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性知識、態度、行為現況與性教育需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青少年性知識、態度、行為現況與性教育需求

本節欲探討青少年階段在性知識、性態度與性行為方面的研究現況,

以及青少年對於性教育需求之程度,整理並羅列國內外學者針對青少年 所做之性教育相關研究,期望能從中了解目前性教育研究現況,作為本 研究日後綜合討論之基礎。本節共分為兩部分。壹、青少年性知識、態 度、行為現況;貳、青少年階段性教育需求,分別論述之。

壹、青少年性知識、態度、行為現況

近年性教育研究蓬勃發展,國內學者專家從不同角度與面向,利用

自編問卷或教學研究等方式,嘗試分析當前性教育現況並對性教育議題 提出中肯的建議,研究調查發現國內青少年在性知識、態度及行為上均 普遍缺乏正確觀念,且性行為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其以目前罹患性病 人數逐年遞增,患病年齡卻降低(行政院衛生署,2012),因此,中學階 段加強學生正確性觀念是刻不容緩的事。也只有性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預 防和指導的工作。

一、性知識方面

Huichang(1987)以美國中學生為調查對象發現,中學生性知識發 展普遍不足,性教育十分需要,其原因為性知識普遍不足。Padilla 和 Baird

(1991)以墨西哥和美國之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結果是青少年的性知識 低落,但性行為開放,而且缺乏避孕觀念。國內早在 1978 年即針對國三 學生調查性知識、性態度和性行為,發現國中學生性知識答對率為 64.7

%,學生普遍對性感到好奇,但性知識不足(林芸芸,1978)。國小學生 性知識低落的現象亦相當普遍,國小高年級學生整體性知識之平均達對 率在 33%至 62%之間(柯賢忠等,1991;鄭美雪、陳采霙,1992;林純

燕等,1994)。而在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中,以高雄市國中生 3996 位為對 象,發現性知識之答對率為 62.1%,而有 17.3%之學生認為自己無此方 面之知識(歐玲華,1982)。莊志明(1996)研究國三學生性知識答對比 例為 59.3%。賴秋絨、劉波兒、郭憲文(1999)調查國中生性知識答對 比例為 64.6%。沈滿華、張玉婷、羅淑芬(2004)研究發現國一生性知 識答對比例 62.2%。桃園縣國中生性知識平均答對比例為 44.2%,避孕 及懷孕的題目答對比例偏低,依年級增加,答對比例增加,女生得分高 於男生且排名愈前面,答對比例愈高(鄧鳳苓,瞿馥苓,羅于惠,黃寶 玉,史麗珠,2006)。晏涵文等依據各階段能力指標設計性知識題目,且 在學生已接受該階段性教育課程完畢後進行施測,國小、國中與高中階 段學生在性知識的答對人數比率從 43.4%至 87.8%,故就性知識的整體 表現而言並不理想(晏涵文、劉潔心、李思賢、馮嘉玉,2009)。

在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上,某國中學生對於性侵害迷思與相關法律 部分答錯的部分更高達五成(黃淑英,2002)。晏涵文、劉貴雲、熊賢芝、

丁介陶、閔肖蔓等(2001)的研究結果顯示,國中學生性侵害防治知識 程度稍嫌不足,所有題目中有五道題目答對人數(含不知道)的比率低於 50%,分別是「性侵害發生的地方,多發生在陌生的環境(如:荒郊野外)」

(15.2%),「會對青少年性侵犯的,多半是陌生人」(46.6%),「受到性侵害 的青少年,自己也有錯」(39.9%),「依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規定,國民中 學每學年應至少實施四小時的性侵害防治課程」(27.7%),「若遭受性侵 害時,可打全國「保護您」諮詢專線 080-000-600 就可得到社工員的協 助」(37.2%)。由此可看出,受試者性侵害防治知識程度仍須加強,特別 是性侵害迷思(其中包含陌生人迷思與陌生環境迷思)與性侵害防治的 部分更是有 50%以上的受試答錯。同時性侵害防治教育也必須加強學生 在法律面的認識,大約二至五成的學生對於法律上知識仍付之闕如,近 三成的學生認為兩情相悅發生的性關係是否會觸法仍不情楚,因此可在 後續的教材上加強學生法律面的知識。且受試國中生因為性別、年級不 同,在「性侵害防治知識」得分有顯著差異,女生較男生為高;三年級

學生較一、二年級學生為高。

綜合以上國內外文獻發現,中學生的性知識程度普遍不高,但程度 似乎有逐年提升,各測驗著重的向度或有差異,答對率平均大致落在 40

%至 60%,推究原因可能為國中學生有升學壓力或性知識來源不足、或 學校性教育推行不力,未能提供學生性知識或學習管道、或是家庭教育 沒有發揮功能,都是值得本研究針對個人背景變項加以探討與分析。

二、性態度方面

廣義而言,態度是人格的特質之一,包含認知、情意、行動三種成 分,態度的形成與文化傳統、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等因素有關,而性態 度是一個人對性方面的訊息所產生的認知、情感與行動的傾向(簡維政,

1992)。美國 NGTF 指出性態度為使學生有機會探索、質問及評估自己對 性的態度(引自林燕卿,1995)。在性教育領域中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基礎即是要改善態度對於行為的預測力,其基 本假設為人是理性的個體,而且大部分的行為是在意志控制之下所表現 於外,因此,個人是否採取某些行為,取決於先前的行為意向,此指個 人從事某種行為的主觀機率或可能性,而影響行為意向的因素有二:(1)

行為的態度:源自個人本身,指對於某種行為所導致結果的信念,以及 特定行為結果的正負面評價組合;(2)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s):源 自外在,指個人感受到實行某種行為的社會規範與壓力,以及個人順從 此壓力的動機之組合(Ajzen & Fishbein, 1980)。

在國外研究中,Altopp(1981)與 Allgeier(1983)調查發現,男生 的性態度普遍比女生開放。王瑞琪(1992)的調查結果發現,學生婚前 性行為的容許度,男生比女生開放。高雄師大(1995)對「青少年對親 密關係之看法與態度」調查報告中顯示有 57.2%的人表示對於異性交往 中所遭遇的問題只能掌握部分;有 70.2%的男孩及 52.7%的女孩贊成在 求學時結交異性朋友;且有 45.2%的人表示在青少年時期與異性交往過 程中可以與異性發生關係或是情況而定(引自陳依照,2007)。此與晏涵

文等(2009)發現隨著年紀增加,青少年對愛滋病、同性戀等議題的接 納度升高,但肯定婚前性行為正面價值的人數比率亦有升高的趨勢,如 能滿足生理需求、能使感情增溫等。

另外,有研究顯示,愈早對年輕的青少年施行性教育,其對婚前性 行為的態度會較趨保守,且效果要比對年紀大的青少年施行的效果為佳

(李孟智,1998;Kirby, Waszak, & Ziegler, 1991)。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性 態度不僅在整體平均或各層面上皆偏於正向而肯定(鄭美雪等,1992;

林純燕,1994)。東部地區國中一年級學生整體性態度平均得分傾向正向

(沈滿華等,2004)。吳秀惠(1996)、魏慧美(1995)皆發現國中學生 的性態度傾向於正向積極,且女生的性態度比男生更傾向於正向積極。

在性別角色態度上女生較男生正向;性教育態度男女間無顯著差異(溫 烘祥,1990;黃定妹,1989)。

在愛滋病議題方面,晏涵文等(2009)針對國小、高中職學生研究 發現越高年級的學生關懷接納程度雖會提高,但各階段學生在「愛滋病 是一種丟臉的疾病」、「如果我的親人或朋友感染愛滋病,我仍會像從前 一樣的和他們相處」、「我願意和感染愛滋病的人一起上學」上均有35%

至45%的人勾選中立意見,顯示若回歸實際生活層面,大多數青少年對 於與愛滋病感染者共同生活的安全仍有疑慮。

在性侵害防治教育方面,陳金瑟、晏涵文、晏涵文等、黃淑英,(2000、

2001、2002)的研究皆發現學生對於實施性侵害防治教育都抱持正向態 度,且女生的態度顯著比男生正向,此與邱天助等(1992)指出女生對 性侵害防治教育持肯定者高於男生之研究結果一致。但晏涵文等(2001)

的研究發現:國中生有 23.5%的受試者表示「當同學向我展示色情書報 時,我覺得很難去拒絕閱讀這些書報」,有 20.6%的人覺得「男、女同學 之間如果兩情相悅,發生性行為是一件極自然的事。」有 17.4%的青少 年認為講一些「性」的雙關語有助朋友之間說話的氣氛,還有 15.5%的 學生認為「當同學或朋友想要撫摸我的隱私處時」,並不覺得是很不禮貌 的行為。有 11.5%的學生同意「如果是男、女朋友時可以撫摸私處」。對

於男性同學中所流行的「阿魯巴」,也有 14.8%的學生表達出不需大驚小 怪的態度。至於對「性侵害防治教育」也有少數學生對以下的項目持負 向意見:「我認為青少年接受性侵害防治教育,可以更瞭解性侵害」(6.1%)、

「我認為宣導性侵害防治教育,會使青少年與家人的關係變得緊張」

(7.2%)、「校園內有性侵害防治教育的課程,將可有效避免性侵害的發 生」(9.8%)、「我認為接受性侵害防治教育,會使青少年不信任他人」

(9.8%)。且仍有 53﹪的學生認為現行的性侵害防治教育推廣的不夠。

研究同時發現:國中生「曾否在學校的課堂修習過性侵害防治教育的相 關課程」與「是否曾與同學討論過性侵害的相關訊息」在「性侵害防治 知識」、「性侵害防治教育態度」上有顯著差異。且性侵害防治知識、性 侵害防治教育態度、性的其他相關態度與性侵害防治教育內容需求呈現 顯著正相關。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青少年的性態度有漸漸開放的趨勢(林惠生,

2002;Sneddon & Kremer, 1992)。學生不論在整體性態度以及分項上皆 偏向正向,且女生較男生正向,而性態度受許多變項影響,如性別、年 齡、宗教信仰、人種、居住地、感情深淺、父母教育程度、父母社經地 位等。但除了性別對性態度的影響有相同的發現外,其他變項對性態度 的影響,結果不甚相同(簡維政,1992)。

三、性行為方面

國外學者 Goldman 等人 1988 年(引自 Moore & Roseenthal, 1993)

發現有 8%的男生與女生表示,在 10 至 13 歲之間是有無性經驗的轉變

發現有 8%的男生與女生表示,在 10 至 13 歲之間是有無性經驗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