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電影產業的消費者

第三章 台灣電影產業整體現況

第三節 台灣電影產業的消費者

台灣電影市場主要觀眾群在年齡 25 歲以下,共佔全體 84.3%。(王東昇,

2001 年)。就觀看「國產片」的消費者以 12∼19 歲、未婚、國中程度者之比例 較高。(郭幼龍,1998 年)

以電影人口中的學歷分配來看,「大學」程度居多,佔百分比為 66.1%;「專 科」程度,佔 16.2%;「高中(職)」為佔 10.9%;「國(初)中」及「國小(及 以下)」分別佔 0.9%及 0.7%;「研究所及以上」佔百分比為 5.2%。(王東昇,

2001 年)

消費者區隔上

在分類台灣電影消費族群上,將台北電影消費者分為「城市玩家群」、「資 訊焦慮群」及「保守務實群」三群。主要是從以下列六項因素「資訊掌握因素」、

「社交活動因素」、「玩樂享受因素」、「樸實知足因素」、「敏感自主因素」

及「試後忠誠因素」等分析,配合人口統計變數,運用集群分析的方法。(郭龍 幼,1998 年)

消費能力

就消費能力上,台北地區電影院消費者之教育程度以大學生居多,「20000 元 以下」佔全部 80.4%,「20,001-30,000 元」,佔百分比為 7.1%。(王東昇,2001 年)

消費動機

消費者去電影院消費之最主要動機為「放鬆自己」,佔 45.1%,其次為「享 樂玩耍」佔 29.2%;而打發時間亦佔 13.9%。消費者看電影時,以結伴去電影院 看電影的次數比較多(王東昇,2001 年)。大學生到電影院看電影的動機有「逃 避型」、「知識型」、「電影獲得好評型」及「娛樂型」四類。(李克珍,1986 年)

訊息來源

對於電影院之資訊來源,最主要之途徑為「報紙」,佔 23.6%;其次為「電 影預告片」,佔 18.5%,「電視」佔 17.1%。消費者經由「他人推薦(口碑)」

或「網際網路」等這兩種管道所得到的資訊來源亦不少,分別佔 12.1%及 7.4%。

尤其網際網路是新興媒體,其在消費者資訊來源上亦快超越電視等傳統媒體。(王 東昇,2001 年)

目前台灣電影的訊息則是由新聞局的台灣電影網上可以取得最新影片的訊 息,不過像好萊塢每部片都有自己的網站,台灣該情況還算稀少,《雙瞳》對網 站經營不遺餘力是一例。台北地區電影院消費者的年齡及教育程度,與現今網路 世代之分佈相符合。因此,電影映演業者可針對此兩項新媒體通路加以開發。

教育程度較高者,比較相信影評及他人推薦(口碑);教育程度愈低者,愈 相信電視。(郭幼龍,1998 年)在電影消息來源方面,人際親身傳播的管道(他 人推薦)比大眾媒介更受到重視。(李克珍,1986 年)

消費決策

民眾選擇觀看某部電影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信任該部電影的製作水準」、

「電影類型」、「他人的推薦」及「廣告的吸引」,而且教育程度愈高者愈注重「電 影製作水準」、「電影類型」及「他人的推薦」,教育程度愈低者、年齡愈大者則 是愈依賴廣告。(郭幼龍,1998 年)

消費時間

四月中旬與六月第三週為觀賞率最低的時候,平均票房收入也是最低。最高 峰是六月底至八月中旬,可能是因為學生放暑假及各項入學考試結束有關。從節 日觀點來看,元旦、農曆春節、春假、中秋節電影觀賞率最高,其中又以連續假 期的票房最佳。必須注意的是,電影的觀賞率之波動與學校行事曆息息相關,也 由此證明,學生是電影的主要觀眾群(盧非易,1996 年)。

一週觀影比例上發現,一週間平均觀影量多寡依次為:日、六、一、五、二、

三、四。但九0年代後,週六大量提昇,並超過週日,週五則超過週一,顯現休 閒型態改變。週末觀影量比例略增,顯示觀影集中化程度漸趨嚴重。(盧非易,

2000 年)

產品選擇上

電影院消費者較重視的是影片多樣化,即產品的多樣性、可選擇性高,其可 能因電影院具有多廳,所以消費者會較重視影片多樣性。而消費者較不重視的為 小吃、精品式樣的多樣性,其可能因消費者對電影院的認知仍停留在,只是觀賞 電影為最主要功能(王東昇,2003 年)。消費者沒經常去電影院觀看「國產片」

最主要的原因,則是影片本身的因素(郭幼龍,1998 年)。看電影是一項有選擇 的活動,且大學生看外片的頻率高於國片(包括港片)(李克珍,1986 年)。中 外影片之觀影曲線上發現,國片(台、港影片)與外片兩種曲線。研究發現,兩 者並無顯著歧異,亦即兩種產品在市場上互斥性低。(盧非易,20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