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選取

Patton 在<質的評鑑與研究>一書中提到立意抽樣(purposeful sampling)

之邏輯與效力,在於選擇資訊豐富之個案做深度的研究,資訊豐富之個案是指樣 本中含有大量對研究目的重要相關問題的資訊,故名立意抽樣(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9)。且在選擇和決定研究場所與對象時,由於質性研究的目的,在於針 對少數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的探究,為達到樣本能提供豐富資訊的目的,因此在選 擇研究對象時,通常是根據自然的機會、方便、運氣和研究者的判斷,以立意抽 樣的方式進行(黃光雄主譯,2004)。

Patton(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提到立意抽樣在選擇資訊豐富之個案上,

有許多種不同的方式,與本研究抽樣方法相關的有立意隨機抽樣(purposeful random sampling)和滾雪球抽樣(snowball or chain sampling)兩種,以下 分別介紹這兩種立意抽樣方法(purposeful sampling):

(一)立意隨機抽樣(purposeful random sampling)指的是利用隨機方式選擇 小量之樣本來做深度質性研究,此種方式資料的蒐集是全面性的,跟由個

人專門所選擇的個案樣本相比,系統隨機選擇的個案其信度較好。更重要 的是,選擇一個立意隨機樣本之目的是在要求信度,而非其代表性,它主 要是在解釋人們為何選擇某些個案來做研究,但缺點是不能做統計上的推 論。

(二)滾雪球抽樣(snowball or chain sampling)指的是利用一個擁有大量資 訊之主要提供者,來找出或挖掘出更多的關鍵資訊與個案樣本,透過資訊 主要提供者向更多人詢問,使新的豐富資訊個案不斷增加,雪球於是越滾 越大,若大量豐富資料的累積越來越多,其研究所蒐集到的資訊也就越能 深入問題核心。

立意抽樣(purposeful sampling)能得到的資訊豐富性多於數量大,且有 代表性的標準化資料,且更集中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對象,與本研究設計與目的的 需要相契合,故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進行樣本的選取與語料的蒐集。此外,黃 瑞琴(1994)提出質性研究者或俗民誌研究者,在選擇研究對象時須注意到幾個 重點,說明如下:

(一)研究者興趣:研究者對研究的場域或對象要有足夠的興趣。

(二)研究場域可見度:研究場域必須是具開放性,且與觀察主題相關的事件必 須是顯而易見的。

(三)研究場域的可接近性:需考慮研究場所是否容易接近,是否容易進入。

(四)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範圍和複雜性要適度合理,使能在可利用的時間和 資源限度內完成研究。

(五)參與觀察者的角色:考慮研究者可能擔任參與觀察角色的範圍。

(六)現場的活動:尋找經常發生研究者所欲觀察活動或行為之場所。

(七)研究的意義:選擇具教育價值或教育貢獻性的研究類型場所進行研究。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依照研究者本身的興趣、時間與能力、以及研

究場域的可見度、可接近性、可行性…等因素,採立意抽樣中的隨機立意抽樣和 滾雪球抽樣做為取樣方法,本研究所採用的資料蒐集方法為實地觀察、訪談及語 料收集,以下將依據上述黃瑞琴所提出選擇研究對象時須注意的七個重點,說明 本研究對象的取樣理由與方法。

一、觀察對象與樣本選取方面

在實地觀察中,研究者試圖從被觀察者所關注的角度,審視所處情境中的每 件事情,以求找出其背後脈落中所隱含的社會真實意涵。本研究設計在實地參與 觀察上,主要是針對國小學童的語碼轉換進行觀察活動。

(一)選取研究學校

本研究在選取研究對象方面,主要考慮研究者興趣、研究場域可見度、可接 近性及可行性。在徵詢過指導教授意見並相互討論後,認為語料取得便利性與豐 富性將是影響本研究順利進行的主因,故在在口語性語料取樣上,採用立意隨機 抽樣(purposeful random sampling)進行,選取中台灣二個 ESL 班級進行日常 對話的語料蒐集與觀察;而書面性語料取樣上,兼用立意隨機抽樣(purposeful random sampling)及滾雪球(snowball or chain sampling)方式,收集國小 學童的日記、留言及畢業紀念冊做為主要語料蒐集與觀察對象。

(二)選取研究樣本

生長在台灣的多語社會下,兒童所接觸到的語言種類繁多,本研究主要聚焦 於兒童在中文、英文、台語、及其他語碼間的轉換表現,故在研究班級的選擇上 採用 ESL 班級為觀察對象,以便於對中、英、台語間的語碼轉換進行語料的蒐集 與觀察。本研究所選取的研究樣本兒童接觸英語領域大多在兩年以上,時間較長 者甚至超四過年,加上台灣的語言環境以中文及台語為主,故本研究對象對於 中、英、台等語言間的敏感度與熟悉程度皆已趨近成熟,且已能懂得分辨在適當

語言情境中使用相符應的語碼進行溝通,並能利用不同的語碼創造出富含語言趣 味及較深層性的語言表達,相較於一般國民小學兒童,觀察雙語及 ESL 兒童所表 現的語言行為較能兼顧研究主題的語料蒐集目的,且他們在中、英、台三種語言 的發展上正處於豐富語言表達的創造關鍵期,所以研究者決定以 ESL 班級兒童為 研究對象。

綜上所述,本研究決定以兼具可接近性、資料蒐集便利性及可行性的國小學 童樣本進行本研究,並考量到兒童在中、英、台三種語言上的發展成熟度與語言 表現情況,故研究對象的選取以課後ESL班級學童為主。

以下,針對研究問題列出實地觀察時的觀察重點:

所擬之實地參與觀察重點包括:(1)兒童進行語碼轉換行為產生所使用的語 碼種類;(2)語碼轉換出現的情境與場合;(4)進行兒童語碼轉換的觸發事件;

(5)兒童進行語碼轉換的過程。(6)語碼轉換的呈現方式;(7)兒童語碼轉換 行為完成後得到的結果或回應;(8)語碼轉換的熟練度。

除以上針對研究問題的觀察重點之外,研究者並將觀察現場所發生的相關事 項加以紀錄,這些事項包括特殊事件、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 師長交談的內容、研究者當日觀察感受、想法及省思等。

二、訪談對象與樣本選取方面

Patten 將訪談按照結構程度分為三種(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分述如 下:

(一)標準化開放式訪談(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

訪談前,經過審慎評估和組織來形成訪談問題,意圖讓每一位受訪者歷經相 同訪談程序,用相同問題來詢問每一位受訪者,其目的在於使訪談者效應減至最 低。

(二)一般性引導式訪談(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

指在訪談前將訪談所要涵括的議題,以提綱挈領方式設計成訪談大綱。訪談 大綱不必依照任何特殊的次序,而只是單純作為訪談的基本清單,以確定所有關 聯的主題均以被涵括其中。訪談者必須在真實訪談情境中,因應不同受訪者的反 應,調整問題的順序和用語。

(三)非正式會話式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

此種訪談方式,完全取決訪談者與受訪者自然互動下問題的自然顯現。在進 行非正式會話式訪談期間,受訪者甚至可能不知道他們正在被訪談著,此種訪談 是所有訪談中最開放的一種。

訪談對象的選取應選擇能提供最多有意義資料的人。因此,研究者依據研究 目的,考量本研究之特性、研究時間、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並兼顧受訪者的經驗 和意願等,採取立意抽樣(purposeful sampling)方式,選取資訊豐富的個案,

作深度的訪談。

本研究兼採一般性引導式訪談(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和非 正式會話式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進行,本研究的訪談 對象將依據研究者在實地中的觀察,選取在日常會話中語碼轉換表現最頻繁及最 具代表性的四位兒童進行,受訪者屬性與特徵的詳細內容如下表 3-3-1 所示。

表 3-3-1 受訪者人數分配表

受訪者類別

特性

(職位與性別)

人數 備註

ESL 學生/男 2 Intel.Charlie 兒童

ESL 學生/女 2 Judy.Nini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訪談部分將對個案兒童依本研究進程和需求,依事前所擬欲觀察項目進行多

次訪談。以下,針對各研究問題,分別列出訪談對象之訪談內容要點,訪談要點 包括:(1)兒童的語言學習背景;(2)對不同語碼的使用頻率和情形;(3)進行 語碼轉換想達到的目的與社會心理功能;(4)進行語碼轉換的經驗;(5)對轉換 語碼的認同感及看法。

以上所有受訪者,均先經受訪者本人或家長同意,並在訪談前依照「徵求訪 談同意說明書」(附錄二)說明本研究目的、受訪者配合事項、保密的承諾,獲 得受訪者本人及家長同意後,再約定訪談的時間與地點進行訪談。

三、語料蒐集與選取方面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在語料蒐集方面針對口語性語料和書面性語料,使用 實地蒐集及文件收集兩種方法進行,分述如下:

(一)口語性語料

本研究主要在實地觀察中,用立意隨機抽樣(purposeful random sampling)

方式進行口語性語料蒐集,以中台灣二班 ESL 班級的日常語言表現中,所出現的 語碼轉換語料為蒐集重點。校園實地參與觀察時間約為四個月,共十六週,每週 觀察八至十小時,為確保所蒐集語料的豐富性、代表性及與本研究目的之相符 性,第一個月為觀察期,故語料蒐集時間實際為三個月。觀察進行時,主要採錄 音方式紀錄兒童下課時間的日常對話,並隨時根據事前所擬之觀察要點項目作有 系統紀錄,爲排除蒐集自然語料時的環境限制(如:全美語環境),兒童上課時 間不進行語料蒐集工作,故語料的蒐集以下課時間之日常對話內容為主,輔以其

方式進行口語性語料蒐集,以中台灣二班 ESL 班級的日常語言表現中,所出現的 語碼轉換語料為蒐集重點。校園實地參與觀察時間約為四個月,共十六週,每週 觀察八至十小時,為確保所蒐集語料的豐富性、代表性及與本研究目的之相符 性,第一個月為觀察期,故語料蒐集時間實際為三個月。觀察進行時,主要採錄 音方式紀錄兒童下課時間的日常對話,並隨時根據事前所擬之觀察要點項目作有 系統紀錄,爲排除蒐集自然語料時的環境限制(如:全美語環境),兒童上課時 間不進行語料蒐集工作,故語料的蒐集以下課時間之日常對話內容為主,輔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