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品牌併購與消費者購買意願因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品牌併購與消費者購買意願因素

本研究要探討品牌併購是否影響消費者知覺,進而影響後續的品牌忠誠度與 購買行為,因此,於本節將回顧與品牌組合以及消費者購買因素相關之文獻,同 時,試著探求品牌組合將如何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一、 品牌組合與品牌併購

品牌組合是一個企業在行銷同一產品類別時,向消費者推出的所有產品集合 (Keller, 2003),例如,雅詩蘭黛集團旗下有雅詩蘭黛、海洋拉娜、倩碧、品木宣 言等保養品牌,即將這些品牌視為一品牌組合。Aaker(2004)則提出完整的品牌 組合概念,認為品牌組合是一間企業所擁有的所有品牌的集合,其中還能進一步 分為主品牌(master brand)、背書品牌(endorser brand)、企業品牌(corporate brand)、

副 品 牌 (sub-brand) 、 品 牌 差 異 者 (brand differentiator) 以 及 品 牌 活 化 者 (brand energizer)這些角色。而 Hill and Lederer(2001)則是將品牌組合的定義擴充,以顧 客的觀點來看品牌組合,其認為只要會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所有相關品牌概念,

即使並非該公司的品牌,在消費過程中有扮演幫助的角色,即算品牌組合。

企業發展品牌組合主要達到下列四個目標:規模經濟、追求多個市場區隔、

回應勢力日漸強大的通路以及發展全球品牌(Barwise and Robertson, 1992),其中,

隨著國際市場興起,消費者的需求趨於一致,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品牌發產 成為全球品牌是一股不可逆的趨勢,並可透過下列表 2-3 中三種方式來建構全球 品牌:

表 2-1:全球品牌組合建構方式

建構方式 投資額 速度 控制權

現有品牌地理擴張 中 慢 高

品牌併購 高 快 中

品牌聯盟 低 中 低

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以上表格中能夠發現,品牌併購是速度最快,且能擁有相當程度控制權的全球 品牌建立方式,相較於其他方式效率來的要高,也因此,併購成為了目前企業以 及市場的主要趨勢,而目前全球市場的概況,美國於 2013 年上半年的併購交易 案即達 5057 億美元,是自 2011 年以来的最高點;而歐洲地區 2013 年上半年的 併購交易總額也達 3076 億美元,亞太地區(除日本外)的交易額則是 2114 億美元,

並且各地區皆逐年成長中,尤其以亞太地區的成長更為顯著(資料來源:華爾街 日報 2013.10.10)。由以上數據顯示,目前公司間併購的行為十分普遍,目的是為 了能夠保障原料供給、尋求市場擴張、保障市場地位、引進新技術、取得商譽以 及追求公司成長(陳錦堂與沈仰斌,1988),並且併購的數量與金額也逐漸在世界 各地增加中。

然而,儘管企業併購是現今企業們脫穎而出、迅速崛起、更快速面對競爭者 挑戰的方式,同時對整體產業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不少企業都將 企業併購、資產重組作為企業快速擴張的重要途徑與訂定成長策略的目標,但企 業併購其實存在相當的風險,是一種高風險性行為,依照 Hooke(1997)以及 Gaughan(2002)的理論可整理成以下幾種風險:

(一) 品牌價值浪費風險:

這風險常發生在跨國的企業併購中,許多被收購企業的原有品牌被跨國公司 的品牌所替代,其原有於自己國內建立起的品牌形象與商譽從此銷聲匿跡,浪費 了之前為建立品牌所耗費的成本。

(二)企業品牌文化整合風險:

不同的企業間有不同的企業文化、財務系統等。60 年代美國企業即因為原先併 購企業間的管理思想、企業文化不合,形成經營管理上的分歧,造成矛盾與整合 不利,因而在 70 年代後反而又出現企業分化的情形。

(三)品牌延伸的風險:

因為品牌的併購,會產生品牌延伸的效果,必須審慎思考後續帶來的風險與衝突,

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否則過分多元化可能會損及原品牌的形象,抑或原先品牌的鮮明個性會顯得模糊,

甚至帶給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的衝突。

(四)企業虧損風險:

品牌併購亦會形成龐大的公司組織,巨額管理成本會超過規模經濟所帶來的 收益,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表現。而根據統計,企業併購的最大受益者是被併購 方,其從中可以得到平均 20%的回報;而併購方只能得到平均 2%-3%的回報。

相當多的企業在併購中不僅沒有得到資本成本的補償,甚至連投資也收不回來,

而使企業在研發、行銷和人力資本等的投入減少,使企業產生不利發展。

(五)企業破產風險:

此風險常發生在規模較小的企業併購規模較大公司時,這種模式增加了企業 的財務風險,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美國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即出 現了企業破產的高潮。

二、 品牌聯盟對消費者購買因素之影響

在品牌組合的建置中,品牌聯盟與品牌併購同樣都是原先相異的企業,將自 身的品牌放置在同一品牌組合中,兩者性質十分相近,唯在控制權與主導權上有 所差異,而在公司的治理與策略上有所不同,但若是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品牌 聯盟與品牌併購幾乎是相同的;同時,品牌聯盟的研究議題較品牌併購來的要早,

研究探討的數量也較多,因此,在此部分,本研究探討品牌聯盟會影響消費者購 買意願的因素之文獻,以作為參考。

影響消費者對聯盟態度的因素主要可分為:(一)對聯盟前個別品牌的態度,

尤其取決於原先對主要品牌的態度為何,(二)聯盟雙方品牌的契合度,(3)聯盟雙 方產品的契合度,以下就此三個因素分別進行討論:

(一) 對聯盟前個別品牌的態度

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aker (1991) 以品牌延伸理論,認為消費者對聯盟前各品牌的態度,是影響 聯盟評價的最基本因素;並且,一個產品若是搭著另一個已經存在於市場的產品,

將可獲得消費者更多的注意,提供了品質與形象的聯想,影響其聯盟後的整體品 牌權益。而 Simonin and Ruth (1995),同樣認為結盟夥伴的品牌形象或品牌知名 度會影響消費者對於品牌聯盟的態度,並發現消費者對聯盟前的品牌態度與聯盟 後的態度有正向相關,因此,品牌合作雙方均希望透過彼此品牌的形象影響,來 達到提高消費者認同的效果。

(二) 品牌間契合度

在品牌聯盟中,品牌間的契合度一直是項重要的議題,Simonin & Ruth (1995) 指出聯盟品牌之間契合度愈高 將使消費者對品牌聯盟評價愈好,反之,若品牌 契合度低,則消費者對品牌聯盟的評價較差,甚至進而造成對原先品牌的負面影 響。

而 不 同 的 學 者 , 對 於 契 合 度 的 構 面 來 源 , 有 不 同 的 面 向 , Aaker and Keller(1990)以產品間的互補性、替代性以及製造上的技術移轉能力來衡量兩品 牌間的契合度;而 Farquhar(1990)則是分成認知契合度、競爭槓桿以及利益轉移 等。

另外,有研究與理論指出,品牌個性對於品牌聯盟的契合度,也扮演著重要 的角色,Batra, Lehmann and Singh(1993)發現當產品延伸的形象與個性相似時會 較為成功;Burk(1994)亦認為品牌定位與品牌個性是傳達給消費者訊息的核心,

因此,在品牌聯盟時,若品牌個性不一致,不僅無法達到品牌聯盟後所帶來的綜 效,甚至還會影響主品牌在聯盟前的品牌權益;而國內陳欣怡(2000)的研究中也 指出,品牌個性契合度對品牌聯盟的成效有顯著的影響,即當品牌個性的契合度 越高,能夠提升整體品牌聯盟的成效。

(三)產品的契合度

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Simonin and Ruth (1995) 指出聯盟中的品牌,其產品具有個別的專長與特性,

會分別貢獻在聯盟產品上,聯盟產品之間契合度愈高,不同產品有趨於同一種產 品形式的傾向,將使消費者對品牌聯盟的評價愈好;即在品牌聯盟中,若是產品 的產業或是性質相關程度越高,消費者會認為品牌聯盟後的品牌間較一致,而使 消費者對此品牌聯盟有正面的評價;Harlam, Krishna, Lemann and Mela(1995)則是 認為當品牌聯盟中的產品互補性越高,能夠得到較佳的獲利因此,消費者認知到 的產品契合度或互補程度,將會對消費者如何評估品牌聯盟扮演了一個重要角 色。

三、 品牌併購對消費者購買因素之影響

併購的發生,勢必後續會產生策略整合、組織整合、文化整合、財務整合以 及品牌整合等議題,以企業的角度來看,透過併購行為,能夠促使企業快速成長,

許多企業透過此方法來降低開發新產品的成本與風險;能夠利用原有企業的生產 資源、人力資源、通路;縮短消費者認知與接受時間;也可以在短時間進入市場,

甚至,某程度上減少競爭對手。然而,併購作為企業重新配置資源以應付環境變 化的手段,除了使企業規模或組織發生變化,同時也在向企業外部的利益相關者 傳的相關訊息,影響其對企業併購後的認知與信心(Swaminathan, Murshed and Hulland, 2008)。

Capron and Hulland(1999)認為品牌是企業併購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

同時亦是併購中價值創造的主要來源;而 2006 年時,Ettenson and Knowles 調查 從 1995 年至 2005 年併購金額超過 2.5 億美元的交易,共有 207 組案例樣本,透 過與這些併購企業的訪談,研究品牌於併購談判磋商時,對企業決策有何影響性,

以及併購後的品牌整合策略為何,在訪談的結果中,Ettenson and Knowles 將併 購後的品牌策略以投資者、消費者以及員工的角度歸納為 10 種,同時也在研究 中發現以下現象:(1)大部分的企業在併購前的評估,不會將品牌因素列入考慮,

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常等到併購後才開始解決品牌所帶來的議題;(2)有 64%的企業於併購後,選擇 維持與共存兩方原有的品牌,抑或完全拋棄兩方原有的品牌,建立新品牌;(3) 當較有知名度或有商譽的大企業併購相較無知名度的小企業時,對消費者與員工 來說,皆認為被併購方的企業品牌地位會有所提升;(4)企業併購後,保持原有 兩方的品牌名稱,以消費者的角度,較可以降低消費者的疑慮與風險,而能延續

常等到併購後才開始解決品牌所帶來的議題;(2)有 64%的企業於併購後,選擇 維持與共存兩方原有的品牌,抑或完全拋棄兩方原有的品牌,建立新品牌;(3) 當較有知名度或有商譽的大企業併購相較無知名度的小企業時,對消費者與員工 來說,皆認為被併購方的企業品牌地位會有所提升;(4)企業併購後,保持原有 兩方的品牌名稱,以消費者的角度,較可以降低消費者的疑慮與風險,而能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