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情緒管理之理論基礎

情緒是教學的一部分,也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是決定班級氣氛的主導人物,

課堂的陰晴全繫於教師的情緒,因此教師的情緒很容易感染班級的氣氛,進而影 響師生之間的互動(江文慈,2001),是以「情緒管理」成為教師「必然」與「必 要」的重要課題。本節分別從情緒管理的概念、內涵、理論及層面等四方面加以 說明。

壹、情緒管理的意涵

一、情緒的定義

在現實生活中,困境未必可擊倒人,但情緒的處理不當,卻常使人陷入困境

(林仁和、黃永明,2009),可見情緒不是一件可以輕忽的小事。從字源上看,「情 緒」(émotion)這個字是從「搖動」(émouvoir)這個動詞而來,意旨「正在動作的 事物」。情緒讓我們行動、反應,是我們行為的動力(陳羚芝譯,2001)。Lazarus 和 Lazarus 認為,如果我們注意自己的情緒,我們就可以多加了解自己,如果我 們瞭解自己的情緒,我們或許就能對它們有些控制(李素卿譯,2002)。不管是

「注意」自己的情緒或「覺察」自己的情緒都是採用客觀的角度來面對自己的情 緒,但我們也發現原來許多情緒都是自己的態度與選擇所造成的結果。因為情緒 的本身並沒有「正面」或「負面」之分,而是因為我們產生了「接受」或「不接 受」的心理,情緒才會成為正面或負面情緒。這樣說來,當面對任何情緒時,如

14

能保持「全然接受」的態度,那麼負面情緒就會蛻變成正面情緒(饒見維,2003)。

Plutchik 將情緒分為四個層面:(一)認知評價;(二)心理感受;(三)生理 變化;(四)外顯行為(引自唐璽惠、王財印、何金針與徐仲欣,2005)。也就 是說,情緒涵蓋了個人對環境中人事物的感觸,不僅無法避開更可說是與生俱來 的,它同時具有正負兩面的能量,亦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其實,每個人 都會面臨情緒的起伏與波動,只要因應得宜,調適得當,不僅有助於情緒的抒發,

更有益於身心健康(吳宗立,2001)。

Lazarus 認為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歷程,因此一般性或教育及心理學方面 的百科全書、辭典等,在談及「情緒」時,都有個共同的困擾,就是難以對情緒 下個明確而令人滿意的定義(王淑俐,1995)。事實上,人類的情緒種類很多,

其中又有無數的混合變化與細微差別。關於情緒的定義,研究者在蒐集後整理如 表2-1 所示。

表2-1 情緒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情緒的定義

吳筱琴 (1991) 情緒是指個體想滿足需求或動機時,與來自外界的刺激所產 生的強烈感情。

王淑俐 (1995) 情緒是一種內在不安的反應,個體在接受某種刺激後,會產 生強烈的生理變化與心理感受,這種身心感受乃屬於意識面 的情意部分,當個體感受相當強烈時,會因此採取外在行動。

張怡筠 (1996) 情緒以心理學上的定義來說,是「人對關於需要或目的的情 況所產生出的一些反應。」包括:生理變化、主觀感覺、表 情、行為衝動等四方面。

曹中瑋 (1997) 情緒為由內、外在的刺激所引發的一主觀的激動狀態;此狀 態是由主觀的感受、生理的反應、認知的評估、表達的行為 交互作用而成,並極易產生動機性行為。

陳如山 (1997) 情緒是一種趨力,一種能量,具有多重指標,並且包括感官、

知覺、個人經驗、信念、生理反應以及目的(產生情緒想要 達到之目標)。

黃德祥 (2000) 情緒是個體對刺激作反應所獲致的主觀情感與個別的經驗

。情緒也是一種意識狀態,對個體具有促動或干擾作用。

15

Schachter (1970) 情緒是根據我們的基本假設,連繫個人與某種身體狀況的標 籤。個人所描述的情感,則是認知因素及生理喚起。

Denzin (1984) 情緒是一種自我感受,在一種情緒或認知的社會行為中形成

,情緒存在於社會行為與他人的互動中,包括對內指向自己 與對外指向他人。

Dworetsky (1985) 情緒是一種複雜的感受狀態,包括意識的經驗、內在明顯的 生理反應以及促進或抑制的動機性行為傾向。

Carlson &

Hatfield (1992)

情緒是遺傳而得,並具有動機的誘因,而使個體在心理與生 理的反應及內外在的行為有相當程度的改變。情緒包含認 知、生理及行為的要素,與人的基因構造、生理機能的成熟 有關,同時藉由學習及生活經驗而更加發展。

Plutchick (1994) 情緒是對刺激的一種複雜而連續的反應,包括認知的評估、

主觀的感受、自律神經的喚起及激發行動,而此行為是由引 發複雜且連續過程之刺激所造成的結果。

Lazarus &

Lazarus (1994)

認為情緒是個人的生命劇本,和我們的人生目標、際遇,對

16

二、情緒管理的定義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是能覺察與接受自己真實的感受。情緒本無好壞之分,它 代表個體真實的世界,不應被忽略、壓抑與扭曲(李選,2003)。換言之,我們 應該誠實了解自己的情緒,情緒本身無罪,只是一種內在感受的展現。但情緒的 釋放仍需小心,否則就會「犯罪」(傷害別人)了。釋放情緒不是任意宣洩,而 是給予正當的管道,表達自我感受並讓他人能夠了解(王淑俐,1995)。雖然情 緒與生俱來,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卻是後天學習而來的結果。美國著名投資家 Warren Edward Buffett 在談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時說,他的成功並不是因為高智商,

而是對情緒和理性的控制力(宋犀坤,2008),由此可知「情緒管理」才是決定 個人成就的關鍵。情緒管理一詞源於「情緒智力」的應用,「情緒智力」是由Salovey 和Mayer 於 1990 年首次提出的名詞,他們認為情緒智力是判斷與傳達自身與他 人的情緒;有效調整自身與他人的情緒,以及運用感性自我表達、計畫與實現生 命的能力(陳羚芝譯,2001)。也就是個體能瞭解、處理及運用情緒,使生活更 為豐富的能力(黃惠惠,2001)。然而真正讓情緒智力廣為人知且受到世人矚目 的,則是Goleman 在 1995 年出版的 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EQ 中譯名 稱為情緒智力、情緒智能或「情緒智商」(有別於一般智力商數,即IQ)。

這幾年,「EQ」觀念非常流行,EQ 是什麼?是情緒管理能力的強弱。從前,

許多人認為IQ 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如今 EQ 的研究證明了:EQ 高才 是成功的主因(王淑俐,2000)。Goleman 認為 EQ 包括抑制衝動、延遲滿足的 克制力,包含如何調適自己的情緒、如何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感受別人的感受 的能力,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自動自發的心靈動力。簡而言之,

EQ 是一種為人的涵養(林大有,2008)。

依照 Salovey 為 EQ 所下的定義,其內涵有(吳宗立,2001、張美惠譯,2006、

林大有,2008、王淑俐,2011):

(一)認識自身的情緒

認識情緒的本質是 EQ 的基石,這種隨時認知自身感覺的能力對了解自己非

17

常重要(張美惠譯,2006)。能聆聽並掌握自己感覺的人,才能表現適當的情緒 行為成為生活的主宰,且於面對重大事件時知所抉擇,反之,不了解自身真實感 受的人,必然會淪為感覺的奴隸(吳宗立,2001)。

(二)妥善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任何一種情感反應都有其意義與價 值,其重要的關鍵在於均衡而不是壓抑情感(吳宗立,2001)。在情緒管理這方 面能力匱乏的人,常須與低落的情緒交戰(王淑俐,2011)。反之,對情緒掌控 自如的人,能在挫折或衝突的情境中,很快的擺脫焦慮,揮別灰暗與不安,走出 生命的低潮(吳宗立,2001、王淑俐,2011)。

(三)自我激勵

林大有(2008)提出自我激勵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透過自我鞭策來提 高或者保持對學習和工作的熱情,激勵自己愈挫愈勇,不輕言失敗,這是一切成 就的動力;(二)透過自我約束來克制衝動和延遲滿足,這是獲得成就的任何保 證。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較高(張美惠譯,2006)。

(四)認知他人的情緒

善於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情緒,是我們了解他人需求和關懷他人的必備條件。

而認知他人情緒的心理能力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同情、關懷,更是基本的人際 技巧(林大有,2008)。具有同理心的人較能從細微的訊息察覺他人的需求,簡 言之就是了解他人的感受,一個人愈能坦誠面對自己的情感,愈能準確閱讀別人 的感受,有助於人際互動關係的建立(吳宗立,2001)。

(五)人際關係的管理

適切管理他人的情緒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一種藝術(林大有,2008),而掌 握他人情緒正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關鍵,其中具備自我掌握與同理心的人通常可居 主導地位,容易打動別人,具有說服力與影響力,同時又可讓人覺得自在(吳宗

18

Salovery & Mayer (1990) 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緒、使用語言文字表達情緒 的概念,能處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並進一步使 用情緒解決問題或做決定。

Lazarus (1991) 情緒管理即當個體面對危機產生負面情緒時,為 了保持身心平衡和諧及減少不舒服的感受,而在 認知與行為的調適上所採取的任何方法。

Campos,Mummeet,Kermoian

& Campos (1994)

認為情緒管理是關於情緒經驗和情緒表現之控 制,目的在避免、替代、轉換、減少、抑制或強 化情緒,而這個領域與情緒發展有關。

Weisinger (1998) 情緒管理意指了解情緒並運用情緒來有效處理 各種情境。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9

Goleman 強調,和我們的情緒打交道是一種「全天候的活動」,因為許多事 情都會左右我們的情緒(引自Andreas Huber, 林薰香譯,1996),甚至對部分的 人而言,時刻都在處理不斷蔓延的情緒刺激,足見情緒管理的重要度與必要性。

學會在生活中將情緒管理好的人,也將經驗到正面的個性改變與建立滿意的社會 關係。 綜上所述,研究者將「情緒管理」定義為:面對外來的負面刺激,個體 具備深度的涵養和理智的思考來因應,並透過轉換、調適、溝通等方式,讓情緒 予以紓解、緩和與平復,使身心趨於平穩安定的狀態。

學會在生活中將情緒管理好的人,也將經驗到正面的個性改變與建立滿意的社會 關係。 綜上所述,研究者將「情緒管理」定義為:面對外來的負面刺激,個體 具備深度的涵養和理智的思考來因應,並透過轉換、調適、溝通等方式,讓情緒 予以紓解、緩和與平復,使身心趨於平穩安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