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完美主義

根據 Slaney, Rice, Mobley, Trippi 與 Ashby(2001)的界定,完美主義指的是一 種對完美過度的追求及關注的特質,他們認為完美主義分為三個面向,分別為高 標準(Standard)、落差(Discrepancy)和井井有條(Order)三個面向,高標準面向指的 是對個體在個人表現對完美的追求及個人表現的高期待,落差面向指的是:則是 個體對完美的在意、知覺到個人標準和評估達不到標準間的差距,井井有條指的 是:個體對秩序條理的偏好。

本研究以 Slaney 編制的幾近完美量表修訂版(Almost perfect Scale-Revised, APS-R)作為測量完美主義的工具。此量表包含三個分量表:落差、高標準和井井 有條,分數越高反映完美主義特質越高。

二、 完美的自我呈現

由 Hewitt 與 Flett(1993)提出,指的是一種人際表現的風格,個人要求自己 在他人面前呈現完美意象的風格,包含三個面向:1.推銷完美的自己

( perfectionistic self-promotion):指的是需要在公眾場合表現出個體所認為的完美;

2.不顯現不完美(Nondisplay of Imperfection):指的是一種逃避的風格,避免展現 或隱藏住自己的不完美部分讓他人知道;3.不揭露不完美(Nondisclosure of Imperfection):指的是不向他人表達或承認自己的錯誤,本研究以 Hewitt 與 Flett 所編的「完美自我呈現量表」(perfectionstic self-presentation scale, psps)來測量,

分數越高代表完美的自我呈現傾向越高。

三、 情緒調節策略

一種以後設認知去處理情緒的策略,Gross(1998)提出在情緒處理歷程 中,情緒調節策略影響了個體所經驗到的情緒,使個體經驗並表達出不同的情 緒,個體是有目的的在意識及潛意識中使用這些策略,他認為常用的情緒調節策 略有兩種,再評估(reappraisal)、壓抑(suppression)。Hayes、Strosahl 與 Wilson

(1999)則認為接納策略是一種常用且有效的情緒調節策略。再評估策略指的 是:透過認知的方式去再解釋可能的情緒狀態以改變對事情的了解,壓抑策略指 的是:以抑制的方式處理正在經驗的情緒狀態,接納策略指的是:以一種完全經 驗情緒、想法和身體感覺而不試著去改變、控制和逃避的策略,再評估策略和接 納策略被認為是有助適應的情緒調節策略,壓抑策略是被認為適應不良的情緒調 節策略。

再評估策略和壓抑策略由 Gross(2003)編制的情緒調控問卷測量,接納策 略由 Bond 等人(2011)編制的接納與行動問卷第二版測量,量表分數越高,代表經 驗性逃避傾向越高,而有學者以反向計分的方式測量接納情形(Wolgast, Lundh, &

Viborg, 2013; O’Toole, Jensen, Fentz, Zachariae, & Hougaard, 2014; Perry, Henry, &

Grisham, 2011.)。

四、 負向心理健康

本研究之心理健康指的是負向心理健康,主要針對適應不良的情形,個體呈 現的身體症狀、焦慮、憂鬱、失眠症狀可評估個體的負向心理健康程度,本研究 以鄭泰安(1985)的中國人健康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測量個體的負向心理健康情 形,分數越高,代表負向心理健康程度越高。

五、 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個體主觀的對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個體整體感受的正負向情感組成 (Andrew & Withey, 1976),本研究的幸福感由陸洛(1998)所編定的「中國人幸 福感量表(簡短版)」測量,得分越高,表示主觀幸福感受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