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情緒調節策略、完美主義與情緒調節之關係

完美主義者在面對自己達不到自己設定標準或是和理想的標準不一致、落差 時,將帶來強烈的心理及情緒困擾(Flett, Hewitt, 2002; Slaney, Rice, Mobley, Trippi,

& Ashby, 2001),情緒調節概念的提出讓人們對於情緒處理有更多的了解,從中 了解情緒是可以經由後設的認知去處理與轉換,有相關的文獻顯示情緒調節的使 用有助於個案困擾的處理、增進其適應情形(Giese-Davis, Koopman, Butler, Classen, Cordova, & Fobair,2002, Berking, Margraf, Ebert, Wupperman, Hofmann, &

Junghanns,2011, Gratz, Dixon-Gordon, & Tull, 2014),本節將探討情緒調節的定義 以及相關研究,並探討完美主義和情緒調節的相關研究。

情緒調節的定義

情緒調節(Emotion regulation)的概念由 Gross(1998)提出,他認為情緒能 透過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過程中進行調節,根據個體目標的不同,情緒調節可以減 弱、增強或維持情緒的強度;Gross 因此提出情緒歷程的概念,情緒產生是一種 動態的過程,從情境→注意→評價→反應的過程中,情境選擇(situation

selection)、情境修正(situation modification)、注意力分配(attentional deployment)、

認知改變(cognitive change)、反應調整(response modulation)分別是情緒調節過程 中的五個成分,如圖所示:

圖 2-3-1 情緒歷程圖

情境、注意、評價和反應階段認知系統會進行不同的策略處理,.情境選擇和

情境選擇 情境修正 注意分配 認知改變 反應調整

情境 注意 評價 反應

情緒修正是一種行為上的策略,藉由逃離或創造情境以調節自己的情緒,比較屬 於行為層面上的因應方式,注意分配、認知改變和反應調整則是一種心理策略,

藉由心理機轉去處理當下所產生的情緒,利用不同的策略來調整情緒的強度、向 度;Gross(1998)對注意分配和認知改變這兩個處理方式感到興趣,並研究個體在 這兩個處理方式下所採取的策略,Gross 經由研究將情緒調節的運作分成兩大 類:事前的情緒調節(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情緒反應的調節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事前的情緒調節指的是個體藉由改變外在 環境或內在心理狀態而加以調整情緒,發生在情緒刺激的輸入階段;情緒反應的 調節則是個體藉由減弱或增強其行為反應來調整情緒,發生在情緒反應之後,有 許多不同的情緒調節策略能使個體能夠達到想要的目的,Gross 在經過研究之 後,認為其中再評估(reappraisal)與壓抑(suppression)是常被使用的情緒調節策 略,也被證實是有效且常被一般個體所使用的情緒調節策略(Gross, 2002),這兩 種策略在不同的情緒產生歷程中發生、運作,Gross 認為再評估是事前的情緒調 節策略,再評估是透過認知的方式去解釋潛在可能的情緒狀態改變對事情的了 解,透過這樣的解釋以增強正向的情緒經驗或減輕負向的情緒經驗,而壓抑則是 情緒反應的調節,以抑制的方式處理正在經驗的情緒狀態,不論是再評估或是壓 抑等情緒調節策略,都是個體為了讓自我更加快樂、適應生活而進行的策略 (Gross, 2007)。

情緒調節策略與生活適應的相關研究

Gross 與 John(2003)認為再評估和壓抑是兩種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情緒調節 策略,為了想瞭解個體是否偏好哪種情緒調節策略,或是某種情緒調節策略特別 會讓個體偏好使用在某種目標上,發展了情緒調控問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ERQ),該問卷用以測量個體習慣使用的情緒調節策略。

雖然情緒調節策略是針對當下的情境而調整的策略,沒有優劣之分,Dan-Glauser 與 Gross(2013)設計實驗情境檢視控制組和實驗組去檢驗情緒調節策略 的使用效果,實驗組為進行壓抑策略使用的組別,觀察不同組別在觀看影片過後 的反應,研究發現壓抑組的負向情緒較少,短時間壓抑策略使用有助於負向情緒 的減少,不過 Gross 與 John(2003)認為個體長期使用情緒調節策略傾向的不 同,可能對人際、情感、生活幸福感方面有負向的影響,他透過不同的研究檢視 這個假設,研究發現在再評估策略與正向情緒有顯著正相關,壓抑策略則與負向 情緒有顯著正相關,壓抑策略的使用與不真實的自我、認知的反芻有顯著正相 關,在人際功能上,再評估比起壓抑的情緒調節策略,有較好的人際關係,壓抑 策略與正向的社會支持有顯著負相關;在情緒調節策略和整體的幸福感的相關研 究,發現再評估策略與整體的幸福感有較高的正相關。

Gross 的研究發現,傾向壓抑策略使用的個體其生活適應較差,有較多的負 向情感、不真實的自我以及較差的人際關係,甚至會有憂鬱的情形;傾向再評估 策略使用的個體,有較高的幸福感、較好的社會支持與較多的正向情緒。 Subic-Wrana、Beutel、Brähler、Stöbel-Richter、Knebel、Lane 與 Wiltink(2014)在研 究情緒調節策略、情緒覺察和心理困擾的相關時,也有同樣的發現,壓抑策略與 憂鬱和焦慮有顯著的相關,再評估策略則和憂鬱有負相關。Aldinger、Stopsack、

Barnow、Rambau、Spitzer、Schnell、與 Ulrich(2013)同樣發現壓抑策略與憂鬱 症有顯著正相關;飲食性疾患者有較常使用壓抑策略的傾向(Davies, Swan,

Schmidt, & Tchanturia, 2012)。

再評估策略是較適應性的情緒調節策略,壓抑策略在過去的研究證實是較不 健康的情緒調節策略,Gross(2007)認為壓抑策略會比較容易造成心理疾患的原 因在於壓抑是出現在情緒產生過程中的反應階段,藉由反應調整的過程去達到調 節情緒的作用,由於出現在比較後面的情緒處理階段,而且壓抑的作用在抑制、

減低即將產生的情緒,所耗的認知資源相較於再評估策略更多,長期下來,過度 的使用壓抑策略會造成較多的心理損耗,而且並沒有處理到原來的情緒經驗,原

來的情緒長久被壓抑著因而引發情緒上的困擾(Gross, 1998; Bonanno, Papa, Lalande, Westphal, & Coifman, 2004; Dunn, Billotti, Murphy, & Dalgleish, 2009;

Westphal, Seivert, & Bonanno, 2010)。

除了再評估和壓抑兩種情緒調節策略之外,接納(acceptance)是另一種有效 的情緒調節策略,接納是以一種完全經驗情緒、想法和身體感覺而不試著去改 變、控制和逃避的策略,甚至也能以開放的態度去面對經驗到的不舒服(Hayes, Strosahl, & Wilson, 1999),常被使用在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中,接納與承諾治療強調的是個人心理上的彈性,能 夠去不防衛的、不改變個人的行為,而是完全接觸當下的想法及感覺,經驗性逃 避和接納兩個概念常在這個治療中被提到,經驗性逃避指的是去改變困難的個人 事件的形式、頻率或情境敏感度的企圖,這導致了和個人價值及目標不一致的行 動,是一種心理上的沒有彈性,接納是維持著心理上的彈性 (Hayes, Wilson, Gifford, Follette,&Strosahl, 1996),從治療的介入上發現接納策略是有效的情緒調 節策略。

再評估、壓抑和接納,都是常用的情緒調節策略,學者們針對這些情緒調節 策略進行研究以了解其適應的情形。Dan-Glauser 等人對接納和壓抑兩種情緒調節 策略感到好奇,前者讓個體能接納當下產生的情緒,後者則是將可能產生的情緒 壓抑下來,這兩種情緒調節策略都不會讓情緒表達出來,他透過情境的操弄,並 以儀器測量生理反應以了解情緒的一致性,研究發現接納策略經過研究發現經驗 和表達出的感受是一致的,而壓抑策略使用者的情緒一致性較低。

Campbell-Sills、Barlow、Brown 與 Hofmann(2006)為了瞭解面對焦慮等情 緒疾患的患者使用壓抑或接納策略的效果如何?他們以實驗設計影片的情境激起 受試者焦慮的情緒,並透過指導語使受試者分別使用壓抑和接納兩種策略,探討 受試者使用策略後的效果;研究發現使用接納策略的組別相較於壓抑策略組,呈 現的心跳率較穩定且較少,有較少負向情感,壓抑策略使用組別則是較高的心跳

率以及較多的負向情感,顯示在短時間的情緒調節使用中,接納策略使用傾向有 較好的調適效果。Wolgast、Lundh 與 Viborg(2011)想探討接納與再評估兩個情 緒調節策略帶來的效果,Wolgast 等人同樣以電影促發嫌惡的情緒後,比較兩組 受試者使用不同策略下的效果,在比較接納和再評估兩種策略的調節效果時,發 現兩者都能減低負向的情緒經驗,而接納組的嫌惡情緒經驗比起再評估組更少,

相較於控制組的部份,使用再評估和接納兩種情緒調節策略的受試者都可以減少 行為逃避的傾向。Liverant、Brown、Barlow 與 Roemer(2008)想要了解憂鬱症 患者使用壓抑和接納的情緒調節策略在面對負面情緒經驗的效果,他們以 60 位 診斷出憂鬱症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憂鬱焦慮壓力量表、貝克憂鬱量表、情感控制 量表、情緒評估測量、情緒調節量表來評估個體的臨床及換狀態和情境下的情緒 調節情形,使用實驗設計的方式,讓研究對象先看過影片,再經由不同階段的測 量,再度觀看影片以了解情緒調節策略的調節效果,研究發現壓抑對於短期經驗 下產生的悲傷情緒有減低的效果,但因壓抑策略使短期經驗被減低的負向情緒對 於憂鬱症的個體並沒有效果,他猜測可能是長期的憂鬱情緒經驗產生的焦慮情緒 影響了壓抑的效果,這使得壓抑策略不再能有效的調節高的悲傷情緒,接納策略 在情緒引發的情境中有增加的悲傷情緒,但沒有不良的效果,這一組相較於壓抑 組別,能從悲傷的情緒下獲得較好的復原;Liverant 等人的研究讓我們了解的確 壓抑有助於短暫的情緒減緩,但連續的情緒情境下,不斷的使用壓抑策略,將不 會有較好的情緒減低的效果,接納反而有比較好的情緒處理效果。

陸續有學者針對再評估策略、壓抑策略與接納策略進行研究,Hofmann、

陸續有學者針對再評估策略、壓抑策略與接納策略進行研究,Hof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