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分析

綜合第二章對於各國電影產業的探討、第三章對於台灣電影現況的分析,以 及第三章第八節中對於台灣電影發展策略可能會涉及面向的討論,融入與訪談者 的訪談內容,發展出圖 4-1 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策略綜合圖。主要討論的重點先從 電影產業價值鍊談起,從題材選擇、募集資金、影片製作、行銷發行等重要電影 產銷過程中的項目納入架構中,由於一部電影的團隊組成是一時的,由各路人馬 集合而成,特別是電影團隊中的二個靈魂人物「導演」與「製作人」將是左右這 部電影成功的關鍵。所以成為該架構中最重要的源頭,詳細應該注意的方向都於 本節中論述。

當電影產製過程中每個項目都具備,而且都按照商業模式運作後。台灣總體 產業環境也成為推動電影產業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包括企業投資面,是屬於 市場機制的融入;政府面,在政策上作協助;教育培訓面關係人才的培養,讓一 個產業能夠持續發展成功的因素。

最後由於台灣市場十分狹小,必須尋找較大的市場作為回收。當行有餘力之 後,第二個考量點是海外的市場連結,包括可能資金來源,市場擴展,題材的結 合,這是協助台灣電影在現階段發展中的一個助力。

在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策略綜合圖論述前,必須先為台灣電影作個清楚的定 位,才能知道該策略主要是從哪個面向談起,主要還是先著重於台灣市場,再來 是華文市場,最後才是全球市場。所以在拍電影時,必須考量台灣市場為優先,

至少必須有回收,再來往華文市場考量,最後一部成熟或有吸引力的影片是有機 會到全球市場上競爭的。

若電影從業人員在拍片的過程中都能夠遵循本節所討論的方向著手,必能對 電影發展有一定的助益。

圖 4- 1 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策略綜合圖

一、 台灣電影優勢

就整體面的觀點,台灣為華語圈中的一份子,在人文素養及創意上表現都蠻 優越,為華語圈中最大的出版及音樂出產地,而且現階段台灣的藝人在華人市場 中也是相當高的知名度,有些明星,例如,劉若英、林心如、蘇有朋等,現在多 半從事電視圈的發展,主要是台灣現階段的電影產業並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所 以讓從事娛樂、傳播事業的人,都投入音樂創作或電視影集。但這都是與電影產 業有相關的週邊事業,例如影片拍攝,電影配樂等。

如果能夠結合這些優點,台灣電影將創作出不錯的作品,取得最大的華語市 場。雖然現階段,大陸在電影進口配額上是有限制的,但是不久的將來也可能逐 漸開放,或是可以透過與香港之間的合作,利用香港與大陸之間取消配額數量的 限制,巧妙地進入大陸市場。

周蓓姬認為,台灣「淺在優勢」在於年輕人的創意,如何將這個創意變成商 品,就是一個關鍵。而且華語人口為四分之一多,所以占著語言的優勢,下一個 必須著重的是如何在眾多華語商品中競爭。

聞天祥認為,台灣電影的優勢在於創作及多元,有人文傾向,因為目前看來 我們專業和商業化比不過香港、好萊塢,也不可能取代好萊塢。

雖然近幾年來,多數的觀眾對於新浪潮時期的導演,像是蔡明亮、侯孝賢等 導演的影片比較沒有廣泛的興趣,但是不論是該時期的導演或是後進的新銳導演 都相當具有一些創作力,這些都是可能創作出與好萊塢比較不同但又兼具休閒、

娛樂性的影片。

聞天祥說,所以必須尋找一個有特色的生存方式,能夠創造小品且有創造力 的作品

二、 台灣電影定位

以台灣位於華語世界中,最開放、自由的創作位置,並且擁有比新加坡、香 港更多的人口,在電影產值上達 20 億左右。在基本實力上就應該有機會成為重 要的華語電影輸出國。雖然現階在華語電影的拍攝上,是必須要整合多方進行合 作,例如,技術人員、資金、明星之間的合作綜效,以利於影片的拍攝及推廣。

就整合型的人才來看,台灣是比新加坡缺乏,新加坡由於只擁有四百萬人口,雖 然過去缺少累積的電影產量,沒有形成自己的電影產業,所以開始利用整合的優 勢,在台灣找尋幾米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與香港合製,在台灣拍攝。這個 切入點上,台灣的整合能力現階段比較弱,但台灣優於新加坡的是電影產業的人 才,許多優秀的導演,其他周邊產業的興盛,還有比較多的觀影人口數,就連資 金也不匱乏。

最基本在台灣電影發展上,應該往消費者導向的方向,而非創作者導向,因 為這是一個觀眾(消費者)的時代,當電影成為眾多娛樂商品的一種,而每週不 斷有新的影片推出時,推出消費者有興趣的影片,才可能讓台灣的電影產業有源 源不斷的生機。過去的創作者導向為先,再推向消費者的時代已經難以因應時代 的變遷了。當台灣完全的開放電影市場,外片不限額可以進入台灣,可以不限額 地拷貝時,電影的競爭是更顯激烈。以華語片輸出國為未來目標是必然趨勢,以 利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周蓓姬、陳鴻元說:「商業電影是創造產業發展的趨勢。」

以這幾年來的台灣影片(國產片)小眾市場,並非台灣下一階段想要掌握的 消費市場,因為那樣的口味並不能滿足多數的消費者,更無法形成台灣電影產 業。不過多元性的電影產生,是豐富一個社會的源頭,況且新浪潮時期的導演擁 有台灣加上國外的小眾空間-愛好以生活經驗感觸為出發的知性電影。還是有國

外資金願意持續投資,滿足小眾市場,該類電影的存在雖然無法帶給台灣電影工 業一個持續穩定的產能,但是對於電影市場的多元發展是有幫助的,只是整體來 說仍要以商業取向的電影為台灣未來的走向。產業需要的是「拍許多片」,不是 現在每一年的幾部片。所以台灣接下來必須要不斷累績好片,產業才能漸漸形塑。

周蓓姬認為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必須去了解產業不足之處,對於過去我們所 引以為傲的獨立製片的非商業類型影片,政府還是會持續輔導。

聞天祥則是認為台灣創作型電影,亦有其市場,像是蔡明亮、侯孝賢導演的 影片在台灣的市場空間雖然很小,但加上國外的市場時,例如,這些導演的影片 在法國、德國、日本、歐洲一些電視台都有不錯的市場,侯孝賢的《海上花》在 巴黎票房不錯,是兼具特殊性但又普遍能夠讓人理解的電影。所以當市場定位清 楚時,像是《你那邊幾點?》也是在法國票房不錯,蔡明亮也獲得法資投入下一 部片《不散》。

三、 台灣電影製片人

產業的發展成為目前最重要的課題。台灣電影現階段缺乏的是整合上下游的 製片(亦稱為製片人),是整合資金、創作、題材、市場的管理者。在好萊塢製 片人是電影版權的所有者,當奧斯卡電影金像獎頒發最佳影片時,領獎人常常是 製片而非該片的導演,導演像是僱佣合議下的一名受僱者,只是他擁有創作、導 戲的能力(等同為研發型人才,具有關鍵性的智慧)。製片必須要有足夠能力去 找到一批專職的人來從事電影拍攝、資金、法務、市場等問題。特別是對於市場 的敏感度,是一位製片必須具備的特質。

周蓓姬認為,台灣需要專業的製片,必須要嗅出題材的市場性,整合合適的 導演、資金,市場,而導演是進行藝術創作的部份。

聞天祥認為產業目前的問題,在於公司或製片手上,很少有導演能夠同時扮 演製片。製片必須有國際化,了解市場的潛力。

製片的特質,可以「徐立功」這位大家推崇的製片為例。嗅到市場的潛力,

主要是由於他總以觀眾作為拍片最重要的考量。

聞天祥認為,徐立功在《臥虎藏龍》及過去的《喜宴》等例子中,當大家都 不看好時,他居然能夠嗅到市場的潛力,是十分傑出的製片。

徐立功說,我是個喜歡擁抱觀眾的人,李安和我有共同的嗜好,有次我們兩 個喜歡相約到電影院咖啡廳前,觀察是哪些觀眾購買他們的票,然後開場後一同 進場。李安告訴我,他不是去看電影,而是看觀眾的反應,知道觀眾何時會笑,

何時會哭。由於創作是孤獨的,所以走入電影院與觀眾分享他的作品是感動的。

成功的策劃不只於劇本的本身,市場的嗅覺,發行合約的談判、保險事項都 是一些細節。台灣目前是相當缺乏具有國際談判、事務處理的人才,由於在海外 談判上,就必須依賴美商的機制或是與歐商談判,雙方當然都會儘量極大化自己 的利潤空間。所以當對於談判內容不了解,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利潤空間。

黃志明說,與發行商談判時,一不小心可能利潤空間就被吃掉了。

至於保險事宜,由於目前電影拍攝的保險還是以好萊塢較發達,但是在許多 字眼上的運用,可能就牽涉到保險項目理賠與否。

任《臥虎藏龍》策劃一職的李少偉說,在《臥虎藏龍》拍攝期間,有一次楊

紫瓊受傷,當時認為幸好早就購買保險所以比較放心,但當工作人員將事件通知 美國保險公司時,美方表示保險合約中,並沒有保”Action”(動作)受傷的險。

這個消息帶給拍攝團隊及進度很大的影響。不過事後,美方發現楊紫瓊這個簡單

這個消息帶給拍攝團隊及進度很大的影響。不過事後,美方發現楊紫瓊這個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