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地區大學機構典藏經營模式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地區大學機構典藏經營模式之研究"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吳 美 美 博士. 臺灣地區大學機構典藏經營模式之研究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Business Model in Taiwan. 研究生:龔 家 珍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七月.

(2) 謝 辭 我的指導老師曾說做研究、寫論文是一趟自我瞭解的旅程。此時,我深深地 體驗到這句話。從研究題目發想到論文完成前,我每每遇到研究瓶頸、陷入低潮 時就會退縮、逃離,以致研究進度一拖再拖。現在,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最 要感謝是我的指導老師-吳美美老師。謝謝您始終沒有放棄我!! 總是以寛容的 心待我,尤其在論文完成前這混亂又挫折的幾個月裡,老師軟硬兼施拉著我繼續 向前走,終於來到這趟旅程的終點了。謝謝您以身教、言教告訴我所不願面對的 自己,也提醒我在不堪中看見某些美好。我在這裡不只取得一張文憑,更走出人 生的一道難關。 另外,要感謝我論文的口試委員-陳光華老師、柯皓仁老師,和曾擔任計畫 書口試委員的卜小蝶老師,謝謝您們指出我論文裡研究主幹混淆、邏輯錯誤之處, 提示我再思考的方向,並細心檢查內文指出錯誤之處。還有接受訪問的七位受訪 者,謝謝您們百忙中抽空協助,熱情地分享您們的實務經驗,讓我有豐富的資料 可分析。有您們的指教、分享才能完成這份成品,謝謝您們!! 謝謝一路走來曾協助我的朋友們,同學佩瑾、郁秀,小天使學妹鴻晢,好友 玉玲、寶珠、清雯、珮珺,中研究計算中心陳亞寧先生、政大圖書館高惠莉女士...... 謝謝您們曾在我需要時幫助我,給我溫暖。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包容我的任性, 允許我走完這趟旅程。現在終於可以放下,繼續下一個旅程了。. 龔家珍. 謹誌. 中華民國 101 年八月. i.

(3)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以經營模式來瞭解國內大學機構典藏的服現況和永續經營 的可能。本研究列出下列五個研究問題:(1) 國內大學機構典藏之價值定位與實 施策略為何?(2) 各校規劃與管理機構典藏時,著重那些項目及內容?(3) 圖書 館如何調整組織結構和職責,以利典藏作業分工?(4) 如何結合校內單位,維持 機構典藏的整體運作?(5) 從機構典藏管理者的角度,影響永續經營的因素為 何?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取向,使用內容分析法和訪談法為主,並以立意取樣原則, 從國內 123 個大學機構典藏中,依其網頁之服務與作業說明詳盡者,選出 14 個 個案,再徵詢圖書館中副館長、組長管理階層以上人員是否願意受訪,共獲其中 7 個機構人員同意受訪。總計本研究共採用七個機構典藏個案分析。本研究之半 結構式訪談法,以企業經營模式理論中之經營元件為基礎,擷取其中價值主張、 核心策略、產品與服務設計、資源部署、組織設計、價值網絡、營收機制等七項 元件,設計半結構訪談問題。內容分析法的分析資料則包括機構典藏網站、機構 典藏相關文獻、作業程序等文件。資料分析則以兩種方法收集的資料,互相比對, 做為輔證瞭解個案之發展歷程。研究結果包括: (一) 由於受網路大學排名影響,受訪各校高層期待藉由建立一個整合平台保 存與展現大學整體的研究產出,以提高學校整體的能見度與聲譽。在校 內推動機構典藏的實施施策略上,大都融合保存機構智慧資產、協同合 作、問題與解決等策略。 (二) 大學機構典藏的業務範圍涵蓋有:內容面、系統面、行政面、推廣面。 核心作業以內容面之徵集作業程序、後設資料(metadata)及全文檔管 理、著作權權利查核為主。由於受到資料供應來源與方式的影響,例如 校內其他單位提供或教職員自行提交,其實行細節複雜。 (三) 本研究發現受訪機構典藏個案,各圖書館僅規劃/試運時期建立臨時性 ii.

(4) 任務團隊,並未調整組織結構或職責。部分有學科館員制度的圖書館, 利用其長期與各系所建立的良好關係,在徵集和溝通在上相對順利,且 工作負荷亦較輕。 (四) 研究發現受訪機構典藏個案,圖書館多商請、與校內各行政、研究、教 學單位合作,將徵集範圍內的資料轉移至圖書館的機構典藏系統保存, 使得校內教職員生、各行政、研究、教學相關單位與圖書館之間形成一 串價值鏈。 (五) 研究發現受訪機構典藏個案,大學機構典藏永續經營的影響主要因素, 包括校方高層的支持、經費、人力、內容持續成長、系統穩定發展等因 素。 關鍵字:機構典藏、經營模式. iii.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機構典藏........................................................................................ 6. 第二節 各國大學機構典藏的發展概況.................................................... 15 第三節 經營模式之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設計...................................................................................... 39. 第四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40. 第四章 個案探析................................................................................................ 42 第一節. 國立臺灣大學機構典藏.............................................................. 42. 第二節. 國立政治大學機構典藏.............................................................. 46. 第三節.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 52. 第四節. 臺北醫學大學機構典藏.............................................................. 58. 第五節. 中興大學機構典藏...................................................................... 62. 第六節. 國立成功大學機構典藏.............................................................. 67. 第七節. 崑山科技大學機構典藏.............................................................. 72. 第五章 經營模式分析........................................................................................ 77 第一節 價值主張........................................................................................ 77 iv.

(6) 第二節 核心策略........................................................................................ 81 第三節 產品與服務設計............................................................................ 85 第四節 資源部署........................................................................................ 92 第五節 組織設計........................................................................................ 95 第六節 價值網絡........................................................................................ 99 第七節 營收機制...................................................................................... 102 第八節 綜合探討...................................................................................... 10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2.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5 附錄.................................................................................................................... 122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22 附錄二 訪談文本編碼表.......................................................................... 124. v.

(7) 表目次 表 3- 1 國內大學機構典藏樣本名單 ......................................................... 38 表 3- 2 大學機構典藏經營模式之元件定義與衡量因素 ......................... 39 表 5- 1 機構典藏案例之經營元件記錄 ................................................... 108. vi.

(8) 圖目次 圖 3- 1 研究步驟 ......................................................................................... 36 圖 4- 1 臺灣大學機構典藏網站 ................................................................. 43 圖 4- 2 政治大學機構典藏網站 ................................................................. 47 圖 4- 3 淡江大學機構典藏網站 ................................................................. 53 圖 4- 4 臺北醫學大學機構典藏網站 ......................................................... 59 圖 4- 5 中興大學機構典藏網站 ................................................................. 63 圖 4- 6 成功大學機構典藏網站 ................................................................. 69 圖 4- 7 崑山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網站 ......................................................... 74. vii.

(9) 第一章 緒論 期刊論文出版向來是學者發表研究結果、獲得同儕學術認同、支持的主要方 式。1990 年代,學術界和圖書館界因不滿傳統出版系統的獨佔,產生學術傳播 危機和期刊危機意識,引發開放取用的運動。同時期,網路技術、數位圖書館技 術亦開始蓬勃發展。學科型典藏庫如物理學 ArXiv 的成功經驗,更激勵了大學機 構典藏運動的興起。 機構典藏意指機構為其成員建構的一套服務,便利成員將產出智識作品予以 數位化保存,並開放機構內外使用者取用。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 MIT@DSpace、 加州大學之 eScholarhsip 於 2002 年相繼宣告成立,機構典藏的議題受到全球學 術圖書館、高等教育界和學術出版業界的矚目與討論。 臺灣機構典藏之發展,源於 2005 年教育部委託臺灣大學圖書館進行「建置 《臺灣學術研究資源中心》運作架構、機制與執行策略計畫」,開始機構典藏系 統之規劃與先期導入作業。2006 年 5 月臺大圖書館繼續執行為期三年的「建置 機構學術成果典藏計畫」,以「分散建置、集中呈現」的理念推動,由臺灣大學 出發至種子學校,到全國各區大學,再到建立「臺灣學術機構典藏聯合檢索平台 (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 TAIR)」,以該共享平台向國際 展現臺灣整體學術研究的豐富面貌,並透過網路讓全世界使用者方便迅速的取得 或引用,進而與世界的學術脈動接軌(陳光華、陳彥良,2010) 。截至 2012 年 6 月為止,全台已有 126 所大學、技職院校或研究機構加入。.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機構典藏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大學,是大學為其社群成員建構的一套服務,便 利成員管理與傳播其數位化資料。機構典藏並非只是單純的軟硬體組合,重點在 1.

(10) 於「服務」而非「技術」。而服務的關鍵在於機構參與管理,使一套科技技術管 理、數位內容轉置技術提昇為大學典藏服務的一部分(Lynch, 2003)。觀察國內 各大學機構典藏的推動單位,大都由圖書館負責執行,而涉汲單位包含資訊中心、 研究發展處、出版單位等,圖書館通常是負責內容的徵集、提交的指引、後設資 料(metadata)的維護、推廣使用等主要的業務,因此圖書館如何結合大學機構 內部相關單位,規劃符合機構成員期待的機構典藏,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而機 構典藏推動上的困難,主要在於內容的徵集。教職員是內容提供者同時也是使用 者,其提交資料的意願及支持程度攸關機構典藏的成敗。因此圖書館如何透過各 式服務、行銷機制向教職員傳遞機構典藏的價值,促使其自我典藏、開放取用觀 念的建立,以順利推展機構典藏,亦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但從國外較早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學校經驗,如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可發現大學機構典藏 需能因應全球趨勢、機構或國家政策、校園文化做適當的調整。而經費補助、大 學教職員的參與度、長久保存與取用的管理、著作權管理等議題,亦是影響大學 機構典藏能否長久經營的共同問題。 國內大學機構典藏的數量,在 2006 年後快速成長,但國內文獻探討亦著重 在機構典藏的建置議題上。當大學宣告其機構典藏正式成立之後,如何維持長久 經營即為本研究的主要動機。因此希望藉由優良大學機構典藏的經營經驗,探討 其發展機構典藏的策略、經營方式和內容,產生那些效益等經驗,供國內已成立 或欲建立機構典藏的大學參考。. 2.

(11)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擬從國內大學機構典藏的發展現況中,以管理者的角度探討大學機構 典藏的經營邏輯和永續經營的可能因素。本研究欲探討下列問題: (一) 國內大學機構典藏之價值定位與實施策略為何? (二) 各校規劃與管理機構典藏時,著重那些項目及內容? (三) 圖書館如何調整組織結構和職責,以利典藏作業分工? (四) 如何結合校內單位,維持機構典藏的整體運作? (五) 從機構典藏管理者的角度,影響永續經營的因素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由國外文獻發現,機構典藏之服務的意涵由機構定義,內容、服務等性 質上有不同差異。為使研究對象更明確,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二) 研究對象為單一大學建置之大學機構典藏,不考慮由各校聯盟建立之典 藏庫或後設資料擷取服務提供者(metadata harvester)。 (三) 典藏內容限制於學術研究成果,以利和開放式課程計畫、學習物件典藏 庫、數位圖書館有所區別。另外,亦不考據以學位論文為主的典藏庫。 (四) 大學機構典藏的個案,以已進入正式公告服務的個案為對象,不考慮規 劃中或進行前導計畫中的個案。.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開放取用( ) 開放取用(open access) 開放取用是一個透過網際網路讓科學研究成果能夠自由、快速傳播的機制。 布達佩斯開放取用提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2002)中定義二種實現 開放取用的途徑: 3.

(12) 1.. 金色道路(gold road):開放取用期刊(OA journals)。. 2.. 綠色道路(green road):作者自行典藏(self-archiving)。. 二、自行典藏( ) 自行典藏(self-archiving) 自行典藏是由學者利用相關的工具和協助,典藏自己的期刊論文於開放式的 電子檔案(open electronic archives),並且符合「開放式檔案創始組織(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簡稱 OAI)」所制定的相關標準,能以網路搜尋引擎檢索到該 內容。 一般而言,自行典藏內容不侷限於期刊論文,涵蓋層面擴及各類型研究成果 之數位形式,而開放式的電子檔案,包括個人、機構與學科三種。自行典藏主要 目的在於學術傳播的改革,配合資訊科技的發達與網路的普及,為學術社群提供 重掌學術傳播主導權的可能性,也是機構典藏的原始概念之一。. 三、機構典藏( ) 機構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R) 機構典藏是以學術機構為發起單位,收錄所屬社群全面性的研究產出,通常 包括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預刊本(pre-prints) 、進行中報告(working papers)、技術報告、教學素材等,能處理跨學科多媒體的檔案,具有異質性系 統互通檢索的機制,提供數位資料長期保存,以開放取用模式供全球使用。 機構典藏原即是落實開放取用精神的實際做法之一,大多數機構典藏也以提 供全球開放取用為宗旨,雖然有些內容囿於著作權、合約等因素,無法即時對外 公開,通常以取用控管或延遲開放等方式加以限制,但機構典藏仍致力於蒐集保 存研究成果的全文,暫先提供書目或摘要等資訊服務,以備日後開放之用。. 四、經營模式( ) 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 經營模式是一種概念化工具,包含元件和其關係,表現組織的經營邏輯,描 述傳遞價值給市場區隔中的對象,並結合網絡中的合作夥伴,一起創造、行銷、 傳遞價值,以產生利益。Osterwalder 等人(2005)指出越來越多企業將業務和 4.

(13) 系統結合,以電子商務或電子業務流程來規劃經營流程和經營模式的整體方向, 因此提出將經營模式放在企業之資訊系統的位置來探討。 經營模式可視為策略、組織和系統之間的聯繫,是一種系統化的呈現各項經 營理念如何結合。而經營模式的實現包括將它轉譯為具體的事物,比如一個組織 結構(如部門,單位,人力資源) ,業務程序(如工作流程,職責) ,基礎設施和 系統(如建築,信息和通信技術)。經營模式是會受到外部壓力而不斷的改變。. 5.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首先機構典藏相關研究,以利瞭解其發展源起、特質與功能、機構典藏 的內容與使用、典藏政策、評鑑設計等各層面議題。其次,觀察美加各國及臺灣 如何推動機構典藏的運動,以及國外幾所大學機構典藏推動的狀況。最後,探討 企業領域之經營模式元件意涵,予以操作型定義以利導入本研究之分析。. 第一節 機構典藏 自 2002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 DSpace @ MIT、加州大學之 eScholarship Repository、俄亥俄州大學之 Knowledge Bank 陸續宣告成立以來,機構典藏的概 念與實施一直受到全球學術圖書館界、高等教育界和學術出版業界的矚目與討 論。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簡稱 IRs)的定義各有不同觀點與說法,中文方面 則有機構典藏、機構典藏庫、機構型自我典藏等不同翻譯。另外,機構典藏與學 科型典藏庫、數位圖書館之間具有模糊的灰色地帶。因此本節欲先瞭解機構典藏 之源起、定義、特徵、內容等涵意。. 一、機構典藏的源流與定義 機構典藏的興起和學術傳播的關係密切,學術出版與研究資源聯盟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 簡稱 SPARC)資深顧問 Raym Crow(2002)即歸納機構典藏興起的三大原因: (1)大學教職員自我典藏 運動的發起; (2)圖書館界不滿於傳統期刊出版系統獨佔的影響; (3)網路和數 位出版技術的發達。 1990 年代,商業出版社掌握多數學術期刊出版,作者之作品著作權被迫全 部讓渡給出版商,作者反而需購買才可取用自己的作品,而期刊訂閱費用高漲、 6.

(15) 圖書館普遍經費不足,造成圖書館被迫刪訂期刊和讀者用上的窘境。種種不合理 的學術使用環境,引發學術傳播界的危機意識,開始推動開放取用的精神。 2002 年開放社會學會(Open Society Institute , 簡稱 OSI)公佈的「布達佩斯 開放取用宣言(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簡稱 BOAI)」,即建議藉由開放 取用期刊(Open-access Journal)與自行典藏(Self-archiving)二種途徑來推動 (Open Society Institute, 2009) 。其他團體陸續發起相似的宣言與活動,如:2003 年 4 月「開放取用出版會議」之畢士大開放出版宣言(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2003 年 10 月「科學與人文知識開放取用會議」之柏林宣言 (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2004 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簡稱 IFLA)」公佈的「開放取用學術文獻與研究文件宣言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to Scholarly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Documentation)」 等。 另外,美國 Paul Ginsparg 於 1991 年 8 月建立的 ArXiv 典藏庫,供物理科學 家儲存其著作預行本(pre-prints),提供一個快速同儕評鑑與傳播的管道。衛生 研究單位陸續建立相似的典藏庫,如 BioMed、PubMed。這些主題型典藏庫的經 驗,更是催化了機構典藏的興起。 其他還有社會、經濟、技術上的因素,亦促使機構典藏概念與活動興起。如: 跨機構合作研究計畫的經濟因素;社會對公共機構或計畫智識成果公開的期許; 商業期刊出版商釋出作者部分著作權權利;以及科技上的進步,包括網路、儲存、 軟體技術的進步和成本降低,通訊協定和後設資料(metadata)的規格標準化, 以及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s)與自由軟體的興起等。 各學者對機構典藏的定義,詮釋不盡相同,從狹義到廣義的觀點都有。學術 出版與研究資源聯盟(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 SPARC)資深顧問Raym Crow(2002)將機構典藏定義為單一或多所大學將其 7.

(16) 社群成員(如:教職員、研究人員、學生)所產出的智識產品(intellectual work) 予以數位化保存,並提供機構內外之使用者取用。智識產品可包括期刊論文、會 議論文、圖書或圖書章節、學位論文、專利、技術報告等各類資料。Crow 從學 術環境的角度將大學機構典藏視為全球數位學術出版、學術傳播環境的一環,認 為機構典藏可形成一種新的學術出版模式。 網路資訊聯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 CNI)主席 Clifford Lynch (2003)認為機構典藏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大學,是大學為其社群成員建構的一套 服務,便利成員管理與傳播其數位化資料。機構典藏並非只是單純的軟硬體組合, 服務的關鍵在於機構參與管理,使一套科技技術管理、數位內容轉置(migration) 技術提昇為大學典藏服務的一部分。Lynch 認為大學機構典藏可形成一種散佈學 術傳播的新途徑,但不應視為擔任學術出版的新角色。 Gibbons(2004)以 Lynch 之機構典藏觀點,說明重點在於「服務」而非「技 術」,且服務的意義是因機構而異。另外,Gibbons 認為機構典藏現象雖活躍在 大學,任何類型的機構均可建置典藏庫,獲得「長期分享數位化內容」的基本利 益。例如學(協)會建立典藏庫促進社群成員交流數位化文獻;公共圖書館蒐集 與分享社區的歷史記錄;高中職學校保存學生的數位學習歷程檔案(electronic portfolios);或是醫學研究中心利用典藏庫收集與分享醫療資料等。 對於機構典藏的定義,需留意典藏內容與機構涵意的差異。在典藏內容方面, 因目的不同而有差異,如 SPARC 重視建立新的學術出版與傳播的環境,故內容 以學術作品為限;而 Lynch 則從機構著眼,典藏的內容範圍可擴展至機構之教學 或學習資源,機構歷史檔案,甚至研究的原始資料,若採用 Lynch 的觀點,意謂 著機構典藏的規模龐大,機構可能需依使用者的需求與工作實務建立不同的典藏 庫,形成一套機構典藏的服務。而「機構」的涵意方面,有單一機構的典藏庫和 多機構共建一套典藏庫的現象,主要考量可能在於長久管理所需的經費、技術與 人力資源,如美國 Washington Research Library Consortium,由華盛頓地區各大 8.

(17) 學圖書館結盟,並建立一套典藏庫集中各校研究成果。. 二、機構典藏的特質與功能 歸類各家觀點,機構典藏有以下特徵(Crows, 2002; Gibbons, 2004): 1.. 以機構為單位:此為和領域或學科型典藏庫最重要的區別。一方面,典 藏的內容能展現機構整體的學術生命和成果,另一方面,藉由機構結合 各部門的合作,由上而下提供政策、經濟、技術上的支援。若從 Crow 的觀點來看,機構一詞為象徵性的單位,機構典藏可藉由區域性機構或 圖書館聯盟的方式發展,不需每個機構都建立典藏庫。. 2.. 以社群為導向:由機構內的社群決定該典藏那些資料,社群成員是內容 的作者、著作權所有者,也是資料提交的責任者。. 3.. 數位化內容:徵集機構內教職員、研究人員、學生所產出的智識作品。 資料形式多元,可包括文字型、影音、音訊、圖像、學習物件或資料集 (datasets)等各種形式。資料類型則隨機構本身對機構典藏的定義而 不同,如採取 Crow 狹義的定義者,則以學術性內容如論文、研究報告 為主;採取 Lynch 或 Gibbons 廣義的定義者,則可能涵蓋學術研究、教 學、機構檔案等資源。. 4.. 累積性與永久性:機構成員能長期、持續地提交數位內容;機構則應確 保數位內容的長久保存與取用。此點特徵意謂著除非著作違反著作權或 學術倫理,否則不可刪除已提交的內容;另也意謂著典藏庫的規模會日 益茁壯。. 5.. 互通性與開放取用:開放取用是機構典藏的主要特徵,包括技術上和資 訊流向上的開放。典藏庫除了基本的資料提交、瀏覽、檢索功能外,應 支援通訊協定(如 OAI-PMH)與後設資料的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 讓擷取服務系統、搜尋引擎能擷取與建立索引,提高學術內容傳播與能 9.

(18) 見度。另外,機構典藏雖應提供低障礙甚至無障礙的內容取用服務,但 基於著作權或市場性的因素,仍應配合機構需求限制檢索或取用。 因而,機構典藏是機構由上而下提供穩固的政策、經濟、技術支援的環境, 供機構內的社群成員長久保存與傳播其智識作品,進而展現整體機構的智識生命 與成果。機構典藏在策略、實行與技術面都應發揮以下功能(Gibbons, 2004, p7-8): 1.. 提交資料:分散各處的計畫成員,藉由網頁介面建置後設資料及上傳檔 案。. 2.. 應用後設資料(metadata) :包括資料提交者建立的描述性後設資料(如: 作品的題名、作者、主題等),系統自動建立的管理性後設資料(如: 日期與時間、系統識別碼)與技術性後設資料(如資料形式(format)、 大小等)。後設資料將有助於資訊資源有效被發掘、辨識、取用、管理 與保存。. 3.. 取用控制:或視為數位權利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簡稱 DRM) ,如結合機構和系統的身份認證與識別,讓擔任不同責任的機構 成員進行資料的建置、修改或刪除,或因應資料的機密性或合法性限制 瀏覽、取用。. 4.. 支持資訊資源的發掘:即應用後設資料與支援互通性,讓搜尋引擎(如 Google)或第三者建立之後設資料擷取服務或整合檢索服務,得以跨資 源檢索,擴大資源被發掘(discovery)的機會。. 5.. 散佈(distribution):散佈功能與取用控制、資源發掘功能環環相扣, 係指系統應能依不同檔案形式供使用者下載數位檔,或直接以內嵌或外 掛的應用程式瀏覽內容。. 6.. 保存:保存與取用息息相關。短期策略如備份數位內容和後設資料;長 期策略而言如支援系統移轉時之資料識別、資料格式的轉換,採用唯一 10.

(19) 資料識別碼(如 DOI)命名,以利 CNRI Handles 系統識別資料位置, 確保資源的可得性。. 三、機構典藏的內容與使用 Lynch(2003)從大學機構的整體角度,將機構典藏的內容粗分為三大類: (1)教職員和學生的智識作品(intellectual works) ,如研究與教學的資料;(2)機構 的檔案,如事件或工作產出的文件,和記載機構智識生命的記錄;(3)機構成員 學術研究所保留的實驗或觀察的資料。Gibbons 從 Lynch 廣義的機構典藏定義, 舉例說明內容可涵蓋(Gibbons, 2004, pp.21-26): 1.. 電 子 研 究 論 文 ( electronic prints ): 包 括 審 閱 、 出 版 前 後 之 預 刊 本 。典藏此類資料時,應留意出版社 (pre-prints)和刊行本(post-prints) 對作者自行典藏權利和文件版本的規範。. 2.. 工作中論文或或報告(working papers and reports):通常被公開在機構 或單位網站上的科學或技術文件的底稿、技術報告、研究或調查報告, 或和規定、策略規劃相關的文件。. 3.. 會議論文集或單篇會議論文。. 4.. 電子學位論文。. 5.. 資料集(datasets) :研究或調查工作之原始資料,如記錄、日誌等素材。. 6.. 補充性的資料:作著受限於出版單位對圖片或篇幅的要求,而刪除文章 中部分圖片、章節,機構典藏庫則可做為這些資料保存與分享的地方。. 7.. 線上期刊:將機構典藏庫做為出版的平台,如和機構或單位之線上期刊 網頁結合,做背後管理與保存之處;或保存作者的電子預行本,待其正 式出版再指引至線上期刊或其他開放性典藏系統。. 8.. 圖書。. 9.. 學習物件(learning objects) :如課程教材、測驗或學習單等資料,資料 11.

(20) 形式多元涵蓋文字、聲音、影像、多媒體等各類。 10. 多媒體典藏:由於多媒體資料的在保存、展示甚至搜尋功能上,比文字 型電子文件需要更多的附加功能,故通常會獨立成一個資料庫保存。 11. 數位學習歷程檔:學生或教師有計畫地收集個人學習歷程上的有關證據, 如:論文、報告、設計作品、經歷等,以表現個人學習的成果、技巧與 能力。 從上述內容可發現,早在機構典藏風行前,大學或研究機構可能已收集與保 管這些資料,但機構典藏應用新工具(如:支援開放的通訊協定、開放群體自行 提交的功能)和新概念(如:開放取用)推行,而有別於傳統典藏的意義。 若從 Gibbons 的觀點出發,機構典藏的概念可能是由各個不同系統組合而成 的服務機制。因為資料的內容、媒體形式、用途、使用對象均不同,難以一套系 統通用,往往會利用不同系統管理,再藉由機構的資訊基礎建設提供整合性服 務。 因此進行機構典藏前,應先進行整體性評估,以確認仍待發展之處及規劃策 略。例如調查或訪談機構社群、成員產生那些智識作品,那些是值得但未被計畫 性收集管理的資料;參考組織規模、性質、智識產出相似的機構的做法;思考未 來典藏庫如何與機構即有網站結合與呈現,避免被邊緣化;甚至深遠地考慮主題 型典藏庫的應用與趨勢(如:標準化、開放取用授權),以利日後銜接合作。. 四、機構典藏之典藏政策 圖書館的館藏發展政策(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在 1980 年代由早期 單純的「選擇」概念,已發展至有關館藏的發展、管理與評鑑的概念。內容大致 包括任務與目標、使用者分析、館藏之分析、選擇、行銷、評鑑、淘汰、保存, 和經費分配等項目及程序,使圖書館之管理者和館員,得以順利執行業務,並獲 得母機構保障和讀者認同。 12.

(21) 大學機構典藏的政策內容,因機構典藏的任務,資料的來源、徵集方式和形 式等因素,和圖書館的館藏發展政策內容不同。羅靜純(2005)分析國外 54 所 大學機構典藏政策發現,發現僅 28 所(51.85%)大學正式公佈政策文件或說明, 並歸納政策文件的內容共七大類 32 個項目: 1.. 建置說明及相關單位:如建置目的,政策制定,和系統管理等單位之合 作關係。. 2.. 內容蒐集與使用政策:如典藏內容範圍、提交程序,和使用限制等說明。. 3.. 社群與合集政策:社群、管理維護者的責任與權利,和資源合集之管理 策略。. 4.. 建立社群的步驟:包括社群定義,系統和協調等準備工作。. 5.. 權利管理政策:包括著作權、隱私權等法律議題。. 6.. 長久保存政策:包括檔案格式、後設資料、長久保存措施等說明. 7.. 其他:未盡事宜的說明。. Probets 和 Jenkins(2006)分析 7 所大學機構典藏的政策內容,亦獲得架構 不同但相似的內容項目: 1.. 機構典藏的任務與管理單位概述。. 2.. 徵集政策:包括內容範圍、提交、刪除及品質控制等策略和程序。. 3.. 後設資料:包括採用之後設資料格式、著錄程序、品質控制等項目。. 4.. 智慧財產權與著作權:如著作權授權、確認方法,和授權機構典藏保存、 散佈所需權利。. 5.. 提交程序:包括工作流程和步驟。. 6.. 保存政策。. 7.. 使用者政策:如內容貢獻者和一般使用者之權利。. Probets 與 Jenkins 發現目前政策的內容,尚集中在典藏發展期。而後設資料、 品質控制與程序、使用者政策、經費模式(來源與分配等),以及保存政策的內 13.

(22) 容均未發展或陳述不足。 撰寫大學機構典藏政策文件,旨在便利管理者確認與執行工作,以及不同使 用者確認權利和責任。雖然並非所有管理項目,均要記載在政策文件中(如經費 模式),但仍可一窺大學機構典藏的管理模式的雛型。. 五、機構典藏之評鑑設計 對圖書館而言,館藏評鑑是館藏發展與管理的基礎。從不同關係人的角度觀 察,評鑑結果可做為不同使用目的。如從館員角度來看,可增加館員對館藏選擇 與使用知識,以有效管理管藏。圖書館本身可藉由評鑑結果制定合適的館藏發展 政策,也可做為解釋經費資源分配的理由,如愈來愈使用者利用電子資源,而其 訂閱預算卻逐年上升。對圖書館的利益關係者(如母機構管理者)而言,評鑑結 果則可顯示圖書館的績效和預算有效使用。 在大學機構典藏評鑑方面,近二年逐漸出現相關文獻,大致從機構典藏的表 現、使用者態度、合作關係,以及學術影響幾個觀點來設計評鑑架構,但均以質 化資料的的陳述為主。Westell(2006)為加拿大 CARL 機構典藏計畫,歸納 8 個評估機構典藏成功與否的類目:1.管理單位;2.與機構計畫之整合性;3.資金 補助模式;4.和數位化中心的關係;5.互通性;6.內容評估;7.推廣;8.保存策略。 另外,使用者接受度為潛在的一類,對不同利益關係人具有不同意義。Wesell 主要從機構典藏之管理與合作的角度觀察,評鑑結果都為質化資料,僅典藏內容 的數量一項是量化資料。 Produman’s(2008)則從開放取用與學術傳播的循環論點提出六個面向的評 估,評鑑結果雖然亦為質化資料,但可做為機構典藏之優劣勢分析的目的:1. 政策;2.組織;3.機構典藏的提交政策和影響;4.服務;5.推廣與溝通;6.法律議 題。 Kim 和 Kim(2008)以數位圖書館評鑑設計相關文獻,歸納 4 大類、19 小 14.

(23) 類、39 項指標來評鑑機構典藏:1. 內容(多樣性、流通、容量/數量、後設資料)。 2. 系統與網路(互通性、Help 服務)。3. 功能、使用者與提交(使用率、使用 者滿意度、提交者滿意度、支援服務) 。4. 管理與政策(預算、團隊、圖書館對 開放取用的認知程度、著作權管理、市場行銷、機構支持、政策和程序文件、多 樣的典藏方式)等。雖然其評鑑設計為量化測量方法,但需以質化資料輔助說明。 並且針對機構或典藏庫管理者、圖書館員等不同角色設計,以利瞭解機構典藏的 實施與運作是否成功。上述三篇研究所設計的評鑑架構,較適用於單一機構之典 藏庫,而不適用多機構共建之典藏庫。. 第二節 各國大學機構典藏的發展概況 2002 年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放 DSpace@MIT 之後,各國的大學紛紛起而 效之。2005 年,美國網路資訊聯盟(Coalition for Networked Information,簡稱 CNI) 、英國聯合資訊系統委員會(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簡稱 JISC)、 荷蘭 SERU(Shared Electronic Resource Understanding)Foundation 合作調查歐美 13 國學術機構典藏的現況(van Westrienen, 2005) 。調查內容包括典藏庫的數量、 內容、學科範圍、軟體、學者提交狀況等基本資訊,亦調查聯盟或跨典藏庫服務, 國家與機構政策的影響,機構典藏發展的助力與阻力等狀況和看法。 此次調查結果,雖然因為問卷設計不周、各國大學數量差異,和對機構的單 位認知不同等因素,各國機構典藏數量和比例差距頗大,但仍具參考價值。例如: 1.. 從典藏庫的數量和比例來看,法國剛起步(5%) ,而德國、挪威與荷蘭 則推行率近達 100%。. 2.. 從資料內容來看,各國皆以文字型資料為主,但著重項目不同,如澳洲 著重原始研究資料、挪威著重圖書和學位論文。除了澳洲和美國外,多 數國家實施機構典藏的關鍵原因,均在於推動學術出版與開放近用。. 3.. 軟體方面,採用 DSpace、E-Prints 套裝軟體居多。 15.

(24) 4.. 國家和機構的環境來看,英國和荷蘭有國家級的計畫在策動,其他國家 則多利用聯盟或工作組方式進行協調與推動。. 由於各國推動機構典藏的大體環境不同,有的由大學自主建立(如美國各大 學),有的透過國家政策的推動(如英國 JISC 所推動的一系列計畫),有的則藉 由學科或區域聯盟的方式推動。以下簡述美、加、英、澳、臺灣的狀況,以助瞭 解其機構典藏發展背景。. 一、. 各國推動大學機典藏 各國推動大學機典藏的運動 的運動. (一) 美國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自 2002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 DSpace @ MIT、加州大學之 eScholarship Repository、俄亥俄州大學之 Knowledge Bank 陸續宣告成立以來,美國各大學紛 紛起而效之。從二份美國大學機構典藏的發展調查(Lynch & Lippincott, 2005; Markey, et al.,2007),可瞭解其概況。 Lynch 與 Lippincot(2005)以美國地區之網路資訊聯盟(CNI)會員機構為 單位,向 124 所獨立高等教育學校和 81 所文科院校(Liberal Arts Institution)分 發問卷,分別回收 78.2%(97 份,均為授予博士學位之大學)和 43.8%(35 份)。 其調查結果如下: 1.. 發展階段:40%已有類似機構典藏的系統。而無典藏庫的大學有 80%將 進行規劃。. 2.. 推動者方面:約 80%回覆由圖書館規劃與推動。. 3.. 內容方面:以電子研究論文(e-prints)為主,包括學位論文、預行或刊 行版本之研究文章、會議論文和簡報、技術報告、電子書與期刊等文字 型資料。另從待規劃收錄的內容類型,可知影音、多媒體等媒體形式的 數量會日益增加。. 4.. 系統方面:DSpace 軟體較佔優勢。 16.

(25) 樣本中有少數非研究型學校(如四年制大學),其起步較慢仍在規劃階段, 由於預算不如研究型大學充裕,故特別在意機構典藏營運的經濟面問題,有的學 校考慮參與多機構合作的聯盟型典藏庫,而不自行建立維護獨立系統。另外,典 藏內容的彈性亦較大,可能包括課程教材、特殊收藏、多媒體等,不侷限於學術 研究的資源。 Markey 等人(2007)接受圖書館與資訊資源委員會(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簡稱 CLIR)補助,調查美國機構典藏發展狀況。其以機 構典藏的四個發展階段為縱軸(未規劃、規劃中、前導實驗中、正式實施),重 要元素為橫軸(領導者、經費、內容、內容貢獻者,系統),以四年制學院或大 。其中正規劃 學之圖書館為對象(約 2,147 間)發出問卷,回收 446 份(20.8%) (20.6%)、測試(15.7%)與正式實施(10.8%)的學校共佔一半。發展期為一 年以內的學校亦佔一半,顯示美國四年制大學在機構典藏的發展上仍屬嬰兒期。 內容方面,以教職員和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為主(包括博士論文、期刊論文、 研究記錄或日誌等素材) ,其次為電子預行本(pre-prints) 、學習物件、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以及機構檔案(如機構特藏或文書檔案)。資金方面,多數以機構行 政或檔案單位的特別預算支付,以人力成本及代理商費用為主佔 75%。而缺乏穩 固的經費模式,亦成為機構典藏長久發展的隱憂。 Markey 等人發現目前美國各大學機構典藏的類型,可分為傳遞:(1)教職員 學術研究的作品,(2)典藏機構智識作品,以及(3)典藏機構學習社群所需資源三 類任務,比 Lynch 在 2005 年所歸類的多出第三類。而且機構典藏對學術出版環 境並無有顯著影響。機構典藏的觀點和定義會因使用社群而不同,內容徵集、系 統設計、資料格式、使用權、政策等工作程序亦隨之不同。整體而言,受訪者對 機構典藏的發展仍是包持肯定及熱忱的態度。 美國之大學機構典藏,都是由大學自主推動,尚無國家性計畫激勵或補助。 但由學者、學界、圖書館所組成的各式聯盟,對學術資源開放存取的貢獻不餘遺 17.

(26) 力,如 arXiv 典藏庫、學術出版與研究資源聯盟(SPARC) 、創用 CC 授權(Creative Common)等。另有二種趨勢和大學機構典藏推行相似,值得注意: 1.. 典藏公共經費補助學術研究之成果,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簡稱 NIH)之 PubMed 公共醫學中心,要求所贊助 的研究,在發表研究論文的同時將論文副本提交到 PubMed。. 2.. 多個機構結盟建置之機構典藏庫,如休士頓醫學研究所圖書館和德州大 學護理學院共同建立之 Texas Medical Center,美國華盛頓地區各大學組 成之 Washington Research Library Consortium。. (二) 加拿大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加拿大研究圖書館聯盟(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 CARL) 在 2003 年推動機構典藏計畫,聯合大學圖書館、加拿大科學與技術資訊中 心(Canada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簡稱 CISTI)共同實 行。目的在於以初期 13 個參與計畫之大學的實施機構典藏的經驗,做為日後其 他大學規劃實施機構典藏的參考。另外,建立一個跨加拿大各機構典藏庫的展示 平台,提高加拿大機構和學術內容(尤其是海外發表之期刊文獻)的能見度 (CARL, 2005)。 至 2005 年止,近 80%的 CARL 會員機構(共有 27 所大學)已建立機構典 藏,並建立 CARL 後設資料擷取服務網(CARL Metadata Harvester ) ,整合檢索 各大學典藏之學術資源。從 CARL 於 2005 年調查會員機構實施狀況的結果可知, 多數典藏庫的內容以電子研究論文(e-prints)和電子學位論文為主,學科範圍廣 泛,典藏量 30 至 400 筆不等,增加速度雖不快但穩定。而此次調查亦發現一些 值得探討的問題如:如何提昇作者自行典藏的意願,機構典藏的概念仍在發展中, 以及 CARL 後設資料擷取服務的品質等問題,包括各 CARL 機構典藏內容差異, 以及後設資料著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狀況(Shearer, 2006)。 18.

(27) (三) 英國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2002 年 8 月,JISC 贊助之 FAIR 計畫(Focus on Access to Institutional Resources Program) 欲利用 OAI-PMH 技術標準,推動機構間學術資源發掘與分享。FAIR 計畫共有 14 個分項計畫,鎖定在電子研究論文與學位論文、博物館藏品與影像、 機構入口網站三大類資源,研析文化、智慧財產權、後設資料(metadata)、服 務提供、軟體技術等層面議題(Awre, 2004)。例如: 1.. 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之 DAEDALUS 計畫,以格拉斯 哥大學為例,發展跨不同典藏庫的服務。. 2.. 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之 SHERPA 計畫,鼓勵各大學 以 e-prints 軟體建立符合 OAI 機制的機構典藏庫。. 3.. UKOLN 之 ePints UK 計畫(由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執行), 與 SHERPA 計畫搭配,透過 OAI-PMH 技術標準擷取各大學機構典藏之 後設資料,建立國家級的整合檢索服務平台。. 4.. 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之 ReMEO 計畫,調查各 出版商開放作者自我典藏的原則,並規劃與建立權利管理系統。目前 ReMEO 計畫整合至 SHERPA 計畫之內,SHERPA/ReMEO 平台由諾丁 漢大學持續維護。. FAIR 計畫在 2005 年結束,但相關研究仍持續以不同形式運作,如 2005 年 1 月至 2007 年 11 月期間的 Digital repositories Programme 從技術面、社會面著手, 探討數位典藏庫在研究教學與資訊的服務、機構政策、管理等的發展。又如 2006 年 4 月至 2009 年 3 月期間之 Repositories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me 發展數位典 藏庫和數位保存、跨檢索的資訊環境和應用指導(如:Repositories Support Project), 並補助大學院校建立其機構典藏。協助各機構有效管理、取用其教育、研究上的 智識成果。 (四) 澳洲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19.

(28) 2003 年 9 月,澳洲政府教育、科學與訓練部門(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贊助 ARROW 計畫,參與機構包括澳洲國家圖書館、蒙那 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南昆士蘭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該計畫以聯盟的方式支援各大學建立機構 典藏,一期計畫期間(2003 年 9 月至 2006 年)完成二個主要目標: 發展與測試機構典藏軟體:以開放性的技術標準(如 OAI-PMH)、軟體 (Fedora)為基礎發展軟體,以 ARROW 會員機構管理其電子研究論文、學位論 文和數位出版。 測試與建立國家級資源探索服務-ARROW Discovery Service:由澳洲國家 圖書館負責規劃後設資料、建立與維護服務平台。目前可在此平台已匯集 30 所 大學機構典藏資源,提供 293,442 筆研究文獻的查詢與取用服務。 ARROW 二期計畫於 2007 年開始,除了持續支援軟體、技術、工作實施上 的諮詢,亦進行機構典藏的加值應用研究,如應用於澳洲政府研究品質評鑑 (Research Quality Framework, 簡稱 RQF) ,和 DART 及 ARCHER 計畫合作測試 澳洲 e-Research 的資訊建設(ARROW, 2003; 2006)。 (五) 臺灣推動大學機構典藏的概況 臺灣機構典藏之發展,源於 2005 年教育部委託臺灣大學圖書館進行「建置 《臺灣學術研究資源中心》運作架構、機制與執行策略計畫」,開始機構典藏系 統之規劃與先期導入作業。2006 年 5 月臺大圖書館繼續執行為期三年的「建置 機構學術成果典藏計畫」,首年以臺灣大學為對象,完成符合臺灣大專院校之機 構典藏系統雛型,次年起則邀集全臺七所大學成為種子學校,並推動 IR30 方案 協助至少 30 所學術機構建置機構典藏系統;第三年持續推動 IR30+方案,並開 始規劃機構典藏共享平台。以「分散建置、集中呈現」的理念推動,由臺灣大學 出發至種子學校,到全國各區大學,再到建立「臺灣學術機構典藏聯合檢索平台 20.

(29) (TAIR)」以臺灣為主體向國際展現臺灣整體學術研究的豐富面貌(陳光華、陳 彥良,2010)。 在營運方面,臺大圖書館團隊以臺灣大學為機構典藏的營運範例,開發機構 典藏軟體(NTUR)與完備相關行政作業流程文件與標準規範,作為全臺灣各大 學院校建置機構典藏的參考。 在系統方面,建置機構典藏軟體(NTUR) ,是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 DSpce 自由軟體為基礎,配合臺灣之學術環境、中文語言特性及使用需求,進行系統介 面與系統功能的客製化,除了開放 NTUR 軟體供各校下載安裝,並撰寫技術支 援文件、標準工作程序,與舉辦推廣活動。 臺灣學術機構典藏聯合檢索平台(TAIR) ,以臺灣為主體集中展示臺灣學術 資源。匯集各機構研究成果的書目資料(metadata),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整合 查詢或瀏覽臺灣整體之研究產出,同時可透過書目資料網址連結回原始學術機構 之典藏系統,取得學術成果之全文資料,各參與機構可以很明確地展現其各自學 術研究成果。截至 2012 年 6 月為止,全台已有 126 所大學、技職院校或研究機 構加入。. 二、. 國外大學機構典藏個案介紹. (一) 麻省理工學院機構典藏 (DSpace at MIT) http://libraries.mit.edu/dspace-mit/index.html 1999 年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與美國惠 普(Hewlett-Packard, HP)公司合作共同建置 MIT 數位化研究成果典藏,2002 年式 推出 DSPace at MIT 機構典藏。後續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康 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學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羅 契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Rochester)、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西雅 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Seattle)等大學組成 DSpace 聯盟 (DSpace Federation),持續創造和建置電子化系統,做為擷取、保存、散播智識 21.

(30) 產出的系統平台,並開放原始碼的方式提供其他機構建置各自機構典藏系統。 徵集的資料範圍以 MIT 教師與研究人員所研究、創作或負責的作品,基於 教育與研究目的,作者必須授權 DSpace at MIT 保存、散播該著作的權利。類型 包括:期刊論文、技術報告、進行中報告、會議論文、學位論文、資料集、圖片、 影像、音訊、教學素材等,可處理跨主題多媒體多種檔案格式。而 DSpace 的設 計以社群為單位,允許各社群設立聯絡人,管理該社群所徵集的資料。 其推動方式包括成立顧問團、尋求早期接納者,蒐集各社群的意見做為系統 設計、服務改善的參考。顧問團來自各學科研究領域重要有影響力的成員,以內 容提供者、使用者的角色,提供 DSpace at MIT 相關事項的諮詢。在早期接納者 部分,尋求 12 個學系、研究中心、學院等做為早期接納者先行建置其典藏,希 望藉此帶動其他社群加入。 (二)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 Glasgow ePrints Service http://eprints.lib.gla.ac.uk/ Glasgow DSpace Service https://dspace.gla.ac.uk/index.jsp 2002 年格拉斯哥大學參與 JISC 之 FAIR 計畫(Focus on Access to Institutional Resources Program),展開三年 DAEDALUS 計畫,目標在於廣泛蒐集校內成員 的學術產出,以建置格拉斯哥大學的開放取用機構典藏。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採 取雙軌制建置機構典藏服務,分別於 2003 年 5 月、2004 年 6 月公佈 Glasgow DSpace Service 與 Glasgow ePrints Service 二個系統平台。採用二種軟體的原因是 因為 2002 年先採用 GUN EPrints 測試,當時 DSpace 尚未對外開放原始碼。後來 因為論文活化計畫,評估 DSpace 軟體的資料模式以社群為單位,較能引起各系 所的興趣,且能涵蓋的資料類型較多,故而採用(Nixon,2003)。 1.. ePrints Service:收錄已出版及同儕審閱的文章,以期刊論文居多,資料 形式以文本(text)為主。. 2.. DSpace Service:收錄學位論文、技術報告、預刊本、進行中報告等, 22.

(31) 資料形式涵蓋文本、圖檔、影片、音訊、資料集、多媒體等。徵集方式 包括作者自行提交、委託圖書館上傳,目前採取圖書館代理服務的方式 居多為主(Nixon,2003)。 提交程序中包括審核機制,尤其是 ePrints Service 收錄的內容以出版或同儕 審閱的文章為主,因此著作權授權狀況的確認格外重要,有專人逐筆確認著作權, 以確保機構典藏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合法使用。 在行銷方面,包括建立 DAEDALUS 計畫委員會、舉辦推廣活動。在計畫委 員會方面,邀請三位物理學、生物學、藝術與社會領域的資深的教師擔任委員, 協助制定發展策略,建立與各單位的關係在同僚間宣傳機構典藏。推廣活動方面, 例如舉辦系統發表會,宣傳機構典藏效益,說明藉由那些機制來提高研究成果的 廣泛可得性、提供完善的長久保存與取用環境、集中典藏機構研究成果有助於提 升有機構和個人的能見度。. (三) 堪薩斯大學學術作品(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larWorks,簡稱 KU ScholarWorks) http://kuscholarworks.ku.edu/dspace/ 堪薩斯大學教務長 David E. Shulenburger 是該校機構典藏的重要推手,在 2000 年 11 月舉辦的「學術傳播從危機到革新」研討會,主要探討堪薩斯大學於 學術傳播變動中身處的角色地位,他首次在校園內興起機構典藏的話題。2002 年成立機構典藏的聲音在堪薩斯大學校園再度升起,Shulenburger 希望機構典藏 能帶動新的學術傳播方式,進而改善學術傳播的危機。因此堪薩斯大學機構典藏 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套資訊儲存與散布的典藏模式,希望機構典藏最終達成改變 學術傳播方式(Mercer, Rosenblum, & Emmett, 2007)。 堪薩斯大學圖書館的推動方式採取與教師建立良好關係,鼓勵他們自我提交 著作,而非由圖書館主導主動蒐集系所既有的研究報告或技術文件。2003 年至 23.

(32) 2005 年進行一連串的先導計畫,在系統規劃與發展、資料徵集、法規三個層面 與校內教師密切溝通,奠定了 KU ScholarWorks 日後的發展基礎。陳述其作法如 下: 1.. 成立工作小組:由圖書館及資訊系統部門組成工作小組,選定以 DSpace 作為該校機構典藏的系統,規劃初期工作團隊以焦點團體的方式定期針 對系統功能進行討論及回饋,包括系統試用、測試及系統回饋等。. 2.. 推出 RoMEO 綠色文件計畫(RoMEO Green):2004 年推出該項計畫, 由館員確認哪些教師的文件適合上傳系統,查證出版社允許作者以自我 典藏的狀況,進一步聯繫並取得教師同意代為提交著作。2006 年時更 透過焦點團體的方式,尋求 12 位參與教師在過程中充分發表對機構典 藏 上 傳 流 程 、 系 所 疑 慮 及 各 種 可 能 障 礙 等 意 見 , 以 瞭 解 其 對 KU ScholarWorks 的評價和作為改善的參考。. 3.. 通過「學術資訊取用提案」 :2005 年堪薩斯大學委員會首度通過「學術 資訊取用提案」,鼓吹學校教職員擁有自我典藏、保存著作在母機構網 站的權利,呼籲學者修訂期刊著作權讓渡聲明,使著作得合理收錄於機 構典藏中。. 2005 年 3 月 KU ScholarWorks 正式上線,圖書館舉辦第二場學術交流研討 會,並在會上介紹 KU ScholarWorks 的使用方式。後續的行銷則首重學科館員這 個與各系所教師溝通介面,因此圖書館針對學科館員所開設的一系列教育訓練則 可幫助館員盡早對系統邁上軌道。而館員與學術單位透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接觸, 例如參與系/所會議、協助作者文件上傳、盡可能找機會向教職員宣導機構典藏 對個人學術傳播的好處。 (四) 印第安那大學-普渡大學 IUPUIScholarWorks(原名簡稱 IDeA) https://scholarworks.iupui.edu/ IUPUI 在 2002 年決定建構機構典藏,預期的目標包括:(1)提供學術資訊收 24.

(33) 集、保存、及傳播一個有組織的架構;(2)匯集校園學術資訊於一處,可作為一 個學術機構的標記;(3)保存電子全文,長遠而言則可降低學術資訊檢索取用的 成本。(Dill & Palmer, 2005) IUPUI 初期特別成立 IDeA 工作小組,負責評估成立機構典藏所需的經費、 軟硬體設備、所需知識、及工作時間等,同時針對 IUPUI 教職員的組織文化進 行調查,為建構 IDeA 預作準備。其成員來自編目員、特藏館員、學科館員、檔 案員、數位典藏小組成員,以及系統人員等,以吸取各方意見。 平台方面,IUPUI 評估商業系統平台與開放原始碼軟體,最後決定採用 DSpace 作為該校機構典藏系統的原因在於:(1)免費軟體毋須耗費成本;(2)大量 簡化上傳流程節省館員時間;(3)功能完善;(4)允許絕大多數的儲存格式;(5)採 用 Dublin Core;(6)使用永久的網路資源位址辨識碼。 IUPUI 推動機構典藏的策略,採取圖書館主導方式,先建立符合機構成員 實際需求的 IR 系統,吸引機構成員的興趣。行銷方式包括鎖定目標對象、掌握 資料、建立顧客介面、舉辦推廣活動、結合學校課程等策略,分別陳述如下: 1.. 鎖定目標對象:先鎖定校園內較知名的作者、退休教員聯繫進行文件上 傳建立,再擴展至其他對象。. 2.. 掌定資料: 掌握允許作者自我典藏的期刊. 3.. 建立顧客介面: 設立一個機構典藏小組做為溝通的介面,回答機構成員 提出的諸多疑問,例如學術資料包括那些?上傳與審查機制為何? 著作 權的疑慮,以及推廣置於 IDeA。. 4.. 舉辦推廣活動: 制定推廣文件,在校園內舉辦研討會或相關教育訓練, 並滲透至系/所務會議宣傳機構典藏。. 後續在流程與制度改善方面,2005 年該校 Mary Alice Ball 教授的「系統分 析與設計」課程結合,依據 IDeA 的需要分成流程改善、metadata 結構、及推展 行銷等將學生予以分組,讓學生實際參與圖書館計畫,並從中尋求遭遇機構典藏 25.

(34) 難題時良好的解決方案,更因此而製作出 IDeA 的教育訓練手冊。 (五) 香港科技大學機構典藏(HKUST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http://repository.ust.hk/dspace/ 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早在 2002 年時便著手建置機構典藏,為亞洲地區的先 驅。其支持開放取用的觀念,因此設定目的為永久保存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術成果, 使其成果得以免費且通用的格式進行被國際上檢索與傳播。初期採小規模的建置, 輕易開展機構典藏。圖書館評估 EPrints、DSpace 二種開放資源軟體,基於支援 中文 Unicode、程式語言、系統功能等因素,最後選定 DSpace 為其系統平台(Lam & Chan, 2007)。收錄範圍以學術研究資料為主,資料類型包括期刊論文、會議 論文、技術報告、進行中報告、預刊本、學位論文、圖書章節、研究成果簡報等。 香港科技大學在運作 IR 的過程中發現,多數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對於「主動 提交著作」一事根本毫無反應,而這正是實施的最大難題,圖書館因此採取多重 管道徵集資料,包括(1)主動從系所網頁、資料庫、電子期刊、開放取用的出版 品取得其著作;(2)追蹤圖書館目錄,利用圖書館既有的港大典藏包括學位論文、 會議論文集、研究報告等;(3)與教師個別聯繫,請他們提供完整著作清單及電 子檔。 隨著系統資料量日漸擴充,採取各種行銷方式校內師生展示機構典藏可帶 來的效益。其行銷方式包括公佈機構典藏效益、進行推廣活動營造公共關係、致 力於提昇全球造訪率以影響校內師生認同。推廣活動方面例如舉辦週年慶、頒獎 予前十位內容供獻者、針對作者舉辦出版工作坊、在報紙或圖書館的即時通訊刊 登訊息等方式打開機構典藏的知名度。致力於提昇全球造訪率方面則例如採用 OAI-PMH 開放式檔案存取協定,在各大 OAIster 索引註冊登錄,重視 Google、 Google Scholar、Yahoo!等搜尋引擎檢索的獲取率,連結 Elsevier 所推出 Scirus 引 用文獻資料庫等方式。. 26.

(35) 第三節 經營模式之相關研究 相較於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產品,大學機構典藏源起於「開放取用」運動, 為利他主義之產品與服務的組合,因此需從非營利目的觀點來探討。本章節首先 回顧國外幾名重要學者對經營模式之理論研究,以瞭解經營模式定義和組成元件。 進而界定大學機構典藏的經營模式之元件,作為本研究分析之架構。. 一、經營模式 經營模式理論之 模式理論之研究 理論之研究 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一詞最早是出現在 1970 年代的電腦科學雜誌上, 主要是用來描寫資料與流程之間的關連與結構。1990 年代期電子商務興起,許 多新公司採用不同以往的方式經營他們的事業,並為了和傳統事業做區隔,而廣 泛的使用經營模式一詞,例如 e-business model、new business model、internet business model。因慢慢地出現在經營雜誌、電腦雜誌、企業管理期刊等,特別 是在探討新興的電子商務領域(Timmers, 1998; Osterwalder et al., 2005)。 然而,經營模式一詞並未公認一致的定義,尤其人們在談論創新事業時常 將這用詞來形容一個經營成功的故事,但其真正定義及內涵多半是未予以定義。 因而在探討企業經營之概念,常常和企業流程模組(business process model)、 策略(strategy)、企業模式(enterprise architecture)等用詞混淆。另外,許多文 獻所探討的經營模式,往往僅是經營模式的一部分。例如網路拍賣多半探討經營 模式中的定價機制,網路社群本身則是一種潛在的客戶關係(Osterwalder et al., 2005)。近年來,對於經營模式概念的研究日趨成熟,但仍有許多學者對經營模 式提出不同定義及看法。本研究針對經營模式概念為探討主題的文獻進行回顧, 列出下列以探討經營模式定義和組成元件之重要觀點: (一) Timmers(1998, 2000) Timmers 認為經營模式是有關於企業角色的優勢與收益來源的描述,是一種 由企業產品流(服務流)、資金流和資訊流所構成的一個價值創造系統,系統內 27.

(36) 包括了價值、規模、收入來源、定價、關聯活動、整合營運、能力以及永續性, 具體表達出公司現在如何獲利以及對未來長時間的規劃,使企業能在動態的環境 中不斷創新與擴展以達到盈收目的。 (二) Magretta(2002) 指出經營模式是一個具有邏輯性的故事,且將有關顧客的假設連結到健全的 經濟。好的經營模式必須能承通過故事檢定(narrative test)和數字檢定(number test)兩個檢驗。故事檢定主要是為了解釋誰是你的顧?、他們重視甚麼?與你 要如何去賺錢?。數字檢定則為了讓故事要得以維持下去,你必須將有關顧客的 假設連結到健全的財務指標上,也就是說損益表必須要能維持平衡。一個經營模 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提出比現有經營模式更好的做法,並因此變成下一代創 業者欲推翻的標準,就必須具備所有要素:清楚的角色定位(who)、合理的動 機(why)、而情節(how)是須發展出具有創見的價值。 (三) Hamel(2000) 將經營模式視為事業觀念的應用。在新經濟之下,任何策略都會逐漸過時, 需不斷搜尋事業觀念創新的可能性,事業觀念創新是一種能力,想像出不同的創 新觀念,或從全新角度思考、改造現有事業觀念。Hamel 將事業觀念分為核心策 略、策略性資源、顧客介面、價值網絡四大構面,每項構面下有不同的考量因素。 連結四大構面的三座橋樑分別為配置(configuration)連接核心策略與策略性資 源,顧客利益連結核心策略與顧客介面,公司疆界存在於策略性資源與價值網路 之間。而評估事業觀念是否具財富潛力則從事業觀念的效率、獨特性、搭配程度、 利潤推動器四項因素考量。 (四) 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 認為經營模式主要是將科技上潛在價值轉為顧客價值的一連串過程,應包含 以下價值定位、市場區隔、價值鏈、成本與收益、價值網路、競爭策略等六個部 分。. 28.

(37) (五) Mitchell and Coles(2003) 提出分析架構為一個經營模式乃是企業由何人(who)、什麼(what)、何 時(when)、何地(where)、為何(why)與多寡(how much)來提供產品與 服務,並透過努力獲得其價值。 (六) Osterwalder 等人(2005) 整理過去研究,將經營模式定義為是一種概念化工具,包含一組元件和其關 係,表現某家企業的經營邏輯,描述企業傳遞價值給市場區隔中的顧客,並結合 網絡中的合作夥伴,一起創造、行銷、傳遞價值,以產生利潤和維持收入流。其 將經營模式規劃出四個支柱和九項組件如下: 1.. 產品:包括價值主張元件,指公司通過其產品和服務所能向消費者提供 的價值。. 2.. 顧客界面:包括(1)目標客戶,即公司所瞄準的消費者群體。(2)分銷渠 道,即公司用來接觸消費者的各種途徑。(3)客戶關係即公司與不同消 費者群體所建立的聯繫,即所謂客戶關係管理。. 3.. 基礎建設管理:(1)價值配置,即資源和活動的配置。(2)核心能力,即 公司執行其營運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資格。(3)合作夥伴網絡,與其他公 司形成網絡體糸以有效提供商業價值。. 4.. 財務方面:(1)成本結構,即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資金。(2)收入模型, 即公司通過各種收入流來創造財富的途徑。. 國內方面,李興益(2007)發現國內已有多位研究者從事經營模式的元件之 研究,並提出經營模式的八大元件,包含價值主張、產品與服務設計、資源部署、 核心策略、組織設計、價值網絡、營收機制和財富潛力等。另外,有研究者採用 經營模式八大元件的學理概念架構,來進行實證研究,並從實證研究中補充學理 概念架構之外的兩個元件,分別為「外部性(環境)」和「核心科技」。雖然在 設計經營模式的過程中,這兩個元件先前早已形成,不是設計經營模式的其中一 環,但是外部性和核心科技卻對八大元件有顯著的關聯與影響,故在特別此列入 29.

(38) 經營模式的討論之中(陳銑鈞,2006)。上述十個元件與前述所談經營模式的定 義相當雷同。 以上觀點從獲取利潤、創造價值、角色與活動等不同的角度來探討企業體 的經營模式,從中可發現二個重要概念。首先,經營模式可視為策略、企業組織 和系統等概念之間聯繫,是一種系統化的呈現各項經營理念如何結合,而策略也 包含競爭和實施。其次,經營模式的實現包括將它轉譯為具體的事物,比如一個 組織結構(如部門,單位,人力資源),業務流程(如工作流程,職責),基礎 設施和系統(如建築,信息和通信技術)。而經營模式是會受到外部壓力而不斷 的改變。 經營模式概念在企業管理扮演重要的功能,在於它能幫助管理者分析、瞭 解與分享經營邏輯,管理經營模式設計、規劃和實施,透過經營模式的模擬描述 企業前景。而越來越多電子商務公司塑造電子業務流程和經營模式的整體方向, 因而經營模式概念在企業的法律領域之正當性、合法性方面日趨重要 (Osterwalder, et. al., 2005)。. 二、大學機構典藏經營模式之界定 大學機構典藏經營模式之界定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大學機構典藏的經營,由於機構典藏源起於「開放取 用」運動,與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產品或服務不同,因此將從價值創造角度探討 經營模式,在營收機制方面將僅著重在建構與運作機構典藏所需成本。 從上述經營模式觀點可知,經營模式分析主體多半以企業體,探討不同企 業之間的競爭差異。但 Osterwalder 等人(2005)指出越來越多企業將業務和系 統結合,以電子商務或電子業務流程來規劃經營流程和經營模式的整體方向,因 此提出將經營模式放在企業資訊管理系統的位置來探討。此觀點符合本研究以大 學機構典藏為研究對象,而非圖書館或大學。 因此本研究參酎 Osterwalder 之經營模式設計和國內列出之八大經營模式元 30.

(39) 件規劃機構典藏之經營模式的架構。將以大學機構典藏視為「產品與服務設計」 元件,以此為核心探討機構典藏的價值主張、核心策略以及成本財務方面的元件。 機構典藏的推行,除了圖書館亦需要校內相關單位資源的配合,因此在加入組織 設計、資源部署來探討圖書館與校內相關單位的合作關係,最外層則以價值網絡 環繞大學、圖書館、機構典藏三個個體,區別彼此界線。以下則分別陳述各經營 模式元件。 (一) 價值主張 顧客在獲取某項產品或服務時,會考量從中獲得什麼利益或解決什麼問題? 因此廠商在設計商品時,應先自問希望提供什麼利益給顧客,而這利益與能否和 其他相似產品有所差異,則影響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能否勝出。 價值主張是指企業要為顧客解決什麼樣的價值?此一價值能滿足顧客何種 需要或需求(李興益,2003,頁 8)?Chesbrough(2002)認為價值主張指瞭解 新科技能提供給顧客的可能潛在價值,這要先定義公司要提供何種商品與顧客會 如何來使用產品,要定義價值只要問兩個很簡單的問題,顧客會拿產品來解決什 麼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顧客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問題對於顧客所影響的程 度會與公司為顧客產生的價值有很大的關係。Mitchell 和 Coles(2003)強調經 營模式應該說明一企業提供利害關係人什麼樣的利益及給予他們參與你的經營 模式的理由。 隨著企業的價值定位不同,企業在設計產品、採用的價值鏈和策略、組織活 動上也將會產生不同的差異。因此在一開始即應先選定「市場區隔」,找出目標 群眾,就此設定績效目標和希望提供給顧客的價值主張。本文將「價值主張」操 作型定義為「大學機構典藏可提供什麼利益給予使用者?能滿足顧客何種需要或 需求?」衡量欲傳遞價值的對象(目標群眾)以及希望為使用者解決或滿足那些 需求?. 31.

(40) (二) 核心策略 企業無法同時滿足所有消費者,所以策略的用意即在於「選擇有所不為」。 Porter(2001)指出策略是指執行和競爭者不一樣的活動,或用不同的方式 執行類似的活動,或者是為了實行組織目標所進行的資源分配行為,而選定市場 形成其競爭策略有三個方式,包括成本、差異化、利基市場策略;而 Hamel(2000) 指出經營策略必須能夠清楚定義以下幾點:產品及市場範圍、差異化基礎。而企 業運用市場區隔來決定提供什麼差異的價值,亦須思考採取什麼活動或資源分配 構成得以和競爭者對抗的優勢(李興益,2007,頁 12)。 因此本文將「核心策略」操作型定義為「大學機構典藏目前或未來的方向與 市場定位,和競爭策略。」衡量因素包括:(1)選定的市場區隔為何?(2) 運用的 競爭方法為何? (三) 產品與服務設計 不論企業如何定義其價值主張,但消費者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企業所提供的產 品與服務,因此企業應確保其產品與服務與其價值主張一致,在設計產品和服務 時,亦需思考對顧客所造成的好或壞的影響(陳浩民,2006)。企業需思考透過 什麼通路和手段,在何時、何地提供商品給顧客,當顧客有問題時,需要透過什 麼方式獲得廠商的協助,因此「產品與服務」元件,包含產品與通路二個概念 (Osterwalder et al., 2005)。 本文將「產品與服務設計」操作型定義為「傳遞大學機構典藏價值之系統與 服務的組合。」衡量要素包括:(1)提供什麼?如何提供?何時提供?(2)與使用 者之間溝通的管道為何?提供什麼資訊和服務? (四) 資源部署 資源意指能讓企業有效執行經營活動的資產與能耐。當企業的能耐是有價值 的、稀有的、專有的、難以被模仿或取代時,企業將有持久的競爭優勢(Afuah and Tucci, 2003) 。Hamel(2000)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認為資源部署指的是對相對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成立於2011 年。這是英特爾實驗室( Intel Labs)與世界頂尖大學進行的「英特爾合作研究機構(Intel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由於醫療業導入 ISO 9000 品保系統的「資歷」相當資淺,僅有 三年多的年資 11 ,因此,對於 ISO 9000 品保系統應用於醫療業之相關 研究實在少之又少,本研究嘗試以通過

本研究所開發的 XML-base ECG Management System 架構及流程 如圖 1-3 所示。ECG 的來源是地區醫院所收集的 SCP-ECG 檔案,解 碼後取得內含資訊及各導程原始電位數據,經過 XML-based

譚志忠 (1999)利用 DEA 模式研究投資組合效率指數-應用

通常在研究賽格威這類之平衡系統時在於機構之設計是十分的昂貴,本論文

本研究旨在使用 TI-Nspire CAS 計算機之輔助教學模式,融入基礎 統計學的應用,及研究如何使用 TI-Nspire 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