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二節 名人主導的 Facebook 文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7

性化,很多女生都會覺得他很怪,男生覺得他很娘,可是在我的臉 書首頁,會顯示我幫他按讚,其實會有點不好意思。

受訪者 L 還提到:「像是我會把,哪些按讚,我就設隱藏,因為我覺得那個 上面也是會有很多不熟悉的朋友,我就不會想要讓自己是一個太容易讓人家透過 網路就認識全貌的人。」因為認為興趣清單會透露出自己的面貌,基於隱私,同 時也不想要被看透,會選擇將清單隱藏。L 表示,雖然不會刻意去看其他使用者 的興趣清單,但是如果遇到對他有興趣的人,想要瞭解對方的興趣喜好,就會想 要去看,因為那呈現、也代表對方的某一部分。

從上述的討論,可以清楚地看到,對使用者來說,按「讚」追蹤特定的名人,

在 Facebook 已經轉化成為呈現個人檔案的一部分,可以用以凸顯一個人的興趣 喜好,甚至強調自己與他人不同的品味特色。因為使用者會藉由清單去觀看他人,

因此也預期,其他的使用者會透過自己的興趣清單,對自己有粗略的認識,因此 在選擇追蹤時,會考量頁面的普遍觀感,以及與自身形象的配合,有時候甚至會 因為揣測他人的眼光,而考慮「收回讚」。

第二節 名人主導的 Facebook 文化

名人文化過去由大眾媒體主導,是因應媒體需求而被創造出來的,Facebook 進入名人文化,使大眾媒體的主導角色產生動搖。名人主動經營 Facebook,粉 絲直接透過名人的頁面接收消息,甚至名人的 Facebook 反向影響新聞產製的內 容,透過 Facebook,形成一種名人主導的名人文化面貌。

這個部分,除了訪談資料外,也可以配合 Facebook 文本來對照討論,主要 分成三個討論面向,包括「偽事件」在 Facebook 上的面貌、名人與粉絲透過 Facebook 形成實質或想像中的「互動」關係,以及名人掌握發聲權後,反而產 生出負面觀感的現象。

一、「偽事件」的挪移

(一)「第一手」即時消息

如果從新聞媒體獲得的名人消息,是經過媒體再詮釋的二手消息,而名人直 接在 Facebook 頁面上發佈的消息,就可以視為是「第一手」的消息,粉絲透過 追蹤名人頁面,可以在第一時間,甚至與媒體同一時間,獲得名人發佈的即時消 息。許多受訪者表示,因為認為新聞有偏頗,再加上訊息傳送速度慢,現在更傾 向在社群網站上搜尋名人的相關訊息;有的受訪者甚至表示,因為對於媒體的不 信任感,因此會將社群網站視為一個重新查證、瞭解的管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8

受訪者 C 就表示,在台灣,歐洲足球的資訊相對很少,所以以前會去看大 陸媒體的網站,「翻譯出來都是隔了半天,等於說看到的都是昨天的新聞」,C 同 時追蹤運動員的 Twitter 和 Facebook,雖然訊息內容大抵相同,C 表示 Twitter 的 訊息又更快速,但 Facebook 已經算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較為方便,「如果有即 時報導說,哪個球員被禁賽,或者是今天晚上首發陣容是誰,Twitter 是很快的」,

或者「可能,我在新聞上看到,某個球員可能會被判停賽,我可能就會開 Twitter 去找,然後向確認官方。」。同時,C 也表示,有一些媒體,他們報導的內容,

都是官方社群上面的訊息,「那時候我就會覺得,何必要看他們的報導,我自己 看不是比較快?」

受訪者 E 表示,他追蹤盧彥勳的頁面,可以在 Facebook 看見一些名人私生 活的暴露,「譬如他今天跟哥哥去哪一家餐廳吃,因為他現在在墨西哥比賽,他 可能就會 po 說,他今天吃了什麼東西,一些照片,比如說,他跟日本選手一起 參賽,賽前就一起熱身,熱完身就大家一起去吃飯什麼什麼之類的。」E 表示,

追蹤名人頁面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喜歡他們,我就會想要知道他們更多,不 只是新聞所寫的。」

受訪者 B 指出,透過 Facebook 看名人,除了方便資訊集中外,可以獲得第 一手的消息,「感覺會知道他們私底下都在幹嘛吧!」,看新聞和直接看 Facebook 頁面不同:

新聞就是別人幫他寫的,就是一個新聞,就是只是有個點就可以寫,

感覺還是不太一樣!新聞通常都是講一個明星比較負面的,或者比 較資訊性的消息,不過臉書的話,就有他比較生活的,沒有經過人 家第二個意見加上去的,沒有別人的意見加上去的,是有差別呢!

新聞都是別人幫他潤飾過的,然後再加上一點(記者)自己主觀的 意見。(受訪者 B)

雖然新聞網路平台盛行後,某個程度對於新聞版面的彈性加大,不過新聞需 要「新聞點」,就像 B 提到的,有「點」的訊息才會被挑選、報導出來,再經過 記者的重新詮釋,會與「一手消息」有落差。F 也提到「媒體都是二手的」,所 以就算看到新聞,「就會回去看臉書」,以確認消息的正確性。

許多受訪者提到,前一陣子追蹤隋棠的 Facebook,其實是為了隋棠與姚元 皓的八卦,想要獲得第一手的當事人說法,即時獲得最新的消息。而隋棠在 Facebook 上的發文「好好對自己,一輩子並不算長。好好對別人,下輩子或不 再見。」(圖 4-1)因為時間點的關係,也讓許多粉絲紛紛聯想是針對戀情的發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9

也有新聞媒體直接引用頁面訊息做成新聞16,暗指可能是當事人的回應與切割。

圖 4-1:隋棠專頁偽事件操作案例

(二)議題操作與平反

名人在頁面上提供「第一手」的消息,除了與粉絲交流外,也提供媒體新聞 產製上的資訊,近年來越來越多新聞報導,會直接拿名人頁面上的消息作為新聞 內容,因此形成名人直接操作新聞議題的現象。

受訪者 H 為平面媒體攝影記者,他就直接地指出名人對於社群網站「有意 識」的利用:

沒有新聞,就去上面看看要寫什麼,就跟你看 FB 是一樣的,有時 候有些藝人,像最近雅安地震,那可能有些藝人,會在他的微博或 臉書上,po 一些跟這個有相關的,可能代替發新聞稿,可能說他對 這個事情的感想,或是他要響應什麼,那有可能,記者就可以上去 上面找到你要的題材。或者是說,「創造一個議題啦!」(受訪者 H)

亦即,名人經營 Facebook,將 Facebook 的發文當成一種類似「新聞稿」的功能,

製造議題,創造媒體的曝光度、影響新聞內容。

16 〈回應姚元皓? 隋棠 po 文:好好對別人下輩子或不再見〉,原文: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127/157713.htm。〈切割姚元皓 隋棠看房展開新生活?〉,原 文: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Showbiz/showbiz-news-cnt/0,5020,130511%2013 2013012800864,00.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0

以隋棠為例,2013 年 1 月 9 日,在隋棠的 Facebook 頁面中(圖 4-2),發佈 了一則關注動物保護法的相關貼文,其實也是在「預告」,當天他會現身立法院,

表達他對於動保法的支持,也就是受訪者 H 所謂的類似「新聞稿」的功能。

圖 4-2:隋棠專頁,以 Facebook 取代新聞稿案例

在五月天的頁面上,這樣的情形也很常見,在 2013 年 4 月 12 日,有粉絲表 示自己的輔仁大學大傳系的學生,自製翻拍五月天〈突然好想你〉的MV當作期 中作業,老師要求要點閱率破兩千才能拿到分數,因此他在五月天的 Facebook 中要求大家幫忙,五月天在回覆貼文中,甚至還寫了「記者朋友標題參考區」:「不 想退學?!大學生臉書跪求五月天粉絲」、「輔大生臉書求情! 五月天冷嘲熱 諷?」、「大學生:幫幫我! 師:突然好想〔當掉〕你」(圖 4-3)。

而在 2013 年 5 月 2 日,五月天阿信發文向粉絲求救,問大家近期很紅的一 款遊戲 Candy Crush 關卡要怎麼破,還特別在 Facebook 中註明「請不要轉發這 則,拜託了。」,但仍然被做成新聞,五月天阿信馬上回應:「咦,不是約好不轉 發嗎?」並附上新聞的連結(圖 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1

圖 4-3(左):五月天專頁,粉絲互動案例

圖 4-4(右):五月天阿信專頁,偽事件操作案例

而受訪者 H 也提到了另外一個例子,那就是 2012 年 2 月,突然爆紅的華裔 NBA 球員林書豪,「林書豪的每一場比賽,大家可能沒有辦法到現場去採訪他,

然後大家只能找這些 youtube 或者臉書,或者他分享的訊息去做一些比較第二手,

間接去觀察他發生什麼事,想辦法去挖一些有趣的新聞出來。」像之前林書豪就 曾在自己的 Facebook 上發表自製短片,向大家解釋自創的「書呆子打氣法」,其 中各個手勢、動作代表的意涵。而 2012 年 9 月期間,林書豪訪台,在 Facebook 上就放上他們為了從飯店溜出,林書豪頭戴 Hello Kitty 成功躲過媒體的影片「A late night escape in Taipei」17,這些都成為媒體新聞產製的題材和內容。

受訪者 H 還提出,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透過 Facebook 可以看到名人私底下 的一面,會覺得「你也在吃我平常吃的東西,玩我平常玩的東西」,會造成心理 距離的拉近,但他認為那都是很「制式化」的安排,「一開始就把他塑造成跟別 人不一樣的,再去搭配一些比較庶民的東西,跟他結合在一起」,就會產生趣味 性,但其實真正懂得的人,不會覺得這個有趣,「我覺得這都是一種已經定型的 宣傳」。

無論是明顯的刻意經營,還是不著痕跡的訊息暴露,Facebook 頁面的出現 和運作,已經成為名人用以操作、製作新聞的一種方式。此外,以往名人對於新

17 A late night escape in Taipei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QHTFTkpJew&feature=youtu.be+%E2%80%A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2

聞報導的內容,如果有不服,或者認為新聞報導不實,大部分僅能透過記者會、

向媒體喊話,以求獲得平反,但 Facebook 出現後,也為名人提供了一個「發聲 管道」,可以為自己平反,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受訪者 E 就提出他所關注的女子網球選手謝淑薇為例,寫出媒體報導和 Facebook 頁面所呈現的不同情形,以及 Facebook 可以作為名人發聲的一個管 道:

因為其實在台灣網球的報導上面,恩,除了她的一些比賽突破之外,

其實對她寫的報導沒有非常非常正面,比如她有一次參加聯邦盃,

其實對她寫的報導沒有非常非常正面,比如她有一次參加聯邦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