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班級經營效能之理論基礎

班級是一個多元且複雜的小社會,是師生共同學習、成長與相處的場所。班 級經營則是教師每天須面對的挑戰,班級經營好,班級的運作才會流暢,教師的 教學工作也才能順利進行,因此班級經營的良窳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能,更是 教師專業知能的重要指標。本節分別從班級經營的意義與內涵、班級經營效能的 意義、班級經營效能之評量指標及班級經營效能之層面分析等四方面加以說明。

壹、班級經營的意義與內涵

一、班級經營的意義

「班級經營」一詞,英文為“classroom management”,其中「經營」一詞 有學者將management 翻譯成「管理」,係來自拉丁文Marus,有「掌控」的意思,

亦指mode of handing(掌握處理之意)。含有控制和指示,使人服從,小心處理 及執行業務以達成目標的含義(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3),

而認知心理學家和人文心理學家並不認同,故截至目前,國內外的文獻皆未發現 有取代“classroom management”的新詞出現(張秀敏,2003)。

從中文字義上分析,「經營」和「管理」之義並無太大差異,但給人的表面 直覺卻大不同,管理賦予教師一種權威感,帶給人負面的感受,反之,若教師是 位經營者,設計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和善的班級氣氛與教學環境供學生活動、

學習,則給人的感覺較為正向(吳明隆,2009)。「經營」具有朝向某種目標理想 而奮鬥努力的意涵,是一種動態變化的過程,因此班級經營並不是將學生及班級 事務交由教師去「管理」,而是透過教師的規劃、推動,在人、事、物、活動等 多項因素交互影響下,去「經營」有效率及效能的班級學習環境(張鐸嚴、林月 琴、劉緬懷,2002)。此外,蔡義雄(1996)認為經營較重整體性及前瞻性,管 理則重內部性及現實性,亦即班級經營應注意兒童個體身心發展的整體性可量,

其範圍涉及人際、班級全面發展,並以開拓兒童未來發展的潛能為目標;而班級 管理則針對班級內部的工作細節,擬定規範、公約,建立制度對個別的兒童加以

33

管理,以解決現存的困難為目標。因此“classroom management”一詞國內學者 大都譯為「班級經營」而不用「班級管理」。

34 表2-4(續)

蔡義雄 (1996) 班級經營是導師進行教育活動的歷程中,妥善的處理和發 展班級中人、事、物三方面的事務,以正確的教育理念來 運作,以便有效地達成班級的教育目標。

郭明德 (2001) 班級經營乃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室社會體系中,適當而有效 的處理班級中的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以發揮教學效果,

達成教育目標之歷程。

張秀敏 (2003) 班級經營是教師有計畫、有組織、有效率、有創意的經營 一個班級的過程。

秦夢群 (2004) 班級經營是指教師採取相關的策略和方法,適當有效地安 排或處理班級中相關的人、事、時、地、物等要素,以使 班級產生最大的效能,達成教學與學習的目標。

吳明隆 (2013) 班級經營乃是教師或師生在教室社會體系中,遵循一定的 準則規範,在師生互動情境下,適當而有效的處理班級中 的人、事、時、地、物等各項業務,以建構良善的班級氣 氛、發揮有效教學的效果,達成全人教育目標的歷程。

Good (1973) 班級經營是處理和指導班級活動所特別涉及到的問題,如 紀律、民主方式、參考資料的使用與保管,教室的物理特 色、一班級務處理及學生的社會關係。

Doyle (1983) 班級經營是教師解決班級秩序問題所採取的行動和策略。

Fontana (1985) 班級經營是教師經營一個有組織、有效率的班級的過程。

Jones & Jones (1990)

班級經營是教師運用對個體發展知識的理解,去教導取代 學生慣常的不良行為,藉以增進學生學習成就、預防班級 管理問題的方法。

Edwards (1993) 班級經營是教師運用多項技能,以維持一個有效率的學習 環境,營造良好師生關係,促進有效教學的方法。

Lefrancois (1997) 班級經營是指在教室內安排一切可促進教學效果的活動,

包括預防與處理偏差行為的計劃程序。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對班級經營之看法,研究者將「班級經營」定義為:教 師運用特定的經營策略與技巧,對班上的人、事、物進行系統性的整體規畫,並 妥善適當的處理班級中的各項事務,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得以順利進行,

以期發揮教育功能,進而實現教育理念與達成教育目標之歷程。

35

36 表2-5(續)

Froyen (1993) 1.教學內容經營 2.學生行為經營 3.師生關係經營 Smith & Laslett

(1993)

Weinstein (2007)

37

氛,如:師生間的關係、學生同儕間的關係、學生與課程教學及學習活動的關係…

等。教師在環境方面的預先安排與考量,可使學生在溫馨、知性與和諧的氣氛環 境中樂於學習。

(四)人際層面

包括師生、同儕、親師三種人際互動關係。其中親師關係已成為現代教師重 視的課題之一,起因於家長的高度參與及學生的行為問題。上述兩種情況增加了 教師與家長溝通互動的機會,因此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能有效改善學生問題 並得到家長的信任與支持。班級中的人際關係皆須建立在和諧、友善與信任的基 礎上,才能有助於提升教師的班級經營效能與教學理念的實現。

(五)常規與偏差行為層面

學生的行為問題已成為現代教師在班級經營中最嚴厲的考驗,倘若教師處理 不當或束手無策,將對班級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訂定合宜的規範除了能 維持班級秩序,亦包括預防學生產生行為問題。此外,教師仍需時時注意學生動 態、體察學生心靈,才能確實掌握學生情況並發揮引導作用,避免不適當的情形 發生。

貳、班級經營效能的意義

一、效能的定義

「效能」(effectiveness)本身並不是一個「概念」(concept),而是「構念」

(construct)。「構念」是無法由現實世界的具體事件直接轉換而來的,而必須經過 更高層次的「抽象化」的推演(張苙雲,1990)。蔡培村、武文瑛(2004)則提 出效能的意涵可由四個角度來說明,分別為:(一)效能是指「目標達成的程度」;

(二)效能為「資源有效運用的程度」;(三)效能是指「參與者滿足的程度」;(四) 效能為「系統生存、適應與發展」。由上述可知,效能是一多元而複雜的構念,

無法從單一層面給予周延的定義。茲歸納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效能提出之見解,並

38 彙整如表2-6 所示。

表2-6

效能定義彙整表

學者(年代) 效能的定義

吳清基 (1992) 效能是強調組織資源運用所達成目標的程度,重視實際 產出與期望產出的差距,是導向組織目的。

劉春榮 (1993) 效能是達成組織目標的方法、步驟或程度。

吳清山 (1998) 效能是指達成特定目標的程度。

張潤書 (1998) 效能是達成目標的程度,是指資源運用以後所產生的結 果。

吳明清 (1999) 效能的重點在於能否達成組織預期的目標。

Steer (1977) 效能是組織運作的一個過程,使各種障礙降到最低,就 可提升組織效能。

Hitt、Middlemist

& Mathis (1986)

效能是指組織在一段時間內有效達成其目標。

Mondy、Sharplin、

Holmes & Flippo (1986)

效能是過程產生所要達到的結果之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專家學者對效能之看法,大致上可將效能定義為:「組織或系統充 分運用資源並發揮其功能與作用,且將過程中之障礙降到最低,以達成預定目標 的程度。」吳清山(1998)提出「效能」是指達成特定目標的程度。就班級經營 而言,愈能達成班級經營預期之目標,其效能愈高,反之則效能愈低。而班級經 營的目標在於提升班級經營效能,以發揮教學效果,並達成教育目標。

二、班級經營效能的定義

班級經營是教師於班級情境中,對學生施以適當的指示、教導、處理、協助 或管理等,藉以激發學生有效的學習、表現良好的行為、提高學業成就與開展潛 能,以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措施(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6)。

亦即有效的班級經營能成功提升其班級經營效能。

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1996)認為班級經營效能具有多重意義:

39

第一,效率(efficiency):能經濟有效地處理班級事務、學生常規及進行教學活 動。第二,效果(effect):教育的目標在使學生獲得最大成就,亦即學生的學習 與行為具有良好的結果。第三,績效(performance):包括學生的成就佳、合乎 教師期望、班級氣氛良好、教師教學有績效。第四,效能(efficacy):教師有能 力去掌握班級事物,能成功的帶領班級學生朝向教育目標前進。此外,楊士賢

(1997)認為班級經營效能是班級中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效果、班級常規表 現、班級氣氛營造、教室環境經營、親師溝通等層面的經營具有良好的成效,並 進而達成班級經營所預定的目標。茲將國內研究者對「班級經營效能」的定義整 理如表2-7 所示。

表2-7

班級經營效能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班級經營效能定義

廖英昭 (2005) 教師為達成教育目標,且使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有效處理班 級中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使教師在班級事務處理與教學品 質上有好的績效,學生的學習成就與行為表現有較佳的成果。

余政翰 (2008) 導師為達成班級經營所設定的目標與成果,即為班級經營效能 的指標,而要如何提昇班級經營效能,則有賴於導師班級經營 的專業能力,包括師生互動、教學管理、班級氣氛、學生輔導 等均是班級經營效能的指標;而班級經營效能亦是學校效能的 重要指標之一。

劉姿依 (2008) 國小級任教師盡心從事班級經營所獲得的成效。教師有效的處 理繁雜的班級事務,使班級活動順利推行,促進教師教學品質、

班級氣氛、親師溝通、學生學習態度、班級常規效能的提升。

李曉青 (2009) 級任教師在班級經營上所表現的程度,包含學生學習效果、班 級氣氛、教師教學品質、班級常規表現、親師關係的表現成果。

李曉青 (2009) 級任教師在班級經營上所表現的程度,包含學生學習效果、班 級氣氛、教師教學品質、班級常規表現、親師關係的表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