求越來越嚴苛,成本也隨之提高,因此整體 畜牧業,如毛豬及肉雞等,台灣的生產成本均遠高於美國、巴西、泰國等生產飼料原 料的國家及中國大陸、越南等工資低廉的開發中國家。畜牧業在台灣已逐漸喪失其優 越條件,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逐年升高,又面臨 WTO 的加入對國外畜產品的競 爭,經營實屬不易,產業的轉型與整合刻不容緩。

2.產業效率有待持續提升

根據我國農政單位統計資料,世界重要豬肉出口國之每頭母豬繁殖之年可供上市 肉豬的頭數都很高,如美國約 20 頭,丹麥為 22 頭;而台灣因毛豬交易市場以活體拍 賣為主,選拔種豬太重視精肉型,致母豬使用年限短,每頭母豬繁殖可供上市肉豬數 平均僅 14 頭。歸究其原因在於台灣因地處亞熱帶,氣候高溫多濕,地狹人稠,且過 去為追求單位產能而造成飼養密集及不當用藥的結果,使得疾病發生情形日益嚴重、

生產效率逐年降低,耗費於醫療之成本更逐年提高,致使毛豬生產之週轉率及每頭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豬年產肉豬頭數,均有下降的趨勢,而死亡率卻居高不下,生產效率已遠低於歐美養 豬先進國家之水準。

此外,多數養豬戶對飼養管理未加以記錄,經營成本與效益未能精準分析管理,

加上部分牧場自配飼料之品管不良、品質良莠不齊,或不當添加藥物等,致整體飼養 管理效率仍偏低。據農政單位統計,台灣豬隻育成率近幾年約在 68~72%,而美國豬 隻育成率約為 82%,澳洲約為 81%,丹麥約為 80%,顯見我國畜牧產業生產效率仍有 提升之必要。

3.豬隻疫病風險仍未排除

台灣地區已經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 認定為注射口蹄疫疫苗之非疫區,現行亦持續積極推動撲滅口蹄疫工作,未來如口蹄 疫撲滅後,則仍有出口豬肉之可能性,為維持我國出口潛力及與國際現行農產品輸出 入規範接軌,國產豬肉應預先建立豬肉產品之可回溯追蹤體制,即建立國產豬隻之產 銷履歷系統。

4.防疫工作仍待落定

雖然台灣四週環海,靠著海洋的屏障,疾病很容易被阻絕在外,在動物防疫上理 應有一定的優勢,惟早期畜牧產業發展多由國外引進種源,加以近年來農畜產品走私 的猖獗,疫病困擾始終不斷。1997 年所爆發的口蹄疫,更導致豬肉出口受阻,造成整 個產業萎縮,嚴重衝擊養豬業。根據農委會估計,台灣地區自 1997 年爆發口蹄疫迄 今,直接與間接損失逾新台幣 2,000 億台幣,而中國大陸地區除了口蹄疫外尚有高病 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及狂犬病等人畜共通傳染病及牛瘟、牛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等惡 性動物傳染病的疫區;馬來西亞也於 1999 年初發生立百病毒的人畜感染,造成 130 萬頭豬隻撲殺,105 人死亡的慘劇。此外,令人聞之色變的狂牛病已曾在日本發現病 例,這些疾病一旦入侵台灣,勢必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因此必須有效落實防疫檢疫 措施,建立自衛防疫的觀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環保要求日益嚴苛

近年來畜牧業之各項環境問題,已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其中有關水、空氣及豬糞 污染問題,更是養豬產業目前必須嚴正面對之環保課題。國內養豬場大多屬開放型之 生產環境,於飼養及廢棄物、廢水的處理過程中,都會產生臭味,再加上臭味之成分 多為易散性,易隨氣流飄散,致干擾鄰近居民。近幾年來,大量農地釋出變更為建地 興建工廠與住宅,使得原本具有緩衝功能的空間大為減少,每當季節變換、風向轉變 或氣壓下降時,養豬場所產生之臭味便會引起民眾抱怨,甚至演變成環保抗爭事件。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民對居住品質的要求已促成了社會對環保意識的高漲,污染 防治問題也凸顯出來。環保署於民國 76 年公佈放流水標準,開始規範畜牧產業廢水 排放問題,並於 80 年及 87 年修正為更嚴格的標準。據研究調查:污染防治費約佔生 產成本的 4.1%~4.3%,而面對日益嚴苛的環保標準,勢必花費更多投資於防污設備上,

而周遭居民及環保團體的抗爭亦令業者疲於奔命,因此,如何在產業發展及環保訴求 之間取得均衡,實為一重要的課題。

6.肉品衛生安全檢查執行不易

由於溫體豬肉的市場需求,非法屠宰仍然可見,肉品衛生安全檢查工作無法完全 落實,不但消費者產生負面印象,對於惡性傳染病之預防、生態環境、國民健康亦潛 藏重大危機。面臨國外優良品質肉品挑戰,配合民國 87 年畜牧法通過後,加強屠宰 衛生檢查及查緝非法屠宰為當務之急。

7.國際豬肉進口競爭壓力嚴峻

自 2005 年起我國豬肉市場巳完全開放自由進口,唯一保護國內產業之措施僅剩 關稅,惟養豬成本較美國、加拿大等豬肉出口國高出 1.7~1.8 倍,且因肝、心、腎、

肚、腸等豬內臟,屬西方飲食甚少利用部位,故豬雜碎大量且低價進口巳壓低了國產 豬內臟價格,也壓低國產豬隻在肉品市場拍賣價格,養豬農民獲利空間更為緊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從上述文獻所陳之台灣畜牧業的產業現況與問題加以探討,雖然本研究鎖定之產 業範疇為畜牧飼料與酵素業,然在畜牧業中的核心產業為肉品養殖業者,肉品養殖扮 演者畜牧業的主要生產者角色,而飼料業、預混料業、酵素業、營養劑業與獸藥業皆 是在肉品養殖過程中,扮演著技術與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其經營策略勢必朝向以創造 核心生產者(肉品養殖業者)之附加價值為中心思維,此策略文獻之回顧亦對於飼料業 者有顯著的引導作用,故亦納入本研究文獻探討之範疇。本研究彙整中華民國養豬協 會(2012)與中國畜牧交易網(2012)的整理研究,指出在畜牧業的經營可就以下的策略 方向加以參照。

1.從實際出發,發展優勢畜種

畜牧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由於牧區、農區、半農半牧 區的草場狀況、飼料供應的程度,水資源條件等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不同地區重點 發展的畜種有所區別。同時,畜產品多為鮮活產品,具有易腐爛變質的特點,對儲藏 和運輸有特殊的要求,加之畜產品銷售受到消費者的風俗習慣,文化職業,時間季節 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畜牧業必須根據地區特點,從實際出發,發展地區優勢畜 種,實行優勢經營。

畜牧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由於牧區、農區、半農半牧 區的草場狀況、飼料供應的程度,水資源條件等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不同地區重點 發展的畜種有所區別。同時,畜產品多為鮮活產品,具有易腐爛變質的特點,對儲藏 和運輸有特殊的要求,加之畜產品銷售受到消費者的風俗習慣,文化職業,時間季節 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畜牧業必須根據地區特點,從實際出發,發展地區優勢畜 種,實行優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