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四節 Facebook 成為一展演舞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9

人,就說大家可以寫信給霍建華,經營人會幫大家交到名人手上,可是活動已經 結束,K 就在粉絲頁留言:「好可惜,有沒有下次再參加的機會」,結果粉絲團的 經營者,誤以為 K 想要跟著一起去探班,「那個經營者就有點嚴肅的回答我說,

我們沒有組織一起去探班,他不喜歡大家一起去探班」,「對我來說會有一點挫折,

所以這個粉絲團,就變成不會像以前這麼天天去關注,現在是偶爾發到我塗鴉牆 才會看」。

Facebook 進入名人文化,提供了觀視的平台,不僅觀視名人、也觀視粉絲,

在觀視粉絲的同時,有時候是作為較為噤聲的粉絲一個找到共同看法的人的方式,

他們可以不用自己發聲,省去可能受到群眾壓力的風險,而是找尋他人的留言,

使用簡化的按「讚」機制,來表達自己的附和和贊同。此外,也提供剛開始進入 某一迷群的人,一個資訊管道和資源籌碼,粉絲可以藉由 Facebook 補足之前所 錯過的,也從粉絲的互動中尋求認同感和依歸。觀視的情形不見然都是愉快的,

可能會有對於其他粉絲行為的批判或不滿,也有可能會有衝突,但也都會回歸,

作為使用者在往後運用 Facebook 的一種參考。

第四節 Facebook 成為一展演舞台

在媒體景觀的概念下,所有人都在進行觀視和展演,名人文化在大眾媒體盛 行的脈絡下產生,名人和媒體都在競逐閱聽人的注意力,而名人成為閱聽人觀視 一個重要的對象、理想典型的模板,進而轉化為自身進行表演的依據。Facebook 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可近用性更高的平台,不僅是一種資訊來源的管道,也是名 人,甚至是原本默默無聞的粉絲可以使用、表演和展示自己的舞台。

當將 Facebook 視為名人文化中,一展演舞台的時候,可以發現三個現象,

其一,對於名人來講,這個舞台是名人借用以偽裝自己表演性質的一部分,用私 人的、私密的揭露來呈現。其二,使用者對於 Facebook 帳號上的自我,不是毫 無保留地呈現,而是一種「精挑細選」,過濾出最期望他人看到的形象呈現。最 後,在觀視名人的同時,也是在 Facebook 這個舞台上,複製、模仿名人,以期 望成為那個擁有聚光燈的名人。

一、私器公用的名人頁面

之前討論過,在 Facebook 的平台上,名人文化的展現,名人有很大的主導 權,包括將「偽事件」的操控權從媒體手中拿回,同時,也可以借用這個平台,

反駁媒體上關於自己不滿意的報導,當做一個發聲的管道,但有時也可能出現弄 巧成拙,反而破壞形象的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0

Facebook 的預設為一個真實個人的線上化身,照理說應該屬於「私人」領 域,而名人也利用了這樣的性質和預設,巧妙的偽裝自己的表演性質,在「私人」

的平台,透露「私人」的一面,以作為使「公共」形象更為飽滿的方式。

受訪者 A 以關注的對象歌手曹格為例,她覺得透過名人的 Facebook「會覺 得會跟他們比較親近」。A 表示,曹格常常會在 Facebook 上分享女兒的照片,「就 看他的女兒和兒子,他都會叫他的女兒 girlfriend,『我的 girlfriend 又生氣了』,

然後我就會覺得好像,就是被我看到他私人的一面」。A 還舉例,前幾天,看到 曹格在 Facebook 上寫說:「老婆不要不接電話,看到這個訊息快打給我」,A 就 會覺得這是名人很私下、私人的一面。名人透過 Facebook 透露出私底下和家人 相處的一面,某一個層面也在突出愛家、好爸爸、好老公這些正面的形象,粉絲 對他的瞭解,就不再僅限於媒體上報導,與音樂、創作有關的單一面向。

受訪者 C 也表示,透過 Facebook,不僅可以看到球員在運動場上的表現,

也可以看到「草地外」的一面,例如,與朋友、家人和愛人的相處。C 舉例說明,

在同一個球隊的球員,他們生日的時候,彼此會在社群上祝對方生日快樂,「你 就會看到說,那是球員他們實際互動的方式,就是你明知道那是一種表演,但你 還是會覺得說,他們在對話噎!」另外一個例子,C 表示看大陸媒體的報導,某 天就報導說有兩個球員彼此有嫌隙,結果他們為了要澄清這個誤會,就在對方頁 面留言,「OOO今天媒體說我們兩個之間有嫌隙耶!你不覺得很好笑嗎?等一 下練習場見」。C 會覺得說,雖然這些私人生活的揭露,她都知道是一種表演,

但還是會從這些行為和揭露中,瞭解名人的另外一面,「好像揭開了一層面紗!

你看到他,你可以看到他和他女朋友互動,我覺得私人和公開分開,我不同意,

我覺得他的私人也是納入了他公開的部分」。用 Facebook 作形象的宣傳,是一種 私器公用的現象,而用「公開」的 Facebook 平台,又是在展露私下一面,像是 自己揭開一層面紗給粉絲看,是一種公私領域界線模糊的情形。

受訪者 D 也表示,Facebook 平台,某個層面可以使名人的個人性格更為立 體,以 A-Lin 為例,她在大眾新聞面前的形象,就是會唱歌,媒體不會著重描寫 她個性的部分,但「看她的粉絲專頁,就可以看到她的個性,是非常的活潑、開 朗,偶爾也很情緒化,也很容易受感動,這些都是可以從她貼的照片,和 po 文 中看到的,可是新聞媒體比較不會去報導」,媒體僅會去報導一些相對大的事件 和資訊,粉絲無法從媒體瞭解更為生活化的一面,她「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 麼,那麼穩重,其實很傻大姐!還是不一樣!」名人適當的操作 Facebook 平台,

可以達成不同的效果。

受訪者 E 也表示,從他關注的一些運動員的頁面中,有意無意地,其實都 可以達成一種形象扭轉和補足的效果。他舉高爾夫球員曾雅妮為例,曾雅妮在

Facebook 也提供了不擅長在媒體前表現的名人一個管道,提供、彌補大眾 媒體因為快速操作的需求,必須馬上將一個名人定型化、平面化的缺失。受訪者 F 就表示,她覺得林宥嘉本來就是一個不太會講話的藝人,每次的新聞採訪都很 吃虧,「因為他想講的其實很多,只是,記者要的可能只是一個點,他們可以寫 新聞的點」,而透過 Facebook,他可以暢所欲言,「像要做到的音樂的概念是什 麼樣呀!他可以很真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另外 F 也提到,關於媒體對於藝人余 播就是一個很沈春華那個樣子。」G 表示透過 Facebook,主播不再是一種被「神 格化」的那種人,「發現她很常會 po 一些『我』會做的事情,她去哪裡玩會拍照,

吃什麼她會拍照、做什麼事情會拍照,她跟她的家人相處的狀況」,可以看到比 原本想像更多的東西,打破既定的認知,會覺得「比較可以貼近我自己的生活,

跟我們大家的生活比較近,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很專業很專業的那種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2

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認為名人在 Facebook 上的呈現,其實也是 一種「表演」,是一種公共形象的延伸,但是透過這種延伸,將觸角深入私人的 領域。用「私領域」的形式包裝,包括透露跟家人、愛人、朋友的互動關係,表 達一些較為私人的意見和立場,以及最真實的說話方式、日常生活,這些經過挑 選的呈現,都是「表演」。但這些表演的作用,提供一種翻轉、一種補強,一個 人不可能僅有大眾媒體上所急就章呈現出的單一平面,透過 Facebook,一個人 的形象會更為飽滿和完整。

二、精挑細選的線上自我

Facebook 不僅是名人的舞台,也是粉絲、閱聽眾展現自己的舞台。就如前 面討論過的,關於線上自我身份的認定,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認為,Facebook 沒 有辦法代表自己,僅能呈現出個體的某一個部分。再加上,朋友名單中的人,都 成為了設想的「觀看者」,所以不論是在 Facebook 上按「讚」,或者留言、發文 等,都會有所挑選。

受訪者 D 就表示,她會去看一些作家,如廖玉蕙的 Facebook,「我有一陣子,

可能會想要像廖玉蕙老師這樣子,就是會在臉書上寫文章,分享自己的生活動態。」

D 提出,不論是對於名人的關注,或者是 Facebook 上的任何活動,「其實有刻意 經營自己的興趣,但也可能想要記錄在自己的塗鴉牆上!」將 Facebook 的塗鴉 牆當成一種生活的記錄。

之前也提過,受訪者 F 認為,關注名人的頁面,其實也是一種「學習」,學 習怎麼使用 Facebook、如何營造形象。像 F 堅持不按宅男女神專頁「讚」,其實 就是一種對於線上自我身份的挑選,排除她不認同的價值觀。另外,F 也表示,

她會關注戴立忍的頁面,戴立忍常常會分享一些與社會關懷相關的東西,「我以 前可能就是看一看,我就算覺得寫得很對,或者什麼的,我可能比較不會去貼在 自己的臉書上,但我現在會了!」除了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也可以讓更多人閱 讀到這篇文章,F 還提到,因為自己不會每天更新 Facebook 動態,所以會覺得 說,「我偶爾發文章,我不會想要貼一個,可能想要貼今天最好笑的新聞,我還 是想要貼一個我覺得有意義的東西」,這是對於發文內容的一種挑選。

至於 H 他就直說,自己挑選發文的內容「挑選挑很兇」,「不會留抱怨的話,

不會留特別開心的事情,除非就是那種大家都知道的,我也不貼跟工作有關的」。 H 表示,一開始使用 Faceook,有什麼大小事,開心、難過的事,都會想要用 Facebook 分享,後來,一方面顧及隱私,一方面反思,「我身邊可能一個人都沒 有,但是一推人按你讚,我覺得沒什麼意義」所形成的疏離感,後來就漸漸的較 少發文。H 表示,因為很少在 Facebook 上更新,所以會選擇用分享照片的方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3

「證明我也有在使用,我其實是透過照片的方式,比較潛藏的說,代表一些東西,

「證明我也有在使用,我其實是透過照片的方式,比較潛藏的說,代表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