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有人說:做人不要太過完美,也有人說:完美的標準讓人更能把事情處理 好。完美,究竟好不好呢?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想把事情做到一個程度的需求與 動機,想把工作做好、想把課業顧好,而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有時候除了他人的 要求外,自己心裡的標準促使著自己想要完成,Adler(1996)於「自卑與超越」

中一書曾提到每個人或多或少有自卑感的存在,而這樣的自卑感促使個體追求卓 越,這種追求卓越的需求,能帶動個人成就的達成,另一方面卻造成了心理困擾 的產生。這種對於自己的表現有所要求的現象,學者們認為這種高標準要求的特 質是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許多學者認為完美主義是個體對完美的追求與對完 美過度的關注。(Frost, Heimberg, Holt, Mattia, & Neubauer, 1993; Stoeber & Otto, 2006)。

從 1980 年代開始,關於完美主義的研究開始增加,完美主義被認為和心理 疾病相關,是疾病的脆弱因子之一(Ayearst, Flett, & Hewitt, 2012; Blatt, 1995;

DiBartolo & Rendon, 2012),研究指出和許多精神疾患如憂鬱症(Nepon, Flett, Hewitt, & Molnar,2011; Yoon, & Lau , 2008; Rudolph, Flett, & Hewitt, 2007)、焦慮症 (Hardley, Egan, Kane, & Rees, 2014)、強迫症( Baptista, Magna, McKay, & Del-Porto, 2011; Martinelli, Chasson, Wetterneck, Hart, & Björgvinsson, 2014; Soreni , Streiner , McCabe , Bullard , Swinson , Greco , Pires , & Szatmari , 2014; Taylor, McKay, &

Abramowitz, 2005 )、飲食性疾患( Bardone-Cone, Wonderlich, Frost, Bulik, Mitchell, Uppala, & Simonich, 2007; Lloyd, Yiend, Schmidt, & Tchanturia, 2014; Sutandar-Pinnock , Blake , Carter , Olmsted , & Kaplan , 2003 )等有所相關,甚至和自殺也有 高的相關(Choi, Rogers, & Werth, 2009, O’Connor, 2007; Kiamanesh, Dyregrov, Haavind, & Dieserud, 2014);除了是精神疾患的脆弱因子外,完美主義也被認為在

壓力之下是適應不良的脆弱因子之一( Flett, Hewitt, Blankstein, & Mosher, 1995),

在工作和學業等日常生活方面個體會因完美主義的特質傾向而受到影響,高度的 完美主義傾向會影響到工作和學業的表現,可能會表現不佳 ( Rice, Lopez, &

Richardson, 2013; Rice, Lopez, Richardson, & Stinson, 2013 )。

但完美主義並非只是適應情形的脆弱因子,過去學者認為完美主義對於適應 情形會有其不良影響,而這些多數的適應不良情形大多是以臨床病患為研究對 象,以一般大眾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增加,發現完美主義具有多面向的功能性意 義;Frost, Marten, Lahart 與 Rosenblate(1990)和 Hewitt 與 Flett(1991)分別對 完美主義提出了多向度的看法,他們認為完美主義並非單一向度的特質,陸續有 學者針對多面向的完美主義進行研究,發現完美主義其實有適應性和適應不良的 性質。除了多向度完美主義外,Slaney、Rice、Mobley、Trippi 與 Ashby(2001)

根據兩種多向度完美主義的論點設計出幾近完美量表修訂版(Almost Perfect Scale-Revised, 簡稱 APS-R),認為完美主義具有三項特性,分別是高標準(Standards)、

井井有條( Order)和落差( Discrepancy),Slaney 等人的幾近完美觀點更聚焦在完美 主義者的正負向特性上,從研究中發現高標準和井井有條有其適應性的功能,而 落差則是和適應不良的情形有高度相關,這些發現讓人更了解、清楚完美主義特 質的內涵,從完美主義歷來的研究來看,已不強調完美主義是適應的脆弱因子,

在許多學者針對完美主義的研究下,完美主義具有適應和適應不良的特性。

完美主義者在適應和適應不良之間的關係是否單純只是受到完美主義的特質 傾向影響呢?研究者在實務工作中觀察到具有完美主義特質的個案除了想要表現 出自己認為的完美,同時也在意他人的眼光,在人際間可能會期待、要求自己表 現出完美的表現,因此完美主義特質者在人際中表現具體的行動風格是什麼,這 是否才是間接會影響到個人生活的適應的因素,有學者就提出「完美的自我呈 現」(perfectionistic self-presentation)此一概念,完美的自我呈現指的是一種人際表 現風格,在人際情境中,具有完美的自我呈現的個體會需要以行動向他人表現出

完美( Hewitt, Flett, Habke, Parkin, McMurtry, Ediger, Fairlie, & Stein, 2003)。Hewitt 等人認為這種自我呈現風格展現出的是不真實的自我,可能會導致適應不良的情 形,在其他研究中也指出完美的自我呈現和精神疾患間有相關(Jain & Sudhir,2010;

Hassan, Flett, Ganguli, & Hewitt,2014; Besser, Flett, & Hewitt,2010;Mackinnon, Battista, Sherry, & Stewart,2014),進一步也發現完美的自我呈現在完美主義和適應 情形有中介的情形( Mackinnon, Battista, Sherry, Stewart, 2014),透過完美自我呈現 的中介效果,影響了完美主義者在適應之間的情形,使適應不良的情形如憂鬱增 加或降低了幸福感的程度。

在完美主義、完美的自我呈現、適應之間的關係,完美的自我呈現加劇了適 應不良的情形,和研究者過去的實務經驗相符,這也讓研究者好奇這樣的不具彈 性的呈現有無可能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調節?近年由 Gross 提出了他對於情緒處理 歷程的觀點,或許能讓完美的自我呈現傾向的個體減緩其適應不良的情形。

Gross(1998)認為情緒的產生是一個動態的歷程,個體因應情境建構出的目 標而激發不同的情緒(Scherer, Schorr, & Johnstone, 2001);情緒具有多面向的性 質,因個體主觀的經驗、行為和及生理狀況而有許多的變化(Mauss, Levenson, McCarter, Wilhelm,& Gross, 2005),知覺到外在或內在的情境細節而表現出不同的 情緒。情緒是跟隨著個體認知、理解到的情境而產生,Gross 因此提出情緒調節 (emotion regulation)的概念,他認為情緒在情緒產生的歷程中,個體因經驗、想 法、感受知覺情緒刺激的不同而表達出不同情緒,情緒調節透過個人的目標或是 動機去調整情緒產生的歷程影響情緒的產生,使個體去調節增加或減少他們的正 負向情緒(Gross, 2007 );情緒調節的策略有許多種,Gross 認為人們常用且有效的 情緒調節策略有兩種,一種是再評估(reappraisal),透過不同的想法重新評估當下 的情境,另一種則是壓抑(suppression),以壓抑的方式來降低當下情境對個體的刺 激。另外一種情緒調節策略─接納(Acceptance)在近年也被研究與提出,接納是以 一種觀察者的觀點去看待自身對情境的想法及感覺而不嘗試去改變( Lundh, &

Viborg, 2013 ),有助於個體在面對情緒情境刺激時協助因應與面對以達到自己的 目標。情緒調節透過個體的認知歷程去調節而產生不同的情緒,因此個體的差異 對於情境解讀的不同會引發不同的情緒,視個體主觀的不同,幫助個體在面對情 緒刺激時去協助個體適應,而相關的研究也指出在特質與適應的情形,情緒調節 有其中介的效果(Yoon, Maltby, Joormann, 2013)。情緒調節策略能夠影響特質與適 應情形的相關,減緩適應不良情形的發生,這樣的研究結果與概念讓研究者好奇 完美主義者在面對自己高標準引發的情緒困擾或負向情緒,甚至在有礙適應的完 美的自我呈現風格之下,有無可能會因情緒調節策略使用傾向的不同而減緩適應 不良的情形或是增進正向的適應,是本篇研究想去了解的。

相關文獻的閱覽及自身的經驗中,感受與接觸具有完美主義特質的人身上,

完美主義者對於完美的在意及自身的要求,可能有其獨特的展現風格,完美的自 我呈現正是完美主義特質的一種表現風格,在行為上也展現了對於完美的執著,

不願意展現其不完美的一面,影響了適應的情形;研究者進行諮商實習時接觸個 案的經驗,看到大學生有許多對於自己的期待與期許,這樣的期待、標準往往造 成了情緒困擾的來源,尤以大學生這個族群,相較於過去的學習階段,有更複雜 的人際關係,社團、不同科目的同學相處、分組討論、親密關係的建立等,完美 主義的特質以及其展現的完美的自我呈現風格是否會讓大學生帶來困擾?或是有 完美主義的特質也帶來適應性的功能?故本研究以大學生這個族群作為研究,以 了解完美主義特質的大學生在正、負向適應的情形,從過去的研究也發現完美的 自我呈現在完美主義特質和適應情形有中介的情形,若完美的自我呈現和適應有 更強的相關下,情緒調節策略是否有中介效果,減緩適應不良的情形,增加適應 的情形呢?透過這樣的研究,期待有助於在臨床介入上提供增加適應性如幸福 感、減少負向心理健康之不同的介入方式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