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國大學機構典藏的發展概況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各國大學機構典藏的發展概況

2002 年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 DSpace@MIT 之後,各國的大學紛紛起而 效之。2005 年,美國網路資訊聯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簡稱 CNI)、英國聯合資訊系統委員會(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簡稱 JISC)、

荷蘭 SERU(Shared Electronic Resource Understanding)Foundation 合作調查歐美 13 國學術機構典藏的現況(van Westrienen, 2005)。調查內容包括典藏庫的數量、

內容、學科範圍、軟體、學者提交狀況等基本資訊,亦調查聯盟或跨典藏庫服務,

國家與機構政策的影響,機構典藏發展的助力與阻力等狀況和看法。

此次調查結果,雖然因為問卷設計不周、各國大學數量差異,和對機構的單 位認知不同等因素,各國機構典藏數量和比例差距頗大,但仍具參考價值。例如:

1. 從典藏庫的數量和比例來看,法國剛起步(5%),而德國、挪威與荷蘭 則推行率近達 100%。

2. 從資料內容來看,各國皆以文字型資料為主,但著重項目不同,如澳洲 著重原始研究資料、挪威著重圖書和學位論文。除了澳洲和美國外,多 數國家實施機構典藏的關鍵原因,均在於推動學術出版與開放近用。

3. 軟體方面,採用 DSpace、E-Prints 套裝軟體居多。

16

4. 國家和機構的環境來看,英國和荷蘭有國家級的計畫在策動,其他國家 則多利用聯盟或工作組方式進行協調與推動。

由於各國推動機構典藏的大體環境不同,有的由大學自主建立(如美國各大 學),有的透過國家政策的推動(如英國 JISC 所推動的一系列計畫),有的則藉 由學科或區域聯盟的方式推動。以下簡述美、加、英、澳、臺灣的狀況,以助瞭 解其機構典藏發展背景。

一 一

一 一、 、 、 、 各國推動大學機典 各國推動大學機典 各國推動大學機典 各國推動大學機典藏 藏 藏 藏的運 的運 的運動 的運 動

(一) 美國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自 2002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 DSpace @ MIT、加州大學之 eScholarship Repository、俄亥俄州大學之 Knowledge Bank 陸續宣告成立以來,美國各大學紛 紛起而效之。從二份美國大學機構典藏的發展調查(Lynch & Lippincott, 2005;

Markey, et al.,2007),可瞭解其概況。

Lynch 與 Lippincot(2005)以美國地區之網路資訊聯盟(CNI)會員機構為 單位,向 124 所獨立高等教育學校和 81 所文科院校(Liberal Arts Institution)分 發問卷,分別回收 78.2%(97 份,均為授予博士學位之大學)和 43.8%(35 份)。

其調查結果如下:

1. 發展階段:40%已有類似機構典藏的系統。而無典藏庫的大學有 80%將 進行規劃。

2. 推動者方面:約 80%回覆由圖書館規劃與推動。

3. 內容方面:以電子研究論文(e-prints)為主,包括學位論文、預行或刊 行版本之研究文章、會議論文和簡報、技術報告、電子書與期刊等文字 型資料。另從待規劃收錄的內容類型,可知影音、多媒體等媒體形式的 數量會日益增加。

4. 系統方面:DSpace 軟體較佔優勢。

17

樣本中有少數非研究型學校(如四年制大學),其起步較慢仍在規劃階段,

由於預算不如研究型大學充裕,故特別在意機構典藏營運的經濟面問題,有的學 校考慮參與多機構合作的聯盟型典藏庫,而不自行建立維護獨立系統。另外,典 藏內容的彈性亦較大,可能包括課程教材、特殊收藏、多媒體等,不侷限於學術 研究的資源。

Markey 等人(2007)接受圖書館與資訊資源委員會(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簡稱 CLIR)補助,調查美國機構典藏發展狀況。其以機 構典藏的四個發展階段為縱軸(未規劃、規劃中、前導實驗中、正式實施),重 要元素為橫軸(領導者、經費、內容、內容貢獻者,系統),以四年制學院或大 學之圖書館為對象(約 2,147 間)發出問卷,回收 446 份(20.8%)。其中正規劃

(20.6%)、測試(15.7%)與正式實施(10.8%)的學校共佔一半。發展期為一 年以內的學校亦佔一半,顯示美國四年制大學在機構典藏的發展上仍屬嬰兒期。

內容方面,以教職員和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為主(包括博士論文、期刊論文、

研究記錄或日誌等素材),其次為電子預行本(pre-prints)、學習物件、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以及機構檔案(如機構特藏或文書檔案)。資金方面,多數以機構行 政或檔案單位的特別預算支付,以人力成本及代理商費用為主佔 75%。而缺乏穩 固的經費模式,亦成為機構典藏長久發展的隱憂。

Markey 等人發現目前美國各大學機構典藏的類型,可分為傳遞:(1)教職員 學術研究的作品,(2)典藏機構智識作品,以及(3)典藏機構學習社群所需資源三 類任務,比 Lynch 在 2005 年所歸類的多出第三類。而且機構典藏對學術出版環 境並無有顯著影響。機構典藏的觀點和定義會因使用社群而不同,內容徵集、系 統設計、資料格式、使用權、政策等工作程序亦隨之不同。整體而言,受訪者對 機構典藏的發展仍是包持肯定及熱忱的態度。

美國之大學機構典藏,都是由大學自主推動,尚無國家性計畫激勵或補助。

但由學者、學界、圖書館所組成的各式聯盟,對學術資源開放存取的貢獻不餘遺

18

力,如 arXiv 典藏庫、學術出版與研究資源聯盟(SPARC)、創用 CC 授權(Creative Common)等。另有二種趨勢和大學機構典藏推行相似,值得注意:

1. 典藏公共經費補助學術研究之成果,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簡稱 NIH)之 PubMed 公共醫學中心,要求所贊助 的研究,在發表研究論文的同時將論文副本提交到 PubMed。

2. 多個機構結盟建置之機構典藏庫,如休士頓醫學研究所圖書館和德州大 學護理學院共同建立之 Texas Medical Center,美國華盛頓地區各大學組 成之 Washington Research Library Consortium。

(二) 加拿大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加拿大研究圖書館聯盟(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 CARL)

在 2003 年推動機構典藏計畫,聯合大學圖書館、加拿大科學與技術資訊中 心(Canada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簡稱 CISTI)共同實 行。目的在於以初期 13 個參與計畫之大學的實施機構典藏的經驗,做為日後其 他大學規劃實施機構典藏的參考。另外,建立一個跨加拿大各機構典藏庫的展示 平台,提高加拿大機構和學術內容(尤其是海外發表之期刊文獻)的能見度

(CARL, 2005)。

至 2005 年止,近 80%的 CARL 會員機構(共有 27 所大學)已建立機構典 藏,並建立 CARL 後設資料擷取服務網(CARL Metadata Harvester ),整合檢索 各大學典藏之學術資源。從 CARL 於 2005 年調查會員機構實施狀況的結果可知,

多數典藏庫的內容以電子研究論文(e-prints)和電子學位論文為主,學科範圍廣 泛,典藏量 30 至 400 筆不等,增加速度雖不快但穩定。而此次調查亦發現一些 值得探討的問題如:如何提昇作者自行典藏的意願,機構典藏的概念仍在發展中,

以及 CARL 後設資料擷取服務的品質等問題,包括各 CARL 機構典藏內容差異,

以及後設資料著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狀況(Shearer, 2006)。

19

(三) 英國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2002 年 8 月,JISC 贊助之 FAIR 計畫(Focus on Access to Institutional Resources Program) 欲利用 OAI-PMH 技術標準,推動機構間學術資源發掘與分享。FAIR 計畫共有 14 個分項計畫,鎖定在電子研究論文與學位論文、博物館藏品與影像、

機構入口網站三大類資源,研析文化、智慧財產權、後設資料(metadata)、服 務提供、軟體技術等層面議題(Awre, 2004)。例如:

1. 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之 DAEDALUS 計畫,以格拉斯 哥大學為例,發展跨不同典藏庫的服務。

2. 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之 SHERPA 計畫,鼓勵各大學 以 e-prints 軟體建立符合 OAI 機制的機構典藏庫。

3. UKOLN 之 ePints UK 計畫(由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執行), 與 SHERPA 計畫搭配,透過 OAI-PMH 技術標準擷取各大學機構典藏之 後設資料,建立國家級的整合檢索服務平台。

4. 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之 ReMEO 計畫,調查各 出版商開放作者自我典藏的原則,並規劃與建立權利管理系統。目前 ReMEO 計畫整合至 SHERPA 計畫之內,SHERPA/ReMEO 平台由諾丁 漢大學持續維護。

FAIR 計畫在 2005 年結束,但相關研究仍持續以不同形式運作,如 2005 年 1 月至 2007 年 11 月期間的 Digital repositories Programme 從技術面、社會面著手,

探討數位典藏庫在研究教學與資訊的服務、機構政策、管理等的發展。又如 2006 年 4 月至 2009 年 3 月期間之 Repositories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me 發展數位典 藏庫和數位保存、跨檢索的資訊環境和應用指導(如:Repositories Support Project),

並補助大學院校建立其機構典藏。協助各機構有效管理、取用其教育、研究上的 智識成果。

(四) 澳洲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20

2003 年 9 月,澳洲政府教育、科學與訓練部門(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贊助 ARROW 計畫,參與機構包括澳洲國家圖書館、蒙那 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南昆士蘭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該計畫以聯盟的方式支援各大學建立機構 典藏,一期計畫期間(2003 年 9 月至 2006 年)完成二個主要目標:

發展與測試機構典藏軟體:以開放性的技術標準(如 OAI-PMH)、軟體

(Fedora)為基礎發展軟體,以 ARROW 會員機構管理其電子研究論文、學位論 文和數位出版。

測試與建立國家級資源探索服務-ARROW Discovery Service:由澳洲國家 圖書館負責規劃後設資料、建立與維護服務平台。目前可在此平台已匯集 30 所 大學機構典藏資源,提供 293,442 筆研究文獻的查詢與取用服務。

ARROW 二期計畫於 2007 年開始,除了持續支援軟體、技術、工作實施上 的諮詢,亦進行機構典藏的加值應用研究,如應用於澳洲政府研究品質評鑑

(Research Quality Framework, 簡稱 RQF),和 DART 及 ARCHER 計畫合作測試 澳洲 e-Research 的資訊建設(ARROW, 2003; 2006)。

(五) 臺灣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臺灣機構典藏之發展,源於 2005 年教育部委託臺灣大學圖書館進行「建置

《臺灣學術研究資源中心》運作架構、機制與執行策略計畫」,開始機構典藏系 統之規劃與先期導入作業。2006 年 5 月臺大圖書館繼續執行為期三年的「建置 機構學術成果典藏計畫」,首年以臺灣大學為對象,完成符合臺灣大專院校之機 構典藏系統雛型,次年起則邀集全臺七所大學成為種子學校,並推動 IR30 方案 協助至少 30 所學術機構建置機構典藏系統;第三年持續推動 IR30+方案,並開

《臺灣學術研究資源中心》運作架構、機制與執行策略計畫」,開始機構典藏系 統之規劃與先期導入作業。2006 年 5 月臺大圖書館繼續執行為期三年的「建置 機構學術成果典藏計畫」,首年以臺灣大學為對象,完成符合臺灣大專院校之機 構典藏系統雛型,次年起則邀集全臺七所大學成為種子學校,並推動 IR30 方案 協助至少 30 所學術機構建置機構典藏系統;第三年持續推動 IR30+方案,並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