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語碼轉換之社會心理功能

語碼轉換在語言溝通情境中,具有傳遞訊息或觸動某社會心理的作用。會產 生語碼轉換必有其原因,而轉換語碼後也有一定的社會心理功能來協助達成某種 語言目的或增進某行為產生,以下分語碼轉換的動機和社會心理功能兩部份。

一、語碼轉換的動機

語言間的轉換是種表明相互間關係改變的信號(Gumperz&Hernandez,

1969),即說話者轉換語碼是想對與聽話者間的相互關係作改變,來達到某種溝 通目的或製造某效果,這牽涉到了語碼轉換的動機,也就是說話者轉換語碼的原 因。Myers-Scotton(1995)在研究中對語碼轉換的動機歸納出以下幾種解釋,

他指出說話者進行語碼轉換是為了:(1)增加個人「會話角色」(discourse persona)的社會/語用意義。(2)當作會話標記,如主題的表明或強調。(3)更 能表達說話意圖。(4)彌補語彙空缺(lexical gap)。另外,大陸學者武金峰(1996)

亦提及語碼轉換行為的發生因素有四,即(1)說話者缺少適當語碼基模:在雙 語或多語情境下,由於對話題缺少適當認知概念,造成一時想不起或缺乏適當表 達方式,轉而使用另一種語言進行溝通活動,如:外國人談到台灣小吃鼎邊剉時 會用中文或台語表示,而不用英文表示,因其語言基模中缺乏鼎邊剉的語言基 模。(2)非禮勿聽:當不想讓對話情境中某些人知道所談對話內容時,說話者轉

而使用他們不懂的語碼進行對話,如:台商在大陸某些說標準國語的地區,為商 業機密需要會選擇使用台語進行溝通。(3)炫燿:說話者為顯現自己能說多種語 言或方言的能力而去進行語碼的轉換,如:ABC 回台灣後,在對其他人說話時會 特意使用英文單字穿插在中文對話中來突顯自己。(4)迎合:說話者為迎合聽話 者而進行語碼轉換,如:遇到只會講台語的老人家時,大部分的人會講台語進行 溝通,因較容易達到溝通目的跟促進語意理解。而 McClure(1997)提出進行語 碼轉換的原因則有:強調語氣或語意、突顯話題、做更詳盡闡述、消除疑惑及歧 意、吸引聽者注意、表示語氣轉換、引進新話題或表示對話題不感興趣、引薦新 的參與者等八種。

語碼轉換是一種普遍且複雜的語言現象,其在形成動機方面的研究雖多,但 在採樣範圍的廣度和研究方法的深度上仍不夠完善,需未來更多的驗證和探討。

二、語碼轉換的社會心理功能

研究者整理相關文獻後(Cornelius Kubler,1988;周國光,1995;施玉惠,

1998;王健銘,2001;蔣金運,2002;張麗,2004),整理出各類型語碼轉換的 社會心理功能,詳述如下:

(一)代稱(Referential Function):指用語碼的轉換呈現出某一代詞,來代 表某特定人事物,這一種指涉作用有可能帶有或多或少的批評功能。

例: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吃 KLG(某炸雞店)說,我覺得 KFC 比較好吃!

(口語語料 060329#363)

(二)便利(Ease of Expression):指為省去翻譯的麻煩,而直接或間接引用,

保持了原始說話者所想表達的語言韻味、語言信息及語言特色。

例:

今天晚餐是 M (McDonald)!好 Happy!因為好久都沒吃到 M 了說!

(書面語料 060304#1230)

(三)引述(Quotation):此種語碼轉換的產生是為了引述別人說過的話。

例:

老師上次有說喔!她說上課的時候要 Be quiet,不然會被班長記在黑板上喔,

你還一直講話!

(口語語料 60329#365)

(四)重述(Reiteration):用語碼的轉換來重新敘述(reiterate)或強調

(accentuate)先前說話者所表達過的訊息,有些語言轉換中,會用兩種 語碼陳述同種觀點或同一意思,以達強調的效果,這種語言轉換可以是逐 字逐句的,也可以是有變化的。

例:

你的錄音帶勒? Tape 阿?快點拿出來啦,只剩你沒交,我要跟老師講啦!

(口語語料 60324#357)

(五)說明(Meta-linguistic Commentary):指用語碼轉換的呈現來對某一特 定人事物作解釋,以說明此特定人事物並對其下定義。

例:

A:什麼是 RO?

B: RO 就是一種 on-line game 呀! 拜託這都不知喔!

(口語語料 060426#843)

(六)生動(Expressiveness):利用轉換語碼方式來表達特殊修辭效果,增加 語言張力。

例:

F:你今天怎麼了? 一直鬼叫鬼叫!!

L: 呵~呵~ 我今天 diong.gau (台語:得猴)啦!

(口語語料 060426#457)

(七)幽默或諷刺(Humorous or Ironic effect):藉由語碼轉換方式製造出個 人獨特的幽默感,或者藉語碼的轉換來嘲諷某人或某事物。

例:

A: 你看!這張我很帥對不對?

B:好恐怖的 gui(台語:鬼)阿! 救命,suan(台語:溜)喔!

(口語語料 060308#17)

(八)專業或博學(Professional or Learned effect):指說話者利用轉換語 碼來顯示對某件事情或某領域知識的專精或詳細了解,藉其個人語言表現 來顯現個人在某專業上的優勢地位。

例:

ERIC 是一種教育相關的 research database 啦!你可以 surf the Internet 去 survey 看看有沒有相關的 paper 呀!

(九)親近或認同(Solidarity, In-group identity):說話者可根據不同語境 改變自己所使用的語碼。若說話者以某語碼順應聽話者,來拉近雙方心理 距 離 , 表 示 聽 話 者 表 示 親 切 感 或 認 同 感 , 此 種 行 為 即 為 靠 攏 作 用

(convergence)。反之,若說話者故意使用另一個與聽話者不同的語碼進 行溝通,以表示疏離,則為偏離作用(divergence)。

例:

Z1:昨天我遇到 Amy,她換了新髮型說!

Z2:really!

Z3:Sure!我也有看到,美的哩!

(十)鄉土味或本土性(Local Flavor):用語碼轉換來表現某些特定的本土語

言特性或趣味。

例:

老師他把飲料 chia(台語:翻)倒了啦!

(口語語料 060425#420)

(十一)緩和或委婉(Softening or Euphemism):指用語碼轉換來迴避語言行 為可能引起的負面情緒或後果。如,當指責對方或將引起不愉快時,人 們通常會轉換語碼避免直接太尖銳的批評或責備。

例:

其實我不想太苛責你什麼的,you know,不過下次請更用心一點!

(十二)引起注意或強調(Attention getting or Emphasis):意指說話者利用 語碼的轉換來使對話焦點聚集在自己身上,亦或是用語碼轉換行為來強 調某人事物。

例:

耶~ song (台語:爽) 啦!我已經背完單字了。

(口語語料 060426#444)

(十三)粗俗、責備或漫罵(Vulgarity, Blaming or Curse):指用語碼轉換來 表達說話者心中對其他人的憤怒及不滿。

例:

你可不可以不要那麼 veo.liau(台語:無聊)阿!很討厭耶!

(口語語料 060317#403)

(十四)主客觀對比(Contrast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指 說話者常使用兩種語碼互換來表示說話者本人與所談論訊息關係的深 淺,即指主觀陳述或客觀陳述。

例:

說明書裡面是說 clean and dry the skin before use it,可是我覺得得 不用那麼麻煩吧!直接塗上就就好了呀!

(十五)地位標示(Status Label):指使用語碼轉換來標示或突顯出個人在所 屬社群中地位的高低情形。

例:

這個國家語言分歧的情形很複雜,但是需要去了解,understand what I mean?

(十六)正式(Formalization):說話者在語言對話情境中,因提及的談話內容 較正式或具權威性,使說話者會用更有聲望和地位的高階語言(high language),如:國語或英語,來進行語言的表達,以傳達給人較正式 的感覺;相對於低階語言(low language),如閩南語、客家話、原住民 語等。

(十七)平等(Equal):可利用語碼轉換語言行為來表示一種平等的概念或同理 心,如競選時,某些候選人會用台語發表政見,來表達一種跟鄉親一起 打拚的同理心。

(十八)修飾(Modification):這一個功能是指說話者欲藉由語碼的轉換來修 飾或補充先前所傳達過的訊息(Gumperz,1982)。此外,此種語碼轉 換所牽涉到的兩種語言,會相互形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或段落,相輔相成。

例:

我剛剛去玩投籃機,超高分的啦!超 high 說,流了一堆汗,下次要不要一 起去,來個大對決。

(十九)拒絕(Refuse):藉由語碼轉換方式表示間接或直接的拒絕。

例:

A:我想出去外面玩耶!走啦~一起去嘛!

B:No!我才不要,等一下又被老師罵,gei.suei.ei(台語:多倒楣的)!

(口語語料 060426#82)

(二十)確保(Ensuring Complete Comprehension):指說話者進行語碼轉換的 目的在於確保聽話者能確實了解說話者的意思,說話者可能在使用完一 種他最常用使用的語碼進行陳述後,再利用另一種語碼將較難理解或較 容易有爭議性的部分重新說一次,來確保聽話者所接收到訊息的正確 性。

例:

Teacher 說“No eating in class”!不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吃東西喔!

(二十一)自我風格呈現(Desire for Varity of Style):指語碼轉換的表現 沒有別的原因,只在於顯現說話者自己的特殊語言風格。

例:

我 super 喜歡逛街的說,也 super 喜歡去游泳,超愛的啦!

以上所綜述之語碼轉換的動機和社會心理功用,可以討論的空間仍然寬廣,

若能結合語言環境、社會環境、學習環境、文化環境…等更多層面領域對語碼轉 換行為的探究,相信會有更多不同的新發現。

第三節 過去相關研究

以下,分別就國外相關研究與國內相關研究進行文獻的整理與呈現:

一、國外相關研究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說雙語或多語者日漸增多,這使得語碼選擇問題 和語碼轉換現象日趨普遍,為了解此一現象背後隱含的意涵,語言學家們為此作

了大量的研究,在社會語言學、語用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方面都有出 現語碼轉換的蹤影,尤其是社會語言學方面尤盛。以下,將針對語碼轉換相關研 究作回顧和整理。

從社會語言學觀點看語碼轉換,其研究重點主要是「說話者為什麼要轉換語 碼?」,即探討語碼轉換的社會心理和動機。具代表性的學者有 Blom、Gumperz、

和 Myers-Scotton,其中 Gumperz 是對語碼轉換之動機研究最具影響力的語言學 家,許多研究這一方面的學者大多追隨 Blom&Gumperz 的理論,且肯定他們的貢 獻(施玉惠,1998),而其他相關學者還有 Ferguson、Fishman、Brown&Gilman、

Rubin 和 Ervin-Tripp,他們對語碼轉換的討論以社會心理因素為重心,主要聚 焦在說話者的語碼選用,他們認為使用雙語者在語碼轉換中的語碼選用變化跟語 境的改變很有相關。1970 年代初期,Blom&Gumperz(1972)區分了兩種不同類 型的語碼轉換,即情境式語碼轉換(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和隱喻式語 碼轉換(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這兩種區別突顯出了語碼轉換的社會

Rubin 和 Ervin-Tripp,他們對語碼轉換的討論以社會心理因素為重心,主要聚 焦在說話者的語碼選用,他們認為使用雙語者在語碼轉換中的語碼選用變化跟語 境的改變很有相關。1970 年代初期,Blom&Gumperz(1972)區分了兩種不同類 型的語碼轉換,即情境式語碼轉換(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和隱喻式語 碼轉換(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這兩種區別突顯出了語碼轉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