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與本研究相關之重要名詞包括:大學校院教師、服務-學習課程、課程類別、

影響因素、服務-學習教學取向、專長領域等,以下分別敘述這些詞彙的概念性 及操作性定義。

壹、 大學校院教師

大學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大學,指依本法設立並授予學士以上學位之 高等教育機構。」(大學法,2010)。本研究所指之大學校院教師,係指在我國 公私立大學校院、公私立科技大學、公私立技術學院、師範大學及學院任教之 專兼任開設服務-學習課程教師,但不包含專科學校、陸官、空官、警大等軍警 院校。本研究共計 876 位大學校院教師參與。

貳、 服務-學習課程

Jacoby(1996)指出,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模 式,透過有計劃安排的社區服務活動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被服務 者的目標需求,並促進服務者的學習與發展,反思(Reflection)與互惠

(Reciprocity)是服務-學習的兩個中心要素。Service-Learning 理念來自英文,

服務與學習之間的連字號(hyphen)有其特殊意義,強調服務與學習同等重要,

並藉由反思相互連結,亦為其與「社區服務」及「實習」最大的相異處,故中 文翻譯為「服務-學習」,以保留其原文真義。

本研究所稱之「服務-學習課程」,係指課程中融入服務-學習教學法,教師 除依據課程目標於課堂內教授專業課程內容外,並於修課期間,安排學生參與 校內或校外志願服務,且透過結構化反思帶領,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參、 課程類別

依據教育部(2010c)公布之「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將結合課程的服 務-學習分成三大類:(一)校訂服務-學習必修共同課程:此屬學校訂定之共同 課程,大多屬必修課程。如學校實施之勞作教育、學系或校內行政單位開設之

「服務-學習」課程,及完成畢業規定之服務學分課程,但此類課程須融合校內 或社區服務歷程,安排基礎理論講座,以及課堂教師引導之反思討論,確實地 協助學生達到課程所訂定之服務-學習目標;(二)融入服務-學習內涵通識課程:

屬各校通識教育中心所開設之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社會關懷、文藝欣賞 與土地情操等發展全人人格的面向,授課教師依據課程目標,於課程中安排學 生至校內或校外從事相關服務,並透過結構化反思帶領,以連結服務與課程學 習;(三)融入服務-學習內涵專業課程:指各系所開設之相關專業領域課程,

依據課程目標,每一門課皆特別設計安排服務社區之作業項目,並透過結構化 反思帶領,促使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知能,以提升學習效果。

本研究所稱之「課程類別」,參考教育部(2010c)之分類,將服務-學習課 程分成「校訂服務-學習必修共同課程」、「融入服務-學習內涵通識課程」及

「融入服務-學習內涵專業課程」,本研究中簡稱「共同課程」、「通識課程」及

「專業課程」。

肆、 影響因素

本研究所指的「影響因素」,為影響大學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的因 素,整理國內外文獻及研究者實務工作中的經驗與觀察,將因素歸類成二類:

(一)個人因素:包含開課動機、專業領域、是否了解服務-學習、志願服務經 驗、性別、宗教信仰;(二)學校因素:包含學校學校型態、學校宗旨、學校政 策與制度、學校文化。於本研究「大學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影響因素與 教學取向問卷」之「開設服務-學習課程影響因素問卷」中,在個人因素或學校 因素得分愈高者,表示受該類因素影響程度愈高。

伍、 服務-學習教學取向

本研究所指的「服務-學習教學取向」,在於探討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之教師,

其教學取向是否掌握服務-學習重要內涵與精神,分成「教學哲學」(包含批判 教育式教學理念、轉化學習式教學理念)及「教學設計」(服務-學習課程教學 設計理念)二個層面。

「批判教育式教學理念」不同於傳統式教學,教學觀點包括:(一)知識的 意義:暫時性的、可被質疑的;(二)學生角色:主動學習者;(三)教師角色:

協同學習者;(四)教育方式:理性溝通歷程;(五)教育目標:具社會關懷的 世界公民;(六)師生關係:帄等的對話關係;(七)教學策略:觀點轉化、批 判反思、服務-學習;(八)教學評量:多元型式、開放同儕參與;(九)意識形 態:實踐、解放、行動。

「轉化學習式教學理念」之教學觀點包括:(一)透過批判反思促進學生觀 點轉化;(二)幫助學生從慈善走向行動;(三)有助於改善社會問題;(四)經

歷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付諸行動四歷程。

「服務-學習課程教學設計理念」包括:(一)準備階段:1.瞭解被服務者需 求;2.與被服務者共同擬訂計畫;3.為學生安排服務所需訓練;4.為所有涉入服 務-學習者指出明確的服務-學習目標;(二)服務階段:1.依據課程目標安排學 生適合的社區服務;2.讓學生接觸與學生不同背景的服務對象;3.提供學生多元 選擇服務-學習機構的機會;4.依據學生不同性別、人格類型、身心發展、認知 發展程度、專長領域安排服務內容;5.指導學生服務過程中遵守志工倫理;(三)

反思階段:1.服務前、服務中及服務後皆進行服務反思;2.從自我瞭解、服務對 象、團隊合作、專業領域知識應用與公民責任等方向引導學生反思;3.設計結構 化反思活動,如:撰寫服務日誌、小組討論、研究報告、研讀服務對象有關書 籍等;(四)慶賀階段:1.期末邀請被服務機構一起分享學習與成長成果,協助 彼此互惠增能;2.肯定服務成果,提供獎勵措施,激發持續服務的承諾;3.針對 服務-學習進行質化或量化評量(例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口語評量);4.

邀請被服務機構參與學生服務評量,提供回饋給被服務機構。

於本研究「大學校院教師開設服務-學習課程影響因素與教學取向問卷」

中, 「服務-學習課程教學哲學與教學設計量表」得分愈高者,表示愈符合服務-學習教學取向。

陸、 專長領域

本研究所稱之「專長領域」,意指各大學校院教師目前任教之專業學術領 域。教育部將大專校院學科歸納為人文、社會、科技三類(教育部,2011g),

然而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國內服務-學習課程推行現況,發現醫護、教育及社 會服務類領域,推行服務-學習課程成果較為豐富,因此本研究所指「專長領域」

共區分為三大類:(一)「人文社會類」:包含藝術學門、人文學門、設計學門、

軍警國防安全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傳播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法律 學門、民生學門、其他學門;(二)「醫護、教育及社會服務類」:包含醫學學門、

護理學門、獸醫學門、醫藥衛生學門、生命科學學門、教育學門、社會服務學 門;(三)「科技類」:包含自然科學學門、數學及統計學門、電算機學門、工程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農業科學學門、運輸服務學門、環境保護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