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唭里岸與石牌地區的地名分佈特色

第三章 北投區地名分佈的區域特色

第一節 唭里岸與石牌地區的地名分佈特色

淡水廳志云:「淡水開墾,自奇里岸始。」漢人來北投開墾,最早即是由唭 里岸開始。唭里岸的範圍即是今日的永和里、永欣里、永明里、東華里、尊賢里、

立賢里、立農里、吉利里、吉慶里。以下先敘述各里地名釋義,再進而探討其地 名分佈特色。

壹、唭里岸地區各里地名釋義 一、永和里地名釋義

(一)內湖仔(溪)Lāi--á(khe / khoe)

內湖仔位於中山北路七段219 巷 3 弄 173 號對面一帶,在磺溪旁。內湖仔 溪的水為天然的山泉水。

(二)內厝仔 La i-chhù-á

位於行義路58 巷 9-35 號一帶。

(三)崎腳、崎頂11 Kia -kha、Kia -téng

崎腳、崎頂指「位在坡的下方和上方聚落」。這個坡即是以行義路89 巷上 方的大轉彎處為分界,大轉彎處的上方即「崎頂」,大約在行義路115 號附近 一帶;大轉彎處的下方即「崎腳」,大約在行義路78 號,現為天母公園別墅社 區。

11 陳國章在《台北市地名辭書》所收錄此地名為「崎頭」,但根據永和里何榮助里長表示:當地 人皆稱此地名為「崎頂」。

(四)牛屎崎 Gu -sái-kia

位於行義路大轉彎處的下方,行義路93 號。以前農耕時代,農人趕牛上 坡前,牛都會在此先大便,故名之。

(五)磺溪(頭)Ho ng-khe (tha u)

磺溪位於變電所一帶;往上走至行義路300 巷,即是磺溪頭。

(六)大埔 Tōa-p

為一大平地,位於行義路137 巷 35 號。

(七)四角埔 Si-kak-p

四角形的平地,石牌路二段343 巷 8 弄,行義公園處。

(八)櫻花崗Eng-hoe-kong

以前種植許多櫻花的山丘,位於行義路130 巷至 154 巷之間。

(九)菁仔12園 Chhiⁿ-á-hg / Chheⁿ-á-hûi / Chheⁿ-á- hg

昔日為種植大菁樹的旱田,故名之。現在位於行義路170 巷 53 號一帶,

即「大自然社區」一帶。

(十)土地公田13 Th-tī-kong-chhân

為旁邊有土地公廟的水田,位於行義路300 巷一帶。

(十一)大份 To a-hu n

面積較大的農地一份,位於行義路186 巷附近。

二、永欣里地名釋義

(一)下厝仔 E -chhù-á

下方的房屋,位於同德街40 底、行義路 10 巷一帶。

(二)噩仔頭 Khok-á-tha u

地形像頭殼的前端,位榮民總醫院跟保一總隊的交界處。

12 「菁仔」為 深 藍 色 的 染 布 顏 料。永 和 里 何 榮 助 里 長 表 示:以 前 大 自 然 社 區 一 帶 和 隔 壁 士 林 區 的 菁 山 里 , 都 種 植 許 多 菁 樹 , 也 正 因 如 此 , 士 林 區 的 「 菁 山 里 」 里 名 也 由 此 命 名 。

13 此地名陳國章在《台北市地名辭書》中原為「土治公田」

(三)大埤 To a-pi

大池塘的意思,位於石牌路二段343 巷 8 弄 24 號附近,大池塘現今已不 存在。

(四)石尖(腳)、豬哥石 Chih-chiam (kha)、Ti-ko-chih

岩石構成的尖形山,此處的岩石即有名的唭里岸石。石尖指的就是軍艦岩 山。石尖腳即是軍艦岩下方的聚落。豬哥石即要去軍艦岩山路上,形似豬頭的 一塊大石頭。

(五)石窩 Chih-o

指岩石的窪地,位於行義公園對面。

(六)松柏林、黑板仔厝 Chhêng-peh-nâ、-pang-á-chhù

松柏林即是松樹林,松樹林裡有黑色木造屋,因此松柏林和黑板仔厝所指 的地點幾乎是同一處,位於石牌路二段343 巷 8 弄 5 號的後山。

(七)黑瓦厝仔 -hiā-chhù-á

指屋頂覆有黑瓦的房屋。位於石牌路二段315 巷裡。石牌路二段 315 巷一 帶以前皆是農田,只有一間用黑瓦蓋成的房子,因此當地的人說到該地點時,

都會以那間房子為指認標的,故名之。

(八)五人公 G-lâng-kong

意指「五人共同擁有的地」,大部分的人會指認出是今日的榮民總醫院,

但研究者訪談到地主,確實位置是位於立農街二段,榮民總醫院的第三門診處。

(九)溪四山、內挖仔埔、挖仔內 Khoe-sì-soaⁿ、Lāi-oat-á-p、Oat-á-lāi

「溪四山」指形似葵扇的山,在溪四山裡轉彎處的平地就稱為「內挖仔 埔」,在轉彎處裡面的聚落即稱為「挖仔內」。此三處地點皆位於今日榮總的「思 源樓」。

(十)門樓仔 mg-lâu- á

指門形的樓房。位於石牌路二段324 巷 3 號,以前海軍醫院的後面。

(十一)其他

本里尚有「凹窩 Lap-o」、「芭仔埔14 pt-á-p」、「草埔尾 Chháu-p-bé/

Chháu-p-bóe」三地名,不知位於現今的哪一地方。

三、永明里地名釋義

(一)阮厝 Ńg-chhù

阮姓的房屋,位於東華街二段、義理街和石牌路二段之三角窗區塊。

(二)潘厝Phoaⁿ-chhù

潘姓的房屋,位於致遠路二段立農街,陽明醫學院廣場對面的區塊。

(三)賊仔窩15 Chht-á-o

指盜賊的藏匿地,清代時期有盜賊藏匿於此。位於現在的保一總隊處。

(四)海王厝仔16 Hái-ông-chhù-á

亦稱「海洋厝」,清代時期在此處駐有防守淡水河的兵士,現今為石牌路 的石牌綜合市場對面與義理街之間一帶17。據研究者訪查,亦有人指出在義理 街18 號的位置。

(五)黑板仔橋18 -pang-á-kiô

在石牌路二段99 巷口,永明派出所旁,昔日有一黑色木造橋,現已沒有。

四、東華里地名釋義

(一)茅草尾埔 H-chháu-p-bé

茅草埔的末端,位於致遠三路樹之海社區。

(二)噩仔尾 Khok-á-bé / Khok-á-bóe

地形像頭殼的後端,位於樹之海大樓上方,東華公園處。

(三)石頭山 Chih-thâu-soaⁿ

14 此地名陳國章在《台北市地名辭書》中原為「拔仔埔」,筆者將「拔」替換為較常用的「芭」。

15 「陳國章原本將「賊仔窩」收錄在東華里,但現今行政區域應為「永明里」。

16 此地名未收錄在陳國章在《台北市地名辭書》中,但林萬傳的〈北投區地名沿革〉已收錄,

筆者田野調查亦訪談到此地名。

17 林萬傳,〈北投區地名沿革〉,台北文獻直字(75),p.55

18此地名未收錄在陳國章在《台北市地名辭書》中,為筆者田野調查時所新收錄的地名。

又名「打石山」、「唭里岸山」。現為陽明醫學大學的所在地。

(四)石獅腳 Chih-sai-kha

形似獅子的岩石下面。範圍為陽明大學門口到致遠三路中間的石窟。此一 範圍之前為唭里岸石的打石場,根據謝德照先生表示,以前約有150 人在此工 作謀生,現今打石場已歇工,但仍可在陽明大學裡的便利商店附近看到剩餘的 兩、三座石窟。另有一說:石獅腳即陽明大學的前身,陽明大學以前為行政院 所管轄,名為「行政院陽明醫學院」,現名「陽明大學」。

(五)跋死猴19 Poh-sí-kâu

形容地勢很陡,猴子攀爬不易容易摔死。現為陽明大學的運動場

(六)羊仔稠20 Iû-á-tiâu

放牧羊群的平地,範圍為樹之海大樓到立農街中間的區塊。

(七)謝厝 Siā-chhù

「謝厝」為謝姓的房屋,又叫「後厝」,指位於東華街二段300 巷無底巷 後面的聚落。謝厝的房屋是用唭里岸石建造而成的,目前仍保存良好。

(八)大墓 Tōa-bōng

大的墳墓,在榮總後面,30、40 年前已禁葬,根據研究者推測,應為第 六公墓。

(九)墓仔埔頭 Bōng-á-p-thâu

在墓地前端的意思,原為致遠三路上的七號公墓,今已遷走。

(十)王爺宮仔 Ông-iâ-keng-á

奉祀王爺的廟,又叫「王家廟」,大部分人皆以「王家廟」稱之,即現今 的鎮安宮。以前捷運未興建時,此處為日治時期鐵路經過的站之一,名為「王 家廟站」。

(十一)唭里岸 Ki-li-gān

19 陳國章在《台北市地名辭書》所收錄此地名為「跋死猿」,筆者將「猿」改為「猴」。

20陳國章在《台北市地名辭書》所收錄此地名為「羊仔埔」,但根據東華里老里長謝德照先生表 示:此地名應為「羊仔稠」。

亦作「奇里岸」、「淇里岸」。現今地點主要是指東華里、永明里、尊賢里、

立賢里、吉慶里、吉利里、立農里一帶。另一說法為石牌路往北一帶,主要以 立農里慈生宮附近一帶為主。

(十二)賊洞 Chht-tōng

意指「棲息盜賊的洞」,位於陽明醫學院山麓。有一傳說:洞可通基隆仙 洞,當乾隆中葉,因有海賊棲息期間,時常出來掠奪民間財物,將新娘及年輕 婦女拉入洞內姦淫並劫奪嫁妝等等,當局派官兵清剿,乃用硫磺燒燻並以風車 煽煙入內,賊黨始滅,事後又用泥石填塞其口以防後患21。

(十三)崙仔頂 Lu n-á-téng

指「在丘上的聚落」,範圍為保一總隊門口至永明派出所一帶。

(十四)挖仔溪22 Oat-á-khe

即「八仙圳」。八仙圳自古以來,不僅是唭里岸地區的重要農業灌溉用道,

亦是輸運唭里岸石的重要水道。根據謝德照先生表示:唭里岸石可在陽明大學 門口運上船,藉由八仙圳沿著立農街,運送到立農里的「過溝仔23」出口,銷 往台北或淡水各地。

五、立農里地名釋義

(一)頂街、下街 Téng-koe、Ē- koe

上方的市街稱為「頂街」,下方的市街稱為「下街」。此處所稱的「街」即 為今日的「立農街」。頂街和下街主要以慈生宮為分界,慈生宮以東為「頂街」,

慈生宮以西為「下街」,位於立農街一段308 號附近,原有「謝復源雜貨店」24。

另一分法以立農國小為界,立農街在立農國小以東部分稱頂街,以西部分則稱

21 林萬傳,〈北投區地名沿革〉,台北文獻直字(75),p.55

22 該地名為筆者田野調查所新收錄之地名。

23 見立農里。

24 立農里潘建榮里長的說法

下街25。立農街以前稱為「唭里岸街」,是條重要的街道,非常繁榮,酒家、

藥店、布店和雜貨店等商店林立,是淡北古道最繁榮之地,也因此有「九萬二 七千」26的, 說法。日治時期台北城建城所用的石材—唭里岸石,即沿著八 仙圳由立農街輸出。後來因承德路的建造,加上水道淤淺,所以繁華街景漸漸 不復存在。

(二)下街仔尾 Ē- koe-á-bé

下街的末端,位於福德宮,立農街一段215 號一帶。

(三)石橋頭 Chih-kiô-thâu

在石橋端的聚落,以前為灌溉溝渠,今已無作用。位於立農街一段343 號。

(四)吳厝 G-chhù

吳姓的房屋,現已改建為公寓住宅,位於立農街一段349 巷 1~3 弄之間。

(五)竹仔巷 Tek-hāng-á

兩旁有竹子的小道,立農街一段257 巷兩旁以前皆長滿竹子。

(六)過溝仔(口) Kè-kau-à-kháu

越過溝渠之處。舊時為運輸唭里岸石的小河,上有一座竹子橋。位於吉利 街123 巷,吉利超市旁吉利街金龍市場一帶。

(七)其他

「四埒橋 Sì-loh-kiô」此一地名,尚無法得知為現今何處。

六、尊賢里地名釋義

(一)田寮仔 Chhân-liâu-á

供水田耕作使用的小屋。根據余振瑞先生表示:以前的尊賢里是以「田寮

25 北投區所網站資料提供

26 當時的唭哩岸,家產擁有萬金的富豪有九戶,有二十七戶為千金富豪,換算成為今日的幣值,

當時的萬元戶就是億萬富翁。小村落中就有九戶是億萬富翁,由此可知當時的唭里岸因繁榮而帶

當時的萬元戶就是億萬富翁。小村落中就有九戶是億萬富翁,由此可知當時的唭里岸因繁榮而帶