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教育的發展與內涵以及課程內容

本節欲探討國內外性教育的發展過程與內涵演變,以及當今性教育 教學之課程重點,藉由縱貫與橫貫的統整,期望能提綱挈領、深入淺出 的瞭解性教育所需涵蓋的層面與議題,以此作為編製問卷之理論基礎。

本節共分為兩部分。壹、性教育之發展與內涵;貳、性教育之課程內容,

分別論述之。

壹、性教育之發展與內涵

「性教育」(sexuality education)一詞起源於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 的美國,首先於 1912 年國際衛生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giene)中被提出,倡導將性教育納入青少年教育計畫之中;同年,全 美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做出培養性教育師資項目的 決議(Pardini, 1998)。逐漸地,許多國家將性教育列入青少年教育計畫 中,性(sex)由腦中單純浮現兩人親密的關係與動作以及生物學上的繁 衍交配行為,逐漸轉變為性別(sexuality),將所涵蓋的範圍擴充,包含

個體內、個體間以及社會發展層面等。性教育也由 sex education 擴展為 sexuality education,顯示性教育的內涵已擴展至人格發展的層面。就如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 1981 年對性教育所 下的定義:性教育的目的是人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的統整,培 養個人健全的人格,增進人際間的溝通與愛(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美國 SIECUS(1991)於全面性教育的指導方針提及:性教育 是一種終身教育,由尋求認同、人際關係與親密行為中獲得知識與形成 態度、信念和價值觀的過程,其內容應包括性的生物、社會文化、心理 和心靈等層面,包含性發展、生育健康、人際關係、情愛、親密關係、

身體意象、性別角色、溝通技巧與做決定等主題,性教育的目標應涵蓋 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及行為領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2009)

指出性教育(sexuality education)是一種符合年齡、有文化敏感、以及 廣泛的方法,提供合乎科學、準確、實際可行、以及不依個人道德觀做 論斷的性教學。由此可知當今性教育的重點不再只是注重生物學之性行 為或親密關係,更廣泛擴展至全人發展,從個人之生、心理層面乃至於 人際互動、社會價值等,由年幼至成年,提供依循參考的全人性教育。

而在青少年階段,性教育是教導他們對自己性行為負責與節制的一 種教育,社會有責任幫助青少年發展價值、態度、成熟度與技巧,使其 能在現階段與未來面對性相關的選擇時,都能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進而 成為性健康的成人(Haffner, 1999)。Gwen、Margaret 和 Michael(2007)

提出性教育是健康和人類發展的議題,鼓勵青少年在性關係上有足夠生 理、心理及情感成熟的準備以前,需要對性行為有所節制,認為完整的 性教育應是要能教導個人能檢視自我的性價值觀,依循正確的觀念導向 性關係,且教導青少年學習如何設定底線和面對社會、藥物及伴侶的壓 迫,透過性教育,使得青少年能獲得如何避免性傳染病、懷孕,和與性 伴侶溝通。

回顧臺灣性教育的發展過程,可由蘇芊玲(1999)「兩性平等教育的 回顧與展望」與林燕卿(2003)「臺灣性教育的現況與展望」等文獻,將

臺灣性教育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 1988 年以前:性教育的萌 芽期,以家庭生活教育來推廣性知識,其方式多是在報章雜誌介紹一些 相關專文,或是利用問答的方式解答民眾的困惑。第二階段為 1989 年至 1996 年:從民間婦女團體的投入到行政院教改會的成立,此時期為性教 育組織的建立與學術研究的開始,包含杏陵醫學基金會、勵馨社會福利 基金會與臺灣性教育協會等,並且逐漸醞釀相關法令政策。第三階段為 1997 年至迄今:1997 年頒佈性侵害犯罪防制法,同年教育部成立兩性平 等委員會,規定中小學每學期實施至少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治教育,

另於次年頒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要,將兩性教育融入九年 一貫的七大學習領域中;2004 年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通過最具時代之意義,

連帶促使九年一貫重大議題中的兩性平等教育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讓 臺灣的性教育進入一個更有系統及深入研究的歷程。

臺灣學者晏涵文、江漢聲(1995)所著「性教育」一書中認為:性 教育不僅只包含解剖和生殖方面的知識,也不只侷限在青春期的教育,

應該同時還強調有關兩性之間親密人際關係的發展和指引,它至少包括 了性生理、心理、倫理和法理等層面,目的是要產生社會和道德所能接 受的態度和行為,是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的教育。其後,學者 張珏(1999)曾解釋性教育(sex education)偏重性行為的生理、心理、

社會面,還有生育、生殖、家庭與婚姻之兩性互動;而當廣義詮釋兩性 教育時,亦即是性別教育(gender education),是由社會建構性別為主,

探討造成兩性差異與限制發展的因素,以期在剖析社會制度下的不當限 制,並進而改善之。胡乾鋒(2003)則認為傳統的狹義「性教育」只包 括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等內容,顯然跟不上時代需求,建構新時代的廣 義兩性教育,需包括「兩性平等概念」與「婚姻與家庭概念」。因此,莊 明貞(1997)指出性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的差別在於性(sex)教育強調 男女差別的生物本源性,主要由男女生殖器官出發,來探討生理的性所 衍生的相關問題;而性別平等(gender equity)教育所關心的課題,不僅 包括由生理的性所衍生的差異,主要側重於探討社會建構造成兩性差異

與限制發展的因素。立法院則於 2004 年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文 中揭示「以教育方式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規定中 央、地方及學校等關係都需設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推動性別平等教 育課程並建立防治性侵害及性騷擾機制。魏麗敏(2006)則說明性別平 等教育包括兩性生理、心理、態度、觀念及相處之學習與協調,並能發 展兩性間友誼及良好互動,建立正確兩性交往及互相尊重之觀念,有助 於創造兩性和諧溫馨共處之社會。晏涵文(2004)主張 sexuality 除了譯 為「性」外,似可譯為「全人的性」,亦即一個人與性有關的各個層面。

高松景(2006)指出全人發展的性教育理念是當前性教育發展的趨勢,

是指性教育應以協助學生建立自尊與學習愛與被愛,以形成其核心價值。

因此,我們可以說廣義的性教育應包含與性有關之生理特徵及行為,更 含括人與人相處間的發展與關係。性教育是透過有系統、有組織的方式,

培養個體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方面建構成熟與完整的態度及生活。

由上述研究可知,我國性別平等教育由初期單純生理的性教育,逐 漸轉向兩性平等教育,到現今社會潮流與立法保障的性別平等教育,雖 然隨著整體社會的變遷,性教育在不同時期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關注 重點,然而所涵蓋的層面與範圍不僅在量的方面增廣,在質的方面亦趨 精緻;不論是性教育、兩性教育或是性別平等教育皆著重性知識的全面 提升,性態度的正向與包容,性行為的安全與責任,能在不受性別限制 的前提下獲得適性發展,提升對人的尊重與關懷,共同建立和諧發展之 多元文化的「全人性教育」。

貳、性教育之課程內容

林燕卿(2010)統整目前全球性教育有二大趨勢:一、瑞典「安全 性教育」模式;二、守貞到結婚「貞潔教育」模式。瑞典是世界上第一 個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國家,最早偏重於生理教育,此後逐步增加了性 道德、性評價等內容。自 1933 年成立「瑞典性教育協會」(Riksförbundet för Sexual Upplysning, RFSU)此一機構,1955 年即在中小學全面實施以

「避免懷孕」或「罹患性病」為基礎的安全性教育。依照其課程針對 7-16 歲兒童,在學校教導的安全性教育內容為:小學 7-10 歲,教導月經、性 交、自慰、避孕、授精、懷孕以及生育。10-13 歲,教導青少年身體的發 展、性病、同性戀、戀童癖等。13-16 歲,教導愛撫、性別角色的不同觀 點、婚前性關係、婚姻及家庭,包括不生小孩的文化、墮胎、色情、賣 淫、愛滋病、安全的性以及可以得到進一步資訊的場所。學者楊佳玲(2000)

簡介瑞典性教育改革是去中心化,沒有統一的課程與教材,採取融入生 物、宗教、公民及社會等科目的教學方式,採用主題週或主題月方式實 施。

美國性教育基於歷史因素,由 Yarber(1994)歸納出五個主要領域,

即強調傳統的、完全禁慾的、禁慾基礎兼延後性交的、完整性的以及理 論基礎。美國自 1960 年代實施「安全性教育」模式的經驗,發現「婚前 性行為」、「未婚懷孕」、「墮胎」、「性病」持續增加,因此 1980 年 代晚期,開始修正性教育為等待到結婚的「貞潔教育」模式(Bruess &

Greenberg, 2008)。近年,美國性教育則可分為二大方向,分別為不教 避孕的禁慾教育(abstinence-only-until-marring, AOUM)及教導避免婚前 性行為兼教避孕方法之二大方向。美國 NGTF 於 1991 年發展出「完整性 教育指導守則」,係以四個主要目的為基礎,分別為知識、態度、人際關 係與技巧、責任,被視為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學者也多予支持與提倡

(Brick, 1994;SIECUS, 1992);但並非每個州都有教性教育,有些州的 性教育是包含於愛滋病教育之中,而有些州學校的性教育特別強調須經 父母親同意才能進行,但以禁慾教育為多數,據調查美國公立中學老師 的性教育相關因素結果,皆認為禁慾為青少年唯一或最佳的選擇,顯示 老師們認為禁慾是唯一防止懷孕和接觸性病的方法(Darroch, Landry &

Singh, 1999;Landry, Darroch, & Singh, et al., 2003)。

SIECUS(1991)針對「人類的性與家庭生活」知識,發展一套從幼

SIECUS(1991)針對「人類的性與家庭生活」知識,發展一套從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