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

認知風格是指問題解決、思考、知覺、記憶等的典型習慣模式,並且可以由 適當的方法和工具評估,並預測個體的其他行為;本研究所採用的分類,為 Riding

& Cheema(1991)的定義,用來表示個體在分析和組織資訊時的偏好情形。個體 的認知風格表現係指研究者改編自許斐涵(2009)所編製的「認知風格量表」所 測得的分數,共計四個分量表:場地依賴、開放、沉思、圖像偏好。四個分量表 分述如下:

一、場地依賴:指的是在分析結構或形式時,個體知覺對於環境的依賴程度;

二、開放:解題時,不是以窄化、聚焦、邏輯、演繹的思考方式,而是以廣 泛、開放、同化的思考方式;

三、沉思:表示思考時傾向於仔細考慮後再反應;

四、圖像偏好:在思考時,表徵知識是傾向用語言或視覺策略來獲得。

若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認知風格傾向場地依賴、開放、沉思、圖像型,反之,

量表得分越低,就表示認知風格傾向場地獨立、聚斂、衝動、文字型。

貳、後設認知能力(metacognitive ability)

後設認知能力是指個體對自己認知的過程和認知的結果的自我覺察、監控和 調整的能力。個體的後設認知能力為研究者改編自許斐涵(2009)所編製的「後 設認知量表」所測得的分數,共計四個分量表:「目標設定」、「自我監控」、「自我 修正」、「自我評價」。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訂目標、自我監控、自我修正、自我 評價的能力越好,也就是後設認知能力愈佳;反之則愈差。

後設認知能力是根據林清山、張景媛(民 82)定義,四個分量表分述如下:

一、目標設定:了解學生在學習時,是否會做計畫或設定目標;

7

二、自我監控:了解學生能否掌握進度、了解題意及發現問題;

三、自我評鑑:指學生在學習時是否能了解自我學習的好或不好,是甚麼原 因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情形等;

四、自我修正:指學生學習時是否會因學習不佳而改用其他的方法或策略來 改善學習情形。

參、創造行為(creative behavior)

本研究探討的創造行為以 Eugene(1981)的觀點為架構,並由陳李綢(1988)

翻譯自 Eugene(1981)的「創造行為量表」,爾後徐靖雯(2009)進行「大學生人 境適配度及創造行為之相關研究」亦採用此量表,最後研究者再改編此創造行為 量表。主要包括右腦方向、積極正向價值、理性興趣、解決問題的行為四個分量 表。得分越高,表示該學生的創造行為越強。四個分量表根據徐靖雯(2009)的 定義,分述如下:

一、右腦方向:指的是傾向將圖像概念化,或是直觀的傾向,喜歡以感官來 感受事情或整合既有概念,另有偏向左腦的反向題,強調邏輯性的推理和綜合能 力。

二、積極正向價值: 題項內容與個人是否擁有自己的哲學觀,以及對生命哲 學的關注和對世界持有的相對看法。

三、理性興趣:指的是對美的訴求之藝術領域的興趣,或是在興趣導向中的 求知慾,個人對知識、興趣的是否能追求與追求的廣泛度,是否會為了興趣而投 注在工作上,並樂在自身。

四、解決問題的行為:包含了在挑戰未知時,與個體的冒險意志、重組或再 定義能力有關,個體在面對問題時,是否具有透析問題和化解問題的能力;個體 偏好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否可以彈性的使用各種策略。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